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屑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情分期的对应分析

何泽慧;王冬梅;卢传坚;欧爱华

关键词:银屑病, 中医证型, 对应分析
摘要:目的 考察银屑病三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病情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全国7家中医院的银屑病患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应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6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血热证350例(52.87%),血瘀证157例(23.72%),血燥证155例(23.41%).三种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病程和严重程度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血热证与进行期、血瘀证与稳定期、血燥证与消退期分别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银屑病的主要中医证型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等均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泛发性硬化萎缩性苔藓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外阴白斑伴痛痒10年,躯干白斑6个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外阴部出现白斑伴疼痛、瘙痒,渐增多扩大,曾在当地医院诊断“外阴瘙痒症、外阴白斑”短期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效果.6个月前腰背部及乳房出现瓷白色斑丘疹,无不适,渐增多.既往体健,否认有外伤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松挺;舒国斌;赵红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肥大细胞系LAD2的培养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目的 培养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为研究Ⅰ型超敏反应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噻唑蓝(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及电镜观察,Biotin-IgE致敏LAD2细胞,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攻击,测定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判断LAD2细胞的激活效应.结果 MTT检测LAD2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0d;细胞染色及电镜发现细胞内有致密颗粒,随着BiotinIgE致敏浓度的升高,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均逐渐升高.结论 人肥大细胞系LAD2培养成功,建立了由IgE介导的脱颗粒模型,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超敏反应奠定基础.

    作者:杨永强;陈晓红;李怡然;冉新泽;孙仁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口服润燥止瘁胶囊并外用湿毒膏,对照组38例仅外用湿毒膏,两组均用药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是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云峰;姚春海;陈少君;刘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砷角化继发多发性鲍温病及鳞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全身多处角化性丘疹、斑块2年,溃疡半年.40余年前,因哮喘间断口服中药(具体不详),一年半后全身逐渐出现淡褐色及白色斑疹,随年龄增长渐增多,变大.十余年前双手、足部开始出现角化性丘疹、斑块且渐增多,密集.2年前全身多处出现角化性丘疹,斑块.近半年来角化性丘疹,斑块皮损局部出现破溃,形成溃疡.

    作者:刘秀玲;高亮;高日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患者男,85岁.左前臂出现水疱伴痒40d.皮损局限于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基底膜处可见大疱.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线状沉积.皮损盐裂后直接免疫荧光示:IgG,C3沉积于表皮侧.间接免疫荧光示:IgG于表皮基底膜间呈线状沉积.诊断: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

    作者:来学民;陈晴燕;刘越阳;赵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云南省玉溪市1989-2011年各类人群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及流行态势

    目的 了解玉溪市1989-2011年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调整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玉溪市1989-2011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9-2011年共监测各类人群HIV抗体906 066人份,累计报告HIV抗体阳性3 215人次,HIV抗体检出率0.87(0.34,4.47)%.趋势性分析,除暗娼人群HIV检出率无下降趋势外(P>0.05),其余人群均呈历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 玉溪市艾滋病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以孕产妇及无偿献血人群为代表的一般人群为低度流行.全市艾滋病疫情形势趋于复杂化,防控难度加大.

    作者:李顺祥;高良敏;蔡英;陈黎跃;李世福;陈良;赵金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弥漫性新生儿血管瘤病伴心衰1例并文献回顾

    患儿女,14d.患儿周身发现针头大红色斑疹11d,逐渐增多增大.皮肤科情况:患儿颜面部、胸部、背部、臀部、四肢、双手、足可见数十个针头至绿豆大鲜红色斑丘疹,质地柔软,界限清楚.右耳处可见一3cm×4cm大鲜红色斑.肝脏B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肝脏增强CT示多发性大小不等边界欠清低密度灶.肝脏血管重建提示存在动静脉短路.诊断:弥漫性新生儿血管瘤病.入院后给予强的松,血管瘤进行性增多、增大,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故给予甲强龙、美托洛尔联合抗心衰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稳定.心衰稳定后将美托洛尔换用普萘洛尔治疗.

    作者:卫风蕾;程宪;王恒娟;牛红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复发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分别于2009年8月和2011年12月两次因带状疱疹来本院住院治疗.2009年8月7日,患者因左臂、左肩胛疼痛10d,红斑、水疱9d第1次来本院住院.10d前患者左臂、左肩胛处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9d前,患处出现大片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同时,患者10d前与阴道有较多分泌物的配偶同房1次,7d前尿道口发红,渗稀薄液体,迅速变为稠黄脓液,伴尿道口灼痛、刺痛.

    作者:魏仁红;杨洪兵;万学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屑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情分期的对应分析

    目的 考察银屑病三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病情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全国7家中医院的银屑病患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应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6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血热证350例(52.87%),血瘀证157例(23.72%),血燥证155例(23.41%).三种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病程和严重程度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血热证与进行期、血瘀证与稳定期、血燥证与消退期分别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银屑病的主要中医证型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等均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何泽慧;王冬梅;卢传坚;欧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左侧头面部红色斑块、水疱、坏死5d伴全身散在水疱1d入院.患儿5d前无明显诱因,左侧头部出现簇 集状水疱,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自敷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皮损增多,面积增大.近1日,皮损泛发至全身,全身散在水疱,疱液清.既往患儿体质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按计划接种水痘疫苗.体检:一般状态欠佳,发热,高39.8℃,偶有呕吐,非喷射性,自述无明显疼痛.

    作者:简晓清;张堃;庞传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患者肿瘤易感基因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肿瘤易感基因,为筛查和判断尖锐湿疣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例尖锐湿疣,3例鳞癌和3例正常包皮标本,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疣组织的肿瘤易感基因.结果 6号染色体上发现10个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单体型(P <0.001)、18个相关基因.查询GSE9750数据集,该数据集显示上调的有TRIM39,HCP5,C2(P <0.05);下调的有DOM3Z,STK19(P<0.05);差异不明显的有MOG,C6orf47,APOM,CFB,SKIV2L,FKBPL和ATF6B(P>0.05).结论 TRIM39,HCP5,APOM,C2,DOM3Z,STK19,FKBPL可能为尖锐湿疣患者癌变的易感基因.

    作者:葛天玮;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湖南省长沙、常德市3家医院皮肤科的14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银屑病严重程度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平均11.24±5.68,影响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工作状态、疾病严重度、皮损部位出血、瘙痒程度、皮损暴露、关节受损、合并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解释70.1%.结论 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从多方面了解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晏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年间郑州市某院住院患者药疹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近7年来本院住院患者中药疹发生率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143 262例住院患者,其中出现皮疹并请皮肤科医师会诊明确的280例药疹患者,详细分析药疹的逐年发生率的变化、引起药疹的药物分类以及药疹发生科室的特点.结果 280例药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3 ±15.68)岁.2006-2012年药疹发生率(‰)分别为1.04,1.17,1.61,2.41,2.59,2.68,1.95,2012年药疹发生率下降.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40.35%、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占14.29%、抗癫痫类药物占12.50%、中药制剂占12.14%、生物制品占10.71%.内科系统药疹发生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以神经内科多(17.50%),分科药疹发生率以呼吸内科高(5.56%).结论 2012年抗生素引起的药疹发生率下降.但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药疹仍位居第一和第二.中药制剂、生物制品引起的药疹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作者:曹鸿玮;王瑞;杨俊亚;王菲菲;郑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维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维A调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探讨阿维A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方法 抽取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不同浓度阿维A(lnmol/L和10nmol/L)作用DCs 24h,对照组为只加培养基,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DCs中CD80,CD83及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出D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到1,10nmoL/L阿维A作用DCs24h后,CD80,CD83及CD86表达率分别为(69.74±3.83)%、(61.12±3.03)%、(70.18±3.32)%和(60.19±3.97)%、(50.78±4.81)%、(48.96±3.18)%,显著低于对照组DCs上CD80,CD83及CD86表达率(75.15±2.76)%、(72.43±1.94)%、(77.81±2.46)%(P<0.01).1,10nmol/L阿维A作用DCs 24h后,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分别为(260.36±15.26)和(226.98±17.24)显著低于对照组(282.80±23.26) (P <0.01).结论 阿维A可以降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DCs上CD80,CD83及CD86表达率,抑制DCs活化,且降低IL-12因子的分泌量,能够调控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刘丽娟;张国强;蔡丽;李艳佳;宣晓梅;李英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皮肤镜特征分析

    目的 对寻常性银屑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皮损的皮肤镜表现进行研究,以求寻常性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表现.方法 选取本科门诊就诊的71例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明确诊断为银屑病的患者,后进行相同皮损皮肤镜检查.对皮肤镜皮损颜色、血管分布及鳞屑等所获得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银屑病皮损处皮肤镜的特征主要为淡红色背景下均匀、散在分布的点状血管及表面银色鳞屑.结论 皮肤镜特征表现可以为银屑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党延玲;耿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16岁.因面部、双手疣状增生物进行性加重7+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角质层呈网篮状外观,棘层肥厚,表皮上、中部可见空泡化细胞,部分细胞胞质呈淡蓝色云雾状.诊断: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本文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文献复习.

    作者:张海洋;张燕;李罗翔;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NB-UVB联合卤米松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6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对照组58例,仅予局部外用卤米松治疗,在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8.39%,61.29%和79.03%,对照组分别为39.66%,48.28%和58.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卤米松治疗.

    作者:胡亚红;苗国英;朱敬先;王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伴甲状腺疾病的白癜风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癜风伴发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白癜风伴发甲状腺疾病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随机筛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449例白癜风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男20例,女49例,皮损均为非节段型,进展期61例;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2例.伴发甲状腺疾病的白癜风患者皮损易发生在摩擦部位,多有明显的同形反应,且有明显甲状腺疾病遗传背景,有甲状腺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多呈阳性,且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非节段型白癜风女性患者要重点筛查是否伴发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琳;张峻岭;张丹丹;古昕平;许兆毅;马秀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皮肤表现为首发临床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患者男,63岁.全身红斑伴瘙痒、反复发热4个月.外院多次以“多形红斑”、“湿疹”予甲泼尼龙片、沙利度胺口服,病情好转,停药后半月皮疹突发全身,瘙痒剧烈.查体:全身散在约花生大小椭圆形暗红斑,境界欠清,对称分布;双侧腋下、腹股沟、颈部、锁骨上、右侧颌下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梢袜套样痛觉减退,双侧病理征(+).骨髓穿刺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瘤细胞占63.5%,瘤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可见体积大、双核、多核胞浆丰富的瘤细胞.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转至中医科化疗.

    作者:张芳芳;刘辉;胡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依据病期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为光滑的红褐色丘疹或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典型病例可见干酪样坏死;可依据病程选择相应治疗.结论 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眼周及面部多发的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早期诊断可加强抗炎治疗,以避免瘢痕形成.

    作者:瓦庆彪;陈前明;李烜;蔡琦;吴波;路永红;谢立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