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明;林俊萍;王雅坤;陈洪铎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阶段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5和IL-18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抽取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18例,静止期11例)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5和IL-18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13.38±4.41 pg/ml和168.98±45.54 pg/ml;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26.04±6.16 pg/ml和367.08±109.75 pg/ml,而进行期组血清IL-15和IL-18水平分别为30.86±7.43 pg/ml和471.76±114.12 pg/ml.进行期组及静止期组的IL-15和IL-18血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IL-15和IL-18的血清水平与皮损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IL-15和IL-18对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懿娜;匡凯英;方红;李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具有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1例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粟丘疹样损害通常位于汗管瘤的丘疹顶端或表面,白色、淡黄色、黄色,较硬,直径0.5~2mm,单个汗管瘤丘疹表面含1~2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见多数汗腺导管样结构及实性细胞团块,在紧接表皮下方可见一较大的囊腔,囊壁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囊腔内有成层的嗜伊红性角质样物质.结论粟丘疹样表现的汗管瘤是汗管瘤的一种亚型.
作者:徐美萍;张美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隐翅虫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2003年来本科就诊的1 724例隐翅虫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隐翅虫皮炎发病时间跨度大约为239天,每年8,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本组隐翅虫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但其发病时间及发病高峰期有所不同.
作者:张晓彬;姜其学;谢霞;徐继鹏;刘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额面部起红斑3个月,四肢乏力、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3年9月22日入本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院外输液(具体不祥)后双上脸、双指背出现红斑,偶痒,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红斑不消,并渐延及颈、胸、背部,双上睑水肿.
作者:杨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甘草甜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甘草甜素注射液20 ml、维生素C注射液2 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5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2 g静脉滴注,1次/d.根据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含甘草甜素的联合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低流行状态下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麻风病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6.34%的基层医务人员不知道如何治疗麻风病人;68.75%的居民认为麻风病传染性极大,56.25%的居民认为与麻风病人一起工作学习十分可怕.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于麻风病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在居民中还存在对麻风病人的严重歧视现象;需要进一步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进行麻风病专业知识培训及广泛的宣传教育.
作者:刘晖;黄俊新;黄志明;蔡于茂;周华;董时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与黄芪甲甙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免疫药理学机制.方法将BXSB雄性小鼠40只随机、均等分成5组(Ⅰ~Ⅴ组).Ⅰ组当即检测各项指标;Ⅱ~Ⅴ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大黄素、黄芪甲甙和两者混合物,40天后检测24 h尿蛋白浓度、血清抗核抗体(ANA)滴度和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较,生理盐水组的各项指标都上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胃饲药物组的各项指标皆下降,其中以混合药物胃饲组下降明显;肾小球ICAM-1表达与24 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和黄芪甲甙均对狼疮性肾炎有治疗作用且存在协同效应;抑制肾小球ICAM-1表达可能是其免疫药理学机制之一.
作者:夏育民;徐世正;付继成;何萍;熊腊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迁移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包皮分离、纯培养黑素细胞,用bFGF处理纯培养的黑素细胞,采用Transwell微孔膜法研究黑素细胞迁移,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Ca2+]i.结果bFGF可促使黑素细胞迁移,并诱导[Ca2+]i升高.结论bFGF可能通过诱导黑素细胞[Ca2+]i升高从而促进黑素细胞的迁移.
作者:张宪旗;冯捷;牟宽厚;马慧群;徐汉卿;牛新武;刘超;党倩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肤硬化及内脏损害在系统性硬皮病中的意义及两者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首发症状、加重因素、病程、免疫学指标.结果83例(74.1%)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脏器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型,并且弥漫型更易发生肾损害.弥漫型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均较高,分别为(19.7±14.2),(29.7±20.5),与局限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二者呈正相关(b=3.38).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其常见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硬皮病皮肤及内脏评分均较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广泛皮肤损害的患者常有较重的内脏损害.
作者:贾丽梅;曲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饮药酒后全身起红点15天于2002年3月10日就诊.20天前患者饮用药酒(自己泡制,用普通白酒泡枸杞子、海马、红参、干黑蚂蚁1个月)连续2天,1次/d,1两/d.
作者:李干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23岁.面部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痂垢5年,手背、躯干鳞屑性红斑2年.取鳞屑直接镜检可见马拉色菌孢子,将鳞屑接种于糠秕马拉色菌培养基,37℃培养2周,可见酵母样、扁平、微高出斜面的乳白色菌落生长,表面有细小突起.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毛囊角栓,棘层灶状海绵水肿,基底细胞部分液化变性,色素失禁;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噬色素细胞浸润,部分炎性细胞侵入表皮.PAS染色:角质层见大量孢子.给予伊曲康唑200mg口服,1次/d,连续3周,皮损变薄,以后失访.
作者:刘玉梅;罗权;黄振明;李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206例为2001年~2003年间本院皮肤性病门诊、妇科及泌尿科转诊患者,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尖锐湿疣诊断标准[1],近半个月内未使用任何相关治疗药物.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史者及孕妇除外.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2~62岁,平均28.5岁;病程1.5个月~1年,平均3.6个月.皮损发生于外生殖器、阴阜、阴道内壁、宫颈、肛门周围、尿道口黏膜、腹股沟等处;皮损主要表现为菜花样型,还有丘疹型、角化型、扁平湿疣型;3例疑似病例通过病理确诊.随机分为Ⅰ、Ⅱ、Ⅲ组.
作者:薛文群;陈同辉;孙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治疗组35例为2001年3月~2002年12月本科门诊患者,均具有典型尖锐湿疣(CA)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6~63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38例为同期在本科就诊的CA患者,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6~65岁;病程1个月~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大小及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全身情况良好,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晚期肿瘤患者均不列入本观察.
作者:曾招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83例为2003年7月~12月本科门诊患者,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12岁;病程7~180天;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11岁;病程9~160天.两组患者均无1个月内口服抗真菌药及1周内局部应用抗真菌药史.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直接镜检查见孢子或菌丝确诊.
作者:尚静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5年内性伴数多、疣体数多、常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量多、伴发其他疾病、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业者的患者近期复发率较高;首诊未到正规医院、年龄大、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治疗次数多、5年内性伴数多者远期复发率较高,初次发病年龄小和首次治疗方案为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者远期复发率较低.结论减少性伴数、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和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可降低近期复发率,到正规医院就诊、减少性伴数和首次治疗用二氧化碳激光加干扰素治疗可降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刘沐桑;刘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3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的内源性湿疹84例,采用随机、双盲、基质对照、平行组对比研究,受试者外涂药物于受累区域,2次/d,连续治疗3周.结果试验组靶皮损总积分(TSS)由治疗前8.31±1.85降至1.19±1.69,TSS改善84.99%;对照组TSS由8.43±1.67降至3.10±2.24,TSS改善63.54%.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皮损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总体改善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的临床治愈率、总体疗效优于基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作者:毕新岭;顾军;高春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雄激素依赖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益肾活血汤治疗86例雄激素依赖性脱发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61.6%.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5).结论益肾活血汤能降低雄激素依赖性脱发患者的血液黏度,治疗雄激素依赖性脱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雅娟;董西林;王志勇;谢梅;杨小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756例为2002年6月~2003年6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咨询的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1.2岁.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和念珠菌(VVC)的检测.
作者:杨永军;刘贵福;王兴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IST2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支原体总感染率29.18%,UU、MH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8.84%、1.52%、8.81%.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高;所有的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高度耐药.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感染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
作者:竺璐;徐新美;严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67例为本科2000年2月~2002年3月门诊确诊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18~45岁;病程2周~8个月.其中初发49例,复发18例.男性患者皮损位于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肛门周围,女性位于大小阴唇等部位;表现为散在丘疱疹,基底红,部分破溃糜烂,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均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
作者:苏燕晨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