周小燕;常剑波;高志珍;张正祥;庞宝华;白莉莉
[目的]了解某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评价量表对某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455名被调查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有56人(占调查人数的12.31%),160人次,其中男生30人,104人次;女生26人,56人次.男女阳性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68);男女阳性人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P<0.002),男生在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敌对上表现得比女生突出.[结论]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苗菁;王玥;张艳;张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晚期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四大恶疾之一,成千上万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费用昂贵,但收效甚微,不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
作者:刘琴;朱方;廖志林;杨绍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颌面部骨折患者心理状况,为今后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06~200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50例颌面部骨折入院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简易应对方式、自我评价抑郁和自我评价焦虑的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自评焦虑量表总分均值为48.64±13.05,自评抑郁量表总分均值为43.68±13.52,总体呈现负性精神状态.患者心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与费用承担方式、受伤部位、应对方式和面容改变程度呈正相关性,与家庭收入与学历呈负相关性.[结论]当患者发生颌面部骨折后,普遍表现出一种负性精神状态,而且患者的心理状况表现为躯体症状,应该引起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重视,并对患者的护理中给予重视.
作者:管晓光;杨亮;王舒婷;田卫东;王杭;林云锋;刘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多项武logit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限制及检验方法. [方法]采用Hausman检验和SmallHsiao检验检查脊柱手术方案的无关选择独立性假设. [结果]对脊柱手术方案之间不满足多项武logit回归的无关选择独立性假设.[结论]应用多项式logit离散选择模型要求满足无关选择独立性假设,在违背假设时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方法.
作者:曹红艳;曾平;刘桂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进展,对E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免疫因素在该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各种免疫因素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作者:钟逶迤;任燕;杨业金;汪东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国外,放射性131碘已经被公认为治疗成人及儿童Graves'甲亢的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在我国目前还未能普遍推广,主要原因是该法可引起高发生率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我国甲亢患者难以承受甲减带来的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一些学者对采用131I治疗甲亢,既要提高治愈率,又要尽量减少甲减的发生率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采用131I治疗甲亢发生甲减与年龄、有无突眼、甲亢病程、治疗前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131I的应用剂置、131I治疗次数、甲状腺大小、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敏感性、131I在体内的有效半减期、自身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我院认为与发病年龄小,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甲状腺质量小、质软等因素有关.可见,探讨采用131I治疗甲亢及其引起甲减危险因素,是我国采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亟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作者:龙少康;王小玲;梁新蓉;廖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PJ34干预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Ⅰ组),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PJ34(Ⅱ组)、生理盐水(Ⅲ组)和假手术组(Ⅵ组);通过Klenow标记及TUNEL染色技术检测鼠脑中单、双链DNA断裂,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PARP-1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6及IL-8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Ⅰ组比较,Ⅲ组鼠脑缺血侧DNA单、双链断裂,PARP-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Ⅱ组缺血侧脑中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ARP-1的表达明显减少,TNF-α、IL-6及IL-8含量和凋亡减少.[结论]PARP-1抑制剂PJ3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唐焕文;胡大林;梁海荣;罗皓;高羽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相关因素、菌株分布及治疗现状. [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诊断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共诊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占66.7%;39例患者(86.7%)具有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为82.2%.[结论]呼吸科病房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高,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段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客观健康、自感健康的关系.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随机抽取贵阳市522名农村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健康人群的客观支持均分明显高于患病人群(P<0.01).自感健康好者的主客观支持和总分的均分均高于自感健康差者(P<0.01);家人是患病人群和自感健康差者重要的支持来源,缺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社会支持和是否遭受城市居民歧视是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客观健康和自感健康的共同因素(P<0.05).[结论]政府应以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流动人口顺利融入城市社会为目标,通过相关的公共政策引导,构建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加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扶持力度,终达到解决其健康问题的目的.
作者:严征;彭安辉;刘丰丰;张丽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正规治疗,其中40例同时口服胺碘酮片(胺碘酮组),40例口服莫雷西嗪片(莫雷西嗪组),疗程4周.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胺碘酮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分别为(7 438±3 940)个和(1 924±1 126)个, (10.82±4.61)次和(2.38±1.24)次;莫雷西嗪组则分别为(7 122±3 375)个和(3 886±1 687)个,(10.60±3.92)次和(4.89±2.18)次,P均<0.05.胺碘酮组的疗效高于莫雷西嗪组(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莫雷西嗪.
作者:胡英;曾锐;曾智;刘潇霞;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去除PCR反应中染料并纯化DNA的方法. [方法]利用DNA具有与硅基质材料在高盐中结合,低盐条件下脱离的特征,将目的DNA和无水乙醇在吸附柱中混合并沉淀下来,结合在吸附柱上,再通过洗涤和洗脱收集的步骤去除PCR反应中的染料并纯化所需的DNA片段. [结果]纯化前目的基因含量28.74ng/μl,总量为25μl.纯化后目的基因含量17.01 ng/μl,总量为40 μl.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两者的条带分布相同.[结论]简化了DNA产物直接回收纯化的步骤,并且回收率较高,不影响后续实验操作,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作者:毛樱逾;周志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其健康危害. [方法]选择唐山市市区在2001~2006年装修的152户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检测,并对留居者进行自觉症状问卷调查. [结果]装修后时间在半年内的居室室内甲醛浓度为0.098 mg/m3,超标率为47.06%,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甲醛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装修后不同时间组的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6).装修时间≤1年的和>1年的居室苯超标率分别为88.89%和30.77%,而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均无超标,两组苯和二甲苯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9和0.030 2).控制年龄、性别和吸烟等混杂因素后,甲醛和苯浓度超标组和不超标组的留居者上呼吸道黏膜、皮肤黏膜刺激症状、眼睛刺激症状和神经衰弱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日居室停留时间>12 h的40岁以上年龄的留居者的皮肤刺激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0 3,P=0.029 6).[结论]唐山市居室室内装修所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不容忽视.留居者长时间暴露VOCs,皮肤刺激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李君;沈福海;曹红艳;陈红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低年级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现状、AIDS知识来源及其对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探讨有效的干预模式,为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05级在校医学本科生和2008级医学新生进行AIDS相关问题的现况调查,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医学本科生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认识,高年级学生对回答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2005级和2008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P<0.001).高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专业课程、专题讲座以及校园网络;低年级学生主要来源于父母亲戚、报刊杂志和电视广播等媒体.[结论]医学本科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认知,但仍需加强医学本科生特别是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栾玉泉;王国富;吴利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赣榆县肝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方法]对新发肝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住地有污染(OR=1.73),炒菜油很热(OR=1.03),进食热烫(OR=1.41),粮食有霉变可能(OR=1.79),吸烟部位深(OR=1.45)、家庭成员吸烟(OR=1.55),经常饮酒(OR=1.16),性格抑郁(OR=1.78),有肝炎患病史(OR=3.31),有癌症家族史(OR=2.54);主要保护因素为粮食存放一段时间再食用(OR=0.96).[结论]本次研究所发现的有关结果可以为赣榆县肝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旭善;吴德林;张晓峰;顾绍升;金凤;潘振庆;武鸣;覃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6年5月21日,张家川县疾控中心接到连五乡防疫专于网络报告,该乡黄家村近几天相继出现不明原因发烧、头痛、全身酸痛,个别患者有鼻出血的病例,以儿童较多.接到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并上报.
作者:黎清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乡镇防保机构工作制度规范情况.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 360名专职防保人员、兼职防保人员或其他卫生人员工作中的依据、操作规范、技术手册、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以及工作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做出描述和比较. [结果]乡镇防保人员工作缺少制度保证,工作欠规范.[结论]防保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规程.
作者:程谧;陈浩;王园;陈舒;刘毅;滕英;杨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川省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问卷调查,获取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暴露因素. [结果]共调查了50对病例和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1759,P>0.05),可比性好.在P<0.05显著水平下,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家中有柴草堆或稻草堆(OR=4.2798,β=1.4539),吃过鼠接触过的东西(OR=3.5478,β=1.2663)和直接接触过家禽家畜的排泄物(OR=3.9519,β=1.3742).[结论]家中有柴草堆或稻草堆,吃过鼠接触过的东西,直接接触过家禽家畜的排泄物可能是盐源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危险因素,这对当地EHF的综合防治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淑萍;李宁秀;杨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南通大学低年级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AIDS相关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通大学的18个学院中,以班级为单位,按学院专业分层,抽取一年级和二年级共计800名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匿名调查,计算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得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5.89±0.32.态度平均得分为:76.07±0.48.[结论]南通大学低年级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对AIDS及HIV感染者的态度有一些问题,今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
作者:朱奇;金晶;陈晓峰;洪源;陈森博;赵欣;宗海勇;庄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及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表、依从性调查表和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对95例成人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及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就诊的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仅为38.94%,曾经接受过用药指导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指导的患者(P<0.01);依从性好的生命质量评分也高.分析发现哮喘患者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与哮喘的健康宣教工作未普及好有关.[结论]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作者:王佑娟;冯超;杨英;曾莉;宋冰;陶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以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3~2005年住院患者16 738人次,医院感染病例404例. [结果]3年来医院感染率为2.41%,以呼吸道真菌感染居首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建议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重视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真菌感染.
作者:施志勇;江艳;周亲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