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芝;杨云东;张歆;赵华;徐深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住院患者46例46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10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隧道内剪除小梁组织,剪除相应根部虹膜.随访时间3mo~2a.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郭丹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用以比较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测量包括角膜厚度的前房深度上的差异性,同时比较两种设备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方法:连续用IOLmaster和UBM测量60例60眼的前房深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平均值,对于每眼采用测量5次取平均值及标准差,求出变异系数,用来衡量两者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结果: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的均值为2.95±0.25mm,UBM测量前房深度均值为2.96±0.22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变异系数均数分别为:0.56%±0.26%和0.65%±0.36%.结论: 两者在测量前房深度上的结果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次测量的稳定性上IOLmaster要好于UBM.
作者:周文凯;李效岩;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与分析大鼠不同剪切的 Lims基因. 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SD大鼠 cDNA为模板,扩增 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 PinPoint 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 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 Lims A, 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014bp,编码338个氨基酸.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成功地克隆了一新的大鼠 Lims基因剪切子Lims A,为进一步探索Lims基因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陈曦;赵沐子;李建民;刘庆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家兔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眼内的透过性及蓄积作用.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疗程时间点各组兔眼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房水中舒巴坦钠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3.4±4.8和23.6±3.7mg/L;头孢哌酮钠浓度分别为8.9±1.2和8.9± 1.7mg/L;玻璃体中舒巴坦钠浓度分别为71.2±4.6和69.3±6.8mg/L,头孢哌酮钠未检出.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后在正常的眼内透过性不良.
作者:付竞;陈雪艺;赵菊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1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囊袋内.5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8;6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6, 4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进一步脱出,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且居中性良好.
作者:曾晓黎;熊海波;易泰松;郑延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治疗激光术后患眼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60例91眼激光治疗后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患者, 分别在激光后即刻、用药后1d;1wk;1mo进行视疲劳症状问卷调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视疲劳症状,各项观察指标积分在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后1d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病例未发现全身和眼部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安全、快速、有效缓解激光术后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李立梅;郑建龙;施晓敏;李彤;肖建华;邓安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对硬核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1 85例85眼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临床资料.巩膜隧道切口长7~8mm,前囊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直径为6~7mm,晶状体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5眼中80眼(94%)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5眼(6%)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在睫状沟内植入晶状体.术后第1d 77眼(91%)角膜清亮,裸眼视力>0.3者72眼(85%).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78眼(92%).结论:改良的ECCE对于硬核白内障意义重大.改良的ECCE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文举;李才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49例5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效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wk时眼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术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炳荣;黄圣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0岁以上正常人群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700名1329眼CCT进行测量.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7组或根据性别分为2组以研究CCT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平均CCT为537±39μm,在11~50岁的调查对象, CCT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02,r=-0.192),平均每年降低约0.63μm;在>50岁的调查对象,CCT有渐增厚的趋势(P=0.332,r=0.056),平均每年增厚约0.27μm.男性CCT(540±39μm)显著大于女性CCT(535± 38μm)(T-test,P=0.01).结论:CCT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特点表明年龄因素对CCT的影响较小, CCT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男性CCT大于女性CCT.
作者:邵运良;张铭志;宋跃;黄育强;SK Rao;Dennis Lam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视盘内注射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光敏剂及氩激光制备兔眼视网膜静脉组塞模型,经FA确认后随机分组.治疗组(10眼,20支静脉)视盘内注射12.5μg tPA/0.05mL.对照组(12眼,24支静脉)视盘内注射0.05mL BSS.分别在注入后的第3,7d行FAG检查确认视网膜静脉的再通情况,同时行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利用光敏剂及氩激光成功地复制出了兔眼视网膜静脉组塞模型并经视网膜静脉荧光造影确认.治疗组阻塞静脉的再通率是70.0%(14/20),对照组阻塞静脉的再通率是16.7%(4/24)(P=0.001).结论:视盘内注射12.5μg tPA/0.05mL提高了阻塞静脉的再通率,经睫状体扁平部向视神经内注射tPA有望成为局部用药治疗CRVO的新方法.视神经内注射tPA的安全性量及佳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彩辉;张卯年;瓶井 资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散瞳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86例116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经6~12mo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有明确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金大龙;戴成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飞行员患眼科疾病的特殊心理、生理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飞行安全及延长飞行时间.方法:随访6a来我院住院患眼病的飞行员20例.结果:20例中4例停飞,10例患眼底病变.结论:飞行员的部分眼疾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王桂琴;马贵喜;彭秀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胡淑琼;黄祥平;朱炎华;张祖海;朱燕妮;王磊;左国进;王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斑程序视野检查,特别是蓝/黄视野检查(blue- 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1例15眼早期青光眼,14例17眼中晚期青光眼,14例28眼可疑青光眼,应用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进行W/WP检查(Dynamic/Normal程序,dG2W/WP)及M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分别进行白/白视野检查(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 (Dynamic/Normal程序,dM2W/WP)和B/YP检查(Dynamic/ BY程序,dM2B/YP).并对3种视野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G2W/WP,dM2W/WP,dM2B/YP检查早期POAG的敏感性分别为47%,53%,93%;dG2W/WP,dM2W/WP,dM2B/YP检测出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分别为:75%,75%,97%.dM2B/YP对青光眼早期诊断敏感.结论:黄斑程序的B/YP检查是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的敏感方法之一.
作者:陈丽萍;钟一声;程瑜;苗林;曹西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角膜炎32例32眼,常规予以2.5g/L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注射液100mL 1次/d静脉滴注,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30min 1次,中、重度者将溃疡表面干燥、易碎的坏死组织尽可能地搜刮清除,其余基本同轻度.结果:在32例患者中治愈19例(59%),有效(治愈+好转)29例(91%),无效 3例(9%).结论: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茂菊;李拓;李红艳;李家璋;吴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构成比.方法:广东茂名1097例患者术前均检测眼压、眼轴、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老人组成(90.88%),随着年龄增长,前房深度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变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变大,而眼轴则无明显改变;女性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均大于男性,相应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均小于男性;女性眼轴较男性短;女性晶状体厚度较男性小;女性玻璃体腔深度也较男性小;左眼的前房深度较右眼大.结论: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患者组成,眼球参数随性别、年龄及眼别不同发生变化.
作者:李立梅;刘晓剑;张莉莉;黄惠春;林培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 组( 24 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B 组( 24 眼):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5mo.结果:A 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B组(P<0.05) ,但3d以后恢复正常,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 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21±0.11mm,较术前明显加深(P<0.05) ,而B 组为1.89±0.05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前周边前房深度相似,但术后A组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P<0.05);A 组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5) ,而B 组术后视力相比变化不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和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伴有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视力,亦能避免青光眼的发作.
作者:蔡世佳;王丽波;黄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危及晶状体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方法.方法:本次观察中共有患者12例12眼,其中植物性11眼,金属性1眼,均为位于瞳孔区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患者术前30min予全身镇静药,缩瞳剂充分缩瞳,以15°角膜穿刺刀作前房穿刺,确保无房水外漏,粘弹剂自穿刺口注入前房并加深其深度,以无齿镊挟持异物将其顶退出角膜表面,另手以有齿镊接应将异物拔除,或将异物拨向虹膜面并将其拽入前房,经角膜切口取出.结果:12眼异物均顺利取出,1眼多发性异物因初始取出经验不足导致术后轻度并发性白内障,8眼有角膜渗漏 (其中3眼行角膜缝合),经加压包扎后恢复.结论:对于危及晶状体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术前应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周详应对方案,在外路取出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内路取出法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仁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治疗原则、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2000-01/2008-07收治的20例20眼儿童眼球穿通伤的外伤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8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合并眼内炎者,炎症控制.结论: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可缩短病程,疗效良好,但较局限,需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佳的治疗是预防:儿童眼外伤、外伤后眼内炎、术后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
作者:付清;沈炜;陈娜;吴京杰;柳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切破囊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类型的白内障621例,在手术中分别以连续环型撕囊或电凝撕囊仪予以切囊,观察术中前囊膜有无放射状撕裂.结果:使用电切破囊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的仅1例.结论:电切破囊可有效防止初学者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可被初学者很快掌握.
作者:陈广鹏;李建国;杨立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