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2例HPA-5a抗体所致输血后紫癜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成功治疗

关键词:抗体, 输血后, 紫癜, 静脉内免疫球蛋白
摘要: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的差异性研究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解释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合理地加以解决,研究人员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动员后外周血与骨髓来源的移植物进行了比较,初步得出了BMT与PBSCT差异的理论基础.

    作者:魏永强;冯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进展

    滤除白细胞成分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改善浓缩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条件;对于降低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TAGVHD)、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库血中细菌数量等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王明山;田兆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物芯片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微量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并行、多样、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本文对近年来生物芯片的制作过程及其在血液肿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郝麟;朱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吸毒史和筛检问题:一个重大的挑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核酶技术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核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和切割靶序列,从而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真正实现对失控基因或有害基因表达的有效阻断,已大量用于人类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概述核酶技术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肖娟;邹萍;陆华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

    (续2002年第六期485页)8 二磷酸盐现在已有的选择包括: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罹患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氨羟二磷酸二钠(pamidronate)和clodronate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已显示二磷酸盐治疗的明显好处.

    作者:陈森;方力维;肖志坚;郝玉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Evi-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

    Evi-1基因编码一个能结合DNA的锌指蛋白,在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Evi-1基因与白血病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以及它诱导肿瘤产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汪海岩;潘秀英;徐开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血液肿瘤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

    造血细胞表达谱系专一性抗原是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理想靶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降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源性,加强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针对CD20、CD52、CD33的工程抗体Rituximab、Campath-1H和Mylotary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在低度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银星;杨纯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友病患者治疗中以聚苯乙烯衍生物作为Ⅷ因子抗体体外吸附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输血医学的定义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转换前献血液中HCV RNA定量及核心抗原的检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台湾红细胞同种抗-Mia的免疫学特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留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残留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是目前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后治疗的一大热点,国内外的研究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疫苗、非清髓性骨髓移植、细胞因子等免疫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一定的疗效,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将是彻底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费新红;许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副孟买表型的分子遗传分析:确定一新的非功能性FUT1等位基因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归巢受体与恶性淋巴瘤播散的研究进展

    归巢受体是一类位于淋巴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通过与其配体的结合选择性地使淋巴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归巢,不仅在淋巴细胞发育、活化和机体免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恶性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提高肿瘤侵袭能力,广泛参与恶性淋巴瘤的播散过程,并与临床预后相关.

    作者:仲照东;邹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波兰献血者中TT病毒的多态性和流行情况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与急性白血病

    涉及染色体11q23的异常是造血系统肿瘤的常见改变,该异常导致位于11q23处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发生重排,与多种伙伴基因发生融合.MLL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包括3个功能区域:转录抑制区、转录激活区和DNA结合区,它起着转录因子功能,在人体发育及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MLL基因重排包括易位、部分串联重复、缺失、片段扩增等,MLL易位可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融合基因,终诱导白血病发生.MLL重排的白血病有特异生物学特性,已成为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

    作者:潘金兰;薛永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凝胶微柱法检测酸放散液中的抗体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胞周期素D与G1/S检测点相关信号传导途径

    细胞周期素D (cyclin D) 家族的3位成员,是先启动细胞周期G1/S检测点调控的周期蛋白因子.研究发现,cyclin D家族的作用机制与众多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传导途径均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就目前已知的细胞G1/S检测调控点与cyclin D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俊敏;徐世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