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岁以下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态的研究

李瑞池;刘树贤;刘殿武;王俊荣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人群携带率
摘要:[目的]流感嗜血杆菌(H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国内对Hi携带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对石家庄市5岁以下健康儿童Hi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石家庄市区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 045例5岁以下健康儿童,取鼻咽拭子标本,用改良巧克力培养基,常规Hi培养并鉴定菌型.[结果](1)Hi-携带率为15.6%,生物型Ⅰ、Ⅱ、Ⅲ型共98例(70.5%)为优势菌型.(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i携带与年龄、出生时身高、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和裂纹舌有关.[结论]石家庄市5岁以下正常儿童Hi携带率为15.6%,6个月至2岁儿童 Hi携带率高(22.4%).Hi携带可能受遗传等综合因素影响.把中医舌诊试用于Hi携带的观察研究,显示了裂纹舌与Hi感染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参考依据.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诊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口腔复诊病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院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72例复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仅掌握每天刷牙,定期检查,糖与龋齿的关系等较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而对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了解不多,对口腔常见病的保健知识相对匮乏.[结论]医院对病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时,应以疾病知识教育为重点,提高病人自我预防及对自我体检的认识.

    作者:李大兰;陈钰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口服霍乱菌苗安全性评价

    [目的]了解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肠溶胶囊)在服用后的不良反应,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丰台两个区,抽取412人全程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观察服药后的副作用. [结果]没有严重副作用发生,服药后的副作用均为-过性的腹痛、腹泻、头晕等,总副作用发生率6.55%,客观副反应发生率为0.73%,总副反应的发生存在地区聚集性,故不能排除心因性反应的可能.[结论]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肠溶胶囊)副作用发生率低,无严重副反应发生,可以考虑在适当人群中推广应用.

    作者:贾蕾;吴疆;黎新宇;赵伟;张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RAF基因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主要组织学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未分化癌以及髓样癌,分别占整体甲状腺癌的80%、15%、2%和4%[1].

    作者:罗书画;周扬;龚日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核黄素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核黄素营养状况.[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核黄素4 h负荷试验,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核黄素含量.[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核黄素不足226例,正常25例,充裕7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核黄素营养水平普遍低下.

    作者:孙乐栋;曾抗;王茜;周再高;陈明玉;刁友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永安市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建立健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运行机制,评价永安市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继续碘盐防治的效果.[方法]2005年按《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调查全市1 200名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210份尿碘与210份盐碘水平.[结果]8~10岁儿童甲肿率为1.42%;盐碘中位数30.2 mg/kg;碘盐覆盖率99.05%;合格碘盐食用率94.76%;人群尿碘中位数225.1 μg/L,尿碘大于100 μg/L所占比例为92.38%.[结论]永安市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居民碘营养状况更加理想,病情稳定,防治成果巩固.

    作者:黄超群;陈上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绵阳市2005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绵阳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绵阳市2005年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中,60.63%的病例为散发病例,39.37%的病例为暴发病例且全部发生在学校;89.55%的病例<15岁;84.32%的病例发生在3~6月份和9月份;70.3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实验室确诊病例出现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3种症状的比例大于非实验室确诊病例;出疹后4~7 d采血麻疹IgM抗体检出率高于出疹后0~3 d.[结论]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学校,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控制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加强麻疹监测调络建设,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作者:赵西和;谢高福;张佩如;江智辉;王学军;向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南山区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与分析

    [目的]对2004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按GB/T4789-2003、WS/T9-1996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采取相应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袁月明;黄锐敏;陈辉;温群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义乌市某企业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的调查,摸索引起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从而为今后控制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提供经验. [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流行病学接触史(饮水、饮食和与病人接触)特征等初步得出引起流行的可能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再对病例进行流行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以1∶2匹配,计算OR值进行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某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主要是进食不洁食物及跟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引起.[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因食物污染,直接或者间接与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而引起的流行.

    作者:胡跃强;王凤英;傅涛;叶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PA基因突变技术及其在放射生物剂量估计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急性射线照射事故和职业慢性照射者剂量估计中,常因未佩戴个人剂量计,或虽佩戴但常常超出了剂量计的量程,不能快速准确地给出可靠的剂量数据,此时,利用细胞学方法进行剂量估计就成为可靠的结果[1].

    作者:李秀芹;赵进沛;任庆余;杨睿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区服务行业乙肝HBsAg携带者HBeAg调查

    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危害人民健康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多数患者无显著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个别甚至为求职还隐瞒病情,延误治疗时机.在乙肝病毒感染指标中,HBeAg阳性表示病毒进行复制,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为了解我区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HBeAg感染状况,我们对8938名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韦炳杨;朱祚钊;王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乡镇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调查

    [目的]探讨乡镇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方法]收集县政府、乡镇企业局、县监督所和疾控中心有职业病危害的乡镇工业企业有关材料,并到乡镇工业企业进行核实.[结果]调查的48家重点乡镇工业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合格率为38.46%;毒物的合格率为76.36%;噪声的合格率为48.83%.[结论]广泛提高乡镇工业企业中领导者和务工农民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已成当务之急.

    作者:郑秀清;张海英;罗贺昌;吕广波;冯文海;岳红卫;高海红;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沈阳市一起人间皮肤炭疽疫情暴发调查

    2005年7月29-31日沈阳市发生皮肤炭疽确诊病例7例,疑似病例5例,其中1例疑似病例死亡的炭疽疫情暴发流行,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与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牧;王萍;何秀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初步探讨帕金森病的嗅觉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5例PD患者和105 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进行简易嗅觉检查,并按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D患者的嗅觉障碍发生率(95.5%)远高于对照组(48.6%), 0R值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症状出现以前12%的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结论]PD,患者存在明显嗅觉障碍,在病程早期及运动症状出现前即可存在.

    作者:彭蓉;张锦红;吴妍;陈文军;刘鸣;袁光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枣庄市200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2004年枣庄市儿童哮喘患病现状,探讨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了枣庄市有代表性的6个地段共12 030名14岁以下儿童作为对象,采用问卷方法现场调查.[结果]全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34%,男女比例为1.75∶1;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市郊(χ2=16.17,P<0.01);相关因素显示:19.22%有婴儿湿疹史,25.98%有过敏性鼻炎史,一、二级亲属有哮喘或过敏者占20%以上;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其次为劳累、运动后、气味、天气变化;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传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比率仍较高,分别是97.51%和82.21%,而使用吸入型激素比率只占28.11%.[结论]枣庄市儿童哮喘患病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环境污染是儿童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对哮喘患儿应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善用;丁华;王善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武汉某区高中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分析武汉某区高中学生肺结核病患病情况,为全市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高中学生采用电视透视机进行胸部X线检查,胸透异影者进行免费摄片和痰涂片检查.[结果]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71.0/10万,涂阳患病率为69.1/10万,现患病例发现率为27.7%,结控项目登记治疗率仅为23.4%.提示该地区高中学生呈结核病患病率高、发现率低、项目登记率低等特点.[结论]结核病仍然是威胁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加强学校结核病宣教与防治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宁;胡永峰;童建明;孙学智;吕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猪肉及制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目的]做好猪肉及其制品安全监管,保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方法]鹤壁市政府牵头,监管部门分段对猪肉及其制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研究.[结果]经2003~2005年研究,创建了本地特色的食品安全法规文件体系、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企业信用体系、监管队伍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形成了猪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链条监管模式.[结论]监管部门分工协作的食品安全链条监管模式,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提高了示范区猪肉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保证了从养殖场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作者: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病毒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次氧酸钠消毒液对病毒杀灭效果.[方法]选择纯化HBsAg、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用次氯酸钠消毒液进行杀灭试验.[结果]含有效氯3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脊灰病毒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4.00;同样浓度对f2噬菌体作用60 min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1 000 mg/L的消毒液作用45 min可有效破坏不锈钢载体上HBsAg抗原性.[结论]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对次氯酸钠的抗力没有明显差异,且低于HBsAg.

    作者:陈越英;徐燕;周品众;冷红英;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溴氯甘脲系列消毒剂杀灭细菌芽胞的实验观察

    [目的]了解新型溴氯甘脲系列消毒剂杀菌效果.[方法]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做指示菌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观察,并采用炭疽杆菌芽胞做指示菌进行了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结果]以含有效卤素含量(以氯计)284 mg/L的溴氯甘脲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60 min,平均杀灭率均达到 99.92%以上.以炭疽杆菌芽胞为指示菌,以含有效卤素含量(以氯计)284 mg/L的二氯二溴甘脲做模拟现场饮水消毒和模拟现场乳胶手套消毒试验,作用15 min后杀菌率分别大于99.94%和99.41%.[结论]溴氯甘脲系列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对细菌芽胞有一定杀灭作用,其杀菌效果随溴高子含量的增多而杀菌效果增强.

    作者:赵进沛;徐书显;张凤云;王忠海;张文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包头市中小学生伤害社会经济损失及其对伤害认识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包头市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造成经济损失及其对伤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包头市以及郊区调查12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2001~2003年期间的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误课情况,对伤害的认知情况.[结果]因伤害住院所花费用人均为578.16元;父母因误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均为451.49 元;因伤害误课天数人均1.45 d;父母的文化程序与伤害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父亲:r=-0.057,P<0.01;母亲:r=-0.032,P<0.01);对意外伤害知识总体认识是随着年龄增长,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也会随之提高,但对意外伤害的个别知识认识却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行为愈加规范.[结论]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严重,中小学生缺乏对伤害的认知,并且给家庭及本人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和疾病负担.

    作者:马淑一;徐能义;李香兰;张美英;孙连桃;刘琳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成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干预研究

    [目的]评价成都市新都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措施效果,完善和推广干预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乡和太兴乡农村育龄妇女共310名,基层计划生育干部4名,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33.2%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生殖健康相关教育,电视广播和体检时的宣教是农村育龄妇女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妇女的RTI知识平均得分为19.92,高于未接受过教育者的平均得分15.31.孕期和半年内主诉RTI症状出现率分别为17.6%与53.8%,避孕套使用率18.1%.2005年与2002年相比,RTI自诉证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就医率增加,妇女RTI相关知识得分提高,避孕套的使用率大幅度上升.[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措施效果初步体现,在进一步推广过程中应注意扩大干预的覆盖面、增加对丈夫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基层计生部门的合作等.

    作者:蒋炜;高博;李宁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