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宋彦华;刘哲丽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青睫综合征, 青光眼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调查2001/2004年因青睫综合征在我院住院行小梁切除术共追踪到12例14眼,平均随诊30mo.结果:矫正视力手术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合并或不合并药物治疗眼压获得控制13眼(93%),1眼(7%)不能控制需再次手术治疗.视野进步8眼(占70%),无变化1眼(10%)恶化1眼(2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征.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控制眼压和保存视野是安全有效的.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98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其中多波长激光治疗30例47眼,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30例51眼,治疗前后检查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全部病例随访3mo.结果: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组较单纯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吸收快(P<0.05).结论:中药联合多波长激光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吸收.

    作者:金兰;朱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金纳多对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实验性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c reperfusion, RIR)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大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金纳多治疗组,每组10只.金纳多治疗组:耳缘静脉滴注金纳多注射液,50mg/kg.模型组、正常组不做处理,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测定其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经光镜,电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再灌注6h后,金纳多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较模型组升高,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光镜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 ganglion cell layer, RGCL),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 INL)变薄,电镜下出现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化,经金纳多治疗后RGCL,INL的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金纳多是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制剂.

    作者:李高亮;韩丽英;陶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视盘边缘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视盘边缘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眼底检查时发现的98例视盘边缘出血者进行视力、视野、眼压、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血压检查.部分病例迸行了头颅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视盘边缘出血的相关疾病.结果:除1例未查出确切的原因外,其余97例中与盘缘出血相关的疾病有14种.结论:盘缘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盘缘出血不但与眼部本身的一些病变如:视盘水肿、AION、视盘的非特异性炎症、眼外伤等相关;而且与某些先天性视盘病变以及一些全身疾病有关;还应特别注意是否有青光眼的存在.临床上发现有盘缘出血者应该进行详细全面地检查,尽可能找出相关的疾病.

    作者:金庆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低温保存导致胎儿角膜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新鲜和深低温保存后的胎儿角膜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TUNEL法对20例新鲜及深低温保存后胎儿角膜进行了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凋亡的角膜细胞全为细胞核着色.新鲜角膜中平均每高倍视野可见凋亡细胞0.817±0.612个,经冷冻保存后的角膜每高倍视野可见凋亡细胞平均为7.483±2.490个.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鲜胎儿角膜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胎儿角膜经深低温冷冻保存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降温-复温损伤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马路生;高波;高磊;毕宏广;张春虹;张秦娟;王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穿孔

    目的:探讨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油冷冻保存羊膜制作成羊膜卷,对5例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患者行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好,羊膜卷无脱出或脱入前房,角膜缺损逐渐愈合.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前视力均小于0.1,术后3mo时,有3例视力>0.5,1例0.3,1例0.08.结论: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军华;李学喜;潘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oric IOL在眼科中的应用

    Toric IOL,又称散光人工晶状体,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可使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效果.本文回顾了Toric IOL的发展史,全面讨论了Toric IOL植入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探讨了Toric IOL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董丛;毕宏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伊朗亚兹德省斜视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

    目的:斜视是一种注视方向不重合而双眼指向不同方向的视觉缺陷.其患病率为2%~5%.依斜视的不同表现,其治疗方法有:手术、眼镜、滴眼液、训练、注射液.斜视手术有不同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亚兹德省斜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连续10a来的200例斜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6mo.数据被收集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98例,男102例,平均年龄15.31±11.7岁.外斜视和内斜视分别占43.5%和47%.斜视手术的效果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但与斜视的发病年龄及病因无关.结论:斜视手术的效果是有效而持久的.随访可观察到长期效果和晚期并发症.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我们的个人经验,基于过矫和欠矫的Rosenbaum Santiago表格需要被修订.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 CK)治疗老视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选择31例(40眼)有明显老视症状的患者,术前屈光度球镜+0.50~+2.50D,散光≤+0.75D,采用CK进行治疗,术后预期目标屈光度主导眼矫正为0.00~-0.50D,非主导眼术后目标屈光度为-1.50~-2.50D,且近视力≥0.5(J3),术后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1a双眼裸眼远视力≥0.8且近视力≥0.5(J3)或近视力≥0.33(J4)者分别为61.3%,74.2%;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a等效球镜屈光度与预期目标差值在±0.50D、±1.00D以内者分别为45.0%,82.5%;术后1a术眼散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87.5%;术后双眼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无佳矫正视力下降,无严重干眼症的发生;术后1a 90.3%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CK治疗老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华;罗栋强;陈蛟;何书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80只分为正常组10只和糖尿病组70只.糖尿病组用STZ造模,4wk后将符合条件的小鼠纳入观察组.检测4,8,12,16,20wk时小鼠OP的表现.结果:在STZ诱导造模后,糖尿病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糖尿病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模后4wk起,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电图OP1, OP2, OPs振幅有下降趋势,峰潜时延长,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20wk时糖尿病小鼠OP1,OP2,OPs振幅降低,峰潜时延迟,与4wk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可使糖尿病小鼠OP振幅下降,峰潜时延长;且随病程的延长其影响逐渐增强.

    作者:郑奇;袁志兰;戈应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晶状体内异物1例

    晶状体内异物罕见,约占所有眼内异物的5%,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根据晶状体内异物的大小,位置,性质及感染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报告了1例左眼晶状体内金属异物的51岁患者,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晶状体摘除并将晶状体内异物取出,然后植入一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氨甲酰化诱导的牛晶状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硫醇转移酶的失活

    目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与老化和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硫醇转移酶(TTase)可断裂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形成的二硫键使硫醇化的蛋白质脱硫醇,对于维持晶状体透明性极为重要.氨甲酰化为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本研究观察氨甲酰化是否能诱导晶状体GAPDH和TTase的失活.方法:透明新鲜的晶状体取自2周岁健康牛,与100mmol/L氰酸钾于37℃水孵箱分别振动温育7d和12d.设透明晶状体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晶状体孵育在50mmol/L DMEM液中,然后每只晶状体去囊膜,匀浆,提取水溶性蛋白质.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GAPDH和TTase的活性.结果:与氰酸钾孵育后GAPDH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中12d组与7d组相比,活性明显下降.TTase的活性在孵育7d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d组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7d组活性与12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96).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与100mmol/L氰酸钾孵育7d和12d后,氨甲酰化组的GAPDH和TT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氨甲酰化可以诱导GAPDH和TTase酶的失活,为TTase和GAPDH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婕;严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术中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为观察组,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wk不同视标对比度的视力;使用主观像差仪检查实验组术后1mo的像差,依35项Zernike系数计算总像差及4阶像差的均方值(root mean square, RMS),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1wk,视标对比度为100%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度为2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像差的RMS均值分别为0.84±21μm及1.44±0.42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4阶像差(球差)的RMS均值为0.58±0.18μm、1.14±0.37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术眼光学像差(尤其是球差),获得更好的低对比度视力,从而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

    作者:王晓莉;代艳;陈小虎;唐晓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并发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能挽救大多数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但对手术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作者:王冰;陈平;翁景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PED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电流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以前房加压的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Ad-CMV组,缺血再灌注+Ad-PEDF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d-CMV或Ad-PEDF 1μL (滴度3.8×109/PFU),每组按照时间点12,24,72,168h分为4亚组,以ERG分别测量双眼各时期ERG b波、Ops波波幅.结果:缺血再灌注后ERG b及Ops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在各时间点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缺血再灌注组ERG b波及Ops波幅24h降低为明显,与缺血12,72,168h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AD-PEDF能够明显促进ERGb波及Ops波幅恢复,与缺血组、缺血再灌注+AD-CMV在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玻璃体腔注射能够促进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恢复.

    作者:徐旭;高明宏;禹海;周润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角膜移植术后泪膜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以及角膜知觉的恢复.方法:对23例患者24眼角膜移植术后1,2,3wk;1,2,3mo;1a的随访,检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知觉.其中泪液分泌量采用Schirmer试验Ⅰ检测,泪膜破裂时间采用KEELER泪膜镜测定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评价,角膜知觉采用Cochet Bonnet角膜知觉计测定.结果:角膜知觉与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2mo以上开始逐渐恢复,而泪液分泌量在术后逐渐下降至稳定水平.结论: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的恢复需要3mo~1a,甚至更长的时间,且二者呈正相关.角膜移植术后早期泪液分泌增多与局部炎症反应有关,随着炎症反应消退渐趋稳定.角膜移植术后应及时应用人工泪液成分滴眼液,缓解患者的干眼症状,保护角膜植片.

    作者:杨德琪;洪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的时机.方法:根据CRVO发病后至接受激光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为CRVO发生后4~8wk共23例23眼,B组为CRVO发生后12-16wk共9例9眼,C组为CRVO发生20wk以后共6例6眼.激光治疗方法分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局灶性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结果:2a后A组视力>0.3者为17眼占74%;B组视力>0.3者为4眼占44%;C组视力>0.3者仅1眼占17%,2例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结论:CRVO发生后早期光凝治疗对视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晚期光凝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敏瑜;陈姚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evacizumab (Avastin)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应用新进展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作者:荆国利;高晓唯;肖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9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成3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联合纯甘油保存羊膜移植组(联合组)31例(34眼);羊膜移植组(羊膜组)26例(30眼);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25例(27眼).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疗效评价.结果:82例患者(91眼)术后随访时间4~31(平均15.30±8.31)mo.联合组31例(34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43±8.31)mo,无1例复发;单纯羊膜组26例(30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4.80±8.86)mo,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13%;单纯干细胞移植组25例(27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58±8.06)mo,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11%.联合组与羊膜组及干细胞组的复发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羊膜组与干细胞组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均无感染、排斥、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效手术方法.特别对翼状胬肉多次复发患者或伴有睑球粘连患者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又春;张明昌;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在眼底病中的应用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眼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就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并发症以及主要适应证和面临的问题做一全面综述.

    作者:姜蕾;谢伯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棘阿米巴原虫对三种角膜接触镜的黏附性比较及简易处理方法的研究

    目的:对三种角膜接触镜与棘阿米巴原虫的黏附能力进行比较,观察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对清除接触镜表面棘阿米巴效果的影响.方法:取市售的三种角膜接触镜分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组、亲水性软性接触镜(SCL)组、彩色角膜接触镜组,并分别与棘阿米巴悬液共同培养16h,镜下观察比较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并将彩色接触镜的有色区域和无色区域进行比较;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后,比较接触镜表面残存的棘阿米巴数量.结果:彩色接触镜组的阿米巴黏附数量高于RGP组和SCL组(P<0.05).RGP组和SCL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接触镜组其彩色区域的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高于无色区域(P<0.01).三组接触镜经吸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棘阿米巴的黏附数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与RGP组和SCL组的接触镜相比,彩色接触镜更易受到棘阿米巴原虫的黏附;加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吹打角膜接触镜表面可明显加强对接触镜表面棘阿米巴的清除效果.

    作者:张丽丽;赵桂秋;车成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