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彦全;吕群;张潇潇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脾脏淋巴瘤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3例继发,1例原发。弥漫粟粒型5例,增强扫描见脾脏弥漫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多发肿块型7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1.6~6.5 cm;单发肿块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肿块,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钙化及坏死。12例伴有脾外淋巴瘤。结论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腹腔内脾外病变的CT表现有助于诊断。
作者:李文波;林伟;钱树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 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脓毒症患者6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PCT和血乳酸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PCT、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II )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 PCT和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血乳酸表达水平升高,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佳;张红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1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肾积水患儿19例(共38侧患肾),手术方式为开放式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Anderson-Hynes),手术均为分次完成,优先进行肾积水程度较重侧别的手术。并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期间利用彩超观察肾脏形态恢复情况,以及双肾放射性核素检查观察肾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侧患肾中共30侧患肾接受了手术,其中9例双侧均进行了手术,双侧手术非同时进行,手术间隔时间33~181天;8例患儿一侧术后对侧积水减轻,未再进行手术;2例患儿一侧术后对侧积水程度一过性减轻,又再次加重,分肾功能降低,再行手术治疗;2例患儿一侧术后对侧积水无明显变化,分肾功能无下降,暂保守观察。比较11例一侧手术后对侧未好转侧和7例一侧手术后对侧好转侧的病例资料发现:好转侧肾积水以SFU3度为主,未好转侧肾积水以SFU4度为主;好转侧肾盂前后径与肾实质厚度的比值低于未好转侧( P<0.05)。结论对于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患儿,在进行一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对侧的SFU3、SFU4级的肾积水可能会自发性减轻。因此,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患儿的第二次手术时间可以推迟至第一次手术术后2月左右。
作者:刘鑫;刘舸;杨屹;侯英;陈辉;牛之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学炎性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38例肺部感染患儿,经血培养、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诊细菌性感染192例,非细菌性感染146例,选取同期呼吸系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PCT、IL-6和CD64指数检查。结果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CT、IL-6水平和CD64指数明显低于细菌性感染组( P<0.05)。 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IL-6(P<0.05)。结论 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立营;陈朴;唐灵通;沈伟;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阶梯”治疗方案对初诊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5例初次至疼痛门就诊癌痛患者,观察当前治疗方案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按照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前后患者数字分级评估法( Numer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方案调整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多项指标显著提高(均P<0.01);用药后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也得到了显著缓解(均P<0.005)。结论规范“三阶梯”治疗方案对癌痛患者能切实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信春;张海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重组并表达釉原蛋白N-端酪氨酸富集段( tyrosine-rich amelogenin peptide ,TRAP),研究其自组装行为与矿化能力的关系。方法合成TRAP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Cold-SUMO行质粒构建,于BL21( DE3) Chaprone宿主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在类唾液Ca2+、PO43-环境中观察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成核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获得人釉蛋白功能电段LRAP并在原核生物中表达,TRAP能聚集成类釉原蛋白的纳米球状功能结构,进一步诱导晶体生长成熟。结论 TRAP是重要的釉原蛋白功能域,能部分模拟其定向诱导晶体矿化的能力,是修复不规则微量牙体硬组织缺损的又一选择。
作者:田鲲;杜芹;廖楚航;费伟;任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血压计和体温计是医务人员必备常用的医疗器械,但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因机械或人为操作的不慎导致体温计破裂水银外溢、血压计气压过度水银外溢。因此,我们设制了水银泄露应急箱,为一层塑料箱体,长20 cm,宽17 cm,高10 cm,在应急箱盖面处粘贴水银泄露应急箱标识一览表,表上标明用物基数。应急箱内面粘贴水银泄露的应急处理措施表。箱体内通过隔断分隔为田字形四个小格,左上格放置橡胶手套一双与规格为5根/包的医用棉签2包;左下格放置一次性口罩一个;右上格放置高11 cm,直径为4.5 cm装有硫磺粉的带盖玻璃小瓶一个与卷成筒形的纸数张;右下格放置高11 cm,直径为4.5 cm的带盖空玻璃小瓶一个,两个小瓶分别贴有标签注明(见图1)。应急箱结构简单,物品齐全,标识清晰,分类与定点放置,方便护士在处置中更快捷的取用,且小巧,便于携带,避免处置时用物携带不齐使应急措施不能及时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使用方便,缩短了水银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可减少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应急箱内附处理措施表,流程清楚,对于刚入临床的实习同学,如果对处理措施及流程有所遗忘,看到处理措施表后,也能及时、有效、准确的处置,避免遗忘,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赖娟;高浪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T2 DM患者59例,其中新诊断21例( A1组,发生糖尿病病程<6个月),病程<2年20例( A2组),病程>2年18例( A3组),同期健康对照组21例(B组),比较各组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胰岛素原(PI)、FFA、RBP4、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体重指数( BMI)及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Is)。结果 A组Homa-Is低于B组,RBP4高于B组,A2、A3组FFA、LDL高于A1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其伴随血浆RBP4、FF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周广朋;张景岚;陈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简称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的肌壁异位妊娠,随着妊娠的进展,可造成子宫破裂、大出血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切口妊娠简单有效的手段。本文旨在讨论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进展。
作者:任泉霖;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术(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 ,LP)是目前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优选术式。然而,该术式仍存在各种术后并发症。随着LP术的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以Clavien术后分级方法为基础,就LP术后并发症,以及其成因和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肖哲思;何大维;魏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水晶丹外敷治疗急性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蜂窝组织炎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水晶丹外敷,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两组均配合抗生素静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愈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例数优于对照组,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水晶丹外敷治疗急性蜂窝组织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缩短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邓菲;段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引入后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HPS)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HPS病例33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比较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病例的临床结果。观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间病例共134例,其中前3年未引入路径管理58例,后3年引入路径管理76例,两组均采取术后12小时内开始喂养的方案。引入路径管理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和可比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S早期手术、术后早期喂养及腹腔镜手术的策略可改善临床结果。引人临床路径管理可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从而影响治疗结果。本研究显示,对HPS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是值得推荐应用的。
作者:龚一鸣;潘伟华;王俊;蔡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0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情况。结果2013年收集的2000病例中剖宫产率51.65%,其中母体因素383(37.08%),胎儿因素343(33.2%),母儿因素67(6.49%),社会因素240(23.23%)。2014年剖宫产率52.45%,其中母体因素326(31.07%),胎儿因素333(31.74%),母儿因素62(5.92%),社会因素328(31.27%)。2015年剖宫产率55.15%,其中母体因素279(25.29%),胎儿因素333(30.19%),母儿因素60(5.44%),社会因素431(39.07%)。剖宫产指征构成中社会因素呈现增长趋势,母体因素逐年下降,但母体因素中瘢痕子宫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近3年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中主要的指征。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好围产期保健、加强社会宣传和医患沟通、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期在未来数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珏杉;何建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切片扫描图像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初始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12月318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病理资料,采用优纳第四代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扫描玻片,存入电脑。所有玻片均由同一位病理主治医生独立重新阅片分析。观察者先进行原始玻片传统光学显微镜判读,5周后再于电脑上判读数字切片。阅片结束后,计算分析光学显微镜上判读与电脑数字切片判读的的可重复性。结果全切片扫描图像诊断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诊断的,Kappa值0.91。所有的诊断差异性出现在可疑肿瘤病例,在良性与恶性病例之间没有诊断差异性。结论数字切片扫描图像技术可用于细胞块初始诊断。
作者:李媛媛;钟琴;胡佐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自然演变过程。方法单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患儿22例,平均复位年龄10.5月(5~23月)。 K&M分型II型11例,III型8例,IV型3例。平均随访3.5年(2.5~5.5年),采用股骨头高度同骺线宽度比(Height-Wild Ratio,HWR)计算股骨头修复百分比。同时观察了异常应力髋关节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中,去除应力前后股骨头的形态变化及其修复情况。结果22例患儿,在去除外固定架后自然负重的情况下,股骨头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22例患儿坏死侧股骨头同健侧对比,从(24.7±5.26)%修复至(80.3±17.9)%。出现股骨头坏死后随访≤2年(n=10)股骨头高宽比(HWR)修复为(72±2.7)%;随访>2年(n=12)股骨头HWR修复(81.2±9.4)%。其中II型(n=11)HWR修复(78.3±4.2)%;III型(n=8) HWR修复(74.1±6.9)%;IV型(n=3) HWR修复(59.3±7.7)%。造模动物的股骨头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随应力时间延长股骨头形态改变越显著,去除应力后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去除应力越早,日后发育越接近正常形态的股骨头。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坏死在自然负重状态下具有逐步修复的趋势;出现股骨头坏死后可以继续随访2~4年,以发挥DDH患儿股骨头自我修复的大潜能。
作者:裴新红;莫越强;马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前列腺囊合并反复附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我院2001~2011年收治的尿道下裂手术后前列腺囊合并附睾炎的患儿12例,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VCUG)、超声、尿道镜等辅助检查诊断,给予无效者选择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5年。分析前列腺囊合并附睾炎发病年龄、首次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囊肿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12例14侧合并附睾炎患者,保守治疗好转2例3侧,10例11侧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切除。其中经会阴切除2例2侧,经膀胱切除5例6侧,经腹腔镜切除1例1侧,经阴囊输精管结扎2例2侧,1例结扎输精管术后6月腹股沟处输精管反复炎症,予以腹腔镜切除。术后随诊2~5年患儿恢复良好。首次发病时间与发病频率存在相关性(P<0.01),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超声、VCUG、尿道镜可明确前列腺囊诊断,根据前列腺囊位置可采取不同术式切除。在无法切除前列腺囊情况下,可腹腔镜高位结扎输精管。附睾炎首次发病时间可作为手术参考指标。
作者:韩文文;张潍平;孙宁;宋宏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6年6月22日上午,世界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院长、心内科教授,犹他大学心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省医院引进的千人计划,Dean Li教授到心衰中心进行教学指导及查房活动。 Dean Li教授是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前期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做出重要努力。为进一步促进心衰中心的发展,推进中心与国际心衰临床前沿接轨并搭建平台,当天上午他在心衰中心病房进行了查房和教学讲课,悉心指导。在顶级心脏病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的一天时间中,全体心内科医生表示受益匪浅。下午在外科ICU会议室,Dean Li教授听取了心衰中心的工作介绍,着重围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器械循环支持项目(左室辅助系统)的开展与实践展开研讨,详细了解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左室辅助系统项目的准备情况和具体困难,结合中美医疗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务实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表示将持续为心衰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心衰中心自成立以来,紧跟国际发展方向和步伐,各项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均得到快速发展,与国际前沿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对话,将引领我中心进一步科学发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胆源性胰腺炎、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ERCP中,胆管结石者62例,胆总管良性狭窄8例,胆总管肿瘤10例,胆总管囊肿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壶腹癌3例;单纯ERCP2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EST)80例,插管困难行十二指肠乳头开窗术14例,放置鼻胆引流管71例,放置塑料支架16例。手术成功88例,手术失败2例,成功率98%,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ERCP相关技术可清晰地观察胆总管形态,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梗阻性胆管疾病病因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小刚;唐恭正;刘三刚;张来茂;王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对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种产前诊断方法的进步,一些胎儿发育异常可更早被发现及诊断,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可以通过胎儿外科和(或)产时外科技术得到及早矫治,从而改善出生缺陷患儿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目前,胎儿外科、产时外科及胎儿介入治疗,以及运用胎儿镜及开放式胎儿宫内手术等措施在临床上开始开展应用,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经济水平、技术难度的影响,胎儿外科先进技术尚难以普及推广,本文拟就目前国内外胎儿外科及产时外科技术的开展及临床应用予以阐述。
作者:冯威;刘文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咳嗽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 fraction of expir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探讨能否应用FeNO预测慢性咳嗽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300名慢性咳嗽患儿,进行FeNO、肺功能和乙酰甲胆碱为激发剂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根据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135例,阴性组165例。结果阳性组患儿的FeNO值为21.5 ppb(16.0~36.5 ppb),阴性组的FeNO值为17.0 ppb(12.0~22.5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FeNO预测气道激发试验结果的佳阈值为30.5 ppb,敏感性为29.2%,特异性为96.6%,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65.0%;FeNO与FEV1%下降20%时吸入的乙酰甲胆碱累积剂量( PD20-FEV1)之间不存在剂量相关性( r=-0.0.86,P =0.345)。结论慢性咳嗽患儿的FeNO值对于气道高反应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当FeNO>30.5 ppb时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准确性较高,提示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当FeNO<30.5 ppb时,不能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阴性做出预测,需进一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判断气道的反应性。
作者:张家伟;孟帅;刘群;徐小评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