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获;张美霞;张军军;严密
多种与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相关的眼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都与眼部血管异常有关.目前有报道许多因素都影响血管形成和退化的过程,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等.我们就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化的发生机制和相应防治措施的相关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建华;李若溪;张薇;齐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对视神经挫伤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近两年临床诊断为视神经挫伤的患者60例(72眼)进行VEP检查.结果:P-VEP正常30眼;P100波潜伏时延迟22眼;P-VEP无波,F-VEP振幅降低12眼;P-VEP、F-VEP均无波8眼.结论:VEP检查是视神经挫伤的客观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杜彩凤;张志威;曾丽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体外培养表达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β-nervegrowth factor,β-NGF)的工程化猫角膜内皮细胞,为进一步猫角膜内皮细胞的移植做准备.方法:将人β-NGF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β-NGF,通过EffeeteneTM脂质体介导转染到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中,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转基因后细胞,人NGF单克隆抗体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结果:选择性培养基培养2wk后筛选出独立细胞克隆,该细胞高表达人β-NGF基因.结论:转基因方法可体外培养出表达人β-NGF基因的工程化猫角膜内皮细胞.
作者:李东侃;黄维艺;张悦;侯家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溥壁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处理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6/2007-12我科收治的由于薄壁滤过泡产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0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薄壁滤过泡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7例,滤过泡伴眼内炎3例.感染发生于术后1~24mo不等.所有患者均使用过丝裂霉素(MMC),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50%,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感染病例经药物治疗,感染控制良好.所有病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滤过泡薄壁状况改善,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簿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及迟发性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发生密切相关,MMC的使用是导致薄壁滤过泡的重要原因.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消除炎症,维持正常眼压,改善视力.
作者:周莅斌;李俊;吴成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为观察义眼座植入同时联合皮片移植术矫正眼窝凹陷并Ⅲ度结膜囊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2例(32眼)Ⅲ度结膜囊狭窄行义眼座植入同时联合皮片移植结膜囊成彤术.结果:术后32眼Ⅲ度结膜囊狭窄全部治愈,均无义眼座暴露、感染、皮片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术后义眼座的活动度和外观较好,配戴义眼后患者满意,眼窝凹陷全部矫正.结论:眼窝凹陷合并Ⅲ度结膜囊狭窄采用义眼座植入同时联合皮片移植安全有效.
作者:洪玉;徐国兴;陈淑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1%~2%,通常会由于检查不到明显的肿块而误诊为内源性眼内炎,本文报道1例以眼内炎为首发症状的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对其组织病理进行探讨.
作者:董凯;何为民;Darius M.Moshfeghi;徐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angiostatin)玻璃体注射对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视网膜及虹膜血管渗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出生7d(P7)的Brown Norway鼠置高氧环境(750mL/L O2)5d后再置正常氧环境诱导ROP,建立ROP动物模型,并以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鼠作为正常对照.所有ROP鼠(P14)及正常鼠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血管抑素,左眼注射相同剂量的PBS(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Evans蓝徽血管渗透性检测法及总蛋白标准化分别于注射后1,2和3d检测视网膜和虹膜的血管渗透性;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24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ROP鼠视网膜及虹膜的血管渗透性明显增加(P<0.01);中剂量(3.75μg/眼)和高剂量(7.5μg/眼)血管抑素降低ROP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P<0.05,P<0.01),而低剂量组(1.88μg/眼)没有引起明显改变,呈现剂量依赖型;三种不同剂量的血管抑素玻璃体注射后ROP鼠的虹膜均未发生明显的血管渗透性的改变.血管抑素注射后第1d和第2d视网膜血管渗透性明显降低(P<0.05,P<0.01).而第3d无明显降低,其作用呈现出时间进程.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血管抑素显著降低了ROP鼠视网膜的VEGF水平,但对正常鼠无影响.结论:血管抑素可以降低ROP鼠视网膜的病理性血管渗漏,其血管渗透性下降可能与血管抑素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血管抑素可能对ROP等其他视网膜血管渗漏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司马晶;郭疆;罗司思;杨浩江;Hao-Jiang Yang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创性的LASIK术中角膜标记方法.方法:采用角膜环钻在角膜表面厂玉痕的方法进行标记,观察了2007-07/2008-01的633例(1237眼)的LASIK手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游离瓣发生5眼,4眼手术台下用20倍裂隙灯检查发现轻微错位,均将角膜瓣准确复位.结论:该方法简单,不损伤角膜上皮,不增加术后刺激症状,是一种无创性的LASIK手术中角膜标记方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0 引言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术式,但因技术原因或其它因素失败者多见,而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再手术又是一难点.我科2005年至今有5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失败而进行囊腔置管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科;姚强;张洪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回顾发展中国家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挑战.方法:回顾1998-01/2002-12,埃努古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总共34例通过组织学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男25例(74%),女9例(26%),男女比例为1∶0.4.平均年龄2.9±1.5岁(5mo~7岁).6例(18%)患者为双眼发病,28例(82%)为单眼.所予以的治疗为眼内容物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联合化疗.结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患者未及时就诊、贫穷、医疗资源匮乏等因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现状很差.改善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治疗,应包括健康教育、早期诊断及提供现代化治疗设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屈光的异常状态及视力矫正情况.方法:视力异常学龄前儿童852例(1 615眼)作散瞳验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单纯近视443眼(27.43%),复性近视散光255眼(15.79%),单纯远视287眼(17.77%),复性远视散光347眼(21.49%),混合性散光283眼(17.5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诊的学龄前近视患者逐渐增多;父母近视对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的增加有影响;屈光不正大都以轻中度为主(82.43%),视力大多(80.40%)是可以矫正的.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和近视散光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作者:朱煌;赵立全;田琳璐;沈亚;王亚夫;冯婕妤;华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萘处理卵巢切除雌性大鼠晶状体细胞及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大鼠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形态学机制.方法:健康雌性、性成熟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雌二醇组(雌二醇组)、卵巢切除+雌二醇和孕酮组(雌二醇+孕酮组)、正常对照组.术后2wk起各组均用300g/L萘混悬液灌胃(0.5g/Kgbw,2次/wk),肉眼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变化.灌胃6wk后处死大鼠,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取其晶状体分别进行光镜下组织细胞的形态观察,扫描电镜下晶状体纤维厚度及指突数的测定.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各组均有不同数量的大鼠晶状体出现空泡、小水裂以及前囊点状混浊,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光镜下,卵巢切除组表现出较其他三组更重的细胞和组织损害严重,而雌二醇组以及雌二醇+孕酮组则与正常组对照组表现相似.扫描电镜下,卵巢切除组晶状体纤维厚度较正常组增加(P<0.01),指突数较正常组少(P<0.01),而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孕酮组两项指标均与正常组接近.结论:雌二醇可能通过维持晶状体囊膜及晶状体上皮细胞正常结构,防止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减轻晶状体皮质纤维细胞水肿,维持细胞连接的形态和数量,维持晶状体皮质纤维细胞的规则有序排列等途径发挥其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康刚劲;李平华;张新;陈再洪;刘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片visx-star4准分子激光机对1 000例1 928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mo.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不完全角膜瓣、游离瓣、视疲劳、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LASl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设计的完善,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作者:鲁建安;陈向东;卜继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泪膜功能,并分析其与儿童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临床诊断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8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取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FL)染色检查.结果: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常合并干眼症的相关症状:瞬目次数增加(33%),干涩感(14%),烧灼感(10%).观察组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双眼泪液分泌试验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眼泪膜破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双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泪膜功能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与病程、亚型分类无关.结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泪膜功能发生改变,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作者:王婷婷;徐国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分别转染重组腺相关VEGF病毒和VEGF的RNA干扰质粒到HRCECs,增高和抑制VEGF的表达,通过二氯化钻诱导HRCECs缺氧,观察TGF-β在不同VEGF水平下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观察HRCECs增殖的变化.结果:高表达VEGF组(C组),低表达VEGF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阳性对照组(F组)的VEGF/actin分别为:1.15±0.77,0.36±0.31,0.28±0.16,0.83±0.72;而TGF-β/actin为:0.55±0.39,0.92±0.57,0.18±0.07,0.70±0.45,当VEGF高表达,TGF-β的mRNA表达下调;在VEGF低表达时,TGF-β的mRNA表达上调.结论:TGF-β能部分代偿VEGF的功能,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生长因子具有冗余性.
作者:李斌;李贵刚;向艳;徐玲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obstruction,BRAO)的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收集的3例分娩后出现单眼视力下降的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视野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血液学检查.结果:3例产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均提示BRAO.1例血液学检查示蛋白C为58U,2例蛋白S分别为40%和35%.结论:3例产后BRAO患者均为抗凝血因子缺乏,导致高血液粘稠度状态所致.对小能解释的年轻人发生BRAO要考虑蛋门C和蛋白S缺乏.
作者:夏美华;卢韦;付洪娟;张馨方;盛迅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神经短肽NAP对小鼠Mtiller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将含NT4-NAP融合基因的rAAV-NAP和含报告基因的rAAV-GF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Müller细胞进行感染,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在缺氧24h时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结果:感染rAAV-GFP的小鼠Müller细胞表达出明显的绿色荧光,缺氧24h时,感染rAAV-NAP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相比,增殖活性高(A=0.109,P<0.05).两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3%和18.72%,感染有NAP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P<0.05).结论:神经短肽NAP可以减轻缺氧对Müller的损害.
作者:郑玉萍;余华宁;冯朝晖;张璐琰;王肖华;熊全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对治疗角膜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眼化学伤患者,施行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并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功能、眼部刺激症状、角膜和植片情况、角膜新生血管及睑球粘连来评价疗效.结果:羊膜移植可促进角膜化学伤眼表上皮愈合,预防角膜上皮缺损和角膜溃疡的发生,减轻眼部刺激症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避免睑球粘连.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术对治疗角膜化学烧伤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湘波;杨杰;彭辉灿;夏绪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118例斜视患者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5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结果:Ⅰ级麻醉效果83例(70.3%),Ⅱ级麻醉效果34例(28.8%),因眼胃反射终止手术1例.结论: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单易行.
作者:肖紫云;李红艳;李家璋;李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切除及其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确诊为外伤性巩膜层间囊肿的诊治情况.17例均有角巩膜裂伤及手术史.其中14例伴有继发性青光眼.手术采用切除巩膜层间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伴有难治性青光眼者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果:17例中14例囊肿1次治愈,1例术后有脉络膜脱离合并出血,终眼球萎缩,1例术后1a囊肿复发,1例术后1mo眼压失控,植片隆起,再次手术,随诊期间未见复发.随诊时间:2~30(平均12.3)mo.结论:彻底切除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对巩膜层间囊肿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对于继发性青光眼者,因其眼前段损伤及粘连严重,多为难治性青光眼,以睫状体光凝或冷冻治疗为宜.
作者:周希彬;庞秀琴;孙华;李彬;项晓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