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贺翔鸽;刘莛;孙强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一种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可以调节许多生物学功能,与许多眼科疾病发病有关,对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曾庆华;莫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检查一项新的性能测试,对同以受试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再测试,并比较和讨论这些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共179个大学生(平均年龄±标准差为19.37±1.62)a自愿参加这项由110名女性(61.5%)和69名男性(38.5%)组成的调查.优势眼由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一个为McManus方法,一个为Gündogan方法.利用SPSS的重测信度的可靠性分析保证该项调查的可靠性.结果:McManus方法检测128名(71.5%)参加者右眼为优势眼,无性别差异.同样利用Giindogan方法再检测发现110名(61.5%)参加者右眼为优势眼.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由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现呈显著性相关(P<0.01),一致性数值为为κ=0.256.P<0.001.利用Mc-Manus法发现女性参加者中74名(67.3%)右眼为优势眼,36名(32.7%)左眼为优势眼.利用Güindogan法再检测发现62名女(56.4%)右眼为优势眼,48名女(43.6%)左眼为优势眼.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现McMa-nus和Giindogan两种方法在女性优势眼检测方面呈显著性相关(P<0.05).一致性数值为κ=0.239,P<0.01.在男性参与者中,通过McManus法检测右眼优势眼为54眼(78.3%),左眼优势眼为15眼(21.7%),利用Gündogan法再检测右眼优势眼为48眼(69.6%),左眼优势眼为21眼(30.4%).利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不方法的一致性.比例的比较由z检验完成,P值小于0.05为差异显著.结论:通过检测观察到女性和男性均以右眼优势眼为主,没有性别差异.右眼优势这种功能性偏侧化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脑左半球的主导作用造成的.这对于将来在一侧面偏重方面的研究很重要,也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模式系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回顾过去1a,德黑兰转诊眼科中心穿通性眼外伤的发病特征,并发症和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02年伊朗德黑兰Farabi眼科医院的959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医疗记录,记录信息包括人口/统计资料(年龄,性别和所从事职业),受伤原因,伤口类型,初视力,受损部位,伴随症状和体征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是(22.6±16.4)a,男性患者的年龄峰值为21~25a,女性患者为小于5a.男女性别比例为4.2:1.62.4%的患者为穿通伤,33.9%的患者为钝挫伤,3.7%的患者为混合伤或化学烧伤.金属物是造成眼球穿通伤的常见原因,与之相比,石块是眼钝挫伤为常见的原因.在23.4%的病例中发现了异物,常见的破裂部位为角膜(46.7%).结论:本研究认为,穿通伤较钝挫伤常见,年轻人更易发生眼外伤,角膜是常见的损伤部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人正常晶状体前表面的地形特征.方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扫描8只人离体眼球晶状体前表面,通过图形软件surflacer v10.0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重建晶状体前表面,计算获取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测量出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并作两因素方差分析.计算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并和离中心点的距离作曲线回归.计算晶状体表面非对称性指数(Lens Surface Asymmetric Index,LSAI).转换坐标系后,将晶状体前表面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各点作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的曲线拟合.结果: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显示中央区较陡峭(中心曲率半径9.09±0.80mm),往周边区逐渐平坦(周边曲率半径17.05±2.20mm).每个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作两因素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和距离作曲线回归显示两者间为三次幂函数关系.LSAI从晶状体前表面中央(0.013±0.005)至周边(0.184±0.065)逐渐增大.晶状体前表面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作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为双曲线大(0.9989-0.9999).结论: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近似为圆形,但并非完美的旋转对称,晶状体前表面越靠近中心对称性越好.晶状体前表面由中央区至周边区逐渐变平坦,而且曲率半径呈现加速变大趋势.人晶状体前表面曲线接近于双曲线.
作者:杨广宇;管怀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4例(3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24眼)、对照组12例(14眼).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21d.以视力和视野作为观察和评估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杭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0 引言我区是典型的黄七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日照强度大,白内障发病率较高,而患者通常认为是一种自然疾患而不去及时就诊,加之我区眼科技术力量较低下,使白内障成为我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领导的重视.
作者:马瑞雪;姜伯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6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8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34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26例).健康埘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VEGF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5).结论:血清TNF-α和VEGF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血清TNF-α、VEGF水平可反映DR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吴子东;钟昌宝;钟景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情评估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眼外伤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患者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客观记录.结果:将观察结果分为前房积血,房角形态异常,晶状体半脱位.30例患者中,单纯房角后退者5例,单纯房角形态异常者6例,前房积血伴房角形态异常(包括房角狭窄、房角关闭及房角后退)者11例,房角形态异常伴晶状体半脱位者3例,三者兼具者5例.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病情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眼外伤导致屈光间质混浊,临床医生在裂隙灯下无法准确观察前房病情的情况下,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够显示出其他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对外伤性青光眼的准确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石红霞;孟宪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Bevacizumab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对20只wistar大鼠40眼随机平均分4组.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药物溶剂和不同剂量Bevacizumab.比较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16d后角膜标本行HE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间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发现各药物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对照组VEGF染色明显增强,药物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形成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作者:荆国利;高晓唯;任兵;肖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0 引言由于目前诊断的完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确诊率极高,但在治疗上效果却不理想,真菌性角膜溃疡仍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病,我院眼科目前采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活力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VEP技术在鉴别伪盲、评价伪盲眼实际视力水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眼外伤后单眼盲或单眼低视力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将65只伤眼作为实验组,65只健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VEP检查.在VEP榆查时,受检眼依次接受视角为30'、22'、11'、5'、3'的视觉刺激.结果:患眼主观视力与VEP视力不相符者48人,伪盲检出率为73.8%;对照组健眼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符合率可达90.8%.结论:VEP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受检眼的实际视力水平,并可为鉴别伪盲的法医学应用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胡俊;彭新;张泽润;蒋祁;李中伟;张玲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按压手法免圈套核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570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按压手法免圈套核技术娩核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视力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术后1wk视力检查≥0.5者为489眼(85.8%),其中有173眼视力≥0.8(30.4%),0.1~0.4者69眼(12.1%),<0.1者12眼(2.1%)并发症较低.结论:按压手法免圈套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利用.
作者:杨云东;杨立东;徐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38例(40眼)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后定期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眼底FFA黄斑区改变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后视力比术前提高,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消除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但一过性高眼压及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杰;周亚军;钟晓东;华远锋;李玉霞;王莹;柯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的新发患者登记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对131例原发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在充分散瞳下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绘制眼底模式图.结果:131例中有54例(41.2%)检出与视刚膜脱离相关的眼底病理性改变,其中以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为多见,占32.8%,视网膜干性裂孔的发生率为9.9%,双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8.4%.结论:RRD患者对侧眼的详细检查是预防和减少双眼视网膜脱离发生、进展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雪梅;史少阳;贾婷婷;陈晓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结核发病有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且难以采用实验室手段进行诊断,因此对眼内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发表文章,主要对眼内结核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士胜;张琼;王康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在连续的812例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术者选出有临床意义的散光增大者13例,回顾手术前和术后1~6mo的角膜散光度,全眼散光度以及散光轴位.用SPSS 13.0分析术前和术后1,3,6mo全眼散光度和散光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全眼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12.373,P=0.000),角膜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7.819,P=0.000).术后1、3、6 mo之间的全眼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954,P3=0.600,P6=0.301),角膜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791,P3=0.943,P6=0.983).手术后全眼散光轴改变45°以上6眼(46%),角膜散光轴变化45°以上7眼(54%).术后1,3,6 mo的角膜散光轴和全眼散光轴的差异均无显著.结论:LASIK术后发生的散光增大是由于角膜瓣水肿和角膜基质床泪液过多所致,术后1~6mo角膜散光度和轴位变化不明显.
作者:周炜;郑洁;黄蕊;何正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长期效果.方法:2003/2007对302例(40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观察其长期疗效.结果:一次性植入手术成功率96.8%(395眼),在随访的286眼中,随访3mo总有效率98.2%,随访6mo总有效率为97.2%,随访12mo总有效率92.3%,随访4a或以上总有效率为69.9%.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应用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青霞;杨伟;聂纯;李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白内障手术后老视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中,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es,IOL)能够提供不戴镜的近、中、远视力,这些IOLs利用焦点的移动来进行调节.本文通过对其设计原理、发展历程、选择依据、材质比较、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讨,全面分析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崔蓓;柳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前房角分离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29例(29眼)术后前房深度增加,视力较前提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房角分离、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提高视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玫蕊;高磊;葛胜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组病例20例(25眼),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前驱期的22眼,3眼为间歇期.使用Nd:YAG激光机在虹膜中周部单脉冲击射均为一次透切成功,随访3~12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5眼激光切孔1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均出现了虹膜炎性反应,1~3h内一过性眼压升高5眼,前房出血4眼,角膜内皮损伤1眼,全部并发症于术后1~3d消失.无切孔后晶状体混浊及孔洞闭塞并发症发生.术后周边前房及房角增宽,眼压<18mmHg.结论: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对早期患者效果更佳,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宪华;郑蕊;冯一韦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