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XX,t(12;20)(p12;p12)两例

李卓;陈琳;张卉;祖淑静;张艳影

关键词:
摘要:孕妇 22岁,结婚1年,G1P0,22周孕.表型正常,身体健康.孕期无服药史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既往月经规律,无手术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查体均未见异常.常规产前检查三维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影像改变,胎儿颜面部异常影像,左侧侧脑室测量高值,诊断为胎儿多发畸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诊断复杂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一例

    患者 女,24岁,孕4产1,表型及智力正常.自然流产2次,已育一女,3岁,表型及智力未见明显异常.孕中期唐氏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1/90),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左心室强回声点.于孕22+5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培养收获制备染色体,共计数30个细胞,分析6个,G显带结果可疑为1号与13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胎儿核型为46,XX,?t(1;13),见图1A;C显带结果发现其中一条1号染色体的异染色质易位至13号,见图1B;患者丈夫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5,XX,t(1;21;13)(p10;q10;q10),见图2.

    作者:吴小青;李英;蔡美英;安刚;何德钦;徐两蒲;黄海龙;林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TSC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检测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1、TS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提取患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父母、舅舅、丈夫)的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TSC1和TSC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前额纤维斑20年,后腰鲨革样斑10年,伴智力障碍,无癫痫发作史.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在TSC2基因第34外显子第4258位与4261位碱基之间缺失了TCAG 4个碱基,为c.4258-4261delTCAG(p.Ser1420GlyfsX55)移码突变.在4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TSC2基因第34外显子c.4258-4261delTCAG(p.Ser1420GlyfsX55)移码突变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作者:张正中;吕永梅;牟韵竹;杨浩;杨萍;刘一平;刘林莉;陈星;眭维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耳表型不同的同卵双胞胎

    先证者 女,6岁,因先天性右侧小耳畸形于2011年7月人院.检查:右侧无正常耳廓形态,残耳呈腊肠状,内有形态不规则软骨团块,外耳道闭锁,右侧听力减退,右侧面部发育稍差.右侧耳廓形态无异常,各耳廓亚单位表现良好(图1).诊断:右侧小耳畸形.

    作者:胡金天;陈琨;曹谊林;王悦;钱瑾;章庆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家系三例2(q35-qter)三体和4(q35-qter)单体的临床表现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先证者(Ⅲ3) 女,4岁,因“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来我院就诊.该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 kg,Apgar评分为10分.其后生长发育逐渐落后于同龄儿.查体:特殊外貌,眼距宽,眼裂小,鼻梁塌陷,鼻中部隆起,鼻尖部宽大,人中长,耳廓大,耳低位,双肘关节外翻,双手第4、5指弯曲,全部远侧指节屈曲,无通贯掌.

    作者:粱明宏;王文靖;任晨春;张海霞;杨微微;张月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胎儿新发标记染色体伴平衡易位一例

    孕妇 女,41岁,孕2次,人工流产1次.孕早期有阴道流血,口服保胎药治疗,药物不明.家族内无遗传病史和先天畸形病史.13+1周行NT超声显示:双侧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母体子宫前壁近宫颈处见2.5 cm×2.6 cm低回声区.孕19+2周行胎儿系统超声显示: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左侧大小0.8 cm×0.5cm,右侧大小0.9 cm×0.8 cm;母体子宫肌瘤.

    作者:姜雨婷;岳嘉明;史青杨;王文静;刘睿智;李付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合并Jacobsen综合征的产前遗传学分析

    目的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对1例携带非平衡染色体易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应用SNP-array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扫描,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进行验证.结果 G显带染色体分析提示胎儿及其父母核型均正常.SNP-array检测显示胎儿4号染色体的短臂存在13.877 Mb的重复(4p16.3-p15.33,48283-13925186),11号染色体长臂存在15.653 Mb的缺失(11q23.3-q25,119291480-134944006).MLPA检测证实了上述变异的存在.结论 4号染色体短臂部分三体(Wolf-Hirschhorn综合征)及11号染色体部分单体(Jacobsen综合征)可能是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但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无助于分析上述染色体异常的成因以及再发风险.SNP-array具有高分辨和高准确度的优点,可为产前遗传学诊断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作者:董艳玲;胡华梅;胡华;章容;胡斌;龙洋;徐刚;姚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谷氨酰胺转氨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或TG)是一类Ca2+依赖酶.在啮齿动物和人体内已发现的TGase家族包括TG1~7、血浆凝血因子ⅩⅢa和红细胞膜蛋白4.2等共9种,其中前8种具有催化活性.TG可催化谷氨酰氨基的各种转化反应,包括转酰胺基作用、脱酰胺基作用和酯化作用,并参与蛋白质多肽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酰残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等蛋白转录后修饰,稳定蛋白结构,催化蛋白聚集体的形成.目前已发现TGase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亨廷顿病、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TGase在人体内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刘振;曾俊晟;曾胜;唐北沙;王俊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20例原发闭经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临沂地区原发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及与表型的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培养和G显带,必要时进行C显带.采用染色体分析系统进行核型分析.对异常核型进行家系调查和遗传学研究.结果 共检查了220例原发闭经患者,就诊原因主要包括无月经、第二性征发育差、生长发育迟缓、不孕等,共检出22种异常染色体核型,共计124例.异常染色体比例为56.36%.结论 山东省临沂地区原发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对原发闭经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非常必要.

    作者:刘长美;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家系中染色体区域8q11.1-q13.3、1q32-q34.3和14q31.1-q31.3的遗传连锁分析

    目的 在一个先天性耳前瘘管家系中,鉴定候选染色体区域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标记为工具,应用经典连锁分析方法研究8q11.1-q13.3、1q32-q34.3和14q31.1-q31.3三个染色体区域与疾病之间的连锁关系.结果 在16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分析中,未见任何一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值大于-2.0(重组率θ=0),表明这3个染色体区域中不存在疾病相关基因.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疾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本研究家系中可能存在一个未报道过的疾病连锁区域和致病基因,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于全基因组的研究工作,以鉴定该家系的分子致病机制.

    作者:宋健文;吴怡;聂发毅;王碧媛;李玥;舒安利;马艳玲;张蕊;John R Kelso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isAB01血型分子机制及红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ABO血型系统CisAB01亚型的分子机制,并探讨该亚型红细胞表面A和B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无偿献血者或患者,通过血清学技术、ABO基因直接测序及TA克隆单体型分析对该血型进行相关研究.应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突变位点引起的酶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红细胞表面A和B抗原的表达情况,同时取正常AB型血的献血者80名作为对照.结果 发现5例CisAB01亚型,该亚型ABO基因第7外显子467C>T、803G>C突变,分别引起多肽链P156L和G268A替换.5例标本红细胞表面A抗原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intensity,MFI)为135,对照组A抗原MFI则为172;5例标本红细胞表面B抗原MFI为38,对照组B抗原MFI则为164.结论 ABO基因803G>C突变可能是导致CisAB01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该亚型红细胞表面表达几乎正常的A抗原和少量B抗原.

    作者:邓刚;许德义;梁伟;贺云蕾;黄丹丹;郭雯玉;张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罕见染色体平衡易位一家系两例

    患者 女,30岁.婚后6年不孕,于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夫妇为非近亲婚配,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身高162cm,体重51 kg.患者具有长脸、眼距宽、外眼角下斜、小下颌等部分“猫叫综合征”特殊面容.智力正常.血液常规检查:优生四项及性腺激素检查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其夫精液常规检查正常.

    作者:王晓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900例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通过对900例不孕不育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 采集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增加C显带或N显带.结果 在90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检测到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5例,罗氏易位携带者4例,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12例(其中9号染色体倒位10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标记染色体2例,染色体变异80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分析病因.

    作者:朱海燕;张海荣;沈祖楠;詹晓华;季春燕;王雪松;王蔼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ravet综合征SCN1A基因新生突变的来源研究

    目的 研究Dravet综合征患儿SCN1A基因新生突变的来源,为遗传咨询及产前基因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Dravet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应用Sanger测序进行SCN1A基因突变检测,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分析新生突变的家系突变等位基因的来源;对于父源等位基因存在新生突变的家系,提取其父亲精液DNA,分析精液细胞中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22例携带SCN1A新生突变的患儿中,19例(86.4%)的突变位于父源等位基因,3例(13.6%)位于母源等位基因.9例父源等位基因突变患儿父亲的精液细胞中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 Dravet综合征患儿SCN1A基因新生突变多位于父源等位基因,患儿父亲精液中未发现基因突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慧慧;张月华;徐小菁;刘晓燕;吴希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一代测序技术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4月19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检测者共4004份,均为单胎,孕周12~35+5周,根据就诊原因分为唐氏综合征高危组、高龄组及其他原因组3组.提取孕妇外周血,进行血浆分离后提取胎儿游离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检测结果阳性者通过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结果加以验证,对结果为阴性者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胎儿出生后情况.结果 共计4003份完成了胎儿游离DNA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检测结果提示1.65%(66/4003)存在染色体异常;1份因游离DNA浓度低未达到检测标准而失败.(1)唐筛高危组2568份样本中检出21-三体22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45,X8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高龄组1200份样本中检出21-三体13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45,X5例,47,XXN 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其他原因组235份样本中检测到21-三体、18-三体、45,X各1例,3例47,XXN;(2)55份样本进行了羊水或(和)脐带血产前诊断.30例21-三体阳性者与4例18-三体阳性者进行了产前诊断,核型均相符,符合率达100%.13例检测结果提示45,X者产前诊断提示3例核型为45,X,2例为45,X/46,XN嵌合体,其余8例核型为46,XN(假阳性).5例47,XXN检测阳性者中2例产前诊断结果为47,XXN,其余3例为46,XN(假阳性).另外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者经产前诊断,其核型均为46,XN(假阳性);(3)无创DNA检测结果阴性者共3937份样本.截止至2014年5月,电话随访已出生的新生儿中仅有1例面容异常伴生长发育迟缓,经过外周血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确诊为46,XY,rec(14)dup(14q)inv(14)(p12q14)pat.结论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及准确度,能有效减少侵入性损害,可以作为传统产前诊断技术的辅助手段.但对于检测13、18、21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性改变,该技术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刘静;王华;席惠;贾政军;周玉春;邬玲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12S391基因座检出三带型等位基因二例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人群亲子鉴定案例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2200个案例(6000名个体)的DNA-STR基因型.结果 在6000名个体中共检出2例D12S391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结论 在单个STR基因座中,三带型等位基因出现的几率很小,分析时应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或者试剂盒进行验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兰菲菲;李海霞;秦丹卿;卢建;赵辉;尹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BO*O04等位基因表达弱A抗原的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ABO基因O04等位基因表达弱A抗原的分子基础.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名无偿献血者ABO血型疑难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1名献血者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是AmB,基因测序、基因克隆和cDNA水平验证显示有B101和O04两个等位基因.结论 DNA序列分析表明ABO疑难血型样本含有B101和O04等位基因.O04等位基因表达弱A抗原特性.

    作者:章旭;李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6,XX,t(7;8)(q31.2;q13)一例

    患者 女,29岁,因多次流产就诊.结婚4年,孕3次均自然流产,其中第1、第2次孕1月余流产;第3次孕5月余流产.体检:身高171 cm,体重64kg,表型及智力正常;妇科检查、病毒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孕期无患病、服药史、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作者:熊进;彭海英;董毅飞;张昌军;杜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个Usher综合征家系USH2A基因的突变分析

    目的 探讨一个Usher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对一个疑似为Usher综合征Ⅱ型家系的所有11名成员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听力测试,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对先证者进行USH2A基因的突变筛查.以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组DNA为模版,分别构建包含USH2A基因第42外显子、第42内含子及第43外显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minigene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携带minigene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nigene的剪切情况.结果 家系分析和临床诊断提示该家族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Usher综合征Ⅱ型.测序发现先证者的USH2A基因中存在纯合的c.8559-2A>G突变.对其他家系成员进行测序验证发现该突变与疾病共分离.c.8559-2A>G突变为剪切突变,可能引起第42内含子的剪切异常.Minigene结果证实该突变可导致第42内含子不能剪切,从而保留至成熟的mRNA中.结论 USH2A基因c.8559-2A>G突变是该Usher综合征Ⅱ型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可以导致USH2A pre-mRNA的剪切异常.

    作者:李鹏程;刘飞;张明昌;王秋芬;刘木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合并Edward综合征一例

    患儿 男,3天,剖宫产出生.出生时外生殖器明显异常,要求遗传咨询.家族史:父26岁,电工;母25岁,仓库保管员,自怀孕前3个月至妊娠40+3周时有频繁接触甲胺磷、锐劲特等农药的机会.父母为非近亲婚配,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自发流产史.患儿为第1胎,母亲怀孕期间未患任何疾病或服用过包括雌激素在内的任何药品.

    作者:戴欧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原发性震颤一家系八例

    先证者(Ⅲ11) 女,48岁,因“头部抖动12年,手抖8年”来我院就诊.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时不自主点头,放松时消失,未进行治疗.8年前持物及紧张时发现右手不自主抖动,静止及放松时消失.上述症状渐渐加重,无肢体僵硬及活动变慢.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作者:陈静;赵全珍;徐严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