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侯毅;朱玉琢;胡祝明;刘睿智;于晓伟
目的 通过对我国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患者的系统研究,了解我国RTT的遗传特点以评估再发风险,为患者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405例RTT患儿的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2,MECP2)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样5 (cyclin-dependent kinase-like 5,CDKL5)基因及FOXG1 (forkhead box protein G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析患儿MECP2基因突变来源;对292例患儿的母亲进行MECP2基因突变分析;根据在有活性与失活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第1个外显子甲基化的不同,应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分析X-染色体失活类型(X-chromosome inactive pattern,XCI),观察其对RTT表型的影响.结果 MECP2突变在我国RTT患儿中的检出率为86.9%(352/405),仅发现3例早发惊厥型RTT患儿具有CDKL5突变,未发现FOXG1基因突变.94.4%(85/90)的MECP2突变位于父亲来源的X染色体上,以点突变为主要类型,占90.6 %(77/85).80%的母源突变为小缺失.仅1例(0.34%,1/292)表型正常母亲携带致病突变,其XCI呈高度非随机失活,女儿为保留语言型不典型RTT,XCI呈随机失活.结论 MECP2为我国RTT的主要致病基因,早发惊厥型RTT患儿MECP2基因突变筛查阴性者,应进行CDKL5基因突变分析.MECP2突变以父源新生突变为主,可以解释RTT患儿中女孩多于男孩的遗传特点.母亲突变携带率仅为0.34%,提示RTT再发风险较低.由于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可使携带MECP2基因突变的女性具有正常表型,因此对表型正常的患儿母亲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有利于对RTT家庭提供遗传咨询.
作者:张晓英;赵滢;包新华;张晶晶;曹广娜;吴希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NaPshot方法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IL4基因启动子区rs2243250、rs2243283和IL-4R基因rs1805012、rs1801275、rs1805010共5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组rs1805012位点TC基因型频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8,P=0.039),哮喘组TC+ CC基因型频率为9.0%,低于对照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2,P=0.019);哮喘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9,P=0.039).其余rs2243250、rs2243283、rs1801275和rs1805010这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单倍型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R基因rs1805012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存在相关性,其TC+ CC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病的保护因子.但是IL-4的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无相关关系.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吉中强;王燕青;薛卫林;张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先证者(Ⅲ2) 男,2岁.出生后全身皮肤出现色素脱失斑,散在分布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咖啡斑,额头部毛发及部分眉毛为白色.曾在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外用,效果欠佳.患儿色素脱失及咖啡斑随着年龄增大,面积逐渐增大,数目增多.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额、顶部皮肤及毛发变白,成三角形分布,双侧眉毛部分色素脱失.四肢及躯干部大片色素脱失斑,中间散在分布蚕豆至钱币大小咖啡斑,界限清,呈不规则分布.指趾甲及黏膜部位未见受累.诊断为“斑驳病”.
作者:倪菁菁;杨莉佳;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的简易方法.方法 弃用传统绒毛组织培养前处理方法中用胰酶或胶原酶消化绒毛组织的步骤,直接提取78例含有被剪得更碎的、经培养液悬浮的、适当自然下沉后的较小绒毛组织块的上层培养液作绒毛组织细胞培养,采用具有防污染功能的含透气孔瓶盖的培养瓶,每例接种3瓶,每瓶含培养液3 mL;并在消化法绒毛染色体制备中,吸弃混杂于含有贴壁细胞的洗脱液中的自然下沉的底层组织块后,再按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结果 78例绒毛组织中的75例同时含有5个以上可分析的染色体核型、20个以上可计数的染色体核型,成功率为96.16%;有68例在2~3周内收获,占90.67%;在3例失败的标本中,2例染色体分裂相差、达不到报告要求,1例无细胞生长.所有标本无细菌污染发生.结论 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的简易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试剂费用、减少操作污染、不降低实验成功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在产前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翁炳焕;杨红卫;毛愉婵;舒静;沈敏;张雪琴;郭庆云;马裕;沈国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攻击行为与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基因座的关联情况.方法 应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541例攻击行为者(研究组)与459名非攻击行为个体(对照组)的15个STR基因座(CSF1PO、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FGA、THO1、TPOX、vW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I3130XL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观察两组15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15个STR基因座中,D2S1338、D19S43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D2S1338基因座等位基因16及基因型19-22、22-24和D19S433基因座基因型13-14.2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P=0.0001、P=0.0003、P=0.0000),OR值分别为7.380(95%CI:1.701~32.028)、0.051(95%CI:0.007~0.388)、13.933(95%CI:1.845~105.717)、0.349(95%CI:0.216~0.564);其他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S1338和D19S433基因座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相关联;D2S1338基因座等位基因16、基因型22-24可能为攻击行为发生的易感因素,D2S1338基因座的基因型19-22和D19S433基因座基因型13-14.2可能为攻击行为发生的抗性因素.
作者:杨春;巴华杰;余海鹰;高志勤;赵汉清;孙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先证者(Ⅳ1) 男,7岁.生后健康、1岁半会走路.自3岁起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酸痛,行走较同龄儿缓慢,易跌跤,上肢上举费力;起坐困难,需要用特殊姿势来完成.逐渐出现全身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小腿增粗变硬,行走时向两侧上下摆动,现已不能行走,以坐轮椅和卧床为主.查体:中度营养不良,反应迟钝.心率110次/分,律规整,双肺呼吸音粗.除头面部骨骼肌轻度萎缩,其它部位呈重度萎缩,大关节挛缩畸形,腓肠肌明显增粗、肥大、质硬、触痛.四肢肌张力降低,双侧对称.肌力Ⅰ-Ⅱ级,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查血清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正常,转氨酶(GOT)43 U/L(正常值0~37 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作者:艾大萍;张成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早、中期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的水平,探讨其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孕妇325名,分别在其孕7~12周、13~18周及19~24周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酶切消化法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中超甲基化RA SSF1A基因的含量,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及临床表现,将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孕妇列入子痫前期组,从正常孕妇中随机选取30名列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子痫前期临床分类、分型与该基因浓度的关系.结果 (1)325名孕妇中26例发展为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13~18周子痫前期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平均含量为141.62拷贝数/mL,正常妊娠组为98.90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19~24周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含量为对照组的2.03倍.(2)在妊娠13~24周,重度子痫前期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在妊娠19~24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 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妊娠中期,对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健;杨晶;武晓红;穆雅琴;李拴明;崔克;王喜英;赵富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类Huntington舞蹈病4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精神症状等,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TATA结合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可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致病.现就近年来SCA17在临床、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瑾;顾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儿 男,2岁.因“智力障碍,运动发育落后”于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体:患儿有先天愚儿面容.头型短小,面圆而扁平,眼裂上斜,眼距宽,鼻梁低平,鼻孔上翘,吐舌,腭弓高,耳位低.双手通贯掌,手指短小,小指只有1条褶纹,脚躅指与其余四指分离较远,有脚底褶纹.心、肺无杂音,脑CT正常,体格发育较差,反应迟钝等指标都较同龄儿童落后.
作者:赵鼎;杨建丽;郭振欣;李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 男,27岁,农民,结婚2年,未避孕,未育,既往无慢性病史.体格检查:身高168 cm,体重60kg,喉结发育不明显,阴毛胡须正常,无男性乳房女性化,双侧睾丸体积均为8 mL,质地正常,阴茎长8 cm,周径8 cm.精液常规检查:精液量1.6mL,pH7.0,3次检查精子浓度均为0,离心沉淀未见精子.
作者:李琳琳;侯毅;朱玉琢;胡祝明;刘睿智;于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高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近3年来在我中心进行产前诊断、孕24~36+5周的孕妇羊水标本共221例.通过调整细胞接种方法、培养方式、换液及传代时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21例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全部获得成功,细胞培养成功率达100%,其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2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26%;检出染色体多态性8例,检出率为3.62%.结论 改良的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岛多,培养成功率高,制备的染色体有效核型多,可满足临床上孕中、晚期孕妇产前诊断的需求.
作者:张志强;林少宾;谢英俊;吴坚柱;纪媛君;方群;陈宝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我院2007年至2011年5599例因先天畸形等原因来我院做染色体核型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分析核型.结果 共发现异常核型1027例(18.34%),涉及异常核型111种.其中常染色体异常719例,性染色体异常306例,另有2例48,XXY,+21;染色体数目异常757例,结构异常228例,兼有两者异常的42例.21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及46,XY女性/46,XX男性的异常例数分别为638、156、86例,分别占染色体异常的62.12%、15.19%、8.37%.结论 染色体核型检测对于指导临床干预、改善染色体异常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其早年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金华盛;王秀敏;董关萍;黄轲;傅君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在男性不育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99例男性分为两组:原发性不育患者157例及正常生育对照组142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年)对其进行常规精液参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和精子形态)测定,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其SDF水平,即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结果 原发性不育组和正常生育对照组的精子DFI分别为(17.1±9.3)%和(14.2±9.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男性的年龄、配偶年龄及精液常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诊断男性不育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为0.814~0.907,诊断阈值为15.1%,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8.2%.根据精子DFI对男性不育的诊断阈值,将299例男性分为DFI≥15.1%(A组)120例和DFI< 15.1%(B组)179例,两组不育男性的百分率分别为79.2%和3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男性发生不育的优势比为7.2(95%可信区间为4.2~12.3).结论 高水平SDF可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精子DFI对男性不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费前进;黄航;金建远;黄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例1 男,汉族,8岁.4岁时因经常跌跤在我院拟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8岁时于外院进行基因检测,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同时怀疑核型为47,XXY,到我院检查染色体.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患儿核型为47,XXY(图1),其父母身体健康,染色体核型正常.
作者:潘梅;张小琼;胡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儿 男,G2P2,胎龄35+1周,因“早产后颜面青紫、发热1h”入院.患儿胎膜早破8h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350 g,为大于胎龄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9分.出生前患儿母亲体温39.2℃.体格检查:体温38.1℃,心率150次/分,呼吸55次/分.有特殊面容(图1):头偏尖,前额窄,眼距偏宽,眼裂较小,鼻梁较扁平.有颈蹼(图2).未成熟貌,呼吸稍促,双肺无特殊.心前区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腹部无特殊,无通贯手.四肢肌张力正常,觅食反射能引出.甲状腺功能正常,有一过性低血糖.黄疸较重,经蓝光照射治愈.第5天心脏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0.5 cm)、房间隔缺损(0.23 cm)、动脉导管未闭(0.19 cm).
作者:王汉斌;华春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儿 男,13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就诊.其父40岁、母39岁生育该患儿,系第2胎,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kg.其后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查体:特殊外貌,眼距宽,眼裂小,低鼻梁,小耳,低耳位,外耳廓畸形,高腭弓.双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低.心脏听诊有杂音,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膜部瘤,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三尖瓣轻度返流.其父母、兄长表型、智力正常,未做染色体检查,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王少敏;曲林琳;王军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国湖北地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1)基因rs927234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转归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招募湖北地区汉族35岁以上住院乙型重型肝炎(acute liver failure,ALF)17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29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325例、无症状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HC)238例.应用TaqMan MGB探针实时PCR技术检测rs9272346位点基因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等位基因型在ALF、LC、HCC组与AHC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0.314、0.264).在显性模型下,校正性别年龄因素后,GG+GA与AA基因型相比,与ALF(OR=1.08,95%CI:0.70~1.68)、LC(OR=1.11,95%CI:0.87~1.26)、HCC(OR=0.93,95%CI:0.65~1.33)患病风险无相关性.性别分层后显性模型下显示的女性患者中,GG+ GA基因型与AA基因型相比为进展为重型肝炎的保护因素(OR=0.30,95 %CI:0.1~0.87).结论 HLA-DQA1基因rs927234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不同转归无相关性,女性患者中G等位基因携带可能是进展为重型肝炎的保护因素.
作者:余金玲;姚津剑;里进;安会敏;陈曼;宋起龙;林菊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与胎儿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妊娠中晚期抽取的脐血样本进行常规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结果 在2406份胎儿脐血中,共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115例(4.78%),其中数目异常71例(2.95%),结构异常42例(1.75%),脆性位点2例(0.08%).结论 脐血核型检查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对妊娠结局的评估和胎儿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钟银环;尹爱华;傅文婷;胡晶晶;张忆聪;王游声;郑来萍;黎凤珍;许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先证者 男,48岁.因“双腋下、腹股沟水疱伴瘙痒破溃18年,糜烂加重半月”于2012年11月22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腋下红斑、水疱,伴瘙痒,后发展至双侧腹股沟.水疱成群,搔抓易破,后形成糜烂面,并有大量渗出及结痂.皮疹反复发作,夏重冬轻,未予系统治疗.患者此次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其他遗传性疾病史.查体: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可见境界清楚皮损,局部皮肤粗糙肥厚,布满密集扁平丘疹,伴破溃糜烂并有结痂,皮损四周有米粒至绿豆大小丘疹散在于色素沉着处.双侧腹股沟可见皮肤肥厚粗糙,表面湿润呈白色浸渍状,边缘呈暗红色日有色素沉着.阴囊及阴茎皮肤糜烂、肥厚呈灰白色(图1).
作者:胡丹丹;丁博月;蔡丽;刘丽娟;罗雪姣;丁政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1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及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原因.方法 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然后用微列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进行DNA拷贝数分析.结果 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array-CGH分析结果显示患儿4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缺失区域为4q21.21-q22.1,片段大小12.1 Mb,为一种新发的缺失.结论 染色体4q21.21-q22.1微缺失与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及语言发育严重延迟等临床表型相关.array-CGH在临床检测不明原因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周静;胡平;刘安;李璃;季修庆;惠伟戎;王艳;许争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