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赵江碧;刘燕;宿仕萍

关键词:尖锐湿疣, 知识, 行为,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CA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和深入访谈形式,对已确诊的84例女性CA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对尖锐湿疣相关知识知晓甚少,有的患者在已知男方患病的情况下仍未采取防范措施而被感染,患者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占调查人数87%.结论 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在校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群体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探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使医学生AIDS教育具有针对性.方法 对某大学医学院1~4年级临床、预防和护理三个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所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87.30±12.59分;高年级平均得分为91.11±9.54分,低年级平均得分为83.76±11.33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得分(P<0.05);中学时代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受过教育的学生(P<0.01);预防专业、护理专业学生知识得分均低于临床专业学生(P<0.05).结论 针对医学生不同性别、专业、文化背景加强医学生系统性、完整性的AIDS预防知识的教育是提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黄加权;王丹;劳立峰;彭肖潇;肖非;黄海燕;宁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复方炉甘石洗剂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2003年10月~2006年11月本科门诊符合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诊断标准[1]的患者,皮损为局限性,受累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年龄1~79岁,性别不限.

    作者:邓吉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获得性全身皮肤松弛症

    患者女,26岁.反复双手关节痛4年,风团样皮疹3年,皮肤皱纹增多、松弛1年.经查ANA,抗dsDNA,24h尿蛋白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全身皮肤松弛症.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皮肤松弛明显改善.

    作者:何钠;韦高;林有坤;庄晓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阴茎疣状癌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农民.阴茎肿物渐增大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阴茎肿物,无自觉症状,无疼痛、瘙痒和泌尿系感染,未予任何治疗.近来皮损逐渐增大.

    作者:夏育民;徐世正;梁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皮肤淀粉样变病并结节型肺淀粉样变1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和肺淀粉样变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皮肤并肺淀粉样变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病人皮肤主要表现为网状褐色斑、苔藓样变和结节,皮损组织病理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于真皮乳头和网状层,刚果红染色阳性;肺部CT显示结节、纤维状条索、斑片状高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节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淀粉样变.结论 混合型皮肤淀粉样变临床少见,并发临床罕见的结节型肺淀粉样变,诊断依靠病理活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但抗炎、抗菌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楚瑞琦;尹文彬;王咏梅;张红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假性阿洪病1例

    报告1例假性阿洪病.患儿男,4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指(趾)脱落,无汗,毛发稀疏,指甲发育不良,掌跖角化,痛觉缺失.

    作者:吴佳纹;喻标;肖生祥;李伯埙;王俊民;原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盐酸万乃洛韦(丽珠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丽珠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口服丽珠威0.3 g,2次/d,同时局部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14天为l疗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方法同治疗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54例治愈51例,复发3例;对照组52例治愈39例,复发1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口服丽珠威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华;张延;徐皓;李战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CA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和深入访谈形式,对已确诊的84例女性CA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对尖锐湿疣相关知识知晓甚少,有的患者在已知男方患病的情况下仍未采取防范措施而被感染,患者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占调查人数87%.结论 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赵江碧;刘燕;宿仕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1例

    患者女,52岁.两侧大阴唇皮色或淡褐色丘疹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诊断: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作者:陈红英;陈柳青;高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和囊肿型痤疮6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治疗结节和囊肿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西医结合组66例采用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维胺酯胶囊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 1,2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分别为47.0%,80.3%,对照组分别为26.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54,P<0.05;χ2=15.48,P<0.01).结论 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治疗结节和囊肿型痤疮具有治愈率高,起效时间快,疗程短,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张起律;温红秀;吴运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部外科手术后带状疱疹4例

    1 临床资料 例1女,50岁,因急性阑尾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T11-12椎间隙穿刺)经右下腹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7天拆线,康复出院.

    作者:周世伟;谢洪;张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实验药物浓度和报告方式探讨

    目的 为统一支原体药敏检验试剂的实验药物浓度,规范报告方式,利于各实验室结果相互参照和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比较7家品牌试剂所配用的实验药物浓度、13家医院检验报告单.结果 7家试剂的11种实验药物中有4种浓度一致,另7种低和(或)高浓度不一致;加入药敏反应孔的样品量有50μL和100 μL两种,致使药物浓度相差更大.13家医院报告单都只报告支原体阳性与否及对实验药物敏感、中介度或耐药.结论 建议7种药物(低/高)浓度分别统一为:环丙沙星(1/4)mg/L,司帕沙星(1/4)mg/L,左氧氟沙星(1/4)mg/L,克拉霉素(2/8)mg/L,交沙霉素(2/8)mg/L,红霉素(2/8)mg/L,阿奇霉素(1/4)mg/L;试剂加样量统一为100 μL.规范报告方式,支原体和实验药物应附单位和浓度值.

    作者:翟文海;蔡三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窄谱UVB不同初始剂量及递增剂量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窄谱UVB不同初始剂量及递增剂量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窄谱UVB光疗仪照射,初始剂量A组Ⅲ型、Ⅳ型、Ⅴ型皮肤分别为0.30 J/cm2,0.40 J/cm2,0.50 J/cm2;B组分别为0.45 J/cm2,0.55 J/cm2,0.65 J/cm2.递增剂量A组为0.10 J/cm2,B组为0.20 J/cm2.两组均每周照射3次.结果 B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达到痊愈所照射次数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B组疗效优于A组,建议选择近红斑量或小红斑量照射,使照射剂量在红斑反应和疗效之间达到平衡.

    作者:林兰英;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脱屑性红皮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3个月.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脱屑2个月.患儿系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发育正常.出生时无窒息史,无羊水污染.生后1个月臀部、背部皮肤出现潮红伴脱屑,面部出现黄色厚痂皮,皮损逐渐增多,弥漫至全身.

    作者:齐焕英;楼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湿疹皮炎表现的梅毒6例

    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64岁,平均46.7岁;病程20天~3月.均已婚.3例有不洁性生活史.6例皮损表现均类似湿疹皮炎,伴有剧烈瘙痒,按皮炎湿疹或真菌感染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抗真菌制剂)均无效.确诊后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瘙痒消失,皮损消退,全部治愈.

    作者:吕静;李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8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3次/d,同时配合窄谱UVB照射,隔日1次.对照组47例仅用窄谱UVB照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高、疗程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延海;杨红;刘轶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羟氯喹、氨苯砜、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对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有效的药物较少,一些特殊的皮肤病或经过系统治疗而疗效不佳者,有必要寻找有特殊疗效的药物.本文主要对羟氯喹、氨苯砜和沙利度胺(反应停)在皮肤科的新用途、作用机制、代谢及不良反应等做一综述.

    作者:廉佳;张峻岭;卢桂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尿素硬化疗法与刮除法治疗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和对比尿素硬化疗法和刮除法治疗化脓性肉芽肿(P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G患者共98例,随机列入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40%尿素溶液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刮除疗法.结果 一次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2.30%,复发率7.70%,对照组分别为78.26%和21.74%,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色素异常、瘢痕形成或持久疼痛)的发生率治疗组9.62%,对照组30.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局部注射尿素治疗PG是一种效果优良、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方法,优于刮除疗法,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常规使用.

    作者:郭正团;徐泉;李国威;李鹏;段怡涛;宋美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除疥止痒汤治疗疥疮175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凡具备以下②加其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均可入选:①皮损为针头大小微红的丘疹和水疱.②在指缝可见有针头大小灰白色或红色的小点;③夜间瘙痒剧烈;④在男性阴囊、阴茎可发现红褐色结节;⑤有明显的接触传染源.均为2003~2006年6月本中心门诊患者.

    作者:李德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磺胺嘧啶银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28例均为本科2001年3月~2005年4月住院病人,男18例,女10例,年龄42~85岁,病程1个月~2年.其中外伤感染性溃疡8例(小腿3例,足趾部4例,臀部1例),浸渍型足癣并细菌感染6例,小腿静脉曲张性溃疡5例,糖尿病小腿溃疡5例,褥疮4例(均位于腰骶部),共39个溃疡面,面积0.5 cm×1.0 cm~6.0 cm×8.0 cm.

    作者:王晓云;邓丹琪;郭芸;谢红;冒长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