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阳;徐亚非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脊柱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PKP)中的作用.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收集OVCF患者PVP和PKP手术74例共125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2组各37例.对照组行PVP或PKP手术,康复组则在时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 74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术前、术后VAS评分、FIM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康复组的长远疗效更优(P<0.05).结论 康复治疗能显著的增加PVP、PKP手术对OVCF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鹏;李月霞;王志;蒋明江;罗郁;杨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早产儿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早产儿中死亡2例,余下37例均健康出院.结论 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合理的喂养,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感染,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才能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易敏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观察分析髓芯减压、高压氧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42例,实施髓芯减压术、高压氧的同时植入自体体外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结果 经1年随访及MRI检查,股骨头坏死体积由31.67±7.58,降至13.2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结论 髓芯减压、高压氧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汝杰;王铁翔;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关于癌症起源于癌干细胞的理论得到进一步支持.癌干细胞即一小部分干细胞样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细胞.CD44 +/CD24 -的乳腺肿瘤细胞被证实是乳腺癌干细胞,这种肿瘤细胞能够在体外得以分离和培养,而且被证实是唯一具有能够在小鼠模型体内生成新的肿瘤,并且表现干细胞特点能力的细胞.乳腺癌干细胞存在于体内,并在体外得以培养,研究这类细胞的起源,哪些分子改变对它们有影响,以及它们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以上几点,对于发展新的治疗手段,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3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的器械、物品准备、假体及其工具的熟悉,术中合理摆放体位及保暖,维持静脉通路,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紧密配合,准确传递器械及工具.结果 患者合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无菌技术的严格要求,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雪燕;杨宜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时比维拉帕米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急诊的6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随机分成维拉帕米和心律平治疗组,心律平组给予心律平35mg~140mg静注,维拉帕米组给予异搏定5mg~10mg静注.结果 心律平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作用维拉帕米较心律平高.结论 PSVT应首选心律平,维拉帕米可作为一线药物,须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张权孝;王伟;张建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之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观察,20例患者瘙痒症状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的7例患者增加疗程后提高至显效.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皮肤瘙瘁等并发症.治疗的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增加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杨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存在各种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等等,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而护士作为生育队伍中一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对孕期护士有着特殊的危害性,孕期护士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作者:崔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防治胆道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迷走胆管损伤6例,胆总管损伤4例,肝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1例.治愈12例,死亡1例.术中中转开腹6例,术后再次手术2例.结论 及时发现和正确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规范的术中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
作者:孙文郁;姜晓峰;姜洪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侯××,男性,63岁,主因突发腹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伴二便费力1天于2010年9月20日人院.患者2010年9月19日16:00走路时突然出现腹痛、腰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酸痛及无力,不能行走,继之出现出汗、胸闷、呼吸困难,伴二便费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坚持服用卡托普利,25 mg,2次/d,血压控制在150/80mmHg左右.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min,律齐,血压14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肠鸣音4- 5/min.
作者:韩桂新;刘岳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论述了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结合我校实际,根据麻醉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麻醉本科专业五年制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内客为基本框架,建立相应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包括自主性设计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室使用、模拟教学等的运用.时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索思维的培养、完成力的培养和建立具有创新氛围的实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既丰富了本专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也初步指明了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作者:金文香;黄焕森;邓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原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常见的出血病因之一.临床上常用 门静脉内径来推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也有人认为门静脉内径的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本文对临床64例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淑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直肠癌手术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两组全麻诱导方法相同,维持用持续静注丙泊酚5~7mg/kg·h,间断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GEA组于诱导前取L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测定麻醉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诱导麻醉平稳后开始追加适量硬膜外药量(1%利多卡因5~10mL不等),以保持循环稳定为准.切皮前给予适量芬太尼完善镇痛.于麻醉前、切皮后10min、30min、2h、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E)及血糖浓度.结果 GEA组血清皮质醇在切皮后10min、30min明显低于GA组;E在切皮后各时点明显低于GA组;血糖在术毕时低于GA组.GEA组MAP、HR在切皮后各时点显著低于GA组.GEA组全麻药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显著低于GA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直肠癌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冰;曹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方法 采用内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280例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患者,用特殊电刀剥离、切除病变,并及时止血.结果 280例患者顺利一次性完全切除,无穿孔、大出血及梗阻,3个月后,280例患者复查胃镜显示创面已愈合,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
作者:黄云锦;孟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探讨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了解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效果的满意度.通过对上海黄浦区200名居民和1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现在的社区家庭护理出现瓶颈,社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和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结论:上海社区家庭护理是社区服务的重要部分,能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展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和内容是当前社区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规章制度,探索适合城市居民的社区护理模式.
作者:陈培珍;黄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早期诊断、甲氨蝶呤(MTX)联合宫颈搔刮术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12例宫颈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有9例是在早孕检查时诊断宫颈妊娠而采取了主动干预措施,2例患者是在外行刮宫术中大出血而诊断宫颈妊娠,1例患者孕期不规则少量出血、孕11周时突发大出血而到医院抢救治疗.结论 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主动干预治疗比被动抢救治疗效果好,药物联合保守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龚钿;徐曦;赵红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16、DAPK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和20例对照组宫颈组织中p16、DAP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7.6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DAP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85.0%,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和DAPK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宫颈癌分子标记物.
作者:古雅丽;李新敏;郭华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胃肠道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因起病隐蔽,缺少特异症状,常易和胃肠道有关疾病相混淆而造成不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本文对17例胃、3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有关病理临床分析,探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本文分析资料当中的17例胃组恶性淋巴瘤中只有1例术前确诊.术前32例肠组恶性淋巴瘤中仅2例疑恶性淋巴瘤,诊断回盲部结核病3例,癌肿7例,肠系膜平滑肌瘤2例,小肠类癌4例.结论 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作者:马志祥;刘安丽;刘家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48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同期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或超声碎石取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4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膀胱结石均一次性清除,总手术时间55 ~ 145min,平均(78.6±10.6) min,其中膀胱结石清除时间为12~45min,平均(26±4.3) min;术中无膀胱破裂、严重失血、TUR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 ~7d拔除导尿管,其中46例排尿通畅,大尿流率(Qmax)>15 mL/s;2例排尿不畅(Qmax <6mL/s),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与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有关,术中给予膀胱造瘘、术后行膀胱训练2个月后排尿通畅.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8±4.0)分下降至术后(7.4±3.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2±0.7)分下降至(2.0±0.5)分,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4.8±3.3)mL/s上升至(18.8±3.6)mL/s.术后随访2~18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结石复发.结论 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碎石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不受结石成分限制,是微创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明;吴斌;宋永胜;卜仁戈;殷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33例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及防治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6 -3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分,术前0 - 14分,平均7.38分;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7- 17分,平均12分,改善率为75.5%,优良率为81.3%.结论 加强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