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樊映川;胡建斌;陈豫川;刘娅莉;江梅
目的:观察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试验组联合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与0.5g/L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前后观察眨眼、眼痒症状、结膜水肿、结膜充血及上、下睑结膜乳头和滤泡、角膜缘腺样增生等体征,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60±0.87,4.72±1.53与2.53±1.45,2.40±1.20;试验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72±0.77,5.29±1.46与1.47±1.48,1.59±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3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药物.
作者:贾惠莉;刘春民;邓宏伟;韩冰;朱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对晶状体损伤的情况.方法:对2009-08/2010-07在我院行20G或23G有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共91例95眼进行分析.A组46例48眼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B组45例47眼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采用吊顶灯技术.术中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剥膜、视网膜切开、视网膜脱离复位、异物取出、视网膜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玻璃体腔气体/硅油填充等步骤,对术中晶状体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18例18眼发生晶状体混浊,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5例5眼发生晶状体混浊.两组均未见切割头咬伤晶状体.结论:23G手术与20G手术相比,因可以在术中灵活更换灌注套管位置,减少因器械伸入行程过长、进行对侧基底部玻璃体切割时造成的晶状体损伤.
作者:钱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40眼,经鼻内镜行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术后在鼻内镜下进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结果:随访5~14mo,35例37眼鼻腔造口通畅,溢泪和溢脓症状消失;2眼术后3mo出现溢泪及溢脓,鼻腔造口阻塞,再次行鼻内镜下扩大造口,1例治愈,1例无效;1眼冲洗通而不畅,需加压,有冲洗液溢出.总有效率95%(38/40).结论:经鼻内镜改良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创伤小、避免面部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该术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超;安惠民;袁军;郭建华;张娇;李正权;汪晓玲;侯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方法,探讨不同时间点视网膜层细胞凋亡蛋白Bax表达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按死后0,12,24,36h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的眼球标本应用本研究新型改进方法制作石蜡切片后,分别做HE、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进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改进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HE染色显示死后0h各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层次均基本保持完整,细胞形态清晰;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各层逐渐发生紊乱并出现核固缩.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显示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A、B、C三组Bax表达含量依次增多,D组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石蜡视网膜组织切片制作方法较好,值得推广.Wistar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视网膜层细胞凋亡蛋白Bax表达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性,为法医进一步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栗志;王浩;刘索新;刘慧莹;谭瑞义;盖菁菁;鞠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引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眼压至正常后择期实施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1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足量的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在40mmHg以上,为挽救和保护视功能,对这类顽固的、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传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病因多达40余种,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部缺血综合征.在治疗上主要是阻止其继续进展,如果NVG继续发展将会导致视力丧失乃至失明.NVG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高眼压的控制和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尽管多年来药物治疗和手术方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范松涛;鞠波;李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综合疗法和甲基强的松龙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的疗效.方法:将41例60眼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O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组,21例30眼)和对照组(20例30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30,90,180d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LP100随时间得到改善(P<0.01).两组患者视力在治疗的第3d开始恢复,治疗30d时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9),治疗180d时两组视力改善无差异(P>0.05);两组LP100在治疗初期(14d内),恢复速率均快,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P100的近期恢复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远期差别减小.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综合疗法较单纯甲基强的松龙综合疗法治疗ON能更快提高患者视力,增强视神经电活动,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作者:李迎春;樊映川;胡建斌;陈豫川;刘娅莉;江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巩膜外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220例220眼,其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0例70眼,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0例150眼.分别实施巩膜环扎+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及巩膜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复杂性RRD和非复杂性RRD的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为89.3%,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仅为72.9%.结论:巩膜外手术对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而巩膜环扎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并非完全必要.
作者:易银武;胡昌波;朱学春;胡丕清;姜德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51例89眼,应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21±6.50)mo,术后1,6,12mo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90%,90%.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杯/盘比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角膜横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495);手术失败者角膜横径较术前增大(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和术后浅前房等.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韩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新手术方法,寻求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初发性翼状胬肉15例15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从上方取半圆形球结膜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随访3~12mo.结果:患者15例15眼均治愈,未见胬肉复发.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雅丽;底煜;杨宏伟;杨飏;陈晓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瑞;赵志和;李岩;戴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行玻璃体切割的住院患者31例32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术,包括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晶状体后脱位、视网膜脱离、Tersonz综合征、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需扩大巩膜穿刺口,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眼压.结论: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与25G玻璃体切割比较效率更高,可以同20G一样处理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同时具有25G免缝合、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可在高海拔地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51眼AION患者全身及眼部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FFA、视野改变.治疗和控制全身性疾病,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3±10岁,全身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47.06%患者诉视力突然下降,64.71%患者眼底检查示视盘呈灰白色水肿,33.33%患者视野表现偏盲性缺损,56.86%患者FFA早期视盘弱荧光,晚期荧光增强.经治疗80.39%患者视力提高,视野缺损改善.结论:AION是多病因眼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突然视力下降、视盘灰白水肿、偏盲性视野缺损、FFA视盘早期弱荧光、晚期强荧光是其典型表现.综合治疗后患者可恢复一定视力视野.
作者:杨铮;周瑞雅;陈彬川;帖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合理干预,以获得良好的视觉功能.方法:选取2005-11-01/2009-10-31共119例119眼疑似青光眼患者以及76例76眼与晶状体相关青光眼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发现26例26眼青光眼患者和76例与晶状体相关青光眼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后均获得视力重建.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应强调个性化治疗.
作者:王桂琴;彭秀军;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3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26例26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2mg/m2)进行PDT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佳矫正视力和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1wk,26眼中有20眼(77%)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其余6眼(23%)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术后4wk,26眼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22眼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消失;术后12wk,26眼均病情平稳,无复发.治疗后1wk,佳矫正视力从术前平均0.41升高至0.80.随访期间26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3剂量PDT治疗急性 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刘东宁;徐丽;高桂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科室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眼科作为综合医院重要组成科室之一,需强化管理,以建立系统的医院眼科管理体系.加强科室建设的力度,实行眼科制度管理;增强专业技术的培训,重视眼科教学管理;树立品牌理念,建立眼科文化管理;强化以人为本,实现眼科经营管理.通过分析科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眼科专科管理,才可能将医院管理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作者:惠玲;张自峰;王雨生;李建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曾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计算一直是个难题,如按常规方法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主要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前房深度测量、眼轴测量等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多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薛林平;沈政伟;王柏川;杨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硅油在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眼外伤患者36例36眼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使用曲安奈德和激光,眼内填充硅油.术后8mo左右行硅油取出手术.结果:硅油填充后,观察10mo.及时补充激光治疗.观察期内,视网膜平伏,未见眼内出血和严重增殖性反应,无感染性眼内炎.结论:硅油在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可起到长期顶压视网膜,控制炎症反应,抑制增殖和预防感染的作用,并为术后及时补充激光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胡宏伟;黄黎黎;宋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引言眼球钝挫伤是常见的眼外伤,我科对伤后矫正视力<0.3的患者46例46眼做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到一些造影改变对临床诊断、治疗、阐明视力损害原因均可提供客观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任可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36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受伤原因及病原体培养结果.结果:随访5~36mo,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的3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24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67%.球内异物是主要的致病原因.22例术中取玻璃体行微生物学检查,7例检查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例,真菌2例,混合感染1例.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内注入有效药物是提高外伤性眼内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陆璐;刘哲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