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蓝倩倩;陈琦;陈丽妃;沈朝兰;黄慧;曾思明

关键词:共聚焦显微镜, 角膜刮片, 真菌性角膜炎
摘要: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联合角膜刮片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56例56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角膜刮片检查,包括涂片后显微镜下检查和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或联合手术治疗,统计诊断的阳性率和治疗预后.结果:入院时共聚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91%,角膜刮片病原学检测诊断阳性率为54%,共聚焦显微镜和角膜刮片联合诊断阳性率为95%.治疗后,单纯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44眼(79%),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12眼(21%).结论:共聚焦显微镜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联合角膜刮片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阳性率,更好地指导治疗.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30眼(B组);观察术后4、7d,1、3mo,患者BCVA(LogMAR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情况.结果:术后3mo A组BCVA为0.20±0.18显著高于B组0.39±0.09(P<0.05).A组术前眼压(18.3±4.6mmHg)与术后3mo(17.2±1.9mmHg)无差异(P>0.05);术前B组眼压(18.2±5.0mmHg)与术后3mo(12.4±2.1mmHg)有差异(P<0.05);术后3mo,A组和B组眼压比较有差异(P<0.05).术前A组前房深度(2.23±0.21mm)与术后3mo(3.46±0.10mm),B组术前前房深度(2.21±0.12mm)与术后3mo(3.36±0.09mm)均有差异(P<0.05).A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2±1.57db)与术后3mo(6.54±1.42db),B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1±1.46db)与术后3mo(6.57±1.52db)均无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均能有效控制.

    作者:黄超;赵永;王梅;喻亚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术后行激光断线对眼压的影响和时机选择的相关性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使用5-氟尿嘧啶术后行激光断线后的眼压变化,及其与激光断线时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行小梁切除联合使用5-氟尿嘧啶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根据其术后眼压情况(21mmHg为激光断线的目标眼压)行激光断线.根据术后至激光断线的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2wk组、2~4wk组、>4wk组.随访观察激光断线前后的眼压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激光断线前眼压无差异(P=0.999),激光断线即刻和激光断线后12wk,三组间眼压有差异(P<0.05).激光断线2~4wk组中,74% 患者可达到目标眼压.目标眼压达标率与激光断线时间点呈负相关(Ptrend=0.069).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使用5-氟尿嘧啶术后2~4wk行激光断线是一种降低眼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红梅;胡郑君;严吕霞;徐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后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7我院收治的行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27例54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12mo通过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拱高,并分析角膜白到白距离(WTW)、ICL长度、ICL度数、等效球镜度对拱高变化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ICL植入术后12mo拱高显著低于术后1mo(509.47±163.82μm vs 582.45±173.18μm,t=2.099,P<0.05).ICL长度、ICL度数及术前等效球镜度均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独立因素(P<0.05);ICL长度、术前WTW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拱高变化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后12mo内拱高呈降低趋势,ICL长度及术前WTW对拱高变化量存在显著影响,ICL长度、ICL度数及术前等效球镜度对拱高存在显著影响.

    作者:曲海燕;张浩润;邵文鹏;傅翠娜;付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40例43眼,治疗前记录BCVA、IOP和OCT检查.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B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d,1、4、8、12、24wk记录BCVA、IOP和CMT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与治疗前(0.83±0.03)相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8wk时达到佳视力(0.23±0.04);治疗后CMT与治疗前(612.4±47.6μm)有差异(P<0.05);24wk内平均注射次数2.7次.B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力与治疗前(0.79±0.09)有差异(P<0.05),治疗4wk时达到佳视力(0.25±0.06).治疗后CMT与治疗前(597.8±62.4μm)有差异(P<0.05),24wk内平均注射次数3.6次.两组患者第一针与第二针治疗间隔时间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无差异(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球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见效快,但疗效更持久,且可降低打针频率.

    作者:李军;祝莹;张立军;于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填充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0/2018-01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120例120眼,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OSDI总分及眼部不适频率评分、眼部不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不良环境眼部不适发生频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汪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厚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参数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我院眼科就诊的自愿参加研究的近视患者313例626眼,使用OCT对其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内外环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各区域的厚度进行测量,分析黄斑参数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AL)以及等效球镜(SE)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薄,黄斑区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厚,三组间的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外环上方、外环颞侧、外环下方的视网膜厚度均有差异(P<0.05).黄斑中心及内外环内部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年龄、眼别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相关(P<0.05);除黄斑中心外,内外环内部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厚度与AL呈负相关,与SE呈正相关(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黄斑参数与AL、SE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意;周利晓;严凯;马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波前像差特点

    目的:评估不同程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波前像差特点.方法: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60例被纳入本研究,并被分成轻、中、重度三组,各组按矫正视力再分为弱视眼与对侧眼亚组.所有患者双眼均接受散瞳后波前像差检测.分析组内和组间双眼间波前像差差异.结果:轻、中、重度弱视各组内弱视眼与对侧眼的等效离焦度、矫正视力均有差异(P<0.01).轻度弱视患者中,弱视眼仅四阶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P<0.01);中、重度弱视组内弱视眼仅总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均P<0.01).三组间仅双眼间三阶像差RMS差值有差异(P<0.01),中度与轻度、重度组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散瞳状态下,双眼间波前像差在轻度弱视表现为弱视眼四阶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在中、重度弱视表现为弱视眼的总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双眼间波前像差RMS差值在屈光参差性弱视表现为中度弱视的三阶像差RMS差值低于轻度、重度弱视.

    作者:甘露;蓝方方;赵武校;李志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雷珠单抗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目的:对比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功率532激光治疗与单纯532激光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科2017-06/2018-03临床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眼,其中A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功率532激光治疗;B组单纯行532激光正常功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mo时的BCVA、CMT.结果:A组治疗前、治疗后1、2、3mo时BCVA为0.84±0.02、0.49±0.04、0.29±0.04、0.26±0.04;B组为0.85±0.04、0.58±0.01、0.53±0.01、0.53±0.02.A组治疗前、治疗后1、2、3mo时CMT分别为527.5±17.59、371±17.36、298.5±32.87、257.75±17.30μm;B组为535±16.36、425±24.44、420.25±17.70、427.75±17.89μm.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BCVA和CMT均小于B组(P<0.05).通过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可知CMT与BCVA数值缓慢下降,以A组治疗后3mo下降为明显(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均有效,视力提高、ME减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联合小功率激光治疗与单纯行532激光组相比,联合组在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陈丹娜;许丽疆;吴建妹;王水平;张曾晟;吴谦;陈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联合角膜刮片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56例56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角膜刮片检查,包括涂片后显微镜下检查和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或联合手术治疗,统计诊断的阳性率和治疗预后.结果:入院时共聚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91%,角膜刮片病原学检测诊断阳性率为54%,共聚焦显微镜和角膜刮片联合诊断阳性率为95%.治疗后,单纯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44眼(79%),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12眼(21%).结论:共聚焦显微镜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联合角膜刮片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阳性率,更好地指导治疗.

    作者:蓝倩倩;陈琦;陈丽妃;沈朝兰;黄慧;曾思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四环单结瞳孔成形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四环单结瞳孔成形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3我院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大瞳孔且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28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术及四环单结瞳孔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7d的矫正视力、瞳孔直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术前和术后3mo的视觉质量调查.结果:术后7d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且术后无复视、眩光等视觉不良反应.术前瞳孔直径5.9±0.25mm,术后7d为4.1±0.13mm(P<0.05).术后3mo视觉质量较术前有较大提高(P<0.05).术中并发症:有5例5眼缝合出现虹膜分层撕脱,1例1眼成形瞳孔旁出现小裂孔,3例3眼虹膜根部少量渗血,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前房炎症反应常见,抗炎治疗后炎症吸收.长期观察未见瞳孔区线结松动、脱落.结论:四环单结瞳孔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明显消除因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由大瞳孔引起的复视、眩光等视觉障碍.

    作者:张祎草;李松涛;常新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儿童先天性双行睫矫正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睑缘后唇灰线切开联合毛囊根部摘除术矫正儿童先天性双行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09/2015-10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双行睫患者8例13眼,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睑缘后唇灰线切开联合毛囊根部摘除术.术后随访3mo~5a,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后48h,所有患者伤口已愈合,不影响活动.术后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双行睫均完全矫正,睑缘无畸形和手术瘢痕形成,睑缘灰线切口处愈合平整;眼睑前缘不受手术干扰,未发现眼睑内外翻及倒睫;睑缘后唇锐利平整,保持角度与眼球表面接触,无内外翻及导泪异常,无残存睫毛,无刺激症状,角膜表面浸润恢复.结论:睑缘后唇灰线切开联合毛囊根部摘除术矫正儿童先天性双行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符合眼睑生理功能与外观要求,且手术操作简便.

    作者:熊蕾;刘子瑶;韩娼婧;姚亮;范雅稚;熊全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阿柏西普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阿柏西普100μL(加药浓度分别为400、200、100pg/mL)大鼠永生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24、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blot法检测AKT、STAT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P<0.05).处理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Müller细胞的侵袭穿透指数逐渐降低(P<0.05).转染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抑制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STAT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性,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雷琦峰;蔡维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6/2017-06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的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颅神经受累部位分为动眼神经麻痹组(Ⅲ组,66例)、外展神经麻痹组(Ⅵ 组,41例)、复合神经麻痹组(Ⅲ+Ⅵ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高血压情况与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相关,其中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a,合并DR,HbA1c>7%是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DR及HbA1c水平相关.

    作者:李何欢;郭美玲;殷育茜;吴爽;姜霄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非角膜地形图引导PRK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

    目的:评估非角膜地形图引导圆锥角膜患者行光折变角膜切除术(PRK)和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的视力、屈光度和临床疗效.方法:术后1mo,3mo,6mo and 12mo对34例患者未矫正视力(UDVA)和矫正距离视力(CDVA),平、陡角膜测量读数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共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3±4.0岁.UDVA和CDVA显著提高,且术后1a恢复平稳.通过超过1a的定期随访,T检验显示术前术后值有显著不同(P<0.05)包括视力,球面和柱面变化.Fourier术后图像分析显示轴向位移垂直于术前轴.结论:非角膜地形图引导PRK联合CXL对于治疗圆锥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能够提高UDVA,CDVA和屈光状态.术后3mo达到稳定状态,与非角膜地形图引导PRK相比,地形图引导的唯一优势可能是通过Fourier术后分析,在某些患者中,球镜和柱镜轴位漂移.

    作者:Suzan Amana Rattan;Seif Alshamarti;Khalil M Al-Salem;Mahir kadhim Mutashar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PDR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PDR患者视力、眼压、CMT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02/2017-02我院收治的PDR患者90例98眼根据自愿原则分为:A组(玻璃体切除术同期联合晶状体切除术,45例50眼),B组(玻璃体切除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45例48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手术前后眼压、CM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CMT均有显著降低,两组CMT无差异(P>0.05);B组INV、囊膜混浊、角膜水肿、瞳孔挟持、硬性渗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PDR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降低CMT,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作者:李玉红;马凌葵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6/2018-01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15例830眼.根据不同降糖用药、眼底造影检查结果、胰岛素用量分别进行分组,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等指标.分析不同用药和不同视网膜病变组间患者空腹血糖、HbA1c、空腹C肽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用药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同,不同视网膜病变组间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不同(P<0.05),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胰岛素用量切点值为37.5U/d.胰岛素用量>37.5U/d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较多,且胰岛素用量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不同,使用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苏娇;黄娜娜;于婷婷;孙英;唐与晓;陈述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IL-1β和IL-6与细胞自噬的关系

    目的:研究细胞自噬在缺氧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炎性因子IL-1β 和IL-6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系随机分为缺氧组、3-甲基腺嘌呤(3-MA)+缺氧组、氯喹(CQ)+缺氧组和对照组.培养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噬关键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1及p62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6的浓度.结果:缺氧组IL-1β 和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MA+缺氧组和CQ+缺氧组(均P<0.01).缺氧组细胞中LC3B-Ⅱ/Ⅰ和Beclin-1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缺氧组,缺氧组中LC3B-Ⅱ/Ⅰ的相对蛋白表达量低于CQ+缺氧组(均P<0.01).缺氧组细胞中p62相对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MA+缺氧组和CQ+缺氧组(均P<0.01).结论:缺氧使RPE细胞LC3B-Ⅱ/Ⅰ、Beclin-1表达增强,p62表达减弱,并促进细胞分泌IL-1β 和IL-6,自噬抑制剂3-MA和CQ能够减少RPE细胞表达IL-1β 和IL-6.

    作者:罗永锋;李蓉;王强;姚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生物人工角膜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4例5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视力、角膜透明度、血清炎性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研究组的脱盲率分别为93%、89%(P=0.642);两组术后1wk,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d,两组IL-6、TNF-α、INF-γ、SOD、NO、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556).结论:生物人工角膜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良好,提高视力,改善炎症情况,降低MDA水平.

    作者:张启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S)是一种罕见的眼部疾病,是一组以角膜内皮、前房角和虹膜的结构及增生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角膜水肿、继发性青光眼、虹膜萎缩、瞳孔异常等.常发生于年轻女性,多单眼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症状多样,且致盲率高.该疾病诊断困难,且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回顾有关ICES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文献,以期对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韩双羽;何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PDR患者血清VEGF-A和SDF-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VT)对PDR患者血清VEGF-A、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VT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VT手术情况、 并发症及VEGF-A、SDF-1、BCVA、CMT.结果:两组术后血清VEGF-A、SDF-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VT手术时间、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d,3mo BCVA、CMT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VT可有效降低PDR患者血清VEGF-A、SDF-1水平,减少VT创伤及并发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BCVA、CMT.

    作者:罗文;明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