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QP-1和VE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张金红;张文芳;鲁建华;张书;梁丽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再灌注, 大鼠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以眼科为首诊的空蝶鞍综合征

    0 引言空蝶鞍综合征是指鞍上池蛛网膜下腔经鞍隔孔疝入鞍内,压迫垂体及硬脑膜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故又称为鞍内蛛网膜囊肿,该病常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

    作者:陈桂兰;黄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猪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方法:根据负压吸引时间的不同将60只猪眼随机分为3组:组1(10s)、组2(20s)和组3(30s),使用法国产Moria M2型角膜板层刀分别吸引角膜10s,20s和30s后切削角膜瓣,利用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瓣厚度,应用镀铬游标卡尺测量角膜瓣直径.结果:组1、 2和3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6.05±13.46,157.35±18.95和169.25±21.02μ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的平均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63±0.19mm(组1,10s),8.89±0.24mm(组2,20s)和9.06±0.18mm(组3,30s).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ASIK术中随着负压吸引时间的延长,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均增加.

    作者:马小力;徐建刚;刘汉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 558例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居民进行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中,角膜散光在50~100度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大,男女混合人群中所占比例为31.90%.人群中男女各个年龄段,角膜散光均以50~100度为人数多,并且除49岁以下年龄段外,角膜顺逆规散光均呈现逆规散光人数多于顺规散光趋势.结论: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中,男女各个年龄段,角膜散光在50~100度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大,并且除49岁以下年龄段外,角膜顺逆规散光均呈现逆规散光人数多于顺规散光趋势.

    作者:彭华琮;袁媛;刘保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曲安奈德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7例107眼随机分为曲安奈德玻璃体切除组(治疗组53眼)和传统玻璃体切除组(对照组54眼),其中TA组经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术中抽取0.3~0.5mLTA注入玻璃体腔,完成余下玻璃体皮质切除及视网膜前膜的剥离.观察术中并发症如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水肿情况. 结果:总共有104例(97.2%)患者完成6~12mo随访,其中TA组51例(96.2%),传统玻璃体切除组53例(98.1%).TA组术中视网膜裂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术后BCVA、眼压、黄斑水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时注射TA能够加玻璃体皮质的可视性,使视网膜前膜的剥离更安全有效,减少术中视网膜破裂,术后没有与之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鸿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部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部创伤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72眼眼创伤导致视功能受损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手术视功能较术前改善58眼(80%),不变12眼(17%),下降2眼(3%),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27眼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90%).3眼(10%)视网膜脱离严重与增殖机化粘连无法完全复位,或脉络膜脱离无法复位.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眼后段创伤的理想方法,伤眼受伤程度、视网膜受伤程度、手术过程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坑彩霞;徐艳萍;王绍莉;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64例患者,给予和血明目片5片/次,3次/d,连续服用45d.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荧光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自觉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结果:64例中治愈34例(53%),有效26例(41%),无效4例(6%),总有效60例(94%).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显著疗效,是治疗此病的安全、简便的口服药物.

    作者:张玉明;王芳芳;韦育江;丁芝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诊断方法的改进

    0 引言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多数是由炎症、外伤、机体代谢障碍、中毒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复视和歪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常用的有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作者:潘雪梅;王兴荣;刘力;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普拉洛芬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对于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09-05我院确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A组)及人工泪液+普拉洛芬组(B组),用药2wk后对比分析调查症状,检测BUT,角膜染色.结果:A组和B组在用药治疗后BUT及角膜病变程度测定两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改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明显优于A组.结论: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对于伴有眼部刺激症状的干眼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国栋;苏金良;邱红;李蕾;宿可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

    目的: 观察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把斜视病例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36例各类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45例,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追踪观察2wk~6mo,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褪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发生肌肉滑脱的2例,球结膜伤口充血、结膜下出血、水肿者40例,结膜瘢痕10例,结膜囊肿2例,结膜息肉3例. 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针在巩膜内的走行、深浅,使手术较易掌控,可以使手术量及手术操作准确无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穿透巩膜等直视下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组织分离准确,操作减少,也直接减轻了术后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适合所有需斜视手术患者,优势为初学者易掌握巩膜进针深度.

    作者:杨晓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眼浸润放射治疗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例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创伤导致眼球摘出4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因创伤导致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07/2009-07因创伤而导致摘除眼球的所有患者资料,对其受伤时间、原因、年龄和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受伤到住院摘除眼球时间1h~40a,平均4.9a;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眼病是眼球破裂伴眼内容物脱失,其次是继发性青光眼,再次是化脓性眼内炎;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木块和石块击伤;职业构成:占第一位的是从事农业或建筑行业人群,其次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工厂工人.受伤主要年龄在41~60岁,其次是21~40岁.结论: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有关眼睛保护知识的培训,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训练.

    作者:李恒;米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观察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8-01/2009-09行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5例25眼和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3例23眼的年龄和病因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6%,术后3mo成功率88%,术后12mo成功率83%.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1%,术后3mo成功率59%,术后12mo成功率55%.两组中远期效果比较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能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别是在中远期疗效上优于单纯减压阀植入术.

    作者:聂庆珠;刘致力;于孔阳;沙倩;高殿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金钗石斛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的生物碱(脂溶性、水溶性、低极性、弱极性)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H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同时加入不同极性的金钗石斛提取物作用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LE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并探讨不同极性及同一极性不同浓度的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氧化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H2O2组LEC增殖下降,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高剂量组可促进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其中脂溶性生物碱显著增强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P<0.01).脂溶性生物碱可以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LEC凋亡(P<0.01).结论: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低剂量组通过抗氧化损伤而促进LEC的增殖,抑制LEC的调亡.

    作者:马伟凤;徐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儿童眼结节病1例

    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和潜在的致残儿科疾病.此病临床治疗困难,需要长期监测.我们报告了1例9岁的白人女孩的情况,就诊初表现为双侧慢性前葡萄膜炎、白内障和继发于结节病的青光眼.在过去的2a,患者接受左布诺洛尔滴剂,局部和全身类固醇治疗,随后要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白内障手术后的2mo,患者葡萄膜炎以局部类固醇和低剂量甲氨蝶呤一直控制良好.她全血计数和肾功能定期监测,没有甲氨蝶呤不良影响的报告.结节病是一多系统疾病,需要眼科学家,神经学家和儿科医师多学科的投入.内科和外科治疗本病富于挑战.本例强调了低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慢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对此病及时治疗以防止显著发病的需要.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目的:探讨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24例25眼实施了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都能配合医师顺利手术,25眼中17眼(68%)术后3mo视力>0.6,其中12眼(48%)术后视力≥0.8,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细致的全身及眼部检查,尤其是角膜内皮及核硬度的情况,娴熟的小切口手术技巧,是表面麻醉下超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杜刚;周和政;孙叙清;罗丰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Diaton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

    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 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作者:刘磊;栗静;李新宇;王渝龙;徐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AQP-1和VE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作者:张金红;张文芳;鲁建华;张书;梁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改良的义眼台植入术,其中Ⅰ期18例,Ⅱ期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与健眼同步,无脱出、眼窝凹陷或上睑下垂;其中3例义眼台暴露,重新手术修补.结论:对严重的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疼痛性眼球或萎缩眼球患者行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时英;赵玉萍;牛建军;陈炳衡;李顺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切除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和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01/2009-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手术治疗患者30例3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行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15例15眼;偶数组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15例15眼.手术后第2,4,8wk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症变化情况,测量泪河、BUT,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仪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术后4wk,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87%,无差异.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87%;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87%,BUT≥10s者,占73%,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53%.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73%(χ2=0.833,P=0.361), BUT≥10s者,占67%(χ2=0.159,P=0.690),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60%(χ2=0.136,P=0.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安全、简便、准确、有效,更适合手术经验不足的医师开展.

    作者:李青松;张兴儒;郑一仁;项敏泓;周欢明;张振永;张桂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