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嘉;黄佳;叶茂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76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其中88例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88例剖宫产(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子宫破裂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阴道试产组中68例分娩成功,产后24小时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P <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行阴道试产出血量少,母婴并发症少,临床上可在严格掌握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相关适应证的基础上,在产程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 CT 不同重建方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30例,分别行胸部 CT 平扫及肺动脉造影(CTPA)扫描,图像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不同重建方式对栓子的检出率。结果30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栓塞24例,栓子138个,轴位及 MPR 共检出138个(100%),MIP 共检出108个(78.2%),VR 共检出68个(49.3%),MPR、MIP 及 VR 图像检出肺动脉主干及肺叶动脉的栓子数目相同,分别为4、31个,肺段级血管内栓子数目分别为47、45、26个;亚段肺动脉及其以下分支内栓子数目分别为56、28、7个,三种重建方式对栓子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叶动脉以上平面对栓子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肺段动脉平面,除 MPR 与 MIP 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肺亚段及以下平面,三种重建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PR 和 MIP 对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检出率高,几种重建方式综合运用更加有利于栓子的显示。
作者:罗容智;刘英;陈运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1年”于2013年3月18日入院。入院后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门部查见一大小约4.5 cm×4.3 cm×5.6 cm 稍弱回声团块。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提示:肝肾间隙一大小约67 mm×55 mm 肿块,边界清,周围部分结构受推挤。考虑肿瘤性病变,腹膜后肿瘤待排(图1)。血常规、血生化均无异常, AFP、 CEA、CA125、CA19-9值均正常,HBsAg (-)、HBsAb(+)、HBeAg(-)、HBeAb(-)、HBcAb(-)。经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后方可见一直径约5 cm 类圆形质软包块,包块呈暗红色,表面有血管怒张。包块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包块内侧紧贴胆总管右缘及门静脉主干前方,其上缘位于肝脏尾状突(图2)。术中超声确定肿瘤未侵犯第三肝门。行肝尾叶肿瘤切除术。术中未行第一肝门阻断,失血约800 ml,未输血,手术持续时间约3.8 h。术后经过平稳,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4天痊愈出院。随访26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征象。术后病检显示肿瘤多数为实性片状上皮样细胞与不等量的成熟脂肪细胞区域和血管成分呈地图样穿插排列,大部分血管呈薄壁血窦状,偶见厚壁畸形血管伴部分透明变性(图3)。免疫组化结果:肿瘤平滑肌样细胞 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S-100(+),CD68(+),PCK(-)。后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作者:胥楠;姚辉华;杨厄;杨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序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序贯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大峰流速值(PEF)、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bt(O2)]、氧合指数[Pbt(O2)/Fi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肺顺应性(CL)均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氨溴索序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潘雪冬;张红;刘茂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伴髋关节强直并重度屈曲挛缩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0~2014年收治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伴髋关节强直并屈曲挛缩患者,均先行脊柱截骨矫形手术,4~6周后行髋关节松解手术,术后胫骨结节牵引至髋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小于30°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 Cobb's 角,评估脊柱矫形效果;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并行 Harris 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43例患者脊柱后凸及髋关节屈曲挛缩均得到较好纠正,术后 Cobb's 角(26±2.1)°,髋关节屈曲挛缩角度(7.5±1.4)°,髋关节 Harris 评分(93.5±1.7)分,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 <0.05)。全部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症状出现,7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股神经牵拉症状。结论采用一期手术行脊柱截骨矫形,二期行髋关节松解并胫骨结节牵引,三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伴髋关节强直并重度屈曲挛缩,手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李庆;曾勇;石化洋;何睿;王太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液体管理方案应用于重度(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的疗效。方法收集5例改良式液体管理方案治疗重度 OHSS 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后的效果。结果改良式液体管理方案应用于5例重度OHSS 患者后,临床症状能较快得到控制,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改良式液体管理方案治疗重度 OHSS 的疗效明显。
作者:何道会;彭薛萍;郭秀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大类具有高度异质性、多系统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等,其病理基础为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膜和脊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是 CTD 本身所致,亦可为感染、药物等因素继发,部分患者甚至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凶险,属于危急重症,是 CTD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 CTD 中枢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的诊断,积极合适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将阐述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作者:蒋莹;左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误咽的状况,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进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31例误咽患者,从心理护理、术前功能锻炼、术后体位、饮食、吞咽功能锻炼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中,4例保留双侧披裂的 CHEP 患者,术后6~17天误咽消失;19例仅保留单侧披裂的环状软骨会厌舌骨固定(CHEP)患者中,14例术后12~19天误咽消失,5例术后21~57天误咽消失;8例环状软骨舌骨固定(CHP)患者中,6例术后45~72天误咽消失,2例270~312天误咽消失。无因误咽改做全喉切除术的病例。结论通过心理疏导、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经口进食的护理对策,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误咽的时间而恢复正常进食。
作者:周淑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查阅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同时行 CEA 检测并排除肿瘤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 CEA 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特点。结果血清 CEA 升高的患者涉及多种靶器官损害;感染治疗后 CEA、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 G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 CEA 水平升高更多发生肺脏及关节受累。
作者:李强;李江涛;张杰;陈芍;肖岚;张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12月13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巨检及光镜检查资料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85%(138/7460),其中合并平滑肌瘤和/或腺肌症占69.6%(96/138)。巨检肿瘤多位于肌壁间或浆膜下,平均直径2.4 cm,界限较清,但无包膜,切面呈实性,灰红或灰白色,部分呈灰黄色,部分可见细小裂隙或微囊甚至囊腔形成。光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裂隙样或脉管样结构组成,腔内可见蓝染的分泌物,内衬有扁平、立方状细胞,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显示内衬肿瘤细胞呈 pan-CK、Vim-entin、D2-40、Calretinin 阳性,CD34、CEA、CD31、PAX2/8、SMA 阴性,Ki-67增殖指数≤10%。结论免疫组化提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性肿瘤,多数伴有平滑肌瘤和(或)腺肌症,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洪园;邹燕丽;卓俊菊;付蓉;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推导独立通气笼(IVC)饲养常用雌性 SD 大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参考范围值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分别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目标大鼠 IVC 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称重分装于 IVC 中饲养,连续5天测量每日进食量及饮水量,分别求出每日进食量和饮水量的取值范围,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分别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该体重范围内大鼠每日进食量为16.8~17.7 g,每日饮水量为23.7~25.4 ml,进食量与饮水量两者之间以及两者分别与体重呈直线正相关(P <0.05)。结论初步建立了现阶段常用 IVC 饲养条件下单一性别实验大鼠的每日进食量和饮水量的参考范围值,推导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且分别与大鼠的体重呈正相关,并可由公式粗略推算。
作者:周贤锋;施静;骆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缓慢进展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以及肝活检提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及小叶间胆管破坏。该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本文对 PBC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龙丽;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炎性风湿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98遗传因素在 RA 发病中扮演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与 RA 易感性密切相关,大型基因组关联研究证实除去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人类基因组上还存在许多 RA 易感基因座,包括 PADI4、PTPN22、CTLA-4、TRAF1-C5、IL 等。 RA 易感基因多态性的发现,不仅有助于阐明 RA 发病机制,而且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测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婷;龙丽;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尼罗替尼(Nilotinib)对丛状神经纤维瘤(PNF)培养的 Schwann 细胞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 PNF 组织培养 Schwann 细胞和 MPNST 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尼罗替尼进行处理,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凋亡和胞外胶原酶活性,评价药物的效能。结果尼罗替尼处理后,细胞增殖和活力均下降,下降的程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3~10.8μM。此外,尼罗替尼抑制 Schwann 细胞和MPNST 细胞胶原酶表达活性,并诱导 MPNST 细胞凋亡。结论尼罗替尼在体外可有效抑制 PNF 肿瘤细胞和 MPNST 细胞的增殖和活力,促进 MPNST 细胞凋亡,值得进一步开展体内试验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姜伟;黄文芳;Claudia Schnabel;Lan Kluwe;Victor-F.Mautner;Reinhard E.Friedrich;Andreas Kurtz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疗团队率先开展了国际领先的高清显微镜系统辅助精索静脉超选结扎术,使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更微创、更精准。该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显微外科精准定位、高倍超清视野下行精索静脉微创超选结扎,能有效阻断损精物质反流、降低睾丸温度和静脉压,提高精子数量、改善精子活动度及精液质量,提高自然受孕率,并明显改善阴囊疼痛等临床症状。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辅助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6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均给予 TACE 联合全身化疗,其中48例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苦参组)。比较苦参组与另38例 TACE 联合全身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后呕吐反应、腹痛、肝功能。结果术后2月,两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苦参组术后24小时呕吐及腹痛症状明显轻于联合组,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明显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苦参静脉滴注可以明显减轻 TACE 全身化疗后的呕吐及腹痛,减轻 TACE 的肝脏毒副作用。
作者:左罗;孟德姣;覃岭;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C1q 是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缺陷虽罕见,但常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报道约95%基因缺陷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 是典型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多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是严重表现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SLE 患者中存在细胞死亡过多、清除障碍等特点,并且患者血清中存在低 C1q、高抗 C1q 抗体,且抗 C1q 抗体与 SLE 病情、是否合并狼疮肾炎等密切相关。目前 C1q 及抗 C1q 抗体在SLE 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对 C1q、抗 C1q 抗体与 SLE 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初步解释其中可能的机制。
作者:陈泽娜;古洁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酒依赖患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酒依赖患者患者57例分别于入组1周末及喹硫平治疗2、4、6周采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及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检测。结果治疗2、4、6周,患者 PACS、HAMA 及 HAMD 评分下降,PSG 各指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各1例,乏力、恶心各2例,均未影响正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结论喹硫平治疗酒依赖患者稽延性戒断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心理渴求,减轻抑郁及焦虑程度,改善睡眠障碍及调整睡眠结构。
作者:汪善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女,31岁,因“手掌、足底皮肤出现增厚、皮疹、脱屑26年”于2010年1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诉自5岁起手掌、足底皮肤即出现增厚、皮疹、脱屑,具体发生时间不详,无自觉不适,无局部多汗,26年余无范围扩大或加重,之前未经任何诊治。无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外伤史、手术史,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指(趾)腹、手掌、大小鱼际及足底皮沟加深,皮肤厚硬,沿上述部位边沿可见绿豆大小蜡黄色丘疹、鸽蛋大小斑块,呈线状排列,触之质硬,足底可见片状鳞屑,无丘疹、水疱、脓疱,无浸渍、糜烂、皲裂(图1)。触提挤压皮损数次后未见露珠样汗液,周围皮肤无出汗现象。皮温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左手大鱼际查见表皮过度角化,棘层中重度增生;真皮内正常成熟小汗腺腺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多汗管。无血管、神经、平滑肌增生(图2)。诊断:小汗腺痣伴胼胝样改变。治疗:手部皮损给予维 A 酸霜每晚一次、丙酸氯倍他索尿素霜每天两次局部治疗10天,皮沟较前变浅,鳞屑较前明显减少。双足未用药,皮损无改变。之后患者失访。
作者:李乐平;王才惠;宋林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