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春;张敏爱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产地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resii(Gray)腹甲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两种不同产地龟板的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产地龟板95%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均强;海南产龟板抗氧化活性比湖北汉阳产龟板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产地的龟板所含抗氧化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黄春花;钟远声;谢学明;李熙灿;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功能相似、具有趋化吸引和活化作用的碱基-肝素结合性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依分子N端Cys的排列顺序分为CXC、CC、C和CX3C 4个亚家族;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信号传导,实现对效应细胞的趋化游走功能.乙型肝炎是一种以局部炎性为主的感染性疾病,HB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通过顺武或反式作用,影响宿主细胞中趋化因子的分泌及其受体的表达,使其进一步介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参与组织损伤;同时诱导下调T、B细胞分化成熟,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对乙型肝炎的发展与转归有重要影响.
作者:王平平;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探讨其流行特征,估算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及其经济负担.[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水平随机抽取6个县(市)的14 490名农村常住居民,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全部家庭成员2003年伤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03年山东省农村常住居民伤害事件发生率为8.45%,标化伤害事件发生率为8.50%.伤害事件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5~14岁年龄组伤害事件发生率高,其次为60岁以上的人群;伤害事件发生率的前3位分别是跌倒/坠落(1.58%)、交通事故(1.44%)、扭伤(1.17%).平均每例伤害死者YPLL为33.00年,WYPLL为27.30年,VYPLL为15.20年;共发生1 225次伤害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为230.60万元,平均每个伤害事件(含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 882.45元.[结论]山东省农村常住居民伤害事件发生率较高,对居民及其家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郭晓雷;徐爱强;张吉玉;刘海燕;陈先献;马吉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群中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干预在预防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病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分别对实施了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干预3年的自贡某房产交易所职工和未进行行为干预的某保险公司职工,进行生活行为方武调查和较全面的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血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等各项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合理膳食率、参加体育锻炼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吸烟率、超重或肥胖检出率、血脂增高检出率、血压增高检出率、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或P<0.05).[结论]在人群中对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预防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的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提倡.
作者:郑庆梅;罗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文具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尤其是铅笔、橡皮、笔芯、荧光笔和涂改液等在中小学生中用得更为普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商家推出了香味文具.所谓香味文具就是在铅笔、橡皮、涂改液甚至纸张等文具中加入香味添加剂,使文具散发出香味.
作者:卫秦芝;姚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方法]对600例行大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5例于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7.15 g,对照组315例于检查前1 d晚上8:00口服番泻叶20g,检查当日晨8时口服20%甘露醇250 ml,下午行肠镜检查.两组患者饮水2 000~2 500 ml.[结果]两组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均较满意,统计处理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组患者初次排便时间为5~120 min,平均47.8±48.5 min番泻叶+甘露醇组患者初次排便时间为120~480 min,平均360.6±52.7 min;两组比较初次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聚乙二醇组排便次数为3~7次,平均5.0±1.6次;而番泻叶+甘露醇组排便次数为6~20次,平均9.8±2.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聚乙二醇组29例患者(10.18%)出现不适症状;番泻叶+甘露醇组110例患者(34.92%)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其中腹痛较重8例,予654-2 10 mg肌注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一代肠道准备药.
作者:张永健;吕红;吉明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13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9岁.平均肿瘤直径3.2 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评估肾蒂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情况.[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平均15 min.术后无出血及漏尿.平均随访47.2个月,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适合的肾肿瘤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武,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患肾功能.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作者:虎华静;邓发凯;吴建军;韦建军;庞健;胡峰;李熠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和二氧化氯消毒对医院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于污水处理前和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及二氧化氯消毒后分别取水样测定pH值、悬浮物、CODcr、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及余氯.[结果]经接触氧化池处理后,悬浮物、CODcr、BOD5、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8.20%、93.52%、95.80%、73.70%.经二氧化氯消毒后,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为99.97%.[结论]该消毒的方法对医院污水净化效果良好,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作者:邓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漏)诊情况、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等.[结果]RTA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无特异性,误(漏)诊率高(38%),易并发或伴发多种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应提高对RTA的认识,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冀玲;马行一;杨立川;栾森;舒贝;杨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且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亚洲太平洋沿岸及非洲的东南部地区.每年大约有100万的新发病例,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7位(男性)/第8位(女性).
作者:谭盛葵;仇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昏迷病人褥疮预防的综合措施,杜绝昏迷病人褥疮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昏迷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150例昏迷病人发生Ⅰ期褥疮5例,无Ⅱ度以上褥疮发生.[结论]昏迷病人在应用电动气垫床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褥疮发生.
作者:左梅;王旭红;常虹;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1],主要以呼吸道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2].结核菌素试验广泛应用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卡介苗接种对象筛选、质量检测及临床辅助诊断等方面.
作者:王瑜;吴逢波;代国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性罪错妇女EB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影响因素.[方法]被调查者在知情同意下接受问卷调查和实验检查.[结果]250例被调查者中,112例患有不同种类STD.在所有被调查者、以及被调查中有STD的患者和无STD者中,EB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31.2%、39.2%和24.6%.EB病毒感染与患者从事卖淫的时间长短和既往是否患STD有关,与患者的平均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3月内性伴数及性交方式无关.[结论]在性罪错妇女中,感染EB病毒,其感染与高危性行为密切相关,性交传播可能是EB病毒的感染途径之一.
作者:李燎;颜丹;熊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体内IFN-α2b(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CD25(白细胞分化抗原25)的免疫诱导作用及其抗病毒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将110例典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65例),中度组(45例),并给予IFN-α2b治疗3疗程(每疗程12周).每疗程前后,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和RT-PCR法动态检测体外PHA诱导前后患者PBMC的CD25和CD25 mRNA的表达水平,PCR法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的静息态和诱导态CD2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其CD25 mRNA含量亦同步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仍存在不同差异性(P<0.05或P<0.01).IFN-α2b治疗36周后,患者PBMC内、血清中HBV-DNA和HBeAg阴转率两组分别为29(44.62%)、26(40.00%)、39(60.00%)和11(24.44%)、9(20.00%)、17(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b可诱导慢性乙肝患者表达CD25,促进T细胞活化发挥抗病毒作用.此效果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似与患者病情程度相关.
作者:王瑜;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活体肝移植初是在儿童身上开展的,而后于1993年日本学者Yamoka首次在世界上报道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LDLT)[1],1997年香港范上达首次报道一组成人间用扩大右半肝进行的A LDLT[2].从此LDLT才由儿童扩展到成人.但直到2000年以后国际上才开始广泛应用A LDLT治疗成人终末期肝病.成人活体肝移植对供体的风险要比儿童活体肝移植大的多,手术的难度也增大.现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玉;刘争;徐正英;罗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全国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描述,分析1979~2000年结核病疫情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和实施世行项目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结核病控制策略如何对结核病疫情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为结核病控制路径的选择提供思路.
作者:张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含信号肽Mtb8.4(MS)基因疫苗与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表达质粒联合免疫小鼠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1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MS基因疫苗+hIL-12质粒组(联合免疫组)、MS基因疫苗组、卡介苗(BCG)组、空载体组和PBS组,基因疫苗、空载体和PBS经肌内注射法免疫各组小鼠,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BCG组经尾部皮下注射1×106CFU BCG免疫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联合免疫组能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和IL-2水平(分别为(1546.18±36.23)pg/ml、(681.64±40.88)pg/ml),显著高于MS基因疫苗组,与BCG组相当,IL-4分泌减少,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增强.[结论]hIL-12表达质粒与MS基因疫苗联合免疫后,能够增强MS基因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李晖;李榕;钟森;任红;黄永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农村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做好农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74名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熟悉农村情况并直接参与农村居民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防艾教育宣传方式、教育形式单一;农村居民对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有一些了解的为35.9%;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比较了解的为11.8%;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缺乏认识的为43.3%;缺乏预防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的为47.6%;希望了解更多的防艾知识的农村居民为89.6%.[结论]该省农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应针对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应加强提高农村居民、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防范意识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作者:吴杰;韩素华;王岩;王振方;郭建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全白细胞设门(PanLeucogating,PLG)单平台法对样品采集后不同时间测定的CD4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以及与传统双平台方法比较之优越性.[方法]采集EDTA抗凝血并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对40份样品用PLG-CD4分析方法进行连续5 d的重复测定.对29份样本在采集后d 1和d 5用PLG-CD4单平台固定法和传统双平台CD4检测法进行平行测定.[结果]PLG-CD4法对新鲜样品分析的准确性与传统的双平台法相当,对陈旧样品分析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双平台法,PLG-CD4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好.[结论]PLG-CD4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于陈旧样品的分析有独到的优势.
作者:洪坤学;陈刚;彭虹;薛向军;唐海丽;冯毅;邢辉;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在菌痢暴发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一起菌痢患者的24份肛拭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同时从患者肛拭中分离的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脉电泳的方法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在这一起菌痢疫情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24份肛拭增菌液,5份阳性,并从PCR阳性的增菌液中分离到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而且5株志贺氏菌的脉冲场凝胶(PFGE)图谱显示DNA条带完全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原菌的DNA,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PFGE具有分型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在志贺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甘莉萍;刘渠;陈应坚;杨慧;扈庆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