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妊娠梅毒固定性伴通知方法及引导策略效果初探

李真;田丽闪;袁军;周国茂

关键词:妊娠梅毒, 性伴, 通知, 引导策略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固定性伴通知方法、引导策略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运用患者通知和约定通知二种性伴通知方法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及通知技巧辅导、检验结果讨论等三阶段引导策略,对251名妊娠梅毒患者进行性伴通知,观察其性伴通知意愿改变情况以及其性伴就诊率.结果 实施分阶段引导策略后,妊娠梅毒患者固定性伴(含法定配偶)信息引出率达100%,愿意通知性伴的患者比例由29.88%上升到88.84%(P<0.01),通知的确定性由33.3%上升到71.7%(P<0.01).通知成功率达88.78%,性伴就诊率达78.88%.结论 患者通知与约定通知结合的性伴通知方法以及三阶段引导策略的应用可提高妊娠梅毒患者性伴就诊率,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老年人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特比萘芬间歇疗法在治疗老年人甲真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将老年人甲真菌病患者分为2组.特比萘芬间歇疗法组:特比萘芬250mg,1次/d,连续4周,停药4周,再予连续4周;特比萘芬持续疗法组:特比萘芬250mg,次1/d,连续12周.在服药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进行回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在72周时,特比萘芬间歇疗法组与持续疗法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9.17%和81.82%;真菌清除率为83.33%和90.91%.在不同的观察时间,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人甲真菌病中,特比萘芬间歇疗法可以达到与特比萘芬持续疗法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石建萍;张宏;吴海斌;石家宴;杨义成;肖海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版)出版消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调查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对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做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14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SF-36测评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群在精神健康总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躯体健康总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 98);白癜风患者在躯体健康导致的角色受限、总体健康感、社交功能、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5个维度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健康人群相比,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显著,躯体健康状况和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朱红柳;闵仲生;余婷婷;曹宇;郭海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四川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凉山地区多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2331人,发现AGA患者360人,患病率15.4%,标化患病率15.5%;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25.4%,女性标化患病率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11.69,P<0.01).汉族患病率17.2%,彝族9.3%,汉族AGA患病率明显高于彝族(U=5.2,P<0.01).结论 获得了凉山地区AGA的患病率,发现汉族AGA的患病率比彝族高.

    作者:王仁利;王婷琳;曹力生;胡玉川;沈佚葳;周城;丁晓岚;郑德琴;归冰;朱兴采;徐忠;唐英;张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来稿中常见错用的单位符号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寻常性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寻常性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每次10~12min,每间隔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时维生素C片0.2g口服3次/d,共2个月;对照组予维生素C片0.2g口服,3次/d,共2个月.两组均疗程结束判定疗效.结果 患者两侧面颊、下颌部色素沉着斑颜色变淡、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6.6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etPeel高速水氧仪联合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痤疮痊愈后色素沉着斑疗效显著.

    作者:王宏瑾;张江安;王晓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生儿先天梅毒淋球菌双重感染1例

    患儿女,出生2天后出现鼻塞,口吐沫,10天后全身出现散在皮疹.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红色圆形斑疹、中间可见少许脓疮,眼睑有大量黄色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TPHA,RPR阳性.诊断为早期梅毒、新生儿淋球菌相关性结膜炎.

    作者:栾丽娟;王作伦;黄晓翠;赵丽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激光碳膜术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能量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参数设置及碳霜辅助治疗技术(激光碳膜术)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面部痤疮患者65例,术前清洁皮肤,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0min后洗去,涂抹碳霜10min,采用Spectra模式(波长1 064nm,长脉宽300μs,能量密度2.03J/cm2)照射第1遍;随后Q开关模式(波长1 064nm,短脉宽5ns,能量密度2.59J/cm2)下照射3遍,频率均为10Hz,7mm平行手柄,每2~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5次.结果 65例经3次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3.8%, 其中49例经5次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1.8% ,停止治疗2个月后随访39例的有效率为94.9%.接受治疗的患者自我评价的满意度3次治疗后为73.8%,5次治疗后为89.9%,停止治疗2个月后为92.3%.不良反应少.结论 激光碳膜术对面部痤疮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作者:钟淑霞;李珊山;刘鹤松;田亚萍;温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他扎罗汀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他扎罗汀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予他扎罗汀、咪喹莫特以及他扎罗汀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疗程8周.结果 A,B,C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7.1%,60.00%和80.5%,其中C组与前两组之间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红斑、脱屑等轻度不良反应,C组不良反应相对明显(P<0.05),三组病例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 他扎罗汀联合咪喹莫特治疗扁平疣比之单用的疗效更好,虽然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均较轻,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

    作者:张建平;周宗立;邵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入伍人群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IgG抗体的流行分布,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本区近4年来自8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HSV-Ⅰ IgG抗体检测.结果 2002,2004,2006,2008年各年入伍新兵血清HSV-Ⅰ 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0.00%,86.67%,85.55%,84.44%,平均86.67%;地区间差别明显,广西(96.00%)和江苏(92.98%)较高,甘肃(74.42%)和湖北(78.13%)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伍新兵人群中HSV-Ⅰ感染水平较高,呈逐年降低趋势并有非常显著性地区差异;新兵入伍期间,应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降低人群HSV-Ⅰ感染水平.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高彦军;冯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报告1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SH).患者女,53岁,右侧下颌及左颊部可见浸润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组织细胞团块状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CD1α标记(-).现继续治疗中.

    作者:田歆;周欣;董永红;王俊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海市嘉定区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嘉定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性病门诊就诊者437人,2例HIV抗体阳性,66例RPR初筛阳性,占15.1%.调查对象对性、血液、母婴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9.5%,90.4%和87.4%.近3个月内,35.9%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其中34.6%有1个以上商业性伴,商业性伴平均数(1.52±0.84)个.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71.3%没有使用安全套.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51.8%为不愿使用,22.3%身边没有,11.6%忘记使用等.如果以后出现性病相关症状,92.0%会选择性病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治.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知识不足,高危行为的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梅毒检出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广安全套使用.

    作者:殷方兰;石国政;戴依群;张永;项明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药泡洗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6例,采用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涂患处,2次/d,中药组35例,采用燥湿润肤中药水煎后泡洗患处,30min/次,2次/d,治疗组41例,中药组泡洗后联合西药组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12%高于西药组61.11%和中药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复发率治疗组20.00%和中药组11.11%%均低于西药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方玉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瘢痕内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37例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成纤维细胞活性异常增高、胶原大量增生而导致的瘢痕过度生长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复发率较高.本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瘢痕内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37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稼;蒋屏东;郑渊;翟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1例

    患儿女,1岁,躯干、四肢反复起斑丘疹、水疱1年伴痒.全身可见褐色斑丘疹,部分斑丘疹上见水疱,摩擦斑丘疹后局部出现风团样损害,即Darier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大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大量肥大细胞浸润,Gimsa染色阳性,直接免疫荧光阴性.

    作者:黄萌;陈龙;陈柳青;段逸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本科从2008年1月~2009年3月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CO2激光组118例,男91例,女27例,平均年龄(33.53±10.81)岁,皮损位于尿道口、系带、肛周、阴阜、阴茎、阴囊、女性外阴等部位,表现为丘疹状、菜花状、蕈样、地毯状,平均直径(0.60±0.18)cm.CO2激光联合ALA-PDT组(联合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7.03±11.07)岁.

    作者:刘明章;吴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GST-HPV18 E7 融合蛋白纯化及相互作用蛋白的检测

    目的 筛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8E7相互作用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HPV18E7的功能及致癌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体外构建表达载体,诱导可溶性GST-HPV18E7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利用GST-pulldown 方法初步筛选与HPV18E7结合的蛋白质,并经双向电泳分离,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在蛋白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鉴定.结果 纯化的GST-HPV18E7融合蛋白与CHO细胞相互作用后,捕获到与HPV18E7作用的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分辨率较好的图谱,并对其中的26个蛋白质点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出19个涉及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调节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蛋白质.结论 所鉴定出的与HPV18E7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有望成为今后研究HPV致癌机理及抗病毒治疗的候选靶蛋白.

    作者:陈晓黎;周乐;闫小飞;杨军;郑谨;王一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种剂量的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照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分散片0.15g,2次/d 口服,共服10天;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分散片0.3g 2次/d口服,共服10 天.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结果 共入组77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2.5%,42.5%,87.5%,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5.1%,62.2%,89.2%,两组患者治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改变 (VAS法分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0.15g 2次/d 口服疗效不低于0.3g 2次/d口服.

    作者:剡建平;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模式的解析与处理

    目的 如何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保证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初次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和TPPA结果阴阳性不一致或均为阴性的结果模式进行了追踪.结果 17例患者经定期(1周1次,共3次)复查TRUST和TPPA,仔细询问患者的性接触史、输血史、治疗史等,其中14例证实为梅毒患者,3例排除.结论 对于临床疑为梅毒感染者,如初次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出现TRUST和TPPA结果阴阳性不一致或均为阴性的结果模式时,可根据患者就诊后4周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基本上可证实或排除是否为梅毒患者.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汉防己甲素对联苯苄唑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联苯苄唑(bifonazole,BFZ)治疗须癣毛癣菌所致豚鼠皮肤癣菌病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以须癣毛癣菌构建豚鼠皮肤癣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4组,进行双盲实验,分别涂用复方BFZ(含1%BFZ和1% TET)、1%BFZ、1%TET和基质,1次/d,共14天,进行皮损评分、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分析4组药物间疗效差异.结果 用药期间,4组皮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9,P=0.000);从用药第3天起,复方BFZ组和1%BFZ组皮损评分逐日下降,前者皮损评分持续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TET组和基质组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复方BFZ组皮损真菌学检查比1%BFZ组转阴早2天,炎症反应轻于其他3组.结论 TET对BFZ治疗须癣毛癣菌所致豚鼠皮肤癣菌病有增效作用.

    作者:刘朝红;张宏;向守宝;张丁;苏映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