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

张玉明;王芳芳;韦育江;丁芝祥

关键词:和血明目片, 视网膜静脉阻塞
摘要: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64例患者,给予和血明目片5片/次,3次/d,连续服用45d.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荧光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自觉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结果:64例中治愈34例(53%),有效26例(41%),无效4例(6%),总有效60例(94%).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显著疗效,是治疗此病的安全、简便的口服药物.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随着新观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炎症病变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众多炎性细胞因子在DR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DR发病中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 , BRB)破坏和新生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我们就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在DR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DR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任洪芹;朱鸿;施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动态反应过程.光动力疗法初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出现的,但随着第二代光敏剂的发展,PDT已逐渐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我们就PDT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玲;吴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Diaton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

    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 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作者:刘磊;栗静;李新宇;王渝龙;徐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严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根据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累及角膜范围及深度的不同程度分别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共15例15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给予抗炎防感染治疗并应用FK506滴眼液局部点眼,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植片的透明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0.05~0.6),其中12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轻度混浊;1例术后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而失败.其中继发性青光眼7% (1眼),并发性白内障的7% (1眼).结论: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伟;黄菊天;罗小玲;肖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改良的义眼台植入术,其中Ⅰ期18例,Ⅱ期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与健眼同步,无脱出、眼窝凹陷或上睑下垂;其中3例义眼台暴露,重新手术修补.结论:对严重的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疼痛性眼球或萎缩眼球患者行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时英;赵玉萍;牛建军;陈炳衡;李顺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ASIK和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 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 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2005/2009年近视性高度散光(散光度≥2.00D)行LASIK和ORK治疗各44眼,观察2种手术方法术后1mo散光度的矫正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度、眼压、裂隙灯检查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mo ORK和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ORK术后裸眼视力为0.92± 0.18,LASIK术后裸眼视力为0.85±0.18,两术式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ORK术后球镜度为0.12±0.98,LASIK术后为0.16±1.24(t=1.87,P=0.07),两术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K术后散光度为-0.61±1.12,LASIK术后为-1.10±1.00(t=2.12,P=0.04),两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ORK的矫正效果更好.结论:ORK手术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效果良好.

    作者:刘黎明;秦艳莉;努丽曼·依沙米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AQP-1和VE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作者:张金红;张文芳;鲁建华;张书;梁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术式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术,现已成为临床上广泛采用的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的主要手术方法,HA义眼台植入的并发症有结膜裂开、感染、义眼台暴露、排斥等,因此义眼台的选择,手术的方式,术后的处理至关重要,我们就手术的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向建南;王国华;张海江;霍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金钗石斛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的生物碱(脂溶性、水溶性、低极性、弱极性)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H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同时加入不同极性的金钗石斛提取物作用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LE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并探讨不同极性及同一极性不同浓度的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氧化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H2O2组LEC增殖下降,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高剂量组可促进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其中脂溶性生物碱显著增强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P<0.01).脂溶性生物碱可以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LEC凋亡(P<0.01).结论: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低剂量组通过抗氧化损伤而促进LEC的增殖,抑制LEC的调亡.

    作者:马伟凤;徐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EGb761对视神经夹伤后兔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24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球后注射EGb761(60mg/kg),左眼球后注射等容量平衡盐液BSS.于伤后4,7,14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RGC;并进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伤后3~14d,两组RGC 数目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GC数目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两组均有MBP阳性表达,BSS组表现为强阳性;实验组MBP表达呈下降趋势,14d表达呈弱阳性;BSS组表达也随时间有所减弱,但14d时表达仍明显;不同时间点实验组RGC阳性率均低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b761能降低视神经夹伤后MBP的含量,提高RGC的存活数量.

    作者:乔锋;刘永霞;刘金华;蒋力平;成云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羊膜培养液体外抑制兔角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羊膜培养液对角膜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刮除并收集新鲜兔角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接种于35mm培养皿及自制的羊膜培养皿上.实验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Ⅱ组: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Ⅲ组:未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Ⅳ组:将细胞直接接种于无上皮羊膜.作用48h后用Trizol法提取各组样本的总RNA,进行RT-PCR一步法反应检测各组VEGF mRNA表达并与β-actin比较.结果: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中有VEGF基因表达,在Ⅲ,Ⅳ组中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n=5).结论:羊膜培养液明显抑制VEGF mRNA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军;马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鼠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IMP-2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大鼠外伤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建立单眼晶状体穿通伤后外伤性白内障模型,并随机分为伤后12,24,72,168h 4个时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和TIMP-2在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 LE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外伤后12h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MMP-2 在各外伤组LEC中均有较强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眼中无表达.TIMP-2 的表达在各组LEC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MMP-2参与了外伤性白内障形成的病理环节.MMP-2和TIMP-2表达失衡在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石云峰;王峰;谢志;张爽;廖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观察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8-01/2009-09行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5例25眼和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3例23眼的年龄和病因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6%,术后3mo成功率88%,术后12mo成功率83%.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1%,术后3mo成功率59%,术后12mo成功率55%.两组中远期效果比较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能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别是在中远期疗效上优于单纯减压阀植入术.

    作者:聂庆珠;刘致力;于孔阳;沙倩;高殿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BL教学在眼科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调查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用于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两种模式各两组学生,共48名,分别采用PBL与讲课的幻灯教学两种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问卷调查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两组学生,用PBL教学的学生热情明显高于另一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喜爱这种PBL模式;模拟诊断教学中,采用PBL教学的学生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另一组.结论: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见习的学习效果.

    作者:袁洪峰;孙强;张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疗法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和睫状体冷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38例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一组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18眼,另一组采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25眼,术后处理相同,术后12wk随诊期内观察患者眼部表现、视力、眼压情况.结果:睫状体冷凝组11眼(61%)、睫状体光凝组20眼(80%)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各组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术后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睫状体冷凝组10眼(56%)、睫状体光凝组21眼(84%)视力保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所有患者术后2wk虹膜新生血管开始逐渐减少,睫状体冷凝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并颜面浮肿、眼痛、头痛;睫状体光凝患者术后仅有轻度球结膜混合充血,无颜面部浮肿、头痛及眼痛、前房出血.结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及经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控制眼压效果确切;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手术具有视力保存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作者:张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7眼慢性泪囊炎等行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治愈33例36眼(97%),冲洗泪道通畅;好转1例1眼(3%)冲洗泪道通而不畅.结论:采用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痛苦轻,术后效果良好,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宁淑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测定正常壮族成人的视盘参数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人群视盘参数的正常值并建立壮族数据库.方法:3代居住广西隆林县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壮族成年人120例.运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Ⅱ,HRT-Ⅱ)分别检测不同年龄段视乳头地形图总体参数.结果:壮族人视盘正常值:DA为2.26±0.47mm2,CA为0.51±0.35mm2,RA为1.75±0.34mm2,C/DAR为0.21±0.12,R/DAR为0.80±0.12,CV为0.12mm3,RV为0.53±0.14mm3,MCD为0.21±0.10mm,MxCD为0.60±0.22mm,HVC为0.45±0.10mm,CSM为-0.20±0.07mm,mRNFLT为0.30±0.07mm,RNFLA为1.57±0.43mm2.各象限mRNFLT,RNFLA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性别间和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C/D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0.00~0.16.结论:HRT-II可定量检测壮族正常人视盘参数,年龄对视盘参数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珂;李莉;白海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 027例4 00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与角膜中央厚度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 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作者:李玉婵;张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是一种罕见的眼病.特征的表现为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和视网膜血管异常.因其具有潜在致盲性,又无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该病的病因、病变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日益成为眼科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

    作者:张君;胡运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作者:潘雪梅;王兴荣;刘力;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