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蔚;时岩;王刚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左侧胸背部出现红斑水疱2天,泛发全身1天.患者就诊前2天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发生甲盖大红斑,并于表面出现粟粒大水疱,针刺样痛,未在意.1天前因工作劳累患处皮疹增多,躯干及面部也多处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灼疼明显并伴轻度瘙痒,遂来就诊.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惠海英;张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根据形态学,生化实验等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损基本控制.
作者:江蕾薇;蒋燕萍;刘素琴;孟青;陆洪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分散片0.15g,2次/d 口服,共服10天;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分散片0.3g 2次/d口服,共服10 天.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结果 共入组77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2.5%,42.5%,87.5%,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5.1%,62.2%,89.2%,两组患者治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改变 (VAS法分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0.15g 2次/d 口服疗效不低于0.3g 2次/d口服.
作者:剡建平;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儿女,出生2天后出现鼻塞,口吐沫,10天后全身出现散在皮疹.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红色圆形斑疹、中间可见少许脓疮,眼睑有大量黄色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TPHA,RPR阳性.诊断为早期梅毒、新生儿淋球菌相关性结膜炎.
作者:栾丽娟;王作伦;黄晓翠;赵丽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方法 对10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检测了4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黄褐斑发病与日晒、遗传、内分泌因素等相关;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晒是黄褐斑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部分黄褐斑患者可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异常.
作者:牟韵竹;李利;张正中;陈星;熊心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先证者男,12岁.眼角、颈部、腹股沟褐色丘疹伴痒6年.家系调查4代18人,共有6人患病.组织病理示基底层上裂隙形成,可见棘层松解细胞.诊断毛囊角化病.
作者:喻标;杨庆华;段德鉴;周辉;景海霞;曾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报告1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SH).患者女,53岁,右侧下颌及左颊部可见浸润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组织细胞团块状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CD1α标记(-).现继续治疗中.
作者:田歆;周欣;董永红;王俊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儿童发生的皮肤T/NK细胞淋巴瘤在发生前可有蚊咬超敏现象,蚊咬超敏、慢性EBV感染、T/NK细胞淋巴瘤形成一个临床三联征,称之为HMB-EBV-NK病或Tokura-Ishihara病,属于儿童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病毒慢性感染是蚊咬超敏和T/NK细胞型淋巴增殖性疾病共同的病因.在慢性EB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蚊唾液腺变应原刺激CD4阳性T细胞反应,诱导EB病毒癌基因活化,进展为儿童皮肤T/NK细胞淋巴瘤.蚊咬超敏和儿童皮肤T/NK细胞淋巴瘤是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一疾病谱系的不同阶段.
作者:孙莉;刘永;李瑞芝;颜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胶囊与苦参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试验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苦参素,两对照组分别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和苦参素治疗,同时3组均外用他扎罗汀和硫软膏.于治疗前后分别作PASI积分评测.结果 ①3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痊愈28例(77.78%),显效6例(16.67%),好转1例(2.78%),无效1例(2.78%);阿维A对照组痊愈16例(45.71%),显效5例(14.29%)、好转12例(34.29%),无效2例(5.71%);苦参素对照组痊愈15例(42.86%),显效8例(22.86%),好转10例(28.57%),无效2例(5.71%).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苦参素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具有疗效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宽厚;马慧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固定性伴通知方法、引导策略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运用患者通知和约定通知二种性伴通知方法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及通知技巧辅导、检验结果讨论等三阶段引导策略,对251名妊娠梅毒患者进行性伴通知,观察其性伴通知意愿改变情况以及其性伴就诊率.结果 实施分阶段引导策略后,妊娠梅毒患者固定性伴(含法定配偶)信息引出率达100%,愿意通知性伴的患者比例由29.88%上升到88.84%(P<0.01),通知的确定性由33.3%上升到71.7%(P<0.01).通知成功率达88.78%,性伴就诊率达78.88%.结论 患者通知与约定通知结合的性伴通知方法以及三阶段引导策略的应用可提高妊娠梅毒患者性伴就诊率,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真;田丽闪;袁军;周国茂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盐酸美他环素片200mg,2次/d;对照组50例,口服盐酸美他环素片200mg,2次/d,两组均予复方氯霉素酊早1次外用、姜黄消痤搽剂晚1次外用,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57%和83.9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4.00%;有效率66.0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 vs. 26.00%).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马蕾;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腰背右侧结节斑块2年余.2年前洗澡时触及腰背部有轻度隆起,因无痛痒,也无明显变化,故一直未医治.
作者:高玮;张少如;金飒;董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做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14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SF-36测评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群在精神健康总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躯体健康总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 98);白癜风患者在躯体健康导致的角色受限、总体健康感、社交功能、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5个维度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健康人群相比,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显著,躯体健康状况和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朱红柳;闵仲生;余婷婷;曹宇;郭海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性病门诊就诊者437人,2例HIV抗体阳性,66例RPR初筛阳性,占15.1%.调查对象对性、血液、母婴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9.5%,90.4%和87.4%.近3个月内,35.9%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其中34.6%有1个以上商业性伴,商业性伴平均数(1.52±0.84)个.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71.3%没有使用安全套.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51.8%为不愿使用,22.3%身边没有,11.6%忘记使用等.如果以后出现性病相关症状,92.0%会选择性病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治.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知识不足,高危行为的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梅毒检出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广安全套使用.
作者:殷方兰;石国政;戴依群;张永;项明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6例,采用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涂患处,2次/d,中药组35例,采用燥湿润肤中药水煎后泡洗患处,30min/次,2次/d,治疗组41例,中药组泡洗后联合西药组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12%高于西药组61.11%和中药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复发率治疗组20.00%和中药组11.11%%均低于西药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方玉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MLE)的紫外线作用光谱. 方法对108例PMLE患者进行UVA-MED,UVB-MED测定,同时与117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PMLE患者的UVA-MED测定值(89.31)明显低于银屑病患者(134.87)(P<0.01);PMLE患者的UVA-MED测定值明显高于UVB-MED测定值(107.35)(P<0.01).结论 本组多形性日光疹患者紫外线作用光谱中,UVA占有重要位置;另外,PMLE的作用光谱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作者:陆洁;段西凌;李福民;林新渝;陈学军;朱世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8E7相互作用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HPV18E7的功能及致癌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体外构建表达载体,诱导可溶性GST-HPV18E7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利用GST-pulldown 方法初步筛选与HPV18E7结合的蛋白质,并经双向电泳分离,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在蛋白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鉴定.结果 纯化的GST-HPV18E7融合蛋白与CHO细胞相互作用后,捕获到与HPV18E7作用的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分辨率较好的图谱,并对其中的26个蛋白质点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出19个涉及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调节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蛋白质.结论 所鉴定出的与HPV18E7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有望成为今后研究HPV致癌机理及抗病毒治疗的候选靶蛋白.
作者:陈晓黎;周乐;闫小飞;杨军;郑谨;王一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钳工.左臀部暗红色斑块5年,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年.5年前左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斑丘疹、结节,直径约3.0cm,无自觉症状.
作者:余婷婷;李红兵;闵仲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儿女,1岁,躯干、四肢反复起斑丘疹、水疱1年伴痒.全身可见褐色斑丘疹,部分斑丘疹上见水疱,摩擦斑丘疹后局部出现风团样损害,即Darier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大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大量肥大细胞浸润,Gimsa染色阳性,直接免疫荧光阴性.
作者:黄萌;陈龙;陈柳青;段逸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