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雄激素受体基因新突变引起的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罗福薇;吴维青;耿茜;李芳;陈武斌;甘万霞;谢建生

关键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雄激素受体, 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病例AR基因第1外显子的441位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GAA→TAA),由编码谷氨酸(Glu)变为终止密码,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翻译至441位时终止,产生没有功能的氨基酸多肽残段.结论 Glu441stop(GAA→TAA)是一种导致CAIS的AR基因新的突变方式,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未见报道,丰富了AR基因突变谱,增加对CAIS发病机制的了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包括有上述5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正常的样本共44份,其中外周血30份、胎儿脐带血10份、羊水4份,提取标本DNA,采用MLPA技术对样本染色体数目进行分析,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42例样本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能作出判断的标记染色体片段被识别为Y染色体片段,1例21-三体嵌合体未能做出明确判断,临床检出率97.7%(43/44).结论 MLPA技术通过单管反应同时检测40多个不同靶基因序列的拷贝数,具有高通量、特异、便捷及成本较低等特点,可应用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的临床诊断和产前诊断.

    作者:罗世强;范新萍;蔡稔;肖白;唐宁;王立荣;杨芳华;梁昕;刘敬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nse,COMT)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R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粤东潮汕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COMf基因的8个SNP位点(rs4680、rs4818、rsl65599、rs737865、rs2075507、rs6267、rs6269、rs4633)在粤东潮汕地区的2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并借助于plink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单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倍型(G)-G-A-A[(rs4680)-rsl65599-rs2075507-rs6269]和单倍型A-A-C-(G)[rs2075507-rs6269-rs4633-(rs6267)]频率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它们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中国粤东地区汉族人群中,COMT基因的8个SNP位点(rs4680、rs4818、rsl65599、rs737865、rs2075507、rs6267、rs6269、rs4633)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性,其中的两个单倍型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因素.但本研究不能排除COMT基因可能存在其他功能性变异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作者:孔凡芝;彭志珍;蒋廷云;洪晓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快速高通量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目的 评价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我国羊水染色体诊断提供一种快速、特异、高通量的分子诊断手段.方法 应用MLPA技术检测了500份羊水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RH-MLPA-v511数据分析软件获得MLPA结果,比较MLPA技术与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总结MLPA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点.结果 在500份羊水标本中,MLPA检测成功率97%.3个工作日完成结果的为92%,需重复检测的为5%,失败为3%.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100%.证实38例非整倍体病例探针信号比值>正常二倍体4s,2例疑似三体结果>2s.分析了21号染色体8条探针的杂交效率,21三体患者8条探针中平均4条探针比值>1.3.结论 MLPA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高通量、成本低等特点,可用于产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的快速检测,是传统染色体培养方法的补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唐少华;毛义建;陈向南;徐雪琴;谢番妮;吴昊;李焕铮;吕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EMILIN1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中EMILIN1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群中选取2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2名血压正常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rs3754734、rs2011616和rs2304682这3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并构建单倍型.结果 在这3个SNP位点中,rs2304682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rs3754734和rs2304682这2个SNP位点构建的单倍型中,G-C和G-G单倍型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压偏高组和舒张压正常组间,rs230468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收缩压偏高组和收缩压正常组间,各个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蒙古族人群中,EMILIN1基因rs2304682多态性位点以及rs3754734和rs2304682这2个SNP位点构建的G-G单倍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联,rs2304682的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的舒张压的高低可能有关联.

    作者:米冬青;王步云;孙浩;黄小琴;陈晓晨;宗迪;于亮;史磊;杨昭庆;史荔;褚嘉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色双融合与额外信号探针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DCCF(dual color dual fusion)探针与ES(extra signal)探针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信号表现的特点,并明确其信号特征与染色体核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初治6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及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BCR/ABL的DCDF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FISH阳性标本则使用ES探针再次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进行BCR断裂点的检测,同时对其中47例CML和40例ALL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 FISH结果示65例CML均为BCR/ABL阳性,DCDFFISH中有17例为非典型信号表现,ES-FISH有12例为非典型信号表现;50例ALL中7例BCR/ABL阳性,ES探针显示5例BCR断裂点位于m-bcr,2例位于M-bcr.核型分析CML检出Ph阳性98%(43/44),ALL检出Ph阳性22%(7/32).结论 DCDF-FISH、ES-FISH以及核型分析各有其特性.根据每种方法的特性,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对遗传学特征作出更准确判断.

    作者:杜庆华;应逸;陈晓燕;李庆山;王顺清;莫文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孕妇血清标记物唐氏综合征筛查发现21-三体综合征合并十二指肠闭锁一例

    孕妇 40岁,孕3产1.孕18周时取静脉血2 mL,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试剂由美国PE公司提供),唐氏综合征风险概率1∶70.自孕26周至32周共行3次超声检查均提示十二指肠闭锁(双泡征),见图1.股骨长度小于孕龄2周,肱骨长度小于孕龄4周;孕妇于32周决定终止妊娠行引产术,引产后的胎儿有典型的唐氏综合征表现.

    作者:余富蔓;李岩;张秀玲;史云芳;张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一家系三例

    患儿男,8个月,第4胎足月顺产.因怀疑先天愚型到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儿吐舌,坐立不稳,能竖头.其父母为非近亲婚配,母怀孕年龄27岁,孕后期有感冒史,但未进行任何治疗.

    作者:向萍霞;刘翎;胡唏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3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缺失一例

    患儿女,1岁.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1.8 kg,就诊时体重5.5 kg,身高66 cm,头小,头围40 cm,鼻梁低平,小颌小耳,哭声细弱.重度智力低下,面部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发育迟缓,语言障碍,不会说话,不会坐,也不会站立.

    作者:邓代千;孙凯;王春涛;姜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nvestigator Argus X-12扩增体系在广东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 调查Investigator Argus X-12扩增体系的12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X-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和毛细管阵列电泳技术,对200名广东汉族无关个体(男性100名,女性100名)和103例家系样本(父-母-女三联体59例,母-子二联体44例)的DNA进行12个X-STR基因座分型.结果 在该群体中12个X-STR基因座共检出137个等位基因,其中包括9种稀有等位基因(off-ladder allele,OL allele).在162次减数分裂中共观察到6个突变事件.12个X-STR基因座的累积男性个体识别力为0.999 999 997,累积女性个体识别力为0.999 999 999,累积三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988,累积二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8 013.结论 Investigator Argus X-12系统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对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案件,尤其是特殊亲权鉴定案件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曾祥培;任峥;陈文静;吴小洁;童大跃;孙宏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46,XX,t(3;16)染色体整臂易位一例

    患者女,25岁,因结婚5年不孕就诊.妇科检查正常.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患者父母无不良生育史,患者有1个哥哥和1个姐姐,婚后均生育正常后代.

    作者: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9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浙江汉族儿童中的分布,探讨其与哮喘易感性及其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12例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39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TLR9基因-1486(rs187084)和-1237(rs5743836)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不同基因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采用酶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变应原特异IgE.结果 (1)哮喘组和对照组均存在-1486位点T→C突变,哮喘组TT、TC和CC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3 8.8%、48.4%和12.8%,对照组分别是41.0%、44.3%和14.7%;未发现-1237位点存在多态性.(2)哮喘组和对照组-1486位点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1486位点3种基因型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基因型的IFN-γ水平较低而IL-4水平较高;对照组2种细胞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哮喘组-1486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汉族儿童不存在TLR9基因-1237位点多态性.TLR9基因-1486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汉族儿童哮喘易感性、血清IL-12及总IgE水平无关;-1486 C/T位点多态性与哮喘患儿血清IFN-γ和IL-4水平有关联,CC基因型的IFN-γ水平较低而IL-4水平较高.

    作者:钱旭波;吴颖;曹淑彦;蔡晓红;俞晨艺;宣妙燕;曹顺顺;李秀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探讨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在胚胎植入前对配子或体外受精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的一项诊断技术,目的在于从源头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有遗传性疾病高风险夫妇的妊娠结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被阐明,PGD的诊断范围逐渐扩展,其应用周期数也日益增多.新技术的开展如比较基因组杂交及其微阵列提高了PGD诊断的准确性.然而,这项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作者从透明带开孔技术、不同时期胚胎活检、胚胎活检细胞数目以及遗传分析技术的可靠性等方面对PGD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英明;金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1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对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进行α-L-艾杜糖苷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1例中国北方地区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14个外显子及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同时进行亲本来源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检测出7种基因突变:A79V、R89Q、R89w、E178K、G197S、L346R和W626X.7种突变均为已报道过子,11例中6例患者为纯合改变,1例为无义突变杂合子;发现了9种已知多态性位点.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IDUA基因的突变特点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作者:王新宁;施惠平;张为民;邱正庆;孟岩;姚凤霞;魏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45,XY,der(1)t(1;22),t(13;14),-22核型一例

    患者男,29岁.婚后4年,其妻怀孕4次,均于妊娠2月时自然流产.夫妇表型及智力均正常,非近亲结婚,无不良嗜好,否认孕期药物和化学毒物接触史,患者精液检查无异常.查体:第2性征和外生殖器发育良好.妻子妇科检查无异常,性激素检查正常,抗精子抗体、子宫内膜抗体、卵磷脂抗体、卵巢抗体均阴性,封闭抗体阳性.夫妇双方家族中无异常生育史.

    作者:吴庆华;鲁宁;江淼;魏振玲;孔祥东;史惠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成人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2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华南汉族成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2年南方医院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汉族成人哮喘患者484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查体者553名为对照,应用MassARRAY-IPLEX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C3基因的rs10402876和rs36651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华南汉族人群中rs10402876检测到GG、GC和CC 3种基因型,rs366510检测到GG、GT和TT 3种基因型,分型成功率为98.94%.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rs10402876的基因型分布(χ2=0.346,P=0.841)和等位基因分布(χ2=0.101,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rs366510的基因型分布(χ2=9.759,P=0.008;Bonferroni校正法,P=0.016)和等位基因分布(χ2=5.294,P=0.021;Bonferroni校正法,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GG+GT基因型相比,rs366510的TT基因型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1.471,95%CI:1.125~1.923).结论 C3基因rs366510位点单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华南汉族成人哮喘易感性有关.

    作者:谭家余;李粉霞;吴东;罗雅玲;杨学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人圆锥角膜患者的TGFBI基因编码区点突变及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 检测中国人圆锥角膜患者TGFBI基因编码区点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探讨TGFBI基因与圆锥角膜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0例圆锥角膜患者、3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TGFBI基因编码区的17个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发现2种TGFBI基因碱基变异,位于第12外显子,均为杂合性.1例圆锥角膜患者在TGFBI基因密码子535位点发生GGA→TGA置换,引起甘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G535X),在对照组中未检出此突变;2例圆锥角膜患者和1名健康对照者在TGFBI基因密码子540位点发生TTT→TTC置换,不引起编码的苯丙氨酸改变(F540F),系TGFBI基因的多态性改变.结论 中国圆锥角膜人群存在着TGFBI基因变异,提示TGFBI基因在圆锥角膜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管涛;麻张伟;丁世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在妊娠中期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胎儿形态异常与染色体异常有联系[1],我们通过分析3 463名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评价超声检查在妊娠中期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作者:潘玉萍;蔡爱露;李岭;乔宠;关洪波;王丽芝;王岳平;解丽梅;王晓光;王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评价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结果研究

    目的 对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MLPA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了32份儿童(男16例,女16例;年龄1~13岁,平均3.6±3.1岁)血样本,其中16例为染色体22q11.2微缺失患儿组(阳性对照组),16名为体检正常儿童组(阴性对照组).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分析来评估结果.结果 MLPA检测32份样本中,16例阳性对照样本均有染色体22q11.2微缺失,且缺失片段长度约3-Mb;16名对照样本中未发现22号染色体缺失.FISH证实16例22q11.2微缺失患儿均存在缺失,16名对照样本不存在缺失.因此,MLPA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结论 MLPA是一种快速、可靠、高通量及相对经济的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的有效方法,弥补了FISH技术的不足,可用于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邓建英;张泽伟;李建华;朱宇宁;杨建滨;高展;应力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体系建立地中海贫血群体干预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群体干预模式,达到大幅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的目的.方法 以广州黄埔、番禺、增城和天河待孕、已孕夫妇为干预对象,依托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地贫的宣教、筛查、督促高风险家庭产前诊断及随访的全程管理与服务.结果 试点区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体系为主体的地贫宣教、筛查、产前诊断及随访网络,试点2年共有10 695个家庭参与筛查,确诊重症地贫胎儿16例,随访8360例新生儿无重症地贫患儿.结论 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可建立有效的地贫干预模式,实现地贫的主动全程群体干预.

    作者:冯善伟;辜俊梅;李华;黄贵甜;张东木;陈桂兰;屈艳霞;唐盈;江帆;唐林国;吴伟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新突变引起的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病例AR基因第1外显子的441位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GAA→TAA),由编码谷氨酸(Glu)变为终止密码,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翻译至441位时终止,产生没有功能的氨基酸多肽残段.结论 Glu441stop(GAA→TAA)是一种导致CAIS的AR基因新的突变方式,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未见报道,丰富了AR基因突变谱,增加对CAIS发病机制的了解.

    作者:罗福薇;吴维青;耿茜;李芳;陈武斌;甘万霞;谢建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