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祁怀山;郭一峰;陈洁;余红;姚志荣

关键词:种痘样水袍病, T细胞淋巴瘤, Epstein-Barr病毒
摘要:患儿女,5岁.面部、手背反复发作红斑、水疱4年,皮疹消退后遗留下痘疮样萎缩性疲痕.血清抗EBV IgG(+)、EBV IgM(-).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LCA(+)、UCHL 1(+)、CD3(+)、CD5(+)、CD10(+)、CD99(弱+).基因重排检测示:TCR-γ基因JVI(+)、JVⅡ(弱+).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明确诊断后转至本院血液科,予CHOP方案化疗,现随访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掌跖银屑病伴白癜风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头皮、双手出现白斑10年,双手红斑伴脱屑3月.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双手出现白斑,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经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

    作者:崔炳南;李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狼疮性脂膜炎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报告1例被误诊为带状疱疹的狼疮性脂膜炎.患者女,24岁.右肩胛部起皮疹伴痛疼5年.体检见右肩胛部有10.0cm×5.0cm大小呈条带状分布的疼痛性斑块,其上有多个淡红色的萎缩性瘢痕和溃疡,免疫及组织病理学符合狼疮性脂膜炎.

    作者:苏红;周飞红;熊学平;孙曾拯;陈龙;张天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l%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对照药物为l%硝酸味康唑乳膏.在停药时和停药1周后记录症状及真茵学检查结果,并评价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 1%联苯苄唑乳膏对手足和体股癣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药1%硝酸咪康唑乳膏相似.停药1周后试验组手足癣和体股癣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安全、有效.

    作者:奚丹;王玉茹;纪黎明;王敬修;贾玉琴;顾礼忠;路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分析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观察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取266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13个种,3个亚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9(56.02%)株,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65.10%)株;发现溶血葡萄球菌82(55.03%)株,表皮葡萄球菌34(22.82%)株.检出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居多,治疗应根据体外敏感试验结果,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何亮;潘锦华;赖志南;莫俊銮;熊顺景;姜维娜;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Well's综合征1例

    报告1例Well's综合征.患者女,31岁.四肢反复出现皮疹,伴瘙痒、疼痛1年余,加重1月.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并可见火焰现象.诊断为嗜酸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

    作者:曾跃平;马东来;王宝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儿疥疮误诊为湿疹45例分析

    对45例误诊为婴儿湿疹的疥疮惠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婴儿疥疮的临床特点.提示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是减少婴儿疥疮误诊的方法之一.

    作者:郭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烟曲霉刺激下TLR4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IL-1β作用

    目的 观察在烟曲霉孢子刺激下Toll样受体4 (TLR4)介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PAM,设置抗TLR4抗体组(阴性对照组)、单纯烟曲霉孢子组(阳性对照组)、烟曲霉和抗TLR4抗体混合组(实验组),于刺激0.5h,1h和2h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0.5h,1h和2h后,实验组抗TLR4单抗浓度为20μg/mL的A3组的TNF-α和IL-1β分别为(120±12.4) PG/ML, (160±13.2) PG/ML, (240±16.6) PG/ML和(18±2.3) PG/ML, (58±4.2) PG/ML,(92±9.4) PG/ML,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LR4在烟曲霉孢子诱导大鼠PAM释放TNF-α和IL-1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测TNF-α、 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曲霉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作者:廖军;钟白玉;郝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两种免疫试剂盒检测沙眼衣原体的评价

    目的 评估目前临床常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沙眼衣原体的两种免疫试剂盒的性能.方法 以酶联免疫法作为对照,测定两种金标快速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金标类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与酶免法相比,其敏感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对男性尿道拭子标本的漏检率较高.结论 两种金标方法的特异性均较理想.

    作者:曹红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患儿女,5岁.面部、手背反复发作红斑、水疱4年,皮疹消退后遗留下痘疮样萎缩性疲痕.血清抗EBV IgG(+)、EBV IgM(-).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LCA(+)、UCHL 1(+)、CD3(+)、CD5(+)、CD10(+)、CD99(弱+).基因重排检测示:TCR-γ基因JVI(+)、JVⅡ(弱+).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明确诊断后转至本院血液科,予CHOP方案化疗,现随访中.

    作者:祁怀山;郭一峰;陈洁;余红;姚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良性幼年黑素瘤1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8岁.左面颊结节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左面颊出现一淡粉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微痒,搔抓后少量出血、结痂,当地冷冻治疗2次,后均复发.

    作者:夏毓;陈德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处理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援赞比亚医疗队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17人职业暴露54次,其中锐器刺伤47次,以术中缝针刺伤常见.经局部处理并预防用药,随访1年,无1例HIV抗体阳转.结论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处理,尽早联合应用抗HIV药物,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仵民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起丘疹鳞屑,伴瘙痒6月,脓疱伴疼痛10天.6月前不明原因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红斑及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伴瘙痒.本院以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好转出院.继续自行用药,皮损时好时坏.近10天来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粟粒大小的黄白色脓疱,密集分布,伴疼痛、发热.

    作者:胡志帮;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肌注.对照组20例,仅口服阿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预防生殖器疤疹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甘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体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半胱天冬蛋白酶3 (Caspase-3)及半胱天冬蛋白酶9 (Caspase-9)活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浓度>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均与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姜黄素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增加可能为其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莉;肖君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患者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男男性接触人群中54例患者的梅毒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合并其他性病情况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一期梅毒15例,硬下疳发生于生殖器外10例,误诊6例;二期梅毒39例,出现皮肤黏膜损害37例,误诊10例;多种性病伴发几率高.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硬下疳多发生于生殖器外,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多种性病伴发概率高.

    作者:崔明宇;孙怡;赵克宁;马伟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目的 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 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 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 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 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作者:凡孝菊;陆伟;余春艳;徐军军;李裕强;金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硫酸二甲酯致接触性皮炎3例

    1 一般资料 因车祸致运载硫酸二甲酯槽车泄漏,现场人员多人出现呼吸系统中毒症状.有3人发生接触性皮炎,其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29岁、42岁;女1例,56岁.2人为直接接触,1人因空气接触.

    作者:刘勇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200mg,4次/d,隔日口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注射液3mg于三角肌皮下注射,3日1次,10次(1个月)为1疗程.视病情变化情况共治疗1~3个疗程,均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记录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5.00%,对照组为53.1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转移因子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梅;李育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推广国际皮肤病分类编码规范使用皮肤病标准名称——评《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

    <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Skin Diseases)已于2007年11月正式出版,喜读该书,内容包括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总表、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参照、遗传性皮肤病与基因及国际皮肤外科手术及医疗操作编码等.

    作者:刘辅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并外用糠酸美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10mg,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均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7.14%,差异有显著性(x2=6.891, P<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