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佳;张峻岭;卢桂玲
患者女,55岁.胸、腰背部出现米粒大小的暗红色或肤色丘疹,伴瘙痒4月余.皮肤科情况:前胸部、双上肢内侧及腰背部可见散在的扁平丘疹,粟粒大小,暗红色,皮损表面光亮,未见明显鳞屑及Wickham纹,组织病理示:毛囊性扁平苔藓.
作者:薛晓昉;耿松梅;霍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52岁.两侧大阴唇皮色或淡褐色丘疹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诊断: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作者:陈红英;陈柳青;高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丽珠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口服丽珠威0.3 g,2次/d,同时局部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14天为l疗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方法同治疗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54例治愈51例,复发3例;对照组52例治愈39例,复发1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口服丽珠威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华;张延;徐皓;李战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治疗豚鼠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PACD)的药效学进行研究,以期为CTHHG的临床开发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8组:CTHHG高、中、低剂量组、昆明山海棠颗粒剂组(THHG)、氢化可的松组、羟基氯喹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6-甲基香豆素(6-MC)为光敏剂,通过长波紫外线(UVA)的诱导和激发,建立起豚鼠PACD动物模型.通过27天连续灌胃给药,评价豚鼠背部皮肤红斑反应,观察激发后皮损病理特征,再对真皮内浸润的单一核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THHG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PACD模型豚鼠背部皮肤红斑、水肿等炎症反应(红斑抑制率达80%以上),减少其皮损处单一核细胞的浸润(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作用优于THHG组(P<0.05),与羟基氯喹的疗效相当(P>0.05),但几组均不及氢化可的松(P<0.01).结论 CTHHG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作为治疗PACD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舒虹;何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探讨它们在皮肤血管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eNOS,iNOS和VEGF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37例表达e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eNOS,iNOS和VEGF;e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i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iNOS对VEGF的表达和在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和iNOS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雷水生;涂亚庭;朱晓琴;胡志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反复双手关节痛4年,风团样皮疹3年,皮肤皱纹增多、松弛1年.经查ANA,抗dsDNA,24h尿蛋白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全身皮肤松弛症.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皮肤松弛明显改善.
作者:何钠;韦高;林有坤;庄晓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Clear TouchTM丝柔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Clear TouchTM丝柔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次/周,对照组予以0.025%维A酸乳膏局部外涂,2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lear TouchTM丝柔痤疮光子治疗仪治疗痤疮疗效显著、方便快捷,副反应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欢欢;姜日花;蒋忠民;高微;贾玉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辅助性T细胞亚群(Th)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 CCR5+和CD4+ CD30+细胞,以其各自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作为反映Thl/Th2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结果 银屑病组CCR5+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MFI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呈正相关;银屑病进行期CD30+细胞的百分比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体内Th细胞亚群应答模式与正常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Th2向Th1细胞的漂移与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晋广;刘玉峰;任小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36岁.躯干、四肢脓疱、蛎壳状结痂伴消瘦40天.查体见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的脓疱约20个,核桃至鸡蛋大小,基底潮红浸润,表面结蛎壳状厚痂,疼痛明显.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近40天体重下降约8 kg.TPHA(+),RPR 1:64(+),HIV(-),空腹血糖8.52 mmol/L,餐后血糖14.54 mmol/L,确诊为二期梅毒合并Ⅱ型糖尿病,予以苄星青霉素及降糖药口服,治疗3周,皮疹完全消退,体重不再下降.现随访中.
作者:张春梅;郭盛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对比尿素硬化疗法和刮除法治疗化脓性肉芽肿(P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G患者共98例,随机列入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40%尿素溶液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刮除疗法.结果 一次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2.30%,复发率7.70%,对照组分别为78.26%和21.74%,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色素异常、瘢痕形成或持久疼痛)的发生率治疗组9.62%,对照组30.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局部注射尿素治疗PG是一种效果优良、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方法,优于刮除疗法,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常规使用.
作者:郭正团;徐泉;李国威;李鹏;段怡涛;宋美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回族.因反复皮疹16年,加重1周,头痛、双下肢麻木无力、无尿1天入院.患者16年前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曾用迪银片、维胺酯、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皮疹反复发作.
作者:张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治疗皮损发生无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荨麻疹的佳服药时间.方法 将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114例患者予每天早上8点口服咪唑斯汀10 mg,B组103例患者予每晚8点口服咪唑斯汀10 mg,分别于服药7天、14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口服咪唑斯汀治疗7天及14天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口服咪唑斯汀治疗7天A组和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09%和71.8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4天A组和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90.35%及78.6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皮损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天早上8点口服咪唑斯汀10mg较每晚8点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周疗法较1周疗法的有效率明显高.
作者:路永红;刘雅;蒋存火;李芳;曹桂兰;周群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报告1例假性阿洪病.患儿男,4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指(趾)脱落,无汗,毛发稀疏,指甲发育不良,掌跖角化,痛觉缺失.
作者:吴佳纹;喻标;肖生祥;李伯埙;王俊民;原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CA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和深入访谈形式,对已确诊的84例女性CA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对尖锐湿疣相关知识知晓甚少,有的患者在已知男方患病的情况下仍未采取防范措施而被感染,患者对疾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占调查人数87%.结论 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赵江碧;刘燕;宿仕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脱毛的效果,分析其疗效、治疗次数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MeDiostar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169例患者共203个部位进行治疗,波长810 nm,光斑直径12 mm,能量密度在25~40 J/cm2之间,脉宽54~100 ms,治疗间隔2~3个月.结果 173个部位治疗1~6次后痊愈,痊愈率为85.3%,16个部位治疗7~9次痊愈,有效率为97.6%;疗效与治疗次数密切相关;各部位治疗次数及能量均不相同.结论 半导体激光脱毛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胡光珍;禹卉千;李振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凡具备以下②加其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均可入选:①皮损为针头大小微红的丘疹和水疱.②在指缝可见有针头大小灰白色或红色的小点;③夜间瘙痒剧烈;④在男性阴囊、阴茎可发现红褐色结节;⑤有明显的接触传染源.均为2003~2006年6月本中心门诊患者.
作者:李德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体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并研究人参皂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IFN-γ,Anti Fas Ab作用于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诱导细胞凋亡,并检测人参皂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50 ng/mL IFN-γ和25 ng/mL Anti Fas Ab共同作用可以诱导21.5%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8种人参皂甙中,Mx,CK和Re可逆转Anti Fas A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逆转率分别为18.4%,14.5%和9.6%.结论 IFN-γ和Anti Fas Ab共同作用可诱导HaCaT细胞凋亡.人参皂甙Mx,CK和Re对Anti Fas A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影;涂彩霞;郝大程;张蕴颖;杨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豚鼠阴道接种HSV-2,造成初发生殖器疱疹模型,然后给予中药抗病毒胶囊及西药阿昔洛韦治疗,愈后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加紫外线局部照射方法诱导复发性豚鼠生殖器疱疹模型,取脊髓神经节用透射电镜观察豚鼠模型各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及采用定量PCR测定神经节的潜伏病毒量.结果 抗病毒胶囊能有效减轻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减少神经节潜伏病毒量.结论 中药抗病毒胶囊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体内有阻止HSV-2对神经节的感染和破坏作用.
作者:李红毅;郑毅春;范瑞强;禤国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转染MCL-1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研究MCL-1基因的功能.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MCL-1反义寡核苷酸,以特异性阻断MCL-1表达.用光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以电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微观形态的变化.实验中设立正义序列寡核苷酸和无义序列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寡核苷酸.结果 光镜下可见到转染后细胞变圆,胞内出现空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内阳性染色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显示转染后细胞内出现空泡,细胞膜突起消失及出现凋亡细胞.结论 MCL-1基因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形态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阐明MCL-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作者:权锦花;高明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46岁.双小腿肿胀、结节伴疼痛5个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经CHOP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皮疹及全身症状未见好转,3个月后死亡.
作者:夏建新;庞传超;唐铁梅;王劲风;张民夫;朱俊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