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崔霜

关键词:孕期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摘要: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存在各种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等等,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而护士作为生育队伍中一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对孕期护士有着特殊的危害性,孕期护士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焦虑症、抑郁症睡眠状况自评比较

    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睡眠障碍[1],睡眠脑电图特征分析发现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其独特之处[2],但日两种疾病患者在睡眠障碍的主观感受上是否存在差异,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的比较分析,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何梅;周朝当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临床变化总结其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13例,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均给予呼吸机机械呼吸根据病情和分期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入选的13例患者中死亡1例,病死率7.69%,治愈率92.31%.结论积极正确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的首要条件.

    作者:施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加用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特点,总结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喷雾沙丁胺醇气雾剂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缓释片、喷雾沙丁胺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用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喷雾沙丁胺醇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CVA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的观察要点与护理

    目的 了解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对其观察要点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发症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其次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结论 全面细致的临床观察,切实可行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海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之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观察,20例患者瘙痒症状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的7例患者增加疗程后提高至显效.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皮肤瘙瘁等并发症.治疗的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增加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杨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对同一时期实施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和自行来院就诊(对照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救治后,院前急救组总好转率为97.6%,对照组总好转率为84.6%,两组总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院前急救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让患者在发病现场可以得到快速又有效的救治和护理,避免了在运送途中错过抢救的佳实际,十分有效的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以及改善了患者预后.

    作者:姚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睾丸微石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报告2例睾丸微石症高频超声表现,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分因腹股沟包块及阴囊肿来我科超声检查时发现睾丸内有多个点状强回声,如针尖样,大小约2mm左右,后方无声影且相互独立分布,同时发现睾丸鞘膜积液.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睾丸鞘膜腔积液.结论 高频超声对睾丸微石症有明确诊断价值,定期超声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徐军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隐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状态及肿瘤标记物表达治疗方法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隐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状态、肿瘤标志物表达、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15例隐性乳腺癌患者病例,均行腋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M4G3、ER、PR、HER2、p53检测.结果 215例病例中188例对淋巴结转移癌标本行M4G3检测,阳性率为98.4%,M4G3是诊断隐性乳腺癌较特异性单抗.术后病理检查中,乳腺内原发癌灶总检出率为63% (115/184).ER的表达情况、软组织浸润情况、有无新辅助化疗是影响隐性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疗效无差别.结论 对隐性乳腺癌M4G3检测阳性高度提示来源于乳腺.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是检查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好方法,隐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改良根治术取代根治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元廷;李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腹腔镜剔除卵巢良性肿瘤67例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剔除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9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使用镇痛剂例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 腹腔镜对机体环境干扰小,手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冯相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影像学新技术诊断肝脏常见弥漫性疾病

    目的 总结影像学(超声、CT、MRI)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表现.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 超声造影及CT灌注不仅较好的反映弥漫性肝痛的形态变化,还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从分子水平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情况,超声和MRI的弹性成像使影像触诊成为了可能,从而为这类疾病的诊疗评估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 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蕾;曹军英;张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药店经营保健食品现状分析和管理对策

    为了解洛阳市药店经营保健食品的状况及存在的卫生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洛阳市老城区卫生监督中心对辖区药店、药品超市保健食品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健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如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低,保健食品索证资料不齐全,产品说明、标签标识不规范等.有些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夸大宣传保健功能,误导消费者.对这些问题,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与工商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规范保健品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护理

    饮食营养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对神经外科手术前后的患者更为重要[1],手术前后由于创伤、失血、感染、麻醉、禁食、频繁呕吐等原因,常常发生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贫血,营养不良等,这些变化能妨碍组织愈合,对患者的全身代谢,病情转归,预后都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王秋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清宣止咳汤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7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宣止咳汤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确诊为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内服清宣止咳汤,对照组口服强力枇杷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为57.14%.结论 清宣止咳汤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东凯;王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6例丙型肝炎临床中医辨证探讨

    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因其预后差,约有50%以上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至少20%的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转移为肝癌.目前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的首选方案,但临床上对其完全有反应者仅占50%左右,且副作用大,费用高,停药易反跳.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丙型肝炎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中医中药方面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设想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祖国医学中医辩证施治,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裴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67例效果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时的治疗效果和对症状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组67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气道湿化、体位引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aCO2、Pa02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心率、呼吸次数比较中,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症状和呼吸功能,是有效缓解急性呼吸衰竭急诊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针灸推拿专业是祖国医学非常具有特色的、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而针灸推拿技术操作的实现又是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的.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能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1],更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针灸推拿课程提供有效的帮助.我院解剖教研室针对针灸推拿专业特点,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初步取得成绩.

    作者:马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9例病理临床分析

    目的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胃肠道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因起病隐蔽,缺少特异症状,常易和胃肠道有关疾病相混淆而造成不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本文对17例胃、3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有关病理临床分析,探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本文分析资料当中的17例胃组恶性淋巴瘤中只有1例术前确诊.术前32例肠组恶性淋巴瘤中仅2例疑恶性淋巴瘤,诊断回盲部结核病3例,癌肿7例,肠系膜平滑肌瘤2例,小肠类癌4例.结论 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作者:马志祥;刘安丽;刘家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80例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方法 采用内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280例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患者,用特殊电刀剥离、切除病变,并及时止血.结果 280例患者顺利一次性完全切除,无穿孔、大出血及梗阻,3个月后,280例患者复查胃镜显示创面已愈合,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

    作者:黄云锦;孟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足跟负重区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负重区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16侧成人足内侧区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足内侧区存在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深支的内侧支多源性供血及神经分布.临床修复足部负重区创面22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血供具有多源性,不牺牲主要血管,质韧耐磨,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负重区皮肤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黄智勇;赵敦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7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随访,根据Hrris综合评价结果为优47例,良21例,可6例,差0例;74例均能下地活动.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欣阳;徐亚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