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金;宋李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难治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其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目前治疗以安装人工起搏器为主,但是不能根治,且存在感染、心内膜炎、血栓、电极移位、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1].
作者:耿乃志;张守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重度低钾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临床观察24例病例,采用口服及静脉补钾.结果:2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重度低钾血症应合理补钾,同时寻找病因.
作者:黄赟;罗祺;余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成批伤员的急诊分诊及救护问题.方法:对5·12地震中640名伤员分诊及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 min内对95%的地震伤员实施了有效的救护措施,640名伤员的抢救脱险率达到了99%.结论:根据地震灾害成批伤的特点,有效急诊分诊及救护是地震灾害所致成批伤救治成功的保证.
作者:马晓琳;张济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口括约肌狭窄、重症急性胰腺炎(ANP)、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与胆管镜联合应用、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850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病例EST成功812例(95.5%),38例(4.5%)失败.32例(3.8%)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19例(2.2%)并发轻度胰腺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或联合胆管镜解决胆胰临床问题安全有效.
作者:王健;郑永强;张光全;廖忠;吴先麟;何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是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有文献报道,活产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是10%~16%[1].在孕晚期行宫内阻断治疗是目前临床大量使用的方法.为了解阻断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近两年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蓉;吴友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在重大灾害面前急诊科护理应急管理程序及救治大批量伤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我院救治地震伤员538例的应急管理策略进行总结.结果:538例伤员分诊准确、分流快速、抢救治疗及时有效、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科学有序的业务组织与管理,多方人员的合理调配,是大批量急诊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保证.
作者:胥丽;刘玉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根管充填质量与根管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已行根管治疗至少一年的牙,运用X线的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摄根尖片,检查根管充填情况及根尖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调查239例患者的351颗根管治疗牙,成功率为81.2%.结论:根管充填质量对根管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作者:骆东邻;朱炎;姜海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调营汤治疗变态反应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2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为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咪唑(息斯敏).治疗组采用调营汤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调营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而持久,无不良反应.
作者:肖国兴;傅薇;肖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AML患者选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Ara-c)即MA化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53.85%);部分缓解(PR)2例(15.38%).总有效率69.23%.结论:MA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荣金;宋李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护士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状况.方法:应用自设问卷,采取简单抽样方法对全院护士发放问卷,对5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对口腔护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对新知识了解较差;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和学历的护士之间知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有肺炎护理经验的护士知识掌握情况好于无肺炎护理经验的护士(P<0.05).结论:应对护士加强口腔护理新知识的培训,加强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分类管理.
作者:王秀华;龙艳;刘娟;连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口服免疫耐受(oral tolerance)是指口服可溶性蛋白抗原刺激机体后形成的对该抗原无免疫的应答,对其它抗原仍能应答,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抑制状态,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作者:戴敏;陈颖;马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震后群发性气性坏疽患者的有效管理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0例地震后气性坏疽患者采取特殊感染病房集中管理的方法,执行严密接触隔离,完善处置流程,并通过合理调配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创面及全身中毒症状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结果:20例气性坏疽患者均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其中19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地震后群发性气性坏疽患者进行集中收治,统一管理,可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作者:张钦芳;吴海燕;邓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药物联合换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联合换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的生理盐水换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脓腔创面分泌液引流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换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碧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给予口服泛昔洛韦片、静脉滴注胸腺肽、肌注 VitB12,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77例除给予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同时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皮损处,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记录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雷雯霓;吴波;谢群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20%,居第3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肺转移和恶性肿瘤肝转移.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涉及以下因素:肿瘤细胞固有的内在特性;骨骼系统的供血特征;受累骨骼和肿瘤细胞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和受体,促进了肿瘤在骨骼内的生长.
作者:卞莹;郑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VP结合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输尿管小结石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经手术或碎石治疗后复查证实为输尿管小结石病例的影像资料.采用盲法由两位主治医师分别阅常规静脉肾盂造影片和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加透视下点片,作出一致诊断意见,并与手术或碎石治疗后复查的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56例中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准确率为75.00%(117/156),静脉肾盂造影加透视下点片诊断准确率为98.08%(153/156).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视下的阳性征象有:输尿管逆蠕动,造影剂有阻抑或逆流,造影剂通过后见阳性小结石影存留,阴性小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结论: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加透视下点片方法简便,诊断输尿管小结石准确,能动态观察造影剂通过全程输尿管的情况.
作者:史智勇;林伟;凌焕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出生后无需特殊治疗的足月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照组给予单纯沐浴.分别于生后d 1、d 7、d 14、d 28对两组新生儿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NBNA)比较.结果:出生时两组NBN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治疗后,治疗组NBNA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可作为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其行为神经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涛;包丽君;叶晓群;卢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找出顽固性癌痛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控制癌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325例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根据疼痛部位寻找相应压痛点,有相应压痛点又愿配合治疗者给予分组治疗,治疗组给予深部痛点阻滞治疗,对照组按三阶梯用药原则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与癌症无关的压痛点病例305例,愿接受疼痛治疗者170例,治疗组85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85例(治疗组VAS3.3, 对照组VAS4.9),同时治疗组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吗啡日平均用量治疗组为33.3 mg, 对照组为93.76 mg).结论:软组织损害为顽固性癌痛的主要原因,深部痛点阻滞能更好地控制顽固性癌痛,同时可减少吗啡的用量.
作者:李信明;周强;李定明;魏安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小面积浅Ⅱ°烫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年龄10(月)~57岁42例小面积浅Ⅱ°烫伤患者采用75%酒精湿敷包扎治疗.结果:有效率96.1%,感染率3.9%.平均愈合时间8±2 d,换药次数1.5±0.3次.结论:75%酒精湿敷包扎疗法是治疗小面积浅II°烫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换药次数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例LC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手术19例中7例为一期修补或吻合加T管引流,1例经ERCP胆管内球囊扩张疗法,余11例均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获随访4年,其中2例死亡,优良率89.47%. 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是LC的常见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阳燕春;欧阳彦成;樊劲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