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江;谢晓明;何兆贤;丁瑜洁;施辛;漆梅
目的 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组联合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对照组(55例)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口干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与甘草酸二胺可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沈悦;张懿;徐晶;杨平安;刘武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辖6县1区,人口234万[_.1949-2010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610例,2010年底,仅有现症患者12例[2],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1/10万)”[3,为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麻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相关因素,笔者对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商洛市新发现9例麻风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麻风病误诊原因,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畸残.
作者:祝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结合微孔引流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法 对入选的86例腋臭患者进行经小切口进入剥离患区皮肤,剪除及搔刮患区大汗腺及脂肪组织,完成后应用尖刀片对术区间隔打微孔帮助瘀血引流而不用引流条.结果 85例术后无复发,1例轻微复发,并且均达到美容效果;1例伤口感染,2例轻微小血肿,均未影响愈合;2例打孔处轻微瘢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小切口结合微孔引流术治疗腋臭可一次性根除腋臭,具有不复发而且安全性好的优点,术后基本不产生血肿和瘢痕,既能根除腋臭又能达到美观目的,是目前治疗腋臭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贾瑜;栾兴玉;吴音;董冠英;雷山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 性的开展暗娼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4月-5月,对广西P市的娱乐场所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越南籍和中国籍暗娼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国家(多国商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00.00%(92/92)和13.29% (21/158),越南籍暗娼多国商业性伴、每日接客数量≥3个的比例均高于中国籍暗娼,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2年的比例则低于中国籍暗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近1次和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性服务场所类型、首次性行为年龄、每日接客数量影响.而年龄、性服务场所类型则是中国籍暗娼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越南籍暗娼普遍存在多国性伴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接客频率更高,流动性更大,同时两国暗娼的高危性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提示在今后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国籍暗娼的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工作.
作者:何波;农丽萍;姚敏;李斯斯;孙恒;邓小芳;闭素章;李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致糖皮质激素使用受限;随着骨免疫学研究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除归因于糖皮质激素应用外,还需考虑疾病本身可能介导的免疫损伤,重视危险因素如抗磷脂抗体阳性等给予的预警信号,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周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50岁.周身弥漫性丘疹、硬肿10年就诊.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及四肢密集坚实丘疹,皮色至淡黄色,至淡红色,大部分融合.面部皮肤肿胀、额部增厚明显,嵴沟明显,鼻根部皮肤肥厚凸起.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组织表面轻度角化,皮突延长,真皮浅中层纤维组织增生,真皮浅层黏蛋白明显增加.阿新兰染色:阳性.诊断:泛发皮肤型黏液水肿性苔藓.
作者:梁秀宇;赵桂兰;李宝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清热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8例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凉血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主要证候积分、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与对照组(66.67%)相比有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红斑、心烦、口干口渴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主要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状态、日常活动、心理状态、社交娱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清热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作者:张跃营;岳东山;苏晓明;陈自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局限型和泛发型环状肉芽肿临床特点、组织学改变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81例皮肤环状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局限型环状肉芽肿41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38例(泛发环形21例,播散丘疹型14例,非典型泛发型3例),皮下型1例,穿通型1例.组织病理改变以栅状肉芽肿多见(占69.14%),散在性组织细胞浸润仅占29.63%,上皮样结节型占1.23%.局限型以避光、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冷冻等局部治疗为主,泛发型以系统性治疗为主,如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环素、烟酰胺、雷公藤多苷片、羟氯喹、甲氨蝶呤、维甲酸类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停药后皮损易复发.结论 泛发型环状肉芽肿成人多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栅状肉芽肿为多见.局限型以局部治疗为主,泛发型以系统治疗为主.
作者:邵依;李建国;袁星海;李振鲁;李雪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34岁.右腰腹部肿块27年,水疱、血疱16年,疼痛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可见较多管腔,内衬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免疫组化:D2-40+.诊断:右侧腰腹部局限性并海绵状淋巴管畸形.
作者:刘玉波;王威;李伟人;龙义国;何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儿女,5岁4个月.头顶部皮疹5年余.临床表现为头顶蚕豆大小质软结痂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与表皮相连的细胞向下凹陷形成巨大囊腔,囊腔与外界相通,其内可见乳头状绒毛,细胞团块下可见较多扩张汗腺导管.向囊腔内凸起的乳头由两层细胞构成,外侧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断头分泌;内层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乳头间质丰富,有较多浆细胞.诊断: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向娟;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外源性皮肤老化是由于众多外部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日光暴露、吸烟、空气污染等.近些年,随着全球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加重,空气污染与皮肤老化的关系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许多近期的调查研究证实空气污染能加速皮肤老化.研究空气污染与外源性皮肤老化的关系,可以为延缓外源性皮肤衰老提供新的对策.
作者:彭芬;薛晨红;陈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41岁.左侧额部疣状丘疹4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疣状增生,颗粒层、棘层明显增厚,颗粒层及棘层上部可见大量挖空细胞;切片中央见由数个囊样凹陷衬以复层上皮,腺腔及绒毛状突起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核卵圆形,胞浆嗜碱性,外层为小立方细胞,核圆,胞浆少,基质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寻常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景桃勤;张更建;袁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微波治疗嵌甲、甲沟炎的疗效.方法 56例中、重度嵌甲、甲沟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其中12例中度病变患者运用CO2点阵激光切割病变侧甲并将其拔除,然后用微波烧灼、破坏病变侧甲母质.16例重度病变患者除激光拔甲、微波甲母质治疗外,对甲沟软组织化脓、增生性肉芽组织予以微波或超脉冲CO2激光烧除进行甲沟重建;对照组28例,全部仅采用CO2点阵激光切割病变侧甲并将其拔除.结果 中度病变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治愈率均为100.00%.重度病变患者治疗组治愈率87.50%,对照组治愈率5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O2点阵激光切割拔甲治疗中度嵌甲、甲沟炎及其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嵌甲、甲沟炎简单、有效,创伤小,复发率低.
作者:王鹏;柴宝;金丽;周英梅;陈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41岁.发现头顶黑色增生物10年.皮肤科情况:头顶近枕部可见一圆形黑褐色增生物,大小为14mm×12ram,边界清晰.无触痛,无出血,无溃疡,基底部无明显红斑水肿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中深层可见大量类圆形或不规则噬黑素细胞,真皮全层可见大量梭形黑素细胞,未见核分裂像或细胞异型性.临床结合病理诊断为头皮细胞型蓝痣.
作者:汤庄力;张燕飞;童丹玉;冯义国;王晓鹏;肖生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Nrf2在茶多酚防御UVB致无毛鼠急性光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0%茶多酚溶液均匀涂于BALB/C突变无毛鼠背部皮肤,30min后用约540mJ/cm2 UVB照射背部,连续3d,于第4天取皮肤组织备用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毛鼠皮肤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Nrf2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分析皮肤组织中Nrf2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Nrf2通路下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外用10%茶多酚溶液可降低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程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茶多酚治疗组Nrf2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UVB照射组,Nrf2 mRNA的表达量及其该通路下游SOD,CAT,GSH-Px等抗氧化因子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茶多酚能有效防御UVB致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与茶多酚激活Nrf2通路,启动Nrf2及其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使得组织内Nrf2通路下游抗氧化分子SOD,CAT,GSH-Px等浓度明显增加直接相关.
作者:高爱莉;周欣;江娜;李华平;代歆悦;李振洁;朱慧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63岁.左侧上颚部口腔黏膜褐色斑片3年,发生结节伴破渍6月余.皮肤科情况:左侧上颚部见一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淡褐色斑片,表面见一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黏膜上皮不规则增生,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多,真皮内交织排列的梭形细胞呈弥漫性增生,细胞核有异型改变,病变内散在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示:Vimentin和S-100弥漫阳性,Ki-67约25%阳性.诊断:口腔黏膜梭形细胞黑素瘤.治疗:病变扩大手术切除,配合免疫疗法.
作者:王逸飞;徐秀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对易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的认识,减少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曾被误诊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曾分别被误诊为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神经鞘瘤.误诊时间1年~ 25年.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少见,易于误诊,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认识及警惕性有助于确诊及减少临床误诊.
作者:杨凡方;肖婧;张良;陈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龟头多发性丘疹半年.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龟头表面出现数个针尖大小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自觉皮疹逐渐增多、增大并累及龟头大部分,为明确诊断,遂来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表面散在粟粒大肤色丘疹,近冠状沟处条带状密集多个孤立的粟粒大肤色丘疹,圆顶状,表面平滑有光泽,个别丘疹中央有点脐状凹陷(图1).醋酸白试验阴性,无鳞屑、皲裂及溃疡等,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灶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其下真皮内可见局限性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区,两侧表皮下延呈抱球状(图2).组织病理学诊断:光泽苔藓.治疗给予吡美莫司2次/d外用,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关梦琦;陈伟;于艳;李珊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81岁.阴囊红斑、瘙痒、灼痛2个月就诊.在外院予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真菌药物治疗未见好转.皮肤科情况:阴囊暗红斑,边界较清,无明显脱屑及其他改变.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诊断:红色阴囊综合征.治疗予以普瑞巴林75mg,2次/d口服,2周后红斑灼痛基本消退,随访2个月未复发.
作者:杨刚;张琪;谭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双下肢丘疹结节4个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余,有糖尿病肾病病史3年余.皮肤镜检查示:结节中央可见棕褐色栓塞物,直径为5mm.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杯状凹陷,凹陷周围表皮向下增生,可见胶原纤维自凹陷底部向外排出.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作者:王瑞;董正邦;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