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贤;王爱学;李玉平;四荣联;张贵贞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玫瑰糠疹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VCAM-l的表达.结果 皮损组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玫瑰糠疹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参与了玫瑰糠疹的炎症反应.
作者:胡玉贤;王爱学;李玉平;四荣联;张贵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0例采用山莨菪碱治疗;对照1组219例采用甲氰咪胍治疗,对照2组210例采用丹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分别为74.83%,76.1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其复发间隔时间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复发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是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理想用药.
作者:杨静;周飞红;黄萌;杨光艳;陈龙;刘辉峰;姜一化;段逸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20岁.入院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黏着性鳞屑,胸背部泛发粟粒大小的脓疱,双手黏着性黄厚痂,伴瘙瘁、发热,诊断为药疹.取鳞屑镜检见大量疥虫和虫卵,确诊为挪威疥.外用硫磺软膏治愈.
作者:冯兰珍;刘焕强;王根会;赵云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取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分离对上述两种药物耐药的UU菌株,采用PCR试剂盒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果 2003~2005年间共培养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2 845例,UU阳性1 213例,3年间UU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2003年耐药率为5.6%和7.7%,2004年为5.4%和5.5%,2005年为8.2%和7.6%.同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的20株UU中均检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论 四环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UU感染的敏感药物;TetM耐药基因是导致UU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薛文成;毛昱;马晓博;陈渝宁;方秀菊;孟冬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外用5%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5%苯扎溴铵溶液准确涂于疣体上,并压迫1~2 min,1次/d,连用3~14天至疣体消退;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碳化至疣体组织在肉眼视线完全消失.随访半年观察皮损消失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8.46%,对照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外用5%苯扎溴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操作简单,复发率低.
作者:邓吉成;孙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体重减轻2月,全身皮疹1月余,多饮、乏力十多天.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体重减轻约10 kg,1月前出现全身皮疹,十多天前自觉口干、多饮、多尿及乏力,门诊空腹血糖18.82 mmol/L,尿糖(3+).既往体键,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体型肥胖,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情况:头、躯干、四肢皮肤散在黄豆至硬币大小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紫红色斑片和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Auspitz's征阳性(图1).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8.90 mmol/L,总胆固醇13.55mmol/L,甘油三脂18.67 mmol/L,尿糖(3+),酮体(+).
作者:王秋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 mg 1次/d和潘生丁25 mg 3次/d;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8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70.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F1+2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其中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为3.34±2.87和3.19±2.64;(P>0.05),治疗后为0.94±0.58和1.15±1.12(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浆F1+2水平的升高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小明;盛晚香;周芬;周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鱼腥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静滴鱼腥草注射液100~200 mL/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普鲁卡因注射液30~60 mL、维生素C注射液3 g静滴,两组均外用牛皮癣素膏,15天1疗程,共2个疗程.并进行3年的随访.结果 两组均有较好疗效,疗程结束差异无显著性(P>0.05).鱼腥草对于预防银屑病复发有很好的疗效.结论 鱼腥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效,对预防其复发疗效较好.
作者:王鹏;迪丽努尔;高瑾;普雄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6例阴道炎患者中支原体阳性215例,阳性率为40.1%.其中UU阳性161例(30.0%);MH阳性17例(3.2%);UU和MH混合感染37例(6.9%).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4.0%,15.8%,19.5%,30.2%,34.4%,43.7%,45.6%.结论 阴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40.1%,UU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首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作者:钟有添;张瑞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兔耳痤疮模型,观察十味平痤胶囊的抗粉刺作用.方法 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以涂橄榄油作对照.造模成功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灌饲十味平痤胶囊、三蕊胶囊和生理盐水2周,在造模前后及灌胃前后分别切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可见粉刺、丘疹,且光镜、电镜下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痤疮相似;涂橄榄油处肉眼及光镜下改变不大.灌药2周后,实验各剂量组和三蕊胶囊组肉眼可见粉刺、丘疹消退;光镜及电镜下亦有相应改变.结论 Kligman法造模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十味平痤胶囊可纠正兔耳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
作者:周培媚;熊霞;杜宇;祝守敏;朱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48岁.双下肢红斑、鳞屑3年,皮肤异色1年,皮损境界清楚,进行性加重,伴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蕈样肉芽肿(MF).予以干扰素治疗,皮损略缓解,病情稳定.
作者:陈燕辉;于建斌;张江安;李琳;陈建立;曹鸿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例住院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全身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内脏损害.致敏药物苯巴比妥6例、卡马西平4例、磺胺嘧啶和阿司匹林各1例.随访时均已痊愈.结论 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内脏损害为特征,致敏药物以抗惊厥药为主.
作者:汤建萍;树叶;韦祝;曾迎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增加整合式心理治疗,比较其与单纯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整合式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
作者:张磊;王微;楚瑞琦;陈静;周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RAR)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方法 用0.1μmol/L和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12 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γ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少量的维甲酸受体γmRNA;0.1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倍(P>0.05);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4.0倍(P<0.01).结论 低浓度依曲替酸(低于0.1μmol/L)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伊曲替酸可明显诱导RARγmRNA的表达.
作者: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徐浩翔;曹振平;张磐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42岁.腰骶部皮肤褐色斑42年,伴肿物24年.查体见全身皮肤有较多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的棕褐色斑及咖啡斑,并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肿物.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巨大神经纤维瘤.头部CT报告脑白质病.行腰骶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瘤体42 kg.脑白质病与本病是否有必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沈俊萍;沈为兴;程树杰;杨季红;魏希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CTL表位疫苗对小鼠Th1/Th型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构建的HSV-2 pVAX-gD-CTL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 IgG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SV-2 pVAX-gD-CTL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NF-γ和IL4,诱导CD4+,CD8+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并能刺激血清HSV-2 gD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其中pVAX-gD-CTL组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分泌INF-γ水平、CD4+,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方面均显著高于pVAX-gD对照组.结论 CTL表位对单纯疱疹Ⅱ型重组DNA疫苗诱导的Th1型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慧兰;周翠;关蕾;赵举峰;樊建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七参连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七参连软膏薄涂患处,对照组外用0.025%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54.76%,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分别为46.34%,86.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参连软膏治疗皮炎湿疹安全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皮肤病外用药.
作者:尚静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面部丘疹结节10年.患者10年前在持续发热1月痊愈后,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后逐渐增多,抓破后出血,无自觉症状.因患儿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记不清何时开始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白斑,手指甲周出现赘生物.1年前开始无规律的癫痫发作,多则2次/d.患儿自幼有智力缺陷,记忆力差,行为迟钝,学习吃力.父母非近亲结婚,弟弟5岁目前无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反应较迟钝.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眼距稍宽,鼻梁低平,面部正中簇集性淡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结节,米粒至黄豆大,触之较硬(图1).
作者:刘俐伶;马玉昕;符青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 41例均为2005年10月~2006年7月本院门诊掌跖脓疱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36例,年龄30~65 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7年.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掌跖部位原发性红斑基础上成簇状脓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角质增厚、脱屑、皲裂及灼热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皮损位于双侧掌跖13例,单掌部2例,双掌部7例,单跖部5例,双跖部14例.41例患者疱液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和(或)培养均阴性,无肝肾疾患.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入选.
作者:姜红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84岁.临床表现为右足部暗红色浸润性肿快伴自发性破溃出血.组织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肉瘤.同时做了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杨如学;王琳;张晓;徐晨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