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人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域面积分析

许畅;毛晓春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流成像, 中央凹
摘要: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血流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域(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并分析FAZ面积相关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RT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测量健康研究对象的138眼FAZ面积。FAZ面积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右眼与左眼FAZ面积的差异。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双眼FAZ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FAZ面积为0.30±0.11mm2。男性研究对象平均FAZ面积为0.29±0.13mm2,而女性为0.31±0.09mm2,男性FAZ面积小于女性FAZ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46, P=0.180)。 FAZ面积与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无相关性。右眼平均FAZ面积为0.30±0.11mm2,左眼平均FAZ面积为0.30±0.10mm2,双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43)。双眼FAZ面积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结论:OCT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观察并定量测量FAZ面积。 FAZ面积与老龄、性别等因素无关,双眼FAZ面积呈对称性特征。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热烈祝贺《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DOAJ收录

    本刊讯本刊编辑部于2017年1月24日收到The DOAJ Team的邮件,正式通知Guoji Yanke Zazhi《国际眼科杂志》已被DOAJ重新收录。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为全球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数据库之一,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该系统收录期刊的文章都是经过同行评议或严格评审的,质量高并与期刊同步,都能免费下载全文,是做研究的好帮手。 DOAJ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期刊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SCI期刊。DOAJ收录的OA期刊数量非常多,属于目前好的OA期刊目录网站。目前DOAJ已收录全世界12个国家的9512种期刊,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2014年10月统计,被DOAJ收录的中国期刊为66种,约占中国科技期刊的1%,其中包括《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IES)和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IJO)。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 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 a、b 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t=-3.7683, 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t=-2.1892, P<0.05;t=-3.5024, 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 ) 。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作者:孙瑞雪;唐广贤;邸平会;任骞;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路环形置入硅胶管吻合法联合“Z”字皮瓣修复术治疗泪小管裂伤

    目的:探讨双路环形置入硅胶管联合“Z”字皮瓣修复术在治疗眼睑裂伤伴泪小管断裂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01/2016-01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原因导致的眼睑裂伤伴泪小管断裂伤45例。在泪小管吻合及眼睑裂伤缝合术中,分别采取单路置入腰麻管对位皮肤缝合或双路环形置入硅胶管联合“Z”字皮瓣修复术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术后发生眼睑内外翻、泪小点外翻、眼睑瘢痕、吻合口二次裂开等并发症的机会。结果:选择单路置入腰麻管对位皮肤缝合术的患者22例中21例拔管后行泪道冲洗结果通畅,吻合成功。1例吻合失败。其中20例不同程度出现并发症并对外观影响较大。选择双路环形置入硅胶管联合“Z”字皮瓣修复术患者23例中,23例拔管后行泪道冲洗结果通畅或基本通畅,均吻合成功。其中2例出现眼睑轻度内翻,泪小点内翻。眼睑严重畸形及创口再次撕裂均未出现,瘢痕挛缩不明显。两者吻合成功率方面比较,利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89)。两者出现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2,P<0.05)。结论:双路环形置入硅胶管联合“Z”字皮瓣修复术治疗眼睑裂伤合并泪小管断裂,在有效地保证泪小管吻合成功率的同时,大限度地改善了眼部外观,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侯锐;陈志杰;马新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预塑形钛网植入对眼眶骨折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常规钛网手术植入相较,3 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6/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72例7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其中预塑形钛网植入组(观察组)40例40眼,常规钛网植入组(对照组)32例32眼。对照组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衬垫钛网植入患侧眼眶;观察组由医师直接在患侧眼眶植入3 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术后1、3、6 mo复查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两种材料间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眼球内陷治愈率分别为84%、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视治愈率分别为80%和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眼球运动受限治愈率为73%,对照组治愈率为66%,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结论:预塑形钛网植入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术中无需塑形,可缩短手术时间,重建眶壁确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李桂芬;易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7在我院诊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30眼)和观察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郑明微;肖斯贤;郑小薇;李耿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在早中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 Ic-VEP)对早中期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以及Ic-VEP结果与黄斑区GCC厚度检查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4-10/2016-10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同期正常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眼科常规前节、眼底检查,压平眼压测量,Humphery 24-Ⅱ中央30°视野检查,Topcon OCT行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 GCC)检查及柯谛亚电生理仪分离格栅模式定性检查。计算Ic-VEP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Ic-VEP 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2%,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2。 Ic-VEP与中期青光眼患眼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 GCC)损害的一致性较好( Kappa值=0.75)。结论:Ic-VEP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早中期青光眼的有效指标。

    作者:毛进;任杰;霍冬梅;石帅;郑萌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比较Plusoptix A09摄影验光仪和普通自动验光仪结果的Bland-Altman分析

    目的:比较儿童患者中散瞳或不散瞳状态下使用Plusoptix A09摄影验光仪与普通自动验光仪的准确性。方法:共评估了90例患儿180眼的屈光状态。在散瞳或不散瞳状态下使用Plusoptix A09摄影验光仪检测屈光度,并与散瞳后使用普通自动验光仪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等效球镜、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柱镜轴J0、J45值。结果:患者年龄3~13(7.48±3.01)岁。未散瞳状态下的Plusoptix A09摄影验光仪检测所得球镜度数和等效球镜与散瞳后的普通自动验光仪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是在柱镜度数、J0和J45值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P>0.05)。散瞳后Plusoptix A09摄影验光仪检测的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和散瞳后普通自动验光仪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01),但是在柱镜度数、J0和J45值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P>0.05)。 Bland-Alt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的测量中未散瞳及散瞳的Plusoptix A09检测结果与散瞳后的普通自动验光仪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J0和J45测量上一致性较差。结论:为了检测儿童的屈光度,散瞳或不散瞳状态下Plusoptix A09可以得到可靠结果。但是在测量柱镜轴和高屈光度时,这项检测并不合适。这一设备是检测、筛查不合作儿童屈光度时的有效选择。

    作者:Ayse Dolar Bilge;Ilke Bahceci Simsek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 RNA 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在兔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RNA( siRNA)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兔双眼行碱烧伤法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后每日裂隙灯检查角膜形态学改变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同时自造模当日起右眼每日结膜下注射siRNA 1 U组成siRNA治疗组,左眼以control siRNA为实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1 d取角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PO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于碱烧伤后3 d可见CNV长入,7~14 d生长为旺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随碱烧伤时间延长,角膜EPO的表达逐渐增加;siRNA 治疗后 CNV 延迟长入,面积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EPO的表达较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能在CNV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碱烧伤后siRNA的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EPO的表达而抑制CNV的生长。

    作者:薛雨顺;秦莉;杨乐;朱涛;石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icroRNA对老年性黄斑变性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调控机制

    目的:研究AMD患者的 RPE 细胞中微小 RNA miR-410对血管紧张素受体Ⅱ的1型受体(AT1R)的调控效应。方法:实验分为AMD组、白内障组和正常组,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出AT1 R是miR-410的靶基因,将正常的RPE细胞模拟 AMD 和白内障的微环境进行培养,检测其中miR-410的表达量,进一步将miR-410 mimics转染入细胞中,分别运用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T1 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10与AT1 R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AMD组与白内障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RPE细胞中的miR-410表达量显著降低( P=0.0006,0.000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410对AT1R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且miR-410 mimics的下调效率大致为40%左右。细胞实验显示miR-410对AT1 R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约为40%~50%。结论:AT1 R是miR-410的靶基因,且在AMD的RPE细胞中提高miR-410的表达可以抑制AT1 R的表达。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雷珠单抗对高海拔地区wAMD患者房水中VEGF含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 )患者注射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浓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5-10来我院就诊,经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wAMD的患者76例76眼纳入治疗。其中男46眼,女30眼;年龄40~80(平均55±11.18)岁,病程0.3~6mo,矫正视力0.01~0.6,平均眼压15.24±3.12mmHg。入选患者全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在距黄斑中心凹500μm范围内。在表面麻醉下给予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抽取前房房水0.1mL,行ELISA检测前房房水中VEGF浓度。治疗后监测患者的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OCT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收集行白内障手术无CNV的76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白内障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慢性病。结果:治疗后1 mo临床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AMD 患者房水中 VEGF 含量(95.48±50.09 pg/mL)较正常对照组(43.01±16.17pg/mL)明显升高;治疗后1mo房水中VEGF浓度(31.89±14.14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房水中VEGF浓度与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具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wAMD患者,雷珠单抗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能够使视网膜中心凹厚度明显变薄、降低房水中VEGF的浓度;并且房水中VEGF浓度与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关瑞娟;李凌;张蓉;马雪英;孙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 )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作者:胡笳;熊蕾;郑玉萍;姚静;刘倩影;廖丁莹;刘子瑶;姚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 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 VEGF 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作者:马海智;唐永哲;周怀胜;晏世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国际眼科杂志· IES》约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麻风患者小瞳孔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麻风患者小瞳孔下白内障手术方法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使手术并发症减少到低限度。方法:对72例83眼麻风患者小瞳孔白内障行上下瞳孔括约肌剪开,软分离并钝分离剪开松解推动虹膜向周边移位,扩大瞳孔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佳视力与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6 mo 随访,佳矫正视力≥0.5者20眼(24%),0.1~<0.5者33眼(40%),<0.1者14眼(17%),无变化16眼(19%)。术前和术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9.04,P<0.01)。术后并发症:葡萄膜炎26眼(31%),后囊破裂14眼(17%),后发性白内障21眼(25%),继发青光眼13眼(16%)。结论:麻风患者因病程长,麻风反应并长期存在葡萄膜炎导致虹膜血管的神经损害和瞳孔闭锁的现状,一般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复杂致术后视力恢复较差。

    作者:胡建省;张安民;龙青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1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2眼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下按是否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分为未抛光组及抛光组各56例56眼,术式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8mo,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和16.1%,抛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抛光组术后各时段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 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与未抛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可显著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

    作者:朱嘉丽;赵云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利用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DMSO)配置RU486溶液。 DM模型建立成功后,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RU486为 RU486治疗组,腹腔注射DMSO为糖尿病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DMSO为对照组。3 mo 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血清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GC)浓度,HE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合光密度值分析的方法,对神经元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及突触数量标志物突触素( 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下降,血清GC浓度明显升高,RGC密度明显降低,视网膜GAP-43表达增强,SYN表达明显减弱(均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RU486组RGC密度明显增加,视网膜GAP-43和SYN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结论:拮抗GC的作用可能促进了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轴突再生,增加了突触数量,恢复了视网膜RGC密度,结果提示GC长期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文强;王玉波;左中夫;梁汇珉;李赵伟;李铮;刘学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雷珠单抗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 intravitreal injection ranibizumab,IVR)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9例29眼,术前均未行其他任何眼部治疗。所有患眼均行单次雷珠单抗(0.05mL,10mg/mL)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4、8、16 wk所有患眼的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 IS/OS )完整性。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光感受器带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否分为光感受器完整及光感受器缺损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BCVA及 CFT,并分析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IVR后4、8wk,患者BCVA明显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03),黄斑水肿缓解,CFT明显降低,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16wk后IVR药物作用降低,BCVA较4、8wk明显下降(P=0.043、0.019), CFT值增加,黄斑水肿复发(P<0.01、P=0.005)。 IVR后4wk和8wk比较,BCVA和CF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74、0.420)。 O C T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组术前和术后4wk比较,BCVA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76),而CFT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01),黄斑水肿减轻。 OCT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缺损组术后4 wk时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黄斑水肿减轻(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4 wk患者的视力情况与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0.015、0.024)。结论:一次IVR后短期内视力及黄斑水肿程度均有改善,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完整性与视力密切相关, ;IVR消除黄斑水肿的同时,也可能对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付浴东;孟旭霞;王大博;杜兆东;王海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情况。方法:选取2015-11/2016-04就诊于我院的干眼症患者301例598眼,按年龄分为8组,分别为A~H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各组干眼症患者睑板腺腺体缺失情况、腺体形态变化、睑板腺开口阻塞及睑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睑板腺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睑板腺腺体缺失,各组之间腺体缺失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 P<0.05)。 A组腺体数目无减少, B~H各组之间腺体数目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57,P<0.05)。腺体形态从40岁开始逐渐变细,其与年龄呈反相关。睑板腺开口阻塞情况及睑酯的性状,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客观精准地检查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情况,提供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变化规律的量化结果,为干眼症的病因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陈雅琼;陈谷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眼外伤概况分析

    目的:研究北印度三级转诊中心儿童眼外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基于医院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所有年满16岁的眼外伤儿童。记录关于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治疗手段和出院情况。随访3mo,记录初始和终视力。眼部创伤分类指南和Birmingham眼部创伤术语用于眼外伤的定义和分类。社会经济地位是根据改良 B. G. Prasad 分类和Kuppuswamy社会经济级别分级的。结果:在42例儿童中,男女比例为3.6:1。发生在11~16岁儿童眼外伤多(50%)。大多数儿童(59.52%)属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且均为农村背景。在家中发生眼外伤的儿童为20例(47.61%),其次在学校,游乐场和街道发生为6例(14.28%)。其中开放性眼外伤19例(45.24%),闭合性眼外伤23例(54.75%)。因木棍、石头、烟花、跌倒、玩具而受伤的儿童数量分别为12例(28.57%),5例(11.90%),3例(7.14%),3例(7.14%)和2例(4.76%)。17例(40.47%)儿童需要药物治疗,25名(59.53%)需要手术治疗。结论:农村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男童更易患眼外伤。儿童在家里更易患眼外伤。木棍和石头是引起眼外伤常见的因素。开放性眼外伤的患病率更高且视力不良增多。需要进一步的以人群为基础研究以补充本研究。基于此,人们可以计划在该地区实施一项长期的政策以预防儿童眼外伤。

    作者:Kanishk Singh;Amit Maitrey;Pradeep Aggarwal;Harsh Bahadur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缺损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及眼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于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并于术后出现角膜上皮缺损的患者20例2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10眼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10例10眼仅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进行比较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4.1±1.20d,对照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14.2±6.0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舒适感明显减轻,对照组改观不明显,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基本恢复到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缺损对患者造成的不适,缩短缺损修复的时间。

    作者:唐孟苏;张淑琦;米玛卓玛;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