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宏宗;格鹏飞;任晓岚;Park Albert
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1%~2%,通常会由于检查不到明显的肿块而误诊为内源性眼内炎,本文报道1例以眼内炎为首发症状的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对其组织病理进行探讨.
作者:董凯;何为民;Darius M.Moshfeghi;徐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分别转染重组腺相关VEGF病毒和VEGF的RNA干扰质粒到HRCECs,增高和抑制VEGF的表达,通过二氯化钻诱导HRCECs缺氧,观察TGF-β在不同VEGF水平下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观察HRCECs增殖的变化.结果:高表达VEGF组(C组),低表达VEGF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阳性对照组(F组)的VEGF/actin分别为:1.15±0.77,0.36±0.31,0.28±0.16,0.83±0.72;而TGF-β/actin为:0.55±0.39,0.92±0.57,0.18±0.07,0.70±0.45,当VEGF高表达,TGF-β的mRNA表达下调;在VEGF低表达时,TGF-β的mRNA表达上调.结论:TGF-β能部分代偿VEGF的功能,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生长因子具有冗余性.
作者:李斌;李贵刚;向艳;徐玲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obstruction,BRAO)的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收集的3例分娩后出现单眼视力下降的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视野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血液学检查.结果:3例产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均提示BRAO.1例血液学检查示蛋白C为58U,2例蛋白S分别为40%和35%.结论:3例产后BRAO患者均为抗凝血因子缺乏,导致高血液粘稠度状态所致.对小能解释的年轻人发生BRAO要考虑蛋门C和蛋白S缺乏.
作者:夏美华;卢韦;付洪娟;张馨方;盛迅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例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资料,分析患儿注射荧光素钠后不良反应、臂.视网膜充盈时间及造影结果.结果:199例患者中,41例(20.6%)因屈光不正或弱视造影未见异常荧光,其余158例造影异常病例中以外伤性视网膜病变35例、视网膜变性25例、黄斑营养不良24例及先天眼底异常23例等疾病为多,分别占总病例的17.6%、12.5%、12.1%及11.6%:结论:儿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是一项安全的检查,且对了解儿童眼病发病特点及儿童眼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利莉;郭冉阳;崔晓冬;李学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17-AAG对人RPE细胞不同处理条件下mRNA的SYBR Green实时PCR方法,观察17-AAG对人RPE细胞中PDGFR和EGFR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当加入17-AAG并作用0,2,5,10μmol/L及0,16,24,48h后,收集细胞,抽提RNA进行反转录.同时根据PDGFR、EGFR的基因序列,设计PDGFR、EGFR的引物,利用ABI 7300PCR仪和SYBRGreen,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通过比较Ct值进行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明了PCR反应的特异性;相对定量结果显示,17-AAG可以下调PDGFR基因的表达(P<0.05),上调EGFR基因表达(P<0.05).结论: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可特异、准确地分析RPE细胞相关增殖基因表达差异,为系统研究17-AAG治疗PVR的复杂调控机制创造有力条件.
作者:许志洋;姚家奇;刘庆淮;李建民;王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切除及其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确诊为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诊治情况.17例均有角巩膜裂伤及手术史.其中14例伴有继发性青光眼.手术采用切除巩膜层间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伴有难治性青光眼者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果:17例中14例囊肿1次治愈,1例术后有脉络膜脱离合并出血,终眼球萎缩,1例术后1a囊肿复发,1例术后1mo眼压失控,植片隆起,再次手术,随诊期间未见复发.随诊时间:2~30(平均12.3)mo.结论:彻底切除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巩膜层间囊肿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对于继发性青光眼者,因其眼前段损伤及粘连严重,多为难治性青光眼,以睫状体光凝或冷冻治疗为宜.
作者:周希彬;庞秀琴;孙华;李彬;项晓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义眼片的材料、厚度及配戴眼的结膜囊剩余面积、深度等因素对其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100眼)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患者行义眼片配制,记录义眼片的厚度、结膜囊剩余面积、深度等参数,分析配戴6mo后义眼片的活动度、材料、厚度及结膜囊剩余面积、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组义眼片活动度为4.8±1.0mm(范围3~7mm),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组义眼片活动度为6.4±1.3mm(范围4~8m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义眼片活动度与其本身厚度r=-0.92,P<0.05)、结膜囊深度(r=-0.90,P<0.05)存在密切的负相关,而与结膜囊剩余面积(r=0.90,P<0.05)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结论:配戴成品义眼片的活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选用PMMA材质,适当减低义眼片边缘厚度,提高光滑度减少磨擦所造成的阻力,增加结膜囊剩余面积可以增加义眼片的活动度,提高其仿真程度.
作者:Jiang Guo;郭疆;司马晶;金晖博;李林;窦晓燕;罗司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CM)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共焦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角膜溃疡的36例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36例中,有16例(16眼)观察到角膜基质内有菌丝,显示菌丝图像为相对暗的背景中的明亮的线状形态.有2例(2眼)观察到了阿巴包囊,表现为位于浅基质层中白色闪光的圆形小体.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共焦显微镜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优点,并在对该病的病理特点的研究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作者:靳雷;崔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获得佳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佳条件.方法:将培养ECV304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倍比稀释的ES培养液中,其中培养液分为有无血清和VEGF无血清组,在不同的作用时间(24,48h及72h),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ES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S可显著抑制各种条件下ECV304细胞的增殖,以无血清条件下抑制作用达到大,ES作用于ECV304细胞的佳作用敏感时间区为24~48h,佳作用浓度敏感区为157~2500mg/L.结论:ES对各种条件下ECV304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未发现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杨获;张美霞;张军军;严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0 引言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眼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中青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大约占病理性近视眼的5%~10%[1],遗憾的是既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类患者往往得不到针对性治疗.
作者:高磊;东长霞;于华军;陈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右眼红、视力下降1a入院,入院8d前曾摔伤.查体:心肺正常;远视力:右手动/10cm,左1.0.右眼球外转部分受限,欠2mm,右上睑未闻及与肱动脉搏动一致的吹风样杂音;
作者:许建华;李若溪;周军;张薇;齐飞;孟庆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118例斜视患者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5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结果:Ⅰ级麻醉效果83例(70.3%),Ⅱ级麻醉效果34例(28.8%),因眼胃反射终止手术1例.结论: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单易行.
作者:肖紫云;李红艳;李家璋;李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屈光的异常状态及视力矫正情况.方法:视力异常学龄前儿童852例(1 615眼)作散瞳验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单纯近视443眼(27.43%),复性近视散光255眼(15.79%),单纯远视287眼(17.77%),复性远视散光347眼(21.49%),混合性散光283眼(17.5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诊的学龄前近视患者逐渐增多;父母近视对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的增加有影响;屈光不正大都以轻中度为主(82.43%),视力大多(80.40%)是可以矫正的.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和近视散光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作者:朱煌;赵立全;田琳璐;沈亚;王亚夫;冯婕妤;华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2例(43眼)行额肌腱膜悬吊术,术后随访6mo~2a.结果:29例(38眼)获矫正,3例(5眼)基本矫正.术后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结论:额肌腱膜悬吊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
作者:邱晓荣;袁松涛;姚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v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occ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眼底榆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22例(22眼)行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随访(4.2±0.4)mo,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3mo视力、眼压、眼底、FFA表现、OCT所显示黄斑水肿高度以及黄斑中心凹阈值.结果:治疗的22眼中19眼(82%)视力明显提高,3眼(14%)视力不变,治疗前平均视力0.10±0.06,治疗后1,3mo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12、0.28±0.13,黄斑中心凹厚度(OCT)治疗前平均厚度(519.0±137.5)μm,治疗后1,3mo平均厚度分别为(256.4±68.3)μm、(239.4±52.2)μm,黄斑中心凹阈值(dB):治疗前(18.8±4.2)dB,治疗后1,3mo分别为(24.0±6.0)dB、(24.6±5.2)d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眼中有6眼(27%)治疗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经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5例(23%)患者2次注药.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BRVO继发黄斑水肿,但也要注意对原发病治疗.
作者:吴航;刘大川;郭丽;杨慧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LASIK术中角膜标记方法.方法:采用角膜环钻在角膜表面厂玉痕的方法进行标记,观察了2007-07/2008-01的633例(1237眼)的LASIK手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游离瓣发生5眼,4眼手术台下用20倍裂隙灯检查发现轻微错位,均将角膜瓣准确复位.结论:该方法简单,不损伤角膜上皮,不增加术后刺激症状,是一种无创性的LASIK手术中角膜标记方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吸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6只孕龄为19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止血钳钳夹双侧子宫动脉10min.子鼠出生后亦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即:空白对照组(吸人正常空气),给予不同浓度氧的A(氧浓度为400mL/L)组、B(氧浓度为600mL/L)组、C组(氧浓度为1000mL/L),吸氧时间为1h/d.检测各鼠晶状体内SOD、MDA含量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随吸氧浓度增加,晶状体中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同时,纤维排列亦改变明显.结论:不同吸氧浓度对新生大鼠晶状体发育可产生不同影响,吸入氧浓度越高,晶状体发生氧化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临床上应尽早稳定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用氧指标及用氧情况,使川接近生理水平的较低浓度的氧气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氧疗.
作者:刘平;白洁;罗丹;张璐;李志坚;谢芳;宋甄;苏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对治疗角膜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眼化学伤患者,施行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并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功能、眼部刺激症状、角膜和植片情况、角膜新生血管及睑球粘连来评价疗效.结果:羊膜移植可促进角膜化学伤眼表上皮愈合,预防角膜上皮缺损和角膜溃疡的发生,减轻眼部刺激症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避免睑球粘连.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术对治疗角膜化学烧伤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湘波;杨杰;彭辉灿;夏绪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变化,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取97例(194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180眼)正视眼(屈光度≤±0.50D)人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Ⅰ组年龄<10岁,共32例;Ⅱ组年龄在11~20岁,共36例;Ⅲ组年龄≥21岁,共29例.对照组受试者也按年龄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分组方法同前.采用OCT测量RNFLT,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Ⅰ组和Ⅲ组受试者双眼中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间RNFLT无差异;第Ⅱ组受试者双眼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间RNFLT没有差异.结论:OCT检查弱视眼的RNFLT的改变,为弱视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冯卓蕾;张晓梅;穆华;董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对42例(56眼)限制性斜视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分为3组,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Krims法)测定斜视角,进行眼球运动及复视像检查,并观察该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限制性斜视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斜视的方向均与主要牵制肌肉相一致,而与复视像分离大方位和眼球运动受限大方位则相反;限制性斜视手术后可以消除或改善复视,尤其是有效解决了第一眼位和阅读位的斜视.结论: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对限制的肌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并进行斜视手术;斜视手术叮改善复视症状、矫正眼位.
作者:王广玲;曾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