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王俊伟

关键词:雪公藤多甙, 消炎汤, 激素依赖性皮炎
摘要: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中药消炎汤面部冷敷;对照组口服扑尔敏.两组均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3月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0.6%(χ2=14.6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较好,可供临床选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观察

    本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注射液治疗多发性跖疣,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真菌性甲病1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原因.方法观察152例临床诊断无明显原发病因的非真菌性甲异常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骨密度和血常规等的变化.结果 152例患者中126例(82. 89%)有明显的甲皱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109例(71. 71%)有重度红细胞聚集现象; 94例(61.84%)具有明显的骨质疏松或骨密度低下; 19 例(12.50%)血钙浓度下降; 对其中的47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33例血粘度增高, 其影响因素如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都存在明显的异常.结论甲异常中,微循环和血液粘滞性以及骨密度的变化很明显,临床治疗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善.

    作者:刘斌;范雪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体外抗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高(MIC90≤0.5 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作者:王建钊;王英;顾军;张丽娟;李秀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失败2例

    例1 男,29岁,因生殖器溃疡3周诊断为一期梅毒,给予阿奇霉素0.5 g 1次/d口服治疗,共12天.2周后因躯干、四肢发疹、咽喉疼痛咳嗽来诊,确诊为二期梅毒.例2 女,18岁,因性伴患二期梅毒,同时伴发非淋菌性宫颈炎,给予阿奇霉素0.5 g 1次/d口服,共10天.2月后出现典型二期梅毒疹而确诊.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血清RPR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一期梅毒患者血清RPR假阴性的原因,为临床选择梅毒血清学检查项目和全面分析梅毒提出建议,并为实验室规范检测RPR找出依据.方法选择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进行血清RPR,TPPA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97例一期梅毒患者中2例出现前滞现象致血清RPR假阴性,9例为方法灵敏度缺陷引起的RPR假阴性;而97例患者血清TPPA全部呈强阳性.结论血清RPR对早期梅毒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TPPA,此外随意改变实验试剂及操作会降低RPR应有的灵敏度,导致RPR结果呈假阴性.

    作者:夏志杨;杨飞兰;徐良;崔柳春;张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癜风与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癜风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59例白癜风患者和124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白癜风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735, P>0.05;χ2=0.684, P>0.05); 当患者按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后,伴及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患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614, P>0.05;χ2=2.317, P>0.05);当患者按临床型别分类后,各型别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3.076, P>0.05).结论 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碱基A/G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发病可能无相关性;将白癜风患者按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后,发现甚至与白癜风同时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CTLA-4外显子1第49位点A/G49多态性无关.

    作者:高顺强;张国强;张西克;张健慧;李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皮内痣的特殊病理改变

    本文列举了皮内痣的一些特殊的病理特征,如乳头瘤样痣、假血管瘤或假淋巴管瘤样痣细胞痣、神经样痣、气球状色素痣等.了解皮内痣的一些特殊病理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色素痣的发生机制.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面癣23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面癣误诊原因.方法对23例误诊误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脂溢性皮炎5例,接触性皮炎4例,湿疹9例,寻常痤疮4例,单纯疱疹1例;对本病警惕性不够和基层医院未开展真菌学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面部皮损诊断不明确时,首先应想到做真菌学检查,勿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金海生;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阳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目的了解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对204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追踪分娩时的情况 ,支原体阳性者对其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孕妇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是否感染支原体5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下生殖道中检测出支原体对围产结局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丽;吴红宣;石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呋拉糊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剂呋拉糊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将呋拉糊外涂患处,并用手轻轻揉搓局部,2次/d;对照组外涂维生素B6软膏,3次/d,均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有效率为58.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呋拉糊外用治疗婴儿湿疹,适合亚急性无明显渗出型和慢性湿疹.具有收敛、吸湿、抗菌、止痒作用.

    作者:刘玉林;刘春;东光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中药消炎汤面部冷敷;对照组口服扑尔敏.两组均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3月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0.6%(χ2=14.6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消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较好,可供临床选择.

    作者:王俊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包头地区寻常性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检测5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并相互比较.结果①HLA-Cw*0602与包头地区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R=3.47,P<0.01);②HLA- Cw*0602在Ⅰ型、Ⅱ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分布无差异(χ2=0.006,P>0.05).结论 HLA-Cw*0602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作者:白利平;闫秀兰;秦文斌;睢天林;王媚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左侧额部皮角1例

    患者男,59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左额部长疣状物1年余,于2002年12月15日来诊.1年前,患者左额部不明原因长出一粟粒大丘疹,未引起注意,以后渐增至麦粒大小,无异常感觉,质硬.半年前洗脸时,不慎将其折断,亦未治疗.4个月前,又从原处长出一疣状物,性质同前.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阴囊部出现10余个豆粒大丘疹半年,伴有轻度痒感前来就诊.否认本病家族史及不洁婚外性接触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两侧散在10余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疣状增生物,表面粗糙,高低不平,个别呈菜花状,灰褐色,无破溃,无糜烂,周围无红晕,皮疹不融合(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显著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上层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空泡化或网状化变性,透明角质颗粒变粗变大,除颗粒层外,在棘层空泡中及细胞外亦可见到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

    作者:吕均香;丁淑娟;杨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有效率为69.4%,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他扎罗汀凝胶和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汪刚;刘效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0%尿素霜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尿素可溶解角蛋白,增加蛋白质的水合作用,从而使角质软化和溶解.本院将其制备成30%的尿素霜,用于鱼鳞病、手足皲裂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将其处方、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杜伟奇;施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FHIT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SCC及1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 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5%(14/32),100%(12/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7/23)和77.78%(7/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HIT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CC中FHIT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其发生、发展及转移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田中伟;冯捷;宋向凤;马慧群;彭振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阿萨希丝孢酵母的几种特殊结构

    目的进一步了解阿萨希丝孢酵母(T. asahii)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对T. asahii在沙氏培养基试管培养和小培养,30℃,7天后,取菌落常规制片后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除关节菌丝和节孢子外,T. asahii具有棒状分生孢子、分隔孢子、巨细胞(giant cell)和八叠球菌(sarcinate)样结构和丝样芽管结构.结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孢子表面有高度扩张的孔口,孢子链状排列.认为活跃的分隔和出芽能力是该菌的显著特点之一,并提出一些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王文岭;杨蓉娅;敖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腋臭32例疗效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析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腋臭的疗效. 方法用微波治疗仪针状腋臭专用治疗头以呈梭形的腋毛生长区域为范围,逐一顺腋毛根刺入毛孔,点状凝固局部组织,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分析.结果治疗前、后32例患者平均VAS分值为7.12分、2.38分,平均下降66.57%.结论微波治疗腋臭可一次性显著地减轻异味程度,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倍他米松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米松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方法 OLP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疗程4周;B组口服强的松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疗程8周,综合分析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75.86%,B组有效率36.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间隔多在6~12个月,以斑块损害为主;B组复发间隔多在3~6个月,以充血糜烂为主.结论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应用倍他米松糊剂治疗OLP疗效好,复发间隔时间长,复发症状轻.

    作者:马杰云;张伟玲;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