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锋;刘永霞;刘金华;蒋力平;成云翠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切除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和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01/2009-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手术治疗患者30例3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行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15例15眼;偶数组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15例15眼.手术后第2,4,8wk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症变化情况,测量泪河、BUT,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仪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术后4wk,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87%,无差异.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87%;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87%,BUT≥10s者,占73%,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53%.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73%(χ2=0.833,P=0.361), BUT≥10s者,占67%(χ2=0.159,P=0.690),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60%(χ2=0.136,P=0.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安全、简便、准确、有效,更适合手术经验不足的医师开展.
作者:李青松;张兴儒;郑一仁;项敏泓;周欢明;张振永;张桂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0 引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AION)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表现为突发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及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作者:金丽文;刘哲丽;薛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人群视盘参数的正常值并建立壮族数据库.方法:3代居住广西隆林县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壮族成年人120例.运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Ⅱ,HRT-Ⅱ)分别检测不同年龄段视乳头地形图总体参数.结果:壮族人视盘正常值:DA为2.26±0.47mm2,CA为0.51±0.35mm2,RA为1.75±0.34mm2,C/DAR为0.21±0.12,R/DAR为0.80±0.12,CV为0.12mm3,RV为0.53±0.14mm3,MCD为0.21±0.10mm,MxCD为0.60±0.22mm,HVC为0.45±0.10mm,CSM为-0.20±0.07mm,mRNFLT为0.30±0.07mm,RNFLA为1.57±0.43mm2.各象限mRNFLT,RNFLA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性别间和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C/D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0.00~0.16.结论:HRT-II可定量检测壮族正常人视盘参数,年龄对视盘参数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珂;李莉;白海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一级亲属中相对其他过敏的患病率.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自1999-04/2008-03 9a间在520名春季角结膜炎的患者中进行.所有的年龄、性别、春季角结膜炎类型、其他伴随患者和/或其亲属的超敏反应的各种类别的信息记录在问卷调查表并用统计学分析 .结果:520名患者中,男369例(71.0%),女151例(29.0%).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5.3岁(6~30岁). 242例(46.5%)曾在自己或其一级亲属中有春季角结膜炎或其他类型超敏反应的历史.在这些阳性病史病例中,68例(28.1%)有过敏性皮炎,51例(21.1%)(其亲属)春季结膜炎,46例(19.0%)哮喘,29例(12.0%)过敏性鼻窦炎,24例(10.0%)药物过敏,14例(5.8%)特应性皮炎,6例(2.5%)过敏性鼻炎,4例(1.6%)有花粉热的历史.结论:不少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或其亲属有其他由IgE介导的过敏或其他类型.哮喘、药物引起的过敏和其他过敏在这些患者中普遍.患者的亲属中春季角结膜炎比率高,因此它可能是由于疾病的遗传起源.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严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根据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累及角膜范围及深度的不同程度分别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共15例15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给予抗炎防感染治疗并应用FK506滴眼液局部点眼,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植片的透明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0.05~0.6),其中12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轻度混浊;1例术后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而失败.其中继发性青光眼7% (1眼),并发性白内障的7% (1眼).结论: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伟;黄菊天;罗小玲;肖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小瞳孔状态下白内障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对42例46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利用黏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或瞳孔缘放射状剪开的方法扩大瞳孔,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6~18mo, 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佳矫正视力0.04~0.1者8眼(17%),0.2~0.5者18眼(39%),0.6~1.0者20眼(44%),其中视力<0.1者均为眼后段病变所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万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OCT3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Humphrey 750型视野计检测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维吾尔族青光眼47例79眼,汉族青光眼对照组21例38眼,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分别对各组进行OCT3和视野检测,比较各组指标差异,并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相关性分析以及维族青光眼组分层分析.结果:维族青光眼组与维族正常组间的比较结果为两组的OCT 1:00,11:00及上象限、全自动视野的MD和PSD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OCT6:00,7:00,12:00和下象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维族青光眼组与汉族青光眼组间的OCT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维族青光眼组OCT指标与视野指标相关且随着青光眼分期相关性加强.结论:OCT在青光眼的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OCT在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与视野相关,OCT检测能够验证视野的检测,为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量化标准.
作者:李雪静;具尔提·哈地尔;朱国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 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作者:刘磊;栗静;李新宇;王渝龙;徐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的系统观察研究泪点发生炎症的原因及泪点炎发展转归的临床规律,以及设计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等,显示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列出的必要性.方法:用裂隙灯观察泪点和眼表,并泪道冲洗、探通检查;用微距照相记录泪点典型病变,其中有24眼泪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泪点炎病临床特征:几乎所有泪点炎患者都合并急、慢性结膜炎;多数为泪点单独发炎,少数与后续泪道炎性阻塞疾病合并存在.急性泪点炎少见,溢热泪,泪点局部红肿、痒痛,泪点壁贴合关闭泪点口,以抗炎药物治疗为主.慢性泪点炎多见,溢冷泪,主要有泪点壁软缩,泪点乳头平坦,泪点口向心性缩小;增殖膜覆盖泪点口;泪点壁肿胀、增生贴合关闭泪点口;增生的睑结膜包裹稀薄的积脓包埋泪点口,形成白色隆起的泪点外观四种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泪点炎病多发而常见,有独特的发展转归临床规律,和单独的手术治疗方法,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单独列出,以减少泪道病诊治的疏漏和错误等非常必要.
作者:张敬先;邓宏伟;黄一涛;杨媛;叶琳;梁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的活体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例欲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7,30d;6mo,利用海德堡Retina Tomograph III-Rostock Cornea Module (HRT-III RC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各层细胞及神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在术后无明显改变.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呈不规则的节段状改变,在术后第7d为显著.中基质及后基质层的角膜细胞同术前相比反射更为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肿胀.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角膜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细胞和组织形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
作者:赵江月;孙琦;陆博;马立威;张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0 引言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多数是由炎症、外伤、机体代谢障碍、中毒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复视和歪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常用的有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并评价其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30眼RP患者和20例40眼正常人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RP病例选择依靠病史、眼前后节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正常组与RP组之间的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所有RP患者的光感受器层均变薄,正常组与RP患者的内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全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敏感度与全层视网膜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外层视网膜厚度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进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而外层视网膜厚度可以对光感受器的丢失进行更好的评价,RP患者的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且与视力敏感度呈相关性.
作者:刘红;孙丹宇;刘丽娟;谷万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9眼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根据眼底情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mo~2a,视力<0.1者12眼, 0.1~0.2者14眼, 0.2~0.5者9眼,>0.5者4眼,与术前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3mo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7眼眼底激光斑清晰,新生血管萎缩,无明显荧光渗漏,12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以及荧光渗漏,16眼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高眼压、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再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斌;李琦;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杏丁叶提取物银杏达莫注射液拮抗糖尿病患者内皮素的作用.方法:观察各期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15d为一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治疗前平均血浆内皮素78.32pg/mL,(参考值:37.91~68.37pg/mL),高105.68pg/mL,治疗后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59.57pg/mL,平均下降18.7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治疗作用.
作者:晏世刚;黄慧君;肖泽锋;张秀妮;苏鹏;江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改良的义眼台植入术,其中Ⅰ期18例,Ⅱ期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与健眼同步,无脱出、眼窝凹陷或上睑下垂;其中3例义眼台暴露,重新手术修补.结论:对严重的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疼痛性眼球或萎缩眼球患者行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时英;赵玉萍;牛建军;陈炳衡;李顺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 027例4 00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与角膜中央厚度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 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作者:李玉婵;张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Terson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病例联合视网膜光凝,气体填充等治疗Terson综合征5例6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玻璃体腔清晰和视网膜复位.结论:Terson 综合征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术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切除玻璃体积血,不仅能够尽早恢复患者视力,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晶津;杨丽霞;林建;郑祥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因创伤导致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07/2009-07因创伤而导致摘除眼球的所有患者资料,对其受伤时间、原因、年龄和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受伤到住院摘除眼球时间1h~40a,平均4.9a;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眼病是眼球破裂伴眼内容物脱失,其次是继发性青光眼,再次是化脓性眼内炎;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木块和石块击伤;职业构成:占第一位的是从事农业或建筑行业人群,其次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工厂工人.受伤主要年龄在41~60岁,其次是21~40岁.结论: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有关眼睛保护知识的培训,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训练.
作者:李恒;米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左眼球反复长黑色新生物3a余就诊.2005-11因左眼角结膜缘色素痣近3mo突然增大,在外院行左眼角结膜缘新生物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病检报告结膜交界痣.
作者:谭辉;毛俊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作者:张金红;张文芳;鲁建华;张书;梁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