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清白蛋白诊断糖尿病的价值研究

吕艳;王路长;夏汝杰;卢洁;李毅;廖勇

关键词:糖化血清白蛋白, 糖尿病,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 glycated albumin ,GA)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1017例社区糖尿病调查筛查患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三组GA、HbA1c、空腹血糖( FB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的差异;分析GA与HbA1c、FBG及2hPG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找出诊断糖尿病的Cutoff值,比较GA与HbA1c的诊断效能、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糖耐量受损组、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GA、HbA1c、FBG及2hPG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糖耐量正常组GA仅与HbA1c呈正相关,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GA与HbA1c、FBG和2hPG均呈正相关(P<0.05)。 GA诊断糖尿病的佳截点为15.77%,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为0.585和0.949,与HbA1c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诊断糖尿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GA可用于糖尿病诊断,弥补HbA1c临床使用的不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质量反馈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质量反馈在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质量反馈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质量反馈组在此基础上行质量反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质量反馈组护理总配合率、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焦虑、抑郁得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质量反馈应用于肺癌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易红梅;肖英;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YP4 A1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CYP4 A1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脑梗死发病及梗死后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MDLDI-TOF-MS )对396例脑梗死患者及378例对照者的 CPYP4 A11 rs2269231、CPYP4 A11rs9333025、CYP4F2rs3093135及CYP4F2rs2108622 SNPs进行检测。并对所有的脑梗死患者随访12月。结果脑梗死组CPYP4 A11rs9333025 GG基因型频率发布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 CPYP4 A11rs9333025 GG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OR=1.82,95%CI:1.24~5.04,P =0.016)。 rs9333025 GG基因型患者在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率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rs9333025 AG基因型患者( P =0.04)。 rs9333025 GG为脑梗死后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R=1.87,95%CI:1.16~5.36,P =0.003)。结论 rs9333025 GG基因型增加了脑梗死的易感性和脑梗死后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作者:廖断修;陈洪;易兴阳;何妮;王淳;林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的19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结膜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19例22眼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少(P>0.05)。5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抗炎治疗5天后消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氨蝶呤( MTX)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后再行宫腔镜监测下吸刮术在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彩超诊断的内生型C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先行MTX+米非司酮治疗,待β-HCG下降25%以上,再在宫腔镜监测下行吸刮术;对照组56例,直接行宫腔镜监测下吸刮术。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HCG下降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MTX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后再行宫腔镜监测下吸刮术治疗内生型CSP,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能预防术中大出血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干晓琴;林海;张凌;刘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尿道下裂术后前列腺囊合并附睾炎诊治探讨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前列腺囊合并反复附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我院2001~2011年收治的尿道下裂手术后前列腺囊合并附睾炎的患儿12例,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VCUG)、超声、尿道镜等辅助检查诊断,给予无效者选择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5年。分析前列腺囊合并附睾炎发病年龄、首次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囊肿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12例14侧合并附睾炎患者,保守治疗好转2例3侧,10例11侧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切除。其中经会阴切除2例2侧,经膀胱切除5例6侧,经腹腔镜切除1例1侧,经阴囊输精管结扎2例2侧,1例结扎输精管术后6月腹股沟处输精管反复炎症,予以腹腔镜切除。术后随诊2~5年患儿恢复良好。首次发病时间与发病频率存在相关性(P<0.01),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超声、VCUG、尿道镜可明确前列腺囊诊断,根据前列腺囊位置可采取不同术式切除。在无法切除前列腺囊情况下,可腹腔镜高位结扎输精管。附睾炎首次发病时间可作为手术参考指标。

    作者:韩文文;张潍平;孙宁;宋宏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

    双额脑挫裂伤是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其受伤机制复杂,伤后早期病情较轻,但常常突然病情加重,且手术时机不易捕捉,死亡率高「1」,是基层神经外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我科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双额脑挫裂伤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晋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浓度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普外科急诊收治的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并于入院后及时行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36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做对照。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一天再次抽取静脉血,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反应(ELISA)检测IFABP浓度。结果入院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IFABP含量明显高于非绞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绞窄组在入院、术前及手术解决梗阻后患者血清中IFABP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 P<0.05)。结论 IFABP可以作为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发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何干;杨强;刘洋;陈凯;白鍊;李中福;李启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实施惯性运行与调度运行管理教育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情绪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实施惯性运行与调度运行管理教育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158例,按照手术进行的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均进行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惯性运行和调度运行管理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进行心理健康诊断和精神病学研究,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AS)和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DS)对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症状进行测评,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惯性运行与调度运行管理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术前护理,消除患者术前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牛守君;姜云;薛灵芝;陈梦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hyperlipide acute pancreatitis ,HLAP)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特征的异同点。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HLAP患者38例,ABP患者185例,比较两种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一般临床特征、严重度、生化功能和血脂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良CT严重度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MCTSI)的差别。结果与ABP比较,HLAP发病年龄较低,男性居多,肥胖体型多见,多数伴有糖尿病和脂肪肝;临床腹痛缓解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发展为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多见,胰腺坏死多见。 CRP和MCTSI在检测HLAP胰腺坏死发生上有应用价值。结论与ABP比较,HLAP临床特征有不同之处,且病情较重,易发生胰腺坏死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瑜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住院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的8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5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分75~95分,平均88.2分。结论 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俊;蔡礼涛;任洋良;王艇;徐辉;罗家龙;谢广文;周强;代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无功能性垂体瘤的远期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284例术后残留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伽玛刀治疗时机分为早期治疗组(术后6月以内)172例及晚期治疗组(术后6月以后)112例。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12~40 Gy,平均23.68 Gy,周边剂量6~20 Gy,平均11.75 Gy。术后定期复查鞍区MRI和血液激素水平,对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本组总的肿瘤控制有效率为96.47%,早期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高于晚期治疗组( P<0.05)。伽玛刀治疗后新发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2.46%,治疗后无视力视野障碍加重病例。结论术后早期伽玛刀治疗能有效控制术后残留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生长,是治疗术后残留垂体腺瘤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罗丽;高晋健;唐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腰硬麻醉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腰硬麻醉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主要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护理质量总评分[(85.5±5.4)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腰硬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满意度高,且护理质量评分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引入后对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HPS)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HPS病例33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比较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病例的临床结果。观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各3年间病例共134例,其中前3年未引入路径管理58例,后3年引入路径管理76例,两组均采取术后12小时内开始喂养的方案。引入路径管理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和可比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S早期手术、术后早期喂养及腹腔镜手术的策略可改善临床结果。引人临床路径管理可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从而影响治疗结果。本研究显示,对HPS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是值得推荐应用的。

    作者:龚一鸣;潘伟华;王俊;蔡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 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脓毒症患者6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PCT和血乳酸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PCT、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II )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 PCT和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血乳酸表达水平升高,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佳;张红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 形皮瓣法矫治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阴囊转位44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M形皮瓣法矫治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阴囊转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科采用M形皮瓣法矫治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阴囊转位患者44例,阴茎阴囊转位采用以M形皮瓣法为主的矫形,阴茎背侧基底区皮肤明显凹陷者切除凹陷部位矩形皮肤,尿道缺损或憩室予以相应尿道修复重建。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4~63个月,平均29个月,失访3例,31例外观良好,阴茎阴囊位置关系正常,3例残留轻度阴茎阴囊转位,2例阴茎显露不良(其中1例阴茎发育不良),6例并发尿道成形并发症(尿瘘3例次、尿道裂开2例次、尿道憩室2例次、尿道狭窄2例次)。结论 M形皮瓣法应用于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阴囊转位可较好矫正阴茎与阴囊的异常位置关系,改善外观。

    作者:唐耘熳;王学军;毛宇;陈绍基;刘茂;陈月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案

    目的:构建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案。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咨询中专家的问卷回收率及建议提出率分别为85.71%、66.67%,100%、27.78%,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8±0.079,两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08和0.290。终构建的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方案包含实施路径、实施要点以及健康指导内容三部分,共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以及27项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均较高,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均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形成的方案可以为开展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实践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林晓红;王玉芳;叶雨;秦爱梅;刘晓燕;熊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菌细菌感染的HAP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米卡星0.2~0.3 g+沐舒坦15 mg bid雾化治疗,观察组予沐舒坦15 mg bid雾化治疗,疗程2周,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细菌培养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治疗好转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死亡率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好转率分别为77.27%及7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3.64%、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有心率加快、氧饱和度降低等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出现声嘶,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HAP患者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陈庆;陈丽娟;刘跃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世界著名心脏专家Dean Li教授到心衰中心指导工作

    2016年6月22日上午,世界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院长、心内科教授,犹他大学心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省医院引进的千人计划,Dean Li教授到心衰中心进行教学指导及查房活动。 Dean Li教授是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前期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做出重要努力。为进一步促进心衰中心的发展,推进中心与国际心衰临床前沿接轨并搭建平台,当天上午他在心衰中心病房进行了查房和教学讲课,悉心指导。在顶级心脏病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的一天时间中,全体心内科医生表示受益匪浅。下午在外科ICU会议室,Dean Li教授听取了心衰中心的工作介绍,着重围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器械循环支持项目(左室辅助系统)的开展与实践展开研讨,详细了解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左室辅助系统项目的准备情况和具体困难,结合中美医疗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务实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表示将持续为心衰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心衰中心自成立以来,紧跟国际发展方向和步伐,各项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均得到快速发展,与国际前沿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对话,将引领我中心进一步科学发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类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酵母相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当其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时,会引发临床上各种感染症状。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白念珠菌感染。近年来,有关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包括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样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 NLRs受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受体( MDA5受体)、Th17细胞和IL-17等。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模式识别受体以及Th17/IL-17、Treg介导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宿主抗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杭谕;崔凡;林昭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 Barrett 食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 Barrett's esophagus , BE)的疗效。方法将90例B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先给予单纯药物治疗8周(雷贝拉唑20 mg,bid,莫沙比利5 mg tid,铝碳酸镁片1 g tid),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BE病灶仍存在者再行APC,术后服上述同样药物治疗;对照组先胃镜下行APC,术后再给予同样药物治疗。对于一次治疗不能清除病灶的患者,4周后进行第二次清除,直至病灶消失。两组APC均在无痛胃镜、窄带成像( NBI)及透明帽辅助下完成。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NBI辅助下胃镜复查,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在单纯药物治疗3个月后胃镜下BE病灶未见明显改变;随访24个月,试验组镜下保持完全清除的 BE 食管患者占 APC 治疗的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 P <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3.3%,8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纯药物治疗虽不能消除BE黏膜病理改变,但可以缓解症状,减少APC后复发;先药物治疗2个月,再联合无痛胃镜下NBI及透明帽辅助下APC治疗BE疗效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艳;陈爽;董文佳;毕小刚;沈鹏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