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XX男性一家系两例

宁玻;李琳

关键词:男性, 参考值, 促黄体生成素, 精液常规检查, 睾丸发育不良, 遗精, 性激素, 先证者, 输精管, 催乳素, 指标, 孕酮, 阴毛, 阴茎, 稀疏, 体重, 身高, 乳房, 皮肤, 卵泡
摘要:先证者 社会性别为男性,25岁,因睾丸发育不良就诊.查体:身高155 cm,体重55 kg,皮肤细腻,无胡须,乳房无发育,阴毛呈男性分布、稀疏,阴茎发育良好,双侧睾丸明显小于正常,约6 mL,质软,双侧输精管均可触及.自述有遗精现象,遗精量少,多次精液常规检查均未见精子.性激素检查:催乳素1.70 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0~0.68 nmol/L),孕酮33.39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8.58~28.62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7.4 U/L(正常男性参考值0.8~7.6 U/L),卵泡生成素37.08U/L(正常男性参考值0.7~11.1 U/L),睾酮2.36 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9.34~59.93 nmol/L),其它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亲代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子代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亲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子代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齐鲁医院治疗的89对NSCL/P患者亲代和64对健康查体儿童亲代的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母亲与正常儿童母亲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73%和46.09%,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27%和53.91%,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63,P<0.01);携带T等位基因的母亲子代患NSCL/P的风险为未携带T等位基因的母亲子代的2.243倍(95%CI:1.408~3.572).患者的父亲与正常儿童父亲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92%和55.47% ;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08%和44.53%,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222,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后代可能为纯合突变胎儿的机率分别为43%和29%(P>0.05).结论 山东地区母亲的MTHFR基因677C/T突变对后代NSCL/P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父亲的MTHFR基因677C/T突变则可能不是子代患NSCL/P的风险因素.

    作者:王苏梅;王建华;于建春;魏斌;王克华;刘锦云;董云玲;吕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六例Y染色体短臂片段易位所致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目的 明确6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水平的异常,探讨X-Y短臂易位所致46,XX男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临床收集6例46,XX男性患者的表型数据,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对SRY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结果 6例患者均为SRY阳性XX男性,携带一条由包含SRY区域的Y染色体短臂片段易位至X染色体短臂而构成的异常X染色体.3例患者通过550~700条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了X-Y易位的断裂位点,均位于Xp22.33和Yp11.2;另外3例患者推测其断裂点位于Xp22.32和Yp11.31,或是Xp22.31和Yp11.2,其中Xp22.32、Xp22.31和Yp11.31的断裂位点既往报道较少.不同年龄段SRY阳性46,XX男性临床表现各有特点.4例成年男性患者均因不育而就诊,表现为无精及性发育不良;1例青少年患者以身材矮小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1例儿童患者以身材矮小为唯一表现.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46,XX男性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易位导致的XX男性综合征的断裂点机制研究,以及基因型表型关联的深入分析有指导作用.

    作者:邢娅;季星;肖冰;蒋雯婷;胡琴;胡娟;曹英;陶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431份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方法 对6431份妊娠中期母血清筛查高危、孕妇年龄≥35岁、超声筛查或检查异常、或具有不良孕产史等指征的孕妇提供羊水穿刺,并对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共发现异常核型237例(3.69%),其中数目异常79例,结构异常35例,倒位102例,嵌合体21例.结论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具有准确、安全、可靠等优点,对于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戴美珍;褚帮勇;陈雪娇;章卫国;章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睑裂狭小综合征一家系四例

    先证者(Ⅲ2) 男,24岁,右眼裸眼视力0.8,左眼裸眼视力0.6.睑裂宽度:双眼均为1.5 mm.睑裂长度:右19 mm,左20 mm.倒向内眦赘皮.内眦间距43 mm.双眼向各方向运动自如,瞳孔直径正常,眼球无震颤.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目前,已行双眼睑裂开大术及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右睑裂宽度6.5 mm,左6.0 mm.双眼睑裂长度均为20.5mm,外观明显改善.家系调查:先证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先证者之父(Ⅱ3)、之弟(Ⅲ3)及之子(Ⅳ1)有同样眼疾(图1).

    作者:姜海鸥;黄雪霜;全庆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七例产前诊断的标记染色体及复杂染色体畸变的光谱核型分析

    目的 探讨光谱核型分析( spectral karyotyping,SKY)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传统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标记染色体及复杂染色体畸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产前诊断中常规G显带分析发现的5例标记染色体以及2例复杂染色体畸变的胎儿样本进行SKY分析,必要时应用FISH技术进一步鉴定或采用C显带、N显带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并分析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生后随访或病理解剖结果.结果 5例标记染色体的病例中2例为大的标记染色体,3例为中等大小标记染色体;1例胎儿为父源性遗传,4例为新发突变.用SKY分析发现2例为非近端着丝粒来源(分别为4号、9号染色体),2例为近端着丝粒来源(分别来自22号、21号染色体),1例为X染色体来源.3例经FISH检查证实了SKY分析结果.5例标记染色体的胎儿4例终止妊娠,1例父源性遗传者足月分娩,生后随访1年未见异常.2例产前诊断为复杂染色体畸变的胎儿,其中1例经常规G显带分析为不明来源的衍生染色体,SKY诊断为8号染色体自身部分重复;另1例经SKY诊断为2号与6号染色体易位的胎儿足月分娩,随访6个月时有生长发育迟缓.结论 应用SKY结合FISH及传统的核型分析可对产前诊断中难以确定来源的标记染色体及复杂染色体畸变作出诊断,结合超声波检查结果,可更好地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

    作者:宋花蕾;陈宝江;方群;谢英俊;林少宾;吴坚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伴有t(11;14)染色体易位的多毛细胞白血病一例

    患者 男,71岁.因进行性脾大3年,体重下降3个月于2004年9月来我院就诊.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脏肋下末及,脾大(Ⅰ线20 cm、Ⅱ线25 cm、Ⅲ线8 cm)、质韧、缘钝、无触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43.1×109/L,中性粒细胞2%,淋巴细胞20%,单核细胞7%,毛细胞71%;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计数59×l09/L.肝、肾功能无异常.腹部核磁共振: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脾异常增大,约8 cm×20 cm,腹膜后无积液,无肿大淋巴结.

    作者:马亮亮;方美云;荆源;彭洪菊;关敬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个携带CCR5△32突变家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目的 调查云南地区汉族和傣族CCR5△3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特点,建立所发现的CCR5△32家系的永生细胞株.方法 在云南地区采集健康无关个体,其中弥渡地区汉族个体346名,盈江地区傣族个体355名.应用PCR对样本群体的CCR5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检测CCR5△32基因突变,然后结合DNA测序对PCR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对所发现的家系,采用向B淋巴细胞中加入EB病毒和环胞霉素A的方法,建立该家系的永生细胞株,并检测传代细胞与家系血液中的CCR5△32有无改变.结果 在云南汉族群体中发现1例CCR5△32杂合子,以此为先证者追踪到1个携带CCR5△32突变的家系,成功建立了该家系的9个永生细胞株,且细胞株突的变类型与血液一致.结论 综合本研究和其他相关报道,发现CCR5△32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成功建立的永生细胞株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作者:周弛;孙浩;尹家祥;张洪英;林克勤;陶玉芬;杨昭庆;褚嘉祐;黄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eptin基因甲基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以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不同血糖水平的个体进行Lept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的瘦素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59.2%)相比,T2DM和IGR组Leptin基因的甲基化率偏低(分别为31.5%和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2.499,5.109,P值均<0.05).T2DM与IGR组相比甲基化率偏低(x2=3.9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瘦素含量相对于正常人均偏高,但仅T2DM组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6.81,P<0.01).直线回归分析提示,瘦素含量随DNA甲基化程度的降低有增高的趋势,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结论 Lept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瘦素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检测IGR和T2DM患者Leptin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蛋白表达,对于早期干预、延缓病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梅;孙家忠;孙妍蕾;游为;戴婧;李广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三例

    例1 女,29岁.结婚4年,妊娠2次均于2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2~3月一次.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内分泌检查:孕酮:761.29 nmol/L(正常女性参考值4.77~44.52 nmol/L),雌二醇:977.39 pmol/L(正常女性参考值3.67~587.2 pmol/L);其余内分泌指标在正常范围.

    作者:孙琳;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检测对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拷贝数的准确性和实际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需做产前诊断的153名孕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同时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53名孕妇中,母体血浆游离DNA平行测序技术共检测出6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胎儿.羊水分析证实6例均为染色体异常,其中非整倍体5例,分别为47,XYY; 45,X;47,XY,+18;47,XY,+21以及47,XY,+13;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核型为46,XY,der (13; 21)(q10; q10),+21.另检出染色体多态性3例(1例46,XY,21p+;2例46,XY,Yqh-).两种方法检测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果一致.结论 母体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可以用于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检测,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疾病的产前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红彦;吴东;李慧;郭社珂;张朝阳;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一例

    患儿 女,出生后2d.系足月第1胎,出生体重1600 g.因“胎动减少”剖宫产,羊水量正常、色清,脐带过细,脐带绕颈2周,胎盘无异常.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史.患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2分、轻度窒息、足月小样儿入新生儿科.其父亲36岁,母亲33岁,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因婚后7年一直未孕于我院生殖中心人工授精助孕.孕期检查B超提示:“宫内发育迟缓,左心室微小缺失”,其它未发现明显异常,父母坚持保胎.家族中无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6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 1555A>G突变分析

    目的 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家系进行常见致病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分析,寻找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致聋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16个耳聋家系进行病因问卷调查、纯音测听检查,用测序法对17例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父母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A>G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17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检出GJB2 235 delC纯合突变3例,235 delC杂合突变1例,235 delC+299_300 delAT双杂合突变1例,79G>A+341G>A双杂合突变6例.未发现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A>G位点突变.结论 江苏地区线粒体DNA 12SrRNA 1555A>G位点突变的发生率可能比较低.GJB2基因235 delC突变、299_300 delAT、79G>A+341G>A双杂合突变检出率为64.7%(11/17),因此对GJB2基因突变的筛查可以明确或提示部分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病因.

    作者:王玮;程洪波;杨念;史轶超;刘金枝;李钦;杨慎敏;沈丽燕;刘敏娟;陈瑛;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一例左心发育不良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目的 检测1例左心发育不良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寻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并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诊断方面的优越性.方法 对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细胞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用array-CGH芯片对胎儿进行高分辨率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新发现的CNVs进行验证.结果 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细胞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未发现显著异常,Array-CGH结果发现胎儿基因组存在两个亚显微结构的拷贝数变异:del(11)(q24.1-ter)(121951443-134449216,-12.50 Mb),dup(15)(q26.3)(96889082-100215359,-3.33 Mb),MLPA结果验证了这两个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存在.结论 Del(11)(q24.1-ter)很可能是患儿左心发育不良的病因.array-CGH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准确等优点,是临床遗传学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助于基因组异常的检测和临床遗传咨询.

    作者:王艳;马定远;杨吟秋;周静;周晓燕;季修庆;成建;曹荔;胡平;许争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例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诊断

    目的 明确1例表型复杂的神经肌病患者的诊断.方法 对该患者进行电生理、病理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临床病理表现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yotonic dystrophy,DM).基因诊断未发现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致病基因Dystrophin 21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以及DM1型致病基因DMPK的(CTG)n和DM2型致病基因ZNF9的(CCTG)n的重复扩增突变,但发现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致病基因SMN第7和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突变.结论 报告1例极为罕见的临床病理表现特殊而经基因诊断确诊的SMA.SMA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临床电生理和病理诊断有其局限性,确诊必须结合基因诊断.

    作者:罗丽霞;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双胎羊水多能干细胞建立诱导分化的内对照模型

    目的 快速重编程羊水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建立诱导分化研究的内对照模型.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4种基因(Oct4、Sox2、c-Myc、Klf4)诱导双胎羊水细胞,筛选羊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AFDCs-iPSCs),对其进行多能性、体内外分化能力、核型等鉴定.结果 双胎hAFDC-iPSCs能维持自我更新状态,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高表达全能性的标志基因,具有体内外分化潜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能维持正常核型.结论 双胎hAFDCs-iPSCs遗传背景相一致,可以为iPSCs的诱导分化研究提供很好的内对照模型,并为胎儿的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提供理想来源.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岳磊;黎青;何文智;马晓燕;郑育红;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el(X)(q23)伴闭经三例

    例1 女,20岁.原发闭经.查体:身高178 cm,体重64 kg,双乳房发育TannerⅡ期,外阴发育差,无阴毛,阴道深约4 cm.B超示:子宫小,测值为19 mm×8 mm×16 mm,子宫内膜显示不清;右卵巢测值为15 mm×14 mm,左卵巢未探及.抽取静脉血检查激素水平:垂体泌乳素0.38 nmol/L(正常女性参考值0.08~1.00 nmol/L);雌二醇30.01 pmol/L(正常女性参考值3.67~587.2 pmol/L);卵泡生成素41.02 U/L(正常女性参考值2.8~14.4 U/L);促黄体生成素21.25 U/L(正常女性参考值1.1~11.6 U/L);睾酮0.68 nmol/L(正常女性参考值2.18~4.15 nmol/L).

    作者:王素芹;李琳;郑书琪;张继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九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特性

    目的 探讨9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Ⅶ活性和抗原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PCR法扩增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 9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FⅦ活性在2.0%~6.0%之间,7例先证者的FⅦ抗原显著减低.共发现8种F7基因突变,其中g.8355 A>T(Gln100Leu)、g.11243T>C(Ser269Pro)和g.11520_11521insT 3种突变为首次发现;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各1种,其余均为错义突变;所有的基因突变均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或)母亲,发现5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g.27_28delCT、Cys329Gly、Arg304Trp和His348Gln突变在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临床表型有较大差异:2例His348Gln及1例Arg304Trp纯合突变可表现为轻型和无症状,2例g.27_28delCT纯合、杂合突变分别表现为中型、无症状,4例双杂合突变分别表现为1例(Ser269Pro和Cys329Gly)无症状、2例(Arg304Trp和Cys329Gly与Arg277Cys和g.11520_11521insT)轻型、1例(Gln100Leu和His348Gln)中型.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导致F7基因缺陷的突变热点.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表型与FⅦ活性、F7基因突变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金艳慧;王明山;郑芳秀;谢耀盛;谢海啸;徐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例罕见的复杂染色体易位及其家系分析

    患者 女,27岁.妊娠2次,均于孕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妊娠期间无服药和不良因素接触史,患者智力和表型均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45,XX,t(4;7;6)(4pter→4q31∷6p21.3→ 6pter;7pter→ 7q21∷ 4q31→ 4qter;6qter→ 6p21.3∷7 q21→ 7qter),der(13;14)(13qter→cen→ 14qter),见图1.其丈夫核型正常.

    作者:陆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6,XX男性一家系两例

    先证者 社会性别为男性,25岁,因睾丸发育不良就诊.查体:身高155 cm,体重55 kg,皮肤细腻,无胡须,乳房无发育,阴毛呈男性分布、稀疏,阴茎发育良好,双侧睾丸明显小于正常,约6 mL,质软,双侧输精管均可触及.自述有遗精现象,遗精量少,多次精液常规检查均未见精子.性激素检查:催乳素1.70 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0~0.68 nmol/L),孕酮33.39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8.58~28.62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7.4 U/L(正常男性参考值0.8~7.6 U/L),卵泡生成素37.08U/L(正常男性参考值0.7~11.1 U/L),睾酮2.36 n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9.34~59.93 nmol/L),其它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宁玻;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Klinefelter综合征伴癫痫及强直性脊柱炎一例

    患者 男,19岁,未婚.以“腰背晨僵,反复四肢关节肿痛20天”入院.患者多关节肿胀疼痛,以大关节为主.半年前足跟疼痛,有腰背晨僵现象,活动后好转.自述既往“癫痫”病史2年余,发作时意识丧失,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并厉声尖叫,持续约10 min.在外院脑电图检查示“典型尖棘波”,平时服用“德巴金”治疗,发作次数由2010年的4次减少到2011年的1次.

    作者:陈建军;董学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