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波长激光治疗DR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田涛;刘茹;彭婧利;谢丽莲;邝国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波长激光,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的疗效。方法:选取DR合并CRVO患者95例100眼,采用多波长激光进行光凝治疗。其中黄斑区以氪黄激光治疗为主,包括局部光凝和格栅光凝,周边光凝以氪绿或氪红激光进行治疗。手术前后均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12~48 wk。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黄斑格栅光凝组,有效率为61.2%,在黄斑局部光凝组,有效率为86.3%,后者总有效率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DR合并CRVO患者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8例3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的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0位透明角膜切口)后,11∶00~1∶00位距角膜缘后2mm处剪开球结膜及Tenon囊,3mm穿刺刀于角膜缘后2 mm穿刺入前房,作一3 mm宽、1/3~1/4巩膜厚度的巩膜隧道,伸入小梁咬切器,咬除3块约1mm×1mm大小小梁组织。术后随访3~6 mo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 OCT检测)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wk,视力<0.1者3眼,0.1~者6眼,0.3~者13眼,0.6~0.8者8眼;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8眼早期角膜水肿及瞳孔区轻微纤维素渗出;30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滤过泡), OCT显示滤过口通畅;随访3~6mo,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眼出现眼压控制不良。结论: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思伟;王群;康前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青海省玛沁县的世居藏族人群进行视力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抽样调查。结果:受检人数为2511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29例37眼,患病率为1.15%,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21例23眼(0.8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10眼(0.20%)、视网膜血管炎3例4眼(0.12%)。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盲及低视力为23眼(0.92%)。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高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海拔和体质量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眼底病。

    作者:吴鹏程;张文芳;律鹏;陈盛举;陶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首诊于眼科的鼻腔鼻窦疾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03/2013-06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鼻科疾病患者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39例经眼眶、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确诊,37例治愈,2例恶性肿瘤。结论:部分鼻科疾病早期往往无鼻部症状,以眼科症状就诊,如眼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极易误诊,因此,对眼科治疗无效时需请耳鼻咽喉科会诊,并提高对鼻眼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汪琼;陈敏;孙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显微探针疏通技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MGD的治疗提供快速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直径为100μm的不锈钢丝作为材料,制作成总长度约3cm 的探针,其中操作针头长约5mm,手柄长约2.5 cm。选取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并使其有可比性。观察组( n=70)利用显微探针对阻塞的睑板腺管进行疏通,配以药物、热敷、睑板腺按摩等治疗。对照组( n=70)给予常规给予药物、热敷、睑板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 d;1,2 wk;1,2,3 mo的BUT、有效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BU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1 d;1,2 wk;1,2,3 mo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显微探针对睑板腺管进行疏通,能为MGD的治疗提供快速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庆强;贾新国;张文波;付青;马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Slit3/Robo4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lit3及Robo4受体在大鼠正常角膜与新生血管化角膜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角膜微囊袋法建立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诱导的大鼠CNV模型,采用眼前段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1,4,7,10,14d共5个时间点的CNV面积和Slit3, Robo4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Slit3及Robo4在新生血管化角膜中表达增加,在第7 d达到高,且二者的表达水平与 CNV 的面积除第1 d外,在其他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r=0.84~0.91,P<0.05)。结论:Slit3/Robo4与CNV形成明显相关,其可能成为抑制CNV的重要靶点。

    作者:肖诗艺;王莉;陈仁典;吴进;张越骊;何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血栓通对NPDR激光光凝术后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对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激光光凝术后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激光光凝术后的NPDR患者41例72眼,给予复方血栓通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检测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眼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和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增高,而阻力指数( 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眼视力改善,总有效率85%。治疗后视力提高值和患眼的PSV,Vm和RI的变化差值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复方血栓通对NPDR激光光凝术后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和患者视力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

    作者:王禹燕;刘映霞;麦少云;邱建文;李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对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选择5个班,共148人作为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另外随机选择5个班级,共151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作为对照,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采用调查表对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PBL的评价信息。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平均值(78.35±7.63)明显高于对照组(71.68±6.37)(P <0.001);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使他们在查阅、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且使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印证,在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教师也普遍认为PBL教学模式下的课题气氛更活跃,学生发言更积极主动,师生关系更融洽。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洪雨;刘丹;曲巍;卢智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灯盏花素治疗眼碱烧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期望能找到更好治疗眼碱烧伤,减少病患痛苦,减轻社会负担的方法。方法:选择眼碱烧伤患者100例。根据化学烧伤程度分级分为4大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约一半。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静滴。观察两组角膜恢复时间、视力变化、角膜混浊程度、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其它并发症等。统计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四大组患者中Ⅰ级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Ⅳ级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角膜混浊程度与新生血管数量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眼碱烧伤能缩短疗程,减少角膜瘢痕,提高视力。

    作者:蔡玉莲;谢杨春;苏蓉;钱道卫;伍岚;岳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合并症

    目的:探讨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狭窄或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7/2011-09在我院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56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狭窄或阻塞患者。结果:术后3 mo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随访2 a后有效率达95%。结论: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下泪管狭窄或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作者:陈冰;张珊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 A组)20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 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 C组)20例30眼。结果:A 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 组出院时成功率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眼发生玻璃体脱出。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作者:彭琦;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个村,1个社区,4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共3628人,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受检人数为3393人,受检率为93.52%。检出翼状胬肉患者843例,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24.85%。结论:东莞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翼状胬肉患病率与年龄、工作环境有关,与性别无关。

    作者:罗中伶;张立新;朱国平;香淦梅;骆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显微镜下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疗效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55例5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放视网膜下液,寻找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玻璃体腔注无菌空气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50例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随访6~12mo,终复位率为91%,1例二次外路手术复位,4例复发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55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建勋;孙玲;李海燕;尹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眼前段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 AS)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眼前段病变严重程度和炎性指标以及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表现等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AS伴前葡萄膜炎患者裂隙灯下眼前段病变情况与红细胞沉降率( ESR )、C 反应蛋白( CRP)以及骶髂关节的核磁共振表现。前葡萄膜炎严重程度根据EIU的临床标准改良,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程度根据SPARCC的骶髂关节( SIJ)评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S患者55例中,EIU评分为2~10分,SPARCC评分为0~22分。进一步分析表明,葡萄膜炎评分与ESR (r=0.869,P<0.001)和CRP(r=0.485,P<0.001)均密切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前葡萄膜炎严重程度与骶髂关节炎症程度不相关(r=0.237,P=0.08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前葡萄膜炎局部自身免疫炎症和骶髂关节的炎症及后续的骨化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进程。

    作者:宋国祥;黄进贤;邓亚玲;尹志华;梁张翼;叶志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对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全世界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也是严重和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可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的损害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和神经组织损伤,造成视力下降。内层血-视网膜屏障主要是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此屏障阻碍血液的渗透及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在视网膜中的自由扩散,使视网膜保持恒定的环境,有效的供应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由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炎症、高血糖症和周细胞丢失的增加,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本文就糖尿病所引起的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综述。

    作者:周媛;崔浩;刘洪涛;张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挤压劈核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挤压劈核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录2010-06/2013-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过熟期白内障156眼,术中采用挤压劈核技术,1g/L台盼蓝辅助撕囊。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1~0.4者15眼(9.6%),0.5~0.7者82眼(52.6%),0.8~1.0者59眼(37.8%)。超声乳化时间25~56(平均42±10)s,大超声乳化能量30%。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2眼(1.3%),IOL植入睫状沟。术后角膜水肿Ⅰ级者12眼(7.7%)、Ⅱ级者5眼(3.2%),Ⅲ级及Ⅳ级者0眼。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丢失率为8.7%。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技术增加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挤压劈核减少了对悬韧带和晶状体囊膜的牵拉,缩短了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能量的应用。

    作者:李庚营;朱平丽;苏敏;杜丽玲;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9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0/2013-12单侧慢性泪囊炎患者94例,行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方法在传统术式上进行以下改良:(1)麻醉后填塞鼻腔,减轻疼痛和出血;(2)手术中不切断内眦韧带;(3)只缝合鼻黏膜上瓣;(4)置管;(5)皮肤分层美容缝合。术后随访3mo ~2a,观察疗效。结果:患者94例94眼,术后93例93眼溢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99%;无效1例1眼(1%)溢泪,泪道冲洗不通畅。结论:改良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陈丹;石明华;王静;曾宪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8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218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缝线加缘间切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1a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 mo和术后1 a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mo,观察组痊愈的有124例,痊愈率为96.9%,对照组痊愈的有84例,痊愈率为93.3%。两组患者痊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痊愈的有111例,痊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的有58例,痊愈率为64.4%,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缝线加缘间切开术,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代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 A 型肉毒毒素治疗中重度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眼科门诊诊断明确的眼睑痉挛的患者113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并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患者59例(52.2%)症状完全缓解,49例(43.4%)明显改善,4例(3.5%)部分改善,1例无效(0.9%),总有效率达到99.1%。起效时间1~14d,大多于14d内达到佳效果,疗效持续1~9 mo。不良反应可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局部皮下瘀血等共23例,均在2~4 wk内恢复。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重度眼睑痉挛安全、有效。

    作者:焦永红;王乙迪;潘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GF-β1和HSP-4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差异。结果:TGF-β1在翼状胬肉的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其基质层和内皮层有中等量表达,同时,在翼状胬肉纤维层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也有明显表达。与此相反,在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 HSP-47在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高表达,在上皮细胞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膜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表达。结论:相比正常结膜组织,TGF-β1和HSP-47均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推测二者在诱导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阎慧;盘如刚;姚莎莎;杨志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Lenstar 900测量不同程度轴性近视生物参数分析

    目的:采用眼光学生物测量仪( Lenstar 900)测量轴性近视眼部生物参数,并分析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将近视患者413例826眼按照等效球镜度数进行分为3组:低度近视(<3.00D,104眼),中度近视(3.00~6.00D,500眼),重度近视(>6.00D,222眼),采用Lenstar 900对所有眼进行检测,得到角膜中央厚度( CCT )、前房深度( AD)、晶状体厚度( LT)、眼轴长度( AL)等参数。各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等效球镜、AL,LT之间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程度轴性近视患者AL(F=206.16,P<0.01)、AD(F=4.764,P<0.05)存在差异性,而CCT、LT这两项参数无差异性。 Person相关分析等效球镜( SE)度数与AL( r=0.662, P<0.01)、AD(r=0.095,P<0.05)呈正相关,与CCT,LT无相关性。 AL与AD(r=0.347, P<0.01)、CCT(r=0.126, P<0.01)呈正相关,与LT呈负相关(r=-0.265,P<0.01)。 LT与AD呈负相关(r=-0.496,P<0.01)。结论:近视程度越深, AL 和 AD 越大。等效球镜度数与AD呈正相关。 AL与等效球镜度数、AD、CCT正相关,与LT负相关性。 LT与AD呈负相关。

    作者:虞林丽;赵刚平;廖珊;赵岭江;王艳华;李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