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万力;林元珠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 737例STD门诊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 737例中支原体阳性660例,感染率为38.00%.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528例)、2.27%(15例)、17.73%(117例).UU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交沙霉毒(97.4%),其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均为86.4%);耐药性高的为克林霉素(74.2%),其次是氧氟沙星(33.6%)、司巴沙星(33.0%).MH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交沙霉毒、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均为100%);耐药性高的为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均为100%).结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应作为本地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罗德梅;淑文;董潇阳;惠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饮药酒后全身起红点15天于2002年3月10日就诊.20天前患者饮用药酒(自己泡制,用普通白酒泡枸杞子、海马、红参、干黑蚂蚁1个月)连续2天,1次/d,1两/d.
作者:李干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3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的内源性湿疹84例,采用随机、双盲、基质对照、平行组对比研究,受试者外涂药物于受累区域,2次/d,连续治疗3周.结果试验组靶皮损总积分(TSS)由治疗前8.31±1.85降至1.19±1.69,TSS改善84.99%;对照组TSS由8.43±1.67降至3.10±2.24,TSS改善63.54%.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皮损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总体改善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的临床治愈率、总体疗效优于基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作者:毕新岭;顾军;高春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戈,24岁.舌根部、外阴发现赘生物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舌、外阴尖锐湿疣.治疗后舌根部情况无变化,后经口腔科医师会诊后诊断舌轮廓乳头,无需处理.
作者:路涛;刘玉清;王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报告1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并对其病原菌进行流式细胞(FCM)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患儿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真菌经芽管试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PI 20C AUX系统鉴定;FCM方法测量真菌细胞的总DNA含量、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PI),RAPD分析其基因指纹图.并以一白念珠菌标准珠为对照.结果本例和对照白念珠菌菌株稳定生长阶段细胞的总DNA含量相等,G0/G1期及G2M期细胞数相差较少,S期细胞数及增殖指数相差较多;两株白念珠菌的扩增条带数量和片段大小无差异.结论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病原菌进入DNA合成期的细胞多,增殖活性高,发生了致病力的变化,但在致病过程中基因基本稳定.
作者:胡晓军;万力;林元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83例为2003年7月~12月本科门诊患者,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12岁;病程7~180天;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11岁;病程9~160天.两组患者均无1个月内口服抗真菌药及1周内局部应用抗真菌药史.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直接镜检查见孢子或菌丝确诊.
作者:尚静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具有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1例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粟丘疹样损害通常位于汗管瘤的丘疹顶端或表面,白色、淡黄色、黄色,较硬,直径0.5~2mm,单个汗管瘤丘疹表面含1~2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见多数汗腺导管样结构及实性细胞团块,在紧接表皮下方可见一较大的囊腔,囊壁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囊腔内有成层的嗜伊红性角质样物质.结论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是汗管瘤的一种亚型.
作者:徐美萍;张美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快速的申克孢子丝菌的鉴定方法.方法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及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28株中克孢子丝菌以及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进行PCR扩增,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鉴定.结果所有28株申克孢子丝菌和其他9种真菌均扩增出一条约350 bp的片段,其中28株申克孢子丝菌RFLP带型一致,与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RFLP带型差异较明显.结论PCR-RFLP可以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鉴定申克孢子丝菌的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孔祥明;林俊萍;王雅坤;陈洪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额面部起红斑3个月,四肢乏力、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3年9月22日入本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院外输液(具体不祥)后双上脸、双指背出现红斑,偶痒,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红斑不消,并渐延及颈、胸、背部,双上睑水肿.
作者:杨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甘草甜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甘草甜素注射液20 ml、维生素C注射液2 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5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2 g静脉滴注,1次/d.根据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含甘草甜素的联合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肤硬化及内脏损害在系统性硬皮病中的意义及两者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首发症状、加重因素、病程、免疫学指标.结果83例(74.1%)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脏器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型,并且弥漫型更易发生肾损害.弥漫型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均较高,分别为(19.7±14.2),(29.7±20.5),与局限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二者呈正相关(b=3.38).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其常见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硬皮病皮肤及内脏评分均较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广泛皮肤损害的患者常有较重的内脏损害.
作者:贾丽梅;曲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生殖器溃疡患者经刮片取材后作镀银染色和暗视野镜检检测梅毒螺旋体(TP),同时对血清进行RPR和TPPA检测.结果146例患者中镀银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39.7%,高于暗视野镜检阳性检出率的23.9%(P<0.001).螺旋体经镀银染色后清晰易辨,特别是部分患者溃疡期较长或局部用药后的标本,仍有较好的检出率.结论镀银染色法是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病期相对较长或局部用药的患者标本,镀银染色法检出率优于暗视野镜检.
作者:章楚光;胡伟忠;顾伟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756例为2002年6月~2003年6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咨询的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1.2岁.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和念珠菌(VVC)的检测.
作者:杨永军;刘贵福;王兴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寻常狼疮的临床特点和病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本科门诊近3个月遇到的16例在院外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的寻常狼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16例分别误诊为结节病、皮肤纤维瘤、鳞状细胞癌、湿疹、深部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等,根据皮损组织病理结果及临床抗痨药物治疗有效,后全部确诊为寻常狼疮.结论本病皮损的临床表现可有多样,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加之近年又有增多趋势,而临床医生又缺乏对本病的足够认识,这些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雷小兵;王俊民;谭升顺;曾维惠;郑焱;王福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非淋菌性尿道炎联合组30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联合组22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万乃洛韦口服治疗.结果非淋菌性尿道炎联合组的痊愈率(93.33%)显著高于其对照组(67.86%)(P<0.05);生殖器疱疹联合组的复发率(31.82%)显著低于其对照组(65.00%)(P<0.05).结论BCG-PSN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好;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低.
作者:张江安;谭升顺;张美芳;刘安;雷小兵;袁景奕;冉立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儿女,5个月.出生时四肢即有皮损,渐累及胸背部,为线状及片状红斑,后出现水疱、大疱,结痂脱落后留有不规则型或涡轮状褐色斑.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色素失禁症,同时合并双眼斜视、脐疝、抽搐及脑部损害,比较罕见.
作者:魏义花;杨磊;周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与黄芪甲甙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免疫药理学机制.方法将BXSB雄性小鼠40只随机、均等分成5组(Ⅰ~Ⅴ组).Ⅰ组当即检测各项指标;Ⅱ~Ⅴ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大黄素、黄芪甲甙和两者混合物,40天后检测24 h尿蛋白浓度、血清抗核抗体(ANA)滴度和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较,生理盐水组的各项指标都上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胃饲药物组的各项指标皆下降,其中以混合药物胃饲组下降明显;肾小球ICAM-1表达与24 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和黄芪甲甙均对狼疮性肾炎有治疗作用且存在协同效应;抑制肾小球ICAM-1表达可能是其免疫药理学机制之一.
作者:夏育民;徐世正;付继成;何萍;熊腊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例1,男,44岁,农民;例2,男,23岁,蜡烛厂火炉工.均因慢性前列腺炎口服司帕沙星,分别于连续服药12天及13天后面、颈、双手背出现红斑伴灼热感或瘙痒,持续2天及3天后就诊.服药期间农民白天都有外出劳动史,火炉工每天都有火炉旁工作史.
作者:刘永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国产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200mg,1次/d,共3天,治疗99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结果痊愈率81.82%例,有效率90.91%.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可有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舒焰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管活性肠肽(VIP)在结节性痒疹(P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3例PN患者皮损中表皮VIP的含量,并与该13例PN患者的非皮损区及13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皮肤进行了对照.结果皮损中VI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非皮损区(P均<0.05),非皮损区与正常皮肤VI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区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正常皮肤和患者非皮损区则主要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结论VIP水平增高在P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郗彦萍;周艳;毛轶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