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华;任延军;刘霞;郭洁;李冀;张亚娟
目的:研究对闭角型青光眼( 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开展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超声乳化术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11-09/2013-09共接受73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小梁切除术( TL)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UE )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方法联合,能够在有效控制患者的眼压的基础上,保证其视力恢复效果,且经过手术,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得到了有效的加深,同时并未出现任何高危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眼压控制效果、视力恢复效果、并发症出现率均较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春华;李苏婉;施天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辅助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治疗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1-04/2013-01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8例12眼,接受PTK手术,术前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均排除了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即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术前均进行眼前节 OCT检查,辅助判断病变形态和深度,指导PTK术中切削深度等参数的设定。对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视力恢复等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 mo。所有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角膜浅层混浊病灶均得到了有效的切削,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混浊灶复发或严重haze情况的发生。结论:对于非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眼前节OCT辅助的PTK术可准确、有效的去除角膜病灶,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
作者:姚涛;何伟;黄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在检查中所见的学龄前儿童眼底病变的发病情况,并与直接检影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2-04/2013-10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3896例7760眼,采用日本 Topcon TRC-NW300彩色荧光眼底照相机拍照,图像及时保存,并进行直接检影镜检查。结果: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的检出率较直接检影镜高。3896例7760眼患儿中,检出41眼(1.05%)眼底异常者。其中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24.39%)、牵牛花综合征(21-95%)、视网膜色素变性(14.63%)、先天性视网膜劈裂(12.20%);而儿童眼病非单一发生,常伴有视力异常(68.30%)、屈光异常(63.41%)、斜视(19.51%)。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具有不用药物散瞳,学龄前儿童易于接受,图像结果即刻显示,能够直观、清晰显示眼底各种病变,对学龄前儿童眼病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俊;谭艺兰;杜芬;陈瑜;陶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角膜基质为载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 PLEK)治疗角膜内皮衰竭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基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术中去除角膜内皮细胞,建立角膜内皮衰竭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基质组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照组仅去除角膜后板层组织,不进行移植。术后观察3mo,对三组角膜的水肿混浊程度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7d,实验组角膜水肿程度较基质组和对照组明显减轻,透明度增加。术后3 mo时,实验组内皮细胞密度为2026.4±129.3个/mm2,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05.2±25.4μm,基质组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1535.6±114.5μm,而对照组为1493.5±70.2μm。结论:实验以异种脱细胞角膜基质为载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衰竭取得了初步成功。移植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够在活体上成活,并具有一定的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维持角膜透明,为临床上治疗角膜内皮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崔丽;马翔;赵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瓣背面基质切削( undersurface ablation of the flap, UAF)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22眼LASIK术后有屈光回退的患者进行角膜瓣背面基质切削,术前球镜度数平均为-2.27±0.88D,散光度数为-0.44±0.30D,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424.9±8.2μm,术后观察1a,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视力、屈光不正度数、角膜后表面高度、波前像差仪等。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中测量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275.4±9.3μm;角膜瓣厚度平均144.7±7.5μm,切削深度平均28.1±9.3μm。术后1a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4.99±0.04,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5-03±0.04,BCVA相比术前无1例下降者。屈光不正球镜度数至术后1a时-0.22±0.19D,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32, P<0.001);散光度数1 a 时-0.24±0-26D,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28)。角膜后表面高度值术前1.95±1.68μm,术后1a 2.00±1-88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 P=0.929)。彗差由术前0.283±0.112μm 变化到术后1 a 时0.331±0-149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 P=0-161);球差由术前0.320±0.119μm 变化到术后1 a 时0-341±0-103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 P=0.674)。结论:以合理的手术设计为基础,UAF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屈光回退的选择之一。
作者:龙克利;李甦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7%),经治疗后均消退;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佳效果。
作者:陈小娟;李艳艳;陈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一种主要的全球性致盲眼病之一。 AMD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白内障手术史,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遗传标志,包括基因调节补体,脂质,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途径。除了治疗外,AM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遗传学研究已有重大进展。本文将AMD发病的危险因素作简要综述。
作者:杨桢;杨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伴浅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7例246眼视网膜裂孔伴浅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行激光治疗同时应用中药口服;西医治疗组单纯行激光治疗。治疗2 mo后观察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治愈率为87.7%,西医治疗组总治愈率为7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对周边视网膜裂孔伴浅脱离患者疗效确切,尤其是脱离范围>1 PD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作者:赵斌;和艳艳;胡雅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研究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眼轴、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病理性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对照组正常眼96眼(眼轴23~24 mm )和观察组病理性近视眼153眼(眼轴25~27 mm 80眼,>27 mm 73眼);应用频域OCT检测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组视盘全周的平均厚度与眼轴、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全周平均、上下及鼻侧象限平均厚度值均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象限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全周平均厚度与眼轴的偏相关系数为-1.31,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5.21,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12。结论:病理性近视眼的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眼变薄,眼轴、性别和年龄是病理性近视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对诊断合并病理性近视患者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时应注意排除病理性近视对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产生的影响。
作者:石志成;罗小柳;刘玉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超出无悬韧带区域的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住院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制作7~8mm直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患者1965眼中,1942眼(98.83%)连续撕囊成功;15眼(0.76%)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一个;8眼(0.41%)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3%)。术后1d,视力≥0.5者1650眼(83.97%),≥0.3者1867眼(95.01%)。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并且稳定。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累及悬韧带区域的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并未降低囊袋和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建华;邓江稳;曾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在结合专科网站与专科资源导航的基础上,从数据库、搜索引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方面探讨了眼科学信息资源网络获取的技术与方法,希望能够对眼科学专家和眼科从业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李雷;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阿瓦斯汀)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48例5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 bevacizumab (1-7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3,7 d;1,6 mo 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CFT )和黄斑容积( total macular volume,TMV)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3 mo 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 avastin 1-75mg,每6wk注射一次。结果:在48例50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8±20.4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 BCVA 为0.82±0.53, CFT 为364-97±151.83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和TMV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9.7 mo的随访, BCVA,CFT和TMV3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32眼(64%),稳定者为18眼(36%)。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8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8次/眼,有50%患者再注射能在术后1 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湿性AMD引起的CNV安全、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VA ),减轻黄斑水肿,减少 CNV 渗漏。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段直光;俞丽云;贾云琴;莫逆;陈银朝;陶涛;刘敏;蒲世雪;李明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的效果、并发症和眼表泪液动力学变化等。方法:观察2010-12/2012-12在我院确诊为鼻侧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30例46眼,年龄49~75(平均61.2±7.2)岁,在鼻侧翼状胬肉切除后,于下方角膜缘取一块与切除区域大小一致,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到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面暴露区,修整下方球结膜,再将球结膜固定于下方角膜缘及巩膜面。术后随访1a,比较术前和术后1 mo的视力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3 mo眼表泪液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包括泪河线高度及完整性、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活体染色、氯霉素尝味试验,统计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a复发率等。结果:患者术前视力0.04~0.6,中位数0.2;术后1mo视力0.04~1.0,中位数0.4。术后46眼视力提高21眼(45.7%),无变化25眼(54.3%)。术后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活体染色、氯霉素尝味试验、泪河线高度及完整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a,翼状胬肉痊愈33眼(71.7%),显效11眼(23-9%),总有效率95.6%,无效2眼(4.4%),为胬肉复发,复发率4.4%。结膜松弛症主观疗效评价治愈33眼(71.7%),改善9眼(19.6%),4眼(8.7%)自觉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客观疗效评价手术区结膜正常41眼(89.1%),异常5眼(10.9%),为结膜松弛症复发,复发率10.9%。未发现肉芽增生、下穹隆缩窄、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并消除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表泪液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启城;徐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 h后眼压仍高于21 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 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 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国颖;刘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172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86);Phaco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Siecs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分别于术后3d;1,6mo和末次随访进行功能测定,对比组间视力、眼内压、前房深度、平均角膜曲率(averagecornealpower,ACP)、角膜表面散光值(cylinder,CYL)和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asymmetryindex,SAI)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3d,Phaco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Siecs组(P<0-05),CYL、SAI和眼内压显著低于Siecs组(P<0.05);术后1mo,Phaco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Siecs组(P<0.05),CYL,SAI和眼内压稍低于Siecs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术后6mo,Phaco组视力情况依然稍优于Siecs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CYL,SAI和眼内压与Siecs组持平(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ACP与前房深度各时间点测定值无组间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的总发生率相仿(P>0.05);但有个体差异,Phaco组Ⅱ,Ⅲ级核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iecs组(P<0-05),Ⅳ级核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iecs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Ⅱ,Ⅲ级核白内障患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但对于Ⅳ级核病变患者并发症风险较高,可考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作者:黎昌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 )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CCT)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5例130眼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70眼正常健康人进行中央角膜厚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 )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 NPDR 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组的CC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中:轻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和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 NPDR 组与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CCT随DR的程度加重而增厚,呈正相关(r=0.173,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央角膜厚度随着病变加重逐渐增厚。 DR患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内眼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华山;王继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手劈核术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采取双手劈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 d;1 wk;1 mo观察患者视力、瞳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27眼(84.4%),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30眼(93.8%),术后1mo,裸眼视力≥0.5者28眼(87.5%)。所有患者瞳孔圆形或椭圆形,术后随访1 mo无虹膜粘连。结论:双手劈核术在葡萄膜炎并发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张冰洁;郑春荣;周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