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卉;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朱显军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败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效果分为内固定成功组111例和失败组1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程度、尖顶距(TAD)、外侧壁厚度、外侧壁分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外侧壁厚、TAD、外侧壁分型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稳定性骨折、重度骨质疏松症、外侧壁厚过薄、尖顶距过大是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作者:孔杨;陈家麟;章维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HSF细胞,不同浓度的AFB1处理HSF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AFB1能抑制HSF细胞生长,随着AFB1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减弱.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AFB1处理HSF细胞15天后,分别有62.4%和89.2%的细胞生长被抑制.结论 AFB1对HSF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刘珊;罗仲秋;谭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高卒中风险患者的“一站式”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6年9月至今,我院共开展“一站式”手术20台,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充分准备,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出院前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顺利出院,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满意,出院后能遵照指导做好自我管理,术后随访期间有4例复发房颤,均未发生栓塞事件,无其余不适.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配合诊治,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英;李源;游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为促进基层医院病理科的发展,落实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解决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问题.通过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上传,平台管理及病理专家的阅片及诊断报告的发出,完成远程病理会诊过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问题,使很多的治疗可以在基层医院顺利完成.
作者:孔令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细胞,能够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身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神经干细胞指来自神经系统并可以经过自我更新或者不对称分裂,产生除自身以外的其它细胞,可向特定类型的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1].研究发现,从发育中甚至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可以分离出具有多潜能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培养成永生的神经祖细胞系,这有望成为合适的体外转基因载体之一,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创伤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黄莉;樊建刚;韩亮;冯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全载玻片成像扫描(Whole Slide imaging,WSI)技术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数字病理技术和方法为改变传统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探索计算机辅助临床病理诊断和提高远程病理会诊的学术培训交流创造了新的机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相信在今后病理日常工作中WSI技术将逐步替代传统切片的诊断地位.本文从临床诊断病理的角度出发,阐述数字病理的发展阶段、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讨论今后数字病理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作者:包骥;步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2015年与2001年相比成都市中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在2001年(甲组,1288例)及2015年(乙组,1023例)分别对成都市相同的8个社区20 ~ 65岁,居住三年以上人群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现场问卷,调查吸烟、饮酒率、血压、体质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情况.结果 两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饮酒率明显低于甲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高于甲组.两组甘油三酯(TI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各项患病率:超重、高血压、糖尿病(空腹检出)、高TG,高尿酸血症、高非高密度脂蛋白(高非HDL-C)血症高于甲组.结论 过去15年成都市中青年人群饮酒率降低较多,吸烟下降不明显,其余危险因素有不同程度升高,值得高度关注.
作者:薛妤;程遥;江倩;刘建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成A(n=26)、B(n=30)两组,A组行经左胸两切口(左胸、颈部)入路治疗方案,B组行经右胸三切口(右胸、上腹部、左颈部)入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年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肿瘤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均低于B组(P<0.05).3年随访期内,A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高于B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B组(P<0.05).结论 两种入路方案在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后合理选择.
作者:罗建明;王一成;熊磊;罗小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运用三层次需求调查问卷(the three levels of needs questionnaire,3LNQ)评估妇科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肿瘤相关症状存在的情况以及相应的需求,为护理临床实施有效的终末期姑息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升妇科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运用基本信息采集表、健康状况简表(SF-36)、3LNQ陆续对70例妇科恶性肿瘤3期及4期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同时了解其肿瘤相关症状存在的情况以及相应的需求.结果 受访患者的平均年龄(61±9.26)岁,其中65.7%被诊断为卵巢癌.在这些患者中,87.1%感觉自己是家庭的负担.普遍存在的症状是疲劳,且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干预.结论 终末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普遍感觉疲劳且大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困扰,在问卷调查结果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姑息治疗方案有益于提高终末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谢晓琴;张琼;康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癫痫患儿院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72例癫痫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46例,均予癫痫疾病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其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住院情况、临床有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的干预可明显降低癫痫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患儿临床总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可作为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作者:钟兰;胡文广;林振秀;甘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比较两组镇静后的Ramsay评分,记录镇静中0、4、8和12 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镇静达12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分钟评估1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镇静4、8h的心率及动脉平均压均低于镇静0h(P<0.05),其中心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对照组镇静后各时间点呼吸抑制较为明显(P<0.05).两组在氧饱和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咪达唑仑用量、镇静满意程度、满意镇静调整时间、恢复时间等四项指标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用药物期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且减少了咪达唑仑的用量,对呼吸、循环抑制小.
作者:朱俊臣;陈侣林;兰英;李卉;尧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胚抗原(CEA)升高的原因.方法 选择内科ICU(MICU)有CEA升高的214例患者,按有无肿瘤病史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组中位CEA值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肿瘤组男性患者中位CEA值低于女性患者(P=0.017).重症感染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ICU内患者CEA升高的主要原因(占83.18%).结论 CEA不仅是一项很好的肿瘤标记物,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危重症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琳;阮佳;杨阳;解郑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因素引起慢性肝脏损伤的一种“损伤修复”慢性进展性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的过渡环节也是欲阻断纤维化继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的机制、途径、效果以及优缺点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同研究方向选择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冯天航;姚豫桐;黄孝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肠内营养(EN)对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5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54例,EN组患者接受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行早期(<3天)EN治疗,TPN组进行传统TPN治疗,比较两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改善免疫功能,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实施EN的有效可靠手段.
作者: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救护车担架仓挡板在救护车担架安全上下车中的重要性,避免因担架仓挡板因素导致的转运风险,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1季度至2016年2季度的1000份出诊记录,抽取2014年1季度至2015年1季度的500份为对照组,使用改良前的救护车担架仓挡板进行转运患者;抽取2015年2季度至2016年2季度的500份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救护车担架仓挡板进行转运患者,统计两组因转运风险导致的意外伤害例 数,以及造成意外伤害工具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外伤害发生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护工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包括担架仓挡板缺陷、转运担架缺陷、护工操作不当、防护措施不到位、工具维护不到位.结论 在院前救护转运方面发生的意外伤害原因中救护工具因素占比高,而其中担架仓挡板缺陷又多,但担架仓挡板在进行改良后,院前救护车转运意外伤害发生例数明显下降,改良后的担架仓挡板杜绝救护担架在上下车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安全转运患者的目标.
作者:谢群芳;黄丹;黄丽;时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容积旋转调强方法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病例的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择Ⅱ~Ⅲ期直肠癌病例16例,使用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RapidArc)对每个病例分别进行双全弧(FAAS)和双半弧(PA,150.~210.)的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各剂量参数以及总机器跳数(MU).结果 两种设计的计划靶区(PTV)接受2325 cGy的照射体积(V2325cGv)、小剂量(Dmin)、大剂量(Dmax)、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AS中大肠、膀胱、盆腔骨髓、左右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较P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机器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接受术前短程放疗RapidArc计划设计时,选择FAAS可以保证靶区剂量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减少危及器官的受量,降低总MU输出.
作者:彭倩;骆科林;谢朝;曾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intervention,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28例及对照组19例.采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分别测量舒张末期冠状沟与心尖切迹中间的右室前壁前、左心室后壁后以及心尖切迹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FT).比较3组患者PET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ACS组EFT较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厚(P< 0.001),且S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EFT≥3.25 mm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9.5%;以EFT≥3.35 mm作为诊断ACS的标准,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68.1%.结论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层厚度是一种简便、无创预测冠心病和ACS的方法.
作者:李赵欢;欧阳征鹏;罗安果;左明良;邓燕;李春梅;尹立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我院体检的25例健康志愿者及其供体的骨髓(健康组),将单个核细胞分离后提取DNA,受试患者接受标准方案化疗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个核细胞上Tim-3 mRNA表达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Tim-3比率及Tim-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及治疗后(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Tim-3比率及Tim-3 mRNA相对表达量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与Tim-3基因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im-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中存在明显高表达现象,其表达水平高低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中有一定积极作用.
作者:伍香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出现,病理切片图像信息能够通过全玻片数字扫描(Whole slide imaging,WSI)技术实现全数字化.WSI首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病理远程会诊,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和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结合开展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病理图像的全数字化起步较晚,数字病理图像CAD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已是数字病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技术的结合,数字病理CAD研发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本文将着重讨论CAD在未来数字病理临床应用中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方向.
作者:邓杨;包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Ⅲ~Ⅴ级肝破裂患者78例,其中39例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实验组),39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r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较常规手术在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患者方面,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术后恢复快,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吕朋;李大伟;张凌;郭立志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