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孙业桓;孙良;曹红院;虞晨;杨林胜;周建波;徐志明
[目的]改进二苯碳酰二肼方法测定六价铬的操作条件. [方法]采用改良显色剂的方法测定饮用水中六价铬,对影响检测不确定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采用本文方法可以使饮用水六价铬测定灵敏度提高,再现性好. [结论]显色剂、显色剂质量的因素在整个分析中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作者:刘新江;杨晓琴;王力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公共场所女服务员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7年9月,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深圳市公共场所女服务员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AIDS的认知和行为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深圳市公共场所女服务员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非传播途径的了解方面错误率和不知晓率较高,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对安全套的预防作用及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愿意接受艾滋病的健康检查. [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女服务员的艾滋病教育,使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全面、清醒的了解.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毒品危害的安全教育.
作者:陈艳卿;杨凤珍;黄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某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方法]从某市某综合性大学整群随机抽取27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1周内,男大学生每天从事职业性、闲暇时问和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是70、74.5和30 min,女大学生则分别是40、50和0 min,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大学生每周从事职业性、闲暇时间和重度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分别是986、858和442 MET-minutes,女大学生则分别是655、640和OMET-minute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应进一步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索.
作者:谢朝军;谭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退休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2008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993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分析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8.5%、8.0%,超重率分别为43.4%、28.6%,肥胖组及超重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压,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之一.
作者:冯超;张卫东;王佑娟;赵丽惠;宋永莉;陈晓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地处中国西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杂居地石棉县2001~2007年中肺结核发病情况,为西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杂居地石棉县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本数据来源干石棉县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以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人群分布等特征. [结果]2001-2007年石棉县报告发病肺结核总发病数为657例,发病率为564.61/十万.2001、2003年较低,2005年发病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7年中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中农民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西部边远山区农村肺结核的宣传和治疗力度,做好肺结核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刘开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溶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D-二聚体在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亚洲诊断标准,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方法,随机选择136对MS病例与对照.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此4种纤溶标志物与MS各组分的关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AI-1、L-PA、FDP、D-二聚体与MS的关系. [结果]4种纤溶标志物与MS组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t-PA与MS之间为负相关外,PAI-1、FDP、D-二聚体与MS存在正相关;调整MS其他危险因素,特别是炎症因子hs-CRP与瘦素后,t-PA仍是MS的保护因素,但其与MS的OR值降低;而FDP、D-二聚体在调整后与MS的关联性明显增大. [结论]PAI-1、t-PA、FDP、D-二聚体有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t-PA、FDP、D-二聚体可能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临池;武鸣;郭志荣;胡晓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CT扫描腕骨所得到的断层图片资料,经过科学软件mimic10.01、magics9.9和ansys10.0建立头状骨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以不同的精确度下划分网格后模型所产生的变形量之收敛性. [方法]选取一男性,26岁,健康成人的双侧头状骨节段,用螺旋CT机对标本扫描,进行有限元分析. [结果]在以均布力条件下比较10种不同元素收敛性分析,可以得到在精确度从1到5的变化量基本稳定;根据10种不同元素集中力之收敛性比较从1到2得到的变化量基本稳定.有限元分析:从Von Mises应力分布图可见头状骨应力分布,头状骨颈部所受的应力较大. [结论]头状骨有限元模型在精确度选取在1到2的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张为众;杨晓华;李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痕量铅镉铜锌的方法. [方法]利用超声波浸取壳聚糖富集直接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 [结果]该方法加标回收率范围铅是91.3%~109.6%,镉是94.7%~108.4%,铜是98.4%~103.2%,锌是93.7%~104.7%,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0%. [结论]该方法用于检测大气颗粒物中痕量铅镉铜锌,简单,准确,经济等优点.
作者:苟勇;陈子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掌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视力低下的动态及原因,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6年,对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视力监测. [结果](1)视力低下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视力低下率随着年级上升而增高;初中生52.68%,高中生71.66%; (2)视力下降的程度随着学级上升而逐渐加重; (3)男、女生的视力低下率具有一定差异. [结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视力低下情况比较严重,并存在着随着学龄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视力低下仍是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韩亚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乡镇防保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为防保人员继续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江西、贵州、广西及浙江4个样本省乡镇防保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目前乡镇防保人员的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不能保证人人都有培训机会.培训形式单一,以短期培训为主.本单位内部培训或业务学习情况不太理想,对防保人员的学分考查不严格. [结论]应采取加强核心知识的培训、加强内部培训和学分制考核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乡镇防保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且系统化、制度化.
作者:袁黎丽;刘毅;陈浩;武芳;徐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具备了探测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成本较低、检查方法简便快捷,对人体元辐射,是非常适合于临床筛查的一项检查手段,是极有望取代PET的肿瘤筛查的新技术.
作者:吴琴琴;冯超;杨英;邹天富;刘芳露;王佑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肺结核发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135例健康对照和141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全部研究对象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81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因分型,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接触史、卡痕、家族史与肺结核的发生有关.IL-10-1082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未见差别(X2=0.906,P=0.636).IL-10-819位点野生型(CC)、突变型杂合子(CT)、突变型纯合子(TT)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不同(X2=14.376,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接触史、卡痕和家族史后,IL-10-819突变型纯合子(TT)与肺结核发病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野生基因型CC为参照,调整后突变型纯合子TT(OR=0.312,95%CI为0.167~0.582),为肺结核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IL-10-819位点TT基因型可能与肺结核发病相关.
作者:刘潇潇;孙永红;郭梅;冯福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链状橡皮圈和镍钛螺旋拉簧两种不同弹性装置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拔除前磨牙的患者按下颌平面角大小分为3组,分别是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随机决定患者的左侧拔牙间隙使用链状橡皮圈,右侧拔牙间隙使用镍钛拉簧.测量拔牙间隙关闭前后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关闭间隙的速度. [结果]链状橡皮圈关闭拔牙间隙平均速度为(0.59±0.12)mm/月,镍钛拉簧关闭拔牙间隙的速度(1.01±0.182)mm/月,两种弹性装置关闭拔牙间隙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镍钛拉簧关闭拔牙间隙速度总体上比链状橡皮圈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快,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低体重早产儿在内的系统性疾病相互关联.本文对牙周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邓赟;文钦;丁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卫生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卫生服务尤其是预防保健越来越关注,临床医学生担当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类健康的重任.我们通过不断引导临床学生重视预防医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进一步完善,积极培养他们成为防治结合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作者:韩知峡;甘仲霖;熊炜;张青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前区(preC/C)与C基因启动子(BCP)的变异株在HBV感染者中的状态及与HBeAg在血清学中的关系. [方法]使用一条PCR错配引物和引入BCL1酶切位点,扩增一条nt1765-nt1895核苷酸片断,以序列分析扩增产物. [结果]在nt130核苷酸片断中,A83突变率为9.3%,BCP突变率为43.6%,25例野毒株的突变率达17.0%;HBeAg阴性病例中A83突变率为9.3%,BCP突变率为78.1%;HBsAg阴性、抗-HB8阳性的双阳病例中A83和BCP双突变为99.7%;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病例主要显示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组,BCP突变率分别为75%及71%. [结论]HBV双突变与肝炎的严重性有密切联系,BCP双突变对e系统表达有一定影响.PCR技术和基因测序分析有重要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易虎;唐志坚;田登;卢囡囡;姜双应;邵锡如;张勇;毕胜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优生遗传咨询中的意义. [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某院687例遗传咨询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外周血制备染色体标本. [结果]查出异常核型145例,异常检出率21.11%. [结论]对遗传咨询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对于预防遗传性疾病,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及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秀忠;李贞洁;王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狱窄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及术后抗动脉硬化效果的远期疗效. [方法]31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应用保护伞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术后随访观察6-31个月.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82.92%,术后为10.22%,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11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改善,TIA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发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间脑缺血症状再发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1例,脑梗死1例),经过分析以上患者有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免疫异常情况存在,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TCD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保持再通良好. [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低创、有效的手段,术中应用保护伞可提高安全性,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普罗布考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伟东;耿晓坤;朱浩猛;魏建朝;杜会山;谈晓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护本生)这个群体中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石河子大学护本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护本生中有71.3%的人主要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26.2%的人主要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2.5%的人主要采用混合型应对方式.EPQ测试护本生的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掩饰性得分显著低干常模;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本生在人际信任上的得分平均为77.70分,不同年级间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0,P<0.001).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了解护本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琴;曹炳健;韩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变迁.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文件的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软件对耐药性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2003~2007年我院收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167株,来自血液、分泌物、尿液、脓液者分别占37.7%、26.0%、12.6%、10.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一直高于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重耐药严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加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作者:许建成;周琪;刘韶晖;黄晶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