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任新民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 ~ 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 ~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亮;喻谦;杨建华;唐文婷;薛安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口服羟苯磺酸钙在治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引起的黄斑水肿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2-01/2015-01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72例7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黄斑区水肿,或原有黄斑水肿加重.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行玻璃体腔注射TA(0.025 mL,1mg),简称注射组36眼;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简称口服组36眼.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1、3、6mo BCVA、CMT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服组治疗后1、3、6mo BCVA、CMT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mo,注射组的BCVA、CMT均明显优于同时间段口服组的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段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严重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1mg的TA在改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CMT方面明显优于口服羟苯磺酸钙,两种药物治疗后均未引发明显的副作用及严重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好.
作者:史勇洪;贾岩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患者54例54眼,满足以下条件:眼球复杂性开放性外伤,累及角巩膜,眼内容多量流失,眼内出血严重,眼压低.对以上患者行清创缝合及眼前段/眼内灌洗,玻璃体腔注入适量C3F8气体,术后观察1 ~2wk,根据病情行Ⅱ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Ⅱ期行玻璃体手术时玻璃体腔仍见不等量气体填充,眼压正常41眼,13眼眼压偏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无角膜血染;玻璃体大部分丢失,积血少;54眼均有视网膜裂孔形成,可见不同程度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32眼(59%),矫正视力不变17眼(31%),矫正视力下降5眼(9%).结论: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应用安全有效,对止血、维持眼压、预防角膜血染及预防视网膜大范围脱离后粘连等有一定效果,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许根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睫状体脱离的病因,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01/2016-01睫状体脱离患者22例22眼的病因、对症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睫状体脱离患者病因:外伤性脱离5眼,小柳-原田综合征3眼,视网膜激光治疗后6眼,急性闭角青光眼快速降眼压后5眼,急性期闭角型青光眼YAG虹膜激光打孔后3眼.经对症治疗后均成功复位,复位率100%;治疗后30d患者平均眼压水平、前房深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恢复到>0.5~0.8者16眼(7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睫状体脱离病因可以指导临床检查、治疗选择,以提高睫状体复位率,促进患者视力改善.
作者:段文静;闫丽;刘菊;赵娜;赵淼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门诊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设计.对2008-10/2012-04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泪道门诊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在接受泪道探通的同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病史,59例儿童(男38例,女21例)中,5例(8.47%)双眼受累,其中1眼于12月龄时自愈,共64眼纳入研究.接受治疗时的年龄为16.9(3 ~ 96) mo.1女性患儿因双侧骨性鼻泪管发育不全,未完成探通,除1眼需二次探通外,其余所有患者均一次探通后缓解.接受治疗时的年龄、眼别、慢性炎症不影响终疗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作为首次治疗或单纯泪道探通失败后的替代疗法,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治疗儿童鼻泪管阻塞十分安全有效.
作者:路振莉;袁晔;于立波;韩月献;蒋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自体结膜移植术中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再加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单纯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单纯翼状胬肉患者37例5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28眼和对照组18例24眼,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联合医用生物蛋白胶再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9.34±2.31min、术后1、7d的异物感发生率为36%、11%,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28.15±4.27min,79%,46%),而术后1d的完全愈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的复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手术中联合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加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消除患者异物感,提高患者术后创面的愈合速度.
作者:陈丹;任新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YAG激光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筛选40例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取YAG激光治疗,术后1、2wk,1、3、6mo复查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术后6mo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完成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采取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于治疗后1、3、6mo复查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并填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治疗后6mo).结果:两组在矫正视力、眼压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试验组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角OCT测量数据除上方房角测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术后上方房角>术前),下方、鼻侧、颞侧房角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后6mo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明显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YAG激光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罗霁菡;匡毅;赵琳;唐玉容;曾繁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2例23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2、3、6mo,1a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a.完全成功率为52%(12眼),部分成功率22%(5眼),总成功率74%.术前平均眼压为40.59±11.11mmHg(1mmHg=0.133kPa),术后1wk,1、2、3、6mo,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12.23±4.03、13.87±4.62、16.52±6.09、18.35 ±7.06、19.65±8.2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3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分别于术后4 ~7d自行吸收;2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密切观察8~10d后眼压>6mmHg;1眼术后1mo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使用激素后于术后37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作者:陈光胜;阳昇;黄红波;韩光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1眼科康复中心登记的122例122眼盲和低视力成人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状况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其进行间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状况中生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各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351、0.541、0.412、0.425,均P<0.05),一般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中调节能力呈正相关(r=0.587,P<0.05),社会健康、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中的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正向相关(r=0.412、0.357、0.365、0.452,均P<0.05),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呈正相关(r=0.387、0.415、0.451、0.361、均P<0.05).结论:盲和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相关,治疗过程中应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加强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祝芸芸;王恒;左炜;蔡晓华;周金文;利焕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及两者联合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眼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DR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142例169眼纳入研究.A组:PPV术前行IVR患者35例41眼,B组:PPV术前行PRP患者34例39眼,C组:PPV术前行IVR和PRP患者32例38眼,D组:PPV术前未行IVR及PRP患者41例51眼.比较4组患眼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电凝情况、医源性裂孔、眼内硅油填充及术后1 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四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0.03±8.91、71.13±8.89、68.60±6.73、103.23±17.44min,A、B、C组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比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05).四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分别为8、11、7、38眼,A、B、C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明显比D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27.499 、x2BD=19.105、x2CD=27.405,均P<0.0167);A、B、C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05,P>0.05).四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分别为6、7、5、28眼,A、B、C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明显比D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15.818、x2BD=12.6982D=18.014,均P<0.0167);A、B、C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360,P>0.05).四组术中出现持续或严重出血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9,P>0.05).PPV术后1mo,四组平均BCVA分别为0.274±0.151、0.175±0.079、0.277±0.137、0.177±0.059,A、B、C组平均BCVA均比D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wk,四组玻璃体再次出血的眼数分别为5、5、4、20眼,A、B、C组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的眼数均比D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8.385 、x2BD=7.675 、xcD=9.100,均P<0.0167);术后1、3mo 四组术中玻璃体再次出血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mo=2.933、x23mo=2.249,P>0.05).结论:PDR患眼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前行IVR、PRP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电凝止血、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率,有效提高患眼视力.
作者:刘青;艾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微环境的变化.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无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38例45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90、180d,观察患者干眼症状、角膜上皮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眼症状评分的比较,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80d与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FL、BUT和SⅠt在不同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后1、7、3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FL增加、BUT缩短、SⅠt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试验组FL增加、BUT缩短、SⅠt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L、BUT、SⅠt分泌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FL、BUT、SⅠt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维吾尔族白内障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易患干眼.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短期泪膜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后期有逐步恢复趋势,但较其它地区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与新疆地区风沙大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否与种族有一定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该积极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
作者:谢小东;宋艳;丁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角膜异物104例104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治疗组55例55眼、对照组49例49眼.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洛美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结果:治疗后1、2wk,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在治疗后1、2wk分别为4.82±2.18、1.65±2.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可加快上皮修复,安全有效.
作者:沈磊;秦书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14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bFGF眼用凝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 (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和SⅠt、BU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经配对t检验发现以上三个测量值在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组间比较仅发现观察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和BU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联合应用传统人工泪液聚乙二醇和重组牛bFGF较单独应用聚乙二醇可显著改善患者眼部不适,明显延长BUT,有效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杨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减轻异物感和刺激症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05/2013-06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86例86眼,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缘内2.5~7mm,随机分为两组:软性角膜接触镜和对照组,每组43例43眼.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涂入氧氟沙星眼膏于角膜结膜表面,配戴角膜接触镜,不用纱布敷眼,术后2d取下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用纱布覆眼,比较术后2、6、8、24、48、72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8、24、48、72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0.80±0.41、0.89±0.52、0.42±0.49、0.28±045、0.30±0.43、0.25±0.35分;对照组分别为2.56±0.52、2.57 ±0.25、1.85 ±0.67、1.44±0.50、1.42±0.52、0.85±0.53分;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术后角膜上皮染色评分对照组为1.58±1.35分,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0.89±1.12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对照组为2.69±4.34mm2,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0.18±0.46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随访3~ 12(平均4.50±1.25)mo,未见感染、复视、植片愈合不良,有2眼发生鼻侧伤口处球形肉芽,经表面麻醉下切除后未复发.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杨建;秦海燕;孙峰;吴兵;杨学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近视患者接受飞秒LASIK术后早期的综合视觉质量,探讨双通道系统(OQAS)在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09/2015-09进行飞秒LASIK手术近视患者48例96眼,使用OQAS检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共四个时间点的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三个指标,并从客观方面分析和评价患者手术前后早期的视觉质量.结果:术后3 mo的MTF截止空间频率优于术前,OSI在术后1wk和1mo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mo恢复至术前水平.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SR、OSI与MTF截止空间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R、OSI两者皆与MTF截止空间频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o结论: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快,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MIT截止空间频率、SR、OSI检查结果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作者:黄雄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的120例12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57眼)与中药治疗组(63例63眼),对照组术后主要是常规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中药治疗组术后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使用除风益损汤.术后1wk观察患者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程度和视力情况,术后6mo观察患者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术后1wk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中药治疗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疗效评价,术后6mo,对照组无效26眼(45.6%),有效10眼(17.5%),显效21眼(36.8%);中药治疗组无效6眼(9.5%),有效17眼(27.0%),显效40眼(63.5%),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力强;秦书艳;沈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寻求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干眼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02/2015-01就诊于我院及161医院眼科的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阴虚燥热证患者74例148眼,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74眼,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二冬玉竹汤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前后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显效率分别为(28.4% vs13.5%)、(85.1%us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55、6.547,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研究组患者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检查结果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及同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冬玉竹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安全有效.
作者:闵祥玉;杜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时机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12/2016-01期间经我院眼科收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2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观察组患者于伤后2~4d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伤后1~2wk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眼部损伤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角膜裂伤、视网膜脱落、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破裂等眼部损伤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早期对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作者:陆骏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07/2015-10就诊于我院的黄斑水肿患者,随机纳入2mg组和4mg组54例54眼,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2wk~1mo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3、6mo随访患者视力、黄斑厚度、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mg组和4mg组患眼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后均可使患者视力提高,黄斑厚度变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提高和黄斑厚度变薄程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疗效与4mg剂量相当,临床可选择2mg剂量代替4mg.
作者:周慧兰;翁伟君;戴丹;王丁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眼底检查及眼底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量供应眼部循环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以及供应脉络膜循环的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收缩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重点观察服药前以及服用芪明颗粒3 mo之后的OA和PCA的血流参数,定量评价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在服用芪明颗粒3mo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两组患者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PSV及EDV均有所加快,阻力指数下降,且与服药之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芪明颗粒可以改善眼部微循环状态,包括视网膜及脉络膜,改善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液供应.
作者:李科军;赵晓彬;赵智华;樊芳;武晓静;贾志旸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