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非眼科学会副主席吴乐正教授给本刊来信

吴乐正;陈又昭

关键词:眼科杂志, 学会, 国际学术交流, 开放改革, 总编辑, 流窗口, 中国, 医生, 风格
摘要:胡总编辑:收到您寄来的三本《国际眼科杂志》,甚有教益。办一本这样的杂志十分不易,可以想象您为之付出的精力与汗水,更为中国眼科医生打开了重要的一扇国际交流窗口。也只有开放改革的今天,您这样饱含勇气、有志之士才能办成这样有风格的杂志。在我们感受中,您圆了多少眼科前辈和渴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大夫的梦。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脂质体包裹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扩增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目的基因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上,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阳离子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TSHR289用HindIII酶切后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出现512 bp条带。正向测序发现AAC突变为AAT,为同义突变。反向测序发现GCG突变为GCT,亦为同义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的体积质量比例为3:1。结论: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 pcDNA3.1+/TSHR289构建成功。

    作者:杨于力;罗清礼;吕红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使用注视6m示标三棱镜检查、注视30 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 h遮盖试验四种测量方法测量斜视角结果的差别。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06/2014-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12.5±6.2岁。分别对患者行注视6 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30 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户外示标斜视度测量、1h遮盖试验斜视度测量。根据测量远近斜视角差值大小,将患者分为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分开过强型。对各型中测量的视远斜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注视6m示标、注视30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h遮盖试验四种检测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在三型中分别为:基本型45.4±21.0,55.0±15.0,64.68±17.7,68.75±16.6PD;集合不足型33.3±14.0,44.9±12.9,43.6±11.8, ;54.6±11.2PD;分离过强型55.6±17.4,66.3±18.8,76.9±16.4,78.1±15.6PD,三型中四种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进行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F基本型=9.649,P=0.00;F集合不足型=6.886,P=0.001;F分离过强型=7.989,P=0.00)。两两比较,注视户外示标(P基本型=0.044,P分离过强型=0.048)及1h遮盖试验(P基本型=0.04,P分离过强型=0.027)与注视30m示标检查比较时,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注视户外示标检查与1h遮盖试验( P基本型=0.353,P分离过强型=0.815)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集合不足型中,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相比,1h遮盖试验检查结果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视户外示标与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更大的斜视角,在集合不足型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更大斜视角。

    作者:王红;刘桂香;潘晓晶;黄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FFA与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70例135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将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轻度水肿时,FFA表现异常56眼,OCT表现异常68眼( P=0.0009);FFA表现正常12眼中,其OCT检查有10眼为海绵样改变;FFA表现为囊样型的,其OCT表现为囊样型占46.7%。结论:FFA,OCT 联合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OCT作为临床随访DME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早期应用有优势。

    作者:王琴慧;刘久萍;崔冬梅;贺严;汤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3年国际眼科考试全球考生通过情况分析

    目的:旨在找出中国眼科医师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眼科医师间水平的差距,以期为今后中国眼科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球所有参加2013年国际眼科考试的考生的通过率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中国考生的考试成绩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尤其是临床部分,中国考生的通过率与其他国家的考生差距十分明显;可能表明中国考生对于该项考试的适应性还不够好,基础知识和临床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结论:可能表明我国在眼科住院医师中后期培养上效果不佳,今后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

    作者:柳雯;张泉慧;朱钊良;张赛一;李佩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胡秀文总编应邀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

    本刊讯为了学习先进办刊经验,交流办刊体会,以及加速本刊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刊国际影响力,胡秀文总编分别于2014年10月31日和11月21日连续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承办的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国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会议。第二期主编沙龙由夏建白院士、邱贵兴院士担任沙龙主席,中华医学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兼总编辑主持会议。沙龙主题为:学科发展与期刊发展的依从关系研讨。第三期主编沙龙由中国煤炭学会刘峰秘书长和何满潮院士担任沙龙主席,沙龙的主题为:如何加快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宋军、刘兴平等领导出席了沙龙活动。本刊胡秀文总编就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体会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目的: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单纯白内障患者88例122眼,按切开入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组( A组)40例60眼;巩膜隧道组( B组)48例62眼。观察术前、术后1d;1wk;1mo时平均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SIA)、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1wk;1mo,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SI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SIA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裸眼视力≥0.5及佳矫正视力≥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改变较小,根据角膜地形图指导个性化切口位置,对自身角膜散光的处理更有优势。

    作者:霍璐;郝晓琳;张仲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湖北省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

    目的:对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屈光状态,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屈光异常。方法:横断面研究。对仙桃市幼儿园及散居儿童共12716例25432眼6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Suresight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屈光异常的1581例3162眼进行散瞳验光确诊。结果: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2.4%,男女童间屈光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屈光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加屈光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远视、复性远视散光为主。 Suresight 屈光筛查仪显示屈光异常的1581例3162眼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散瞳验光确诊弱视261例522眼,占16.5%。结论:仙桃市6月龄~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屈光异常的儿童应尽早散瞳验光,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他先天性眼病。

    作者:关念;陈浩明;胡志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丙酮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视网膜组织学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STZ诱导糖尿病,治疗组在大鼠饲料和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变化,并在造模后12 wk观察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SH-Px、MDA和Na+-K+-ATP酶水平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下降,视网膜中GSH-Px和ATP酶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视网膜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变;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血糖没有显著改变,视网膜组织中 GSH-Px 和 ATP 水平升高, MDA水平下降,视网膜超微结构病变相对较轻。结论:丙酮酸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视网膜的能量代谢,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作者:齐艳秀;符俊达;王玉清;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CN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 C57 BL/6 J 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每组各50只。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质粒和CCN1 siRNA表达质粒。 ADP酶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 和RT-PCR法检测CC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和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25.25±1.26个;23.12±1.16个),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8.47±1.15个)明显减少。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较对照组相比,CC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 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显著减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CN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特异性抑制 CCN1能有效抑制 RNV 的形成,为预防和治疗ROP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作者:底煜;张轶欧;杨飏;陈晓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亚非眼科学会副主席吴乐正教授给本刊来信

    胡总编辑:收到您寄来的三本《国际眼科杂志》,甚有教益。办一本这样的杂志十分不易,可以想象您为之付出的精力与汗水,更为中国眼科医生打开了重要的一扇国际交流窗口。也只有开放改革的今天,您这样饱含勇气、有志之士才能办成这样有风格的杂志。在我们感受中,您圆了多少眼科前辈和渴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大夫的梦。

    作者:吴乐正;陈又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羊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患者16例16眼,手术松解结膜张力后,行保存羊膜移植于巩膜暴露区。结果:所有患者中,15例术后结膜愈合完全遮盖巩膜,结膜囊恢复理想深度;1例失败。结论:保存羊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保持理想结膜囊深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显勇;庄静宜;辛奕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横断面研究。无糖尿病正常人30例30眼(对照组);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无视网膜病变( NDR)患者35例35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 -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8例38眼。分别对其行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retina 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DR患者即出现P1波振幅下降, N1波潜时延长,且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 P<0.05);NDR患者CS值在中、高频段出现下降( P<0.05), NPDR患者CS值全频段下降(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在对照组与N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对照组、NDR组与NP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f-ERG和CS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视功能评价的敏感指标,随着病变发展CRA血流也出现改变。

    作者:徐星慧;张武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由外伤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也是颅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预后不良,常遗留永久性视力损害。目前视神经的损伤及再生是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热点,因此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发视神经损伤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各种大鼠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的临床相似性及其利弊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夏茹;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干眼症的疗效

    目的:评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干眼症的效果。方法:干眼症儿童100例200眼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试验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两组同时去除病因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 的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 BUT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有效治疗儿童干眼症。

    作者:欧阳君;屈晓勇;李红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在脑微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参考价值

    目的:研究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在脑微出血( CMBs)患者中临床参考价值并讨论其意义。方法:收集2012-01/2013-12住院患者125例,男81例,女44例,年龄76.3±11.2岁。全部患者进行肝肾功及血脂和血糖等血生化检查,进行双眼数字眼底照相和头颅MRI检查。根据双眼眼底照相确定视网膜动脉直径( RAE )、静脉直径( RVE )、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 AVR)和动静脉交叉征( AVN),根据头颅MRI对CMBs进行分级。全部数据用 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 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和AVR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MBs分级中,0级75例,1级27例,2级9例,3级14例, CMBs不同等级与视网膜RVE,AVR和AVN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CMBs级别越高视网膜血管改变越明显。在分别控制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后, AVR和AVN仍然是影响CMBs分级的相关因素。结论: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特别是视网膜小静脉增宽和出现动静脉交叉征更易可能伴发 CMBs。在去除性别、年龄、高血压和高血糖等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仍可作为CMBs发生参考指标。

    作者:郭继援;乔园园;张新宇;霍永军;张保松;付学锋;许昌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角膜塑形术对近视力及立体视觉的影响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高透氧夜戴型硬性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力及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变化规律,为正确评价角膜塑形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眼科门诊接受角膜塑形术的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60眼,检测戴镜前及戴镜3 mo后裸眼近立体视觉及近视力,屈光不正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戴角膜塑形镜3mo后与戴镜前比较:(1)远、近视力均提高,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近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近立体视与屈光参差显著相关( Pearson系数r=0.778, P<0.01),且屈光参差越大,裸眼近立体视锐度越高;(3)角膜前表面平均K 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4)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参数的差异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内引起角膜前表面K值降低,从而改变角膜弯曲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提高远、近视力,同时对裸眼近立体视觉的提高有影响,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角膜塑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柯妍;司马晶;杨浩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淋巴管与角膜移植排斥的研究进展

    角膜新生淋巴管构成了角膜免疫反应的传入弧,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新生淋巴管的出现破坏了免疫机制使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升高。随着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相继出现和对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研究深入,众多学者对角膜淋巴管在角膜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抑制新生淋巴管提高植片存活率。

    作者:麦洁英;唐先玲;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4年眼科杂志SCl影响因子排名

    作者:丁香园网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0-01/2012-12于我院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卵磷脂络合碘片和复方血栓通胶囊传统常规治疗,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半侧中央静脉阻塞( hemi-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hemi-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分别进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随访时间至少6 mo。结果:治疗1,3,6 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6~12mo发现,CRVO、hemi-CRVO和BRV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5%,并且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可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瑾影;柳林;王富彬;陈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86例172眼,给予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染色及分级,以及通过红外线睑板腺分析仪、睑板腺挤压试验,分别观察睑板腺腺体缺失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方法明确诊断后,在不同阶段采取综合治疗后(综合治疗包括清洁、热敷、按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等),对其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86例172眼患者经治疗3 wk时进行观察,其中46例92眼治愈,29例58眼有效,11例22眼无效,总有效率87.2%。治疗6 wk时观察,其中68例136眼治愈,13例26眼有效,5例10眼无效,总有效率94.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取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可有效缩短病程,快速解除睑板腺管阻塞,恢复睑板腺分泌功能及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积极有效的减轻了患者干眼症状的不适感。

    作者:刘李平;冀垒兵;高晓唯;曹小鹏;周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