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甄志君;王志华;蔡春梅
目的总结异长春花碱局部毒副反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异长春花碱治疗的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密切观察局部毒副反应,并将其分为静脉炎型、蜂窝织炎型、混和型三类.结果 20例发生局部毒副反应,按病例计算,发生率为35.25%.其中静脉炎型13例,未发生皮肤坏死,蜂窝织炎型5例,2例发生皮肤坏死,混合型2例.静脉冲管有明显疗效.结论异长春花碱局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较为严重,采用粗大静脉、地塞米松冲管,冰敷等处理可以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宋养荣;强晶莹;徐静;王华;孙晓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紫杉醇,属抗肿瘤植物类药,又称特素,其作用机制为加强微管系统的稳定性及形成,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我院从2001年5月~2002年8月应用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6例,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给予了及时处理,保证了化疗的正常进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君艳;王晓明;王琳;王西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治疗肺癌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肺癌54例,62个病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将射频电极插入肺癌病灶行热凝固治疗.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对并发症发生者予以积极处理.结果 54例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咳嗽11例,气胸9例,血压下降7例,贴电极处皮肤灼伤4例,穿刺点持续渗血2例,呃逆2例及寒战1例,经处理后均不需中断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发热,1例出现术后气胸.结论集束电极射频热凝固治疗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咳嗽,严重并发症为气胸:术后常出现发热.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俊辉;曹伟华;王少彬;林顺发;黄少卿;陈东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肿瘤耐药机制复杂,肿瘤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检测技术,能对细胞或生物体中核酸序列信息进行快速、高通量和低成本的分析研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如基因表达检测、寻找新基因、疾病诊断和药物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耐药研究中的应用将对肿瘤耐药机制研究、新的耐药基因发现以及耐药个体化诊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诚明;谌宏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42例,不同分组的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结果Ⅰ、Ⅱ期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为92.3%,Ⅲ、Ⅳ期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9%、56.6%、38.2%,2组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4.Ⅲ、Ⅳ期中残存癌灶<1cm者3年生存率为63.3%;残存癌灶>1cm者为21.1%,P=0.0231.Ⅲ、Ⅳ期术后用TP方案化疗4例,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复发17例中行二次手术2例,术后用TP方案化疗,术后均存活3年以上.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与分期,残存灶大小,术后化疗方案有关.Ⅰ、Ⅱ期病例应行全面分期探查手术;Ⅲ、Ⅳ期病例手术应争取残存癌灶<1cm、术后化疗首选TP方案、复发病例可选择性二次手术.
作者:李燕;黄萍;李从铸;周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胃癌在我国为高发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类癌症之首.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回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1995年~1999年间收治胃癌的患者共364例,其中病理证实早期胃癌有29例.在此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研;车向明;贾建洛;张夕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拓扑替康(TPT)属拓扑异构酶Ⅰ(TOPI)抑制剂,它是经美国FDA在1996年批准上市的抗肿瘤新药.我们于2000年8月~2001年11月应用国产TPT并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Etoposide)、顺铂(PDD)组成TEP方案,对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近期疗效及相关毒性反应总结如下.
作者:姜达;张增叶;董倩;冯威健;石淑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晚期不能手术肝癌治疗途径.方法将34例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20例,使用中药丹桃芪芩汤联合腹腔灌注;对照组14例采用保肝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PR6例(30%)NC10例(41%)PD4例(20%);对照组PR1例(7%)NC3例(21%)PD10例(72%),P<0.05治疗组生存期为平均9.2月,对照组平均2.4月,治疗组AFP下降(P<0.01),肿瘤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丹桃芪芩汤联合腹腔灌注具有近期疗效好,操作方便、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晚期肝癌临床使用.
作者:张成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以及年龄大小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8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盆腔淋巴结清除数,阳性数及转移率.结果临床分期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宫颈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及病人年龄不同,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相比,35岁以下年轻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中,腺癌比例多,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盆腔淋巴结检出率受临床与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宫颈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及病人年龄密切正相关.35岁以下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中腺癌比例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
作者:冯继良;吴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作用机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多家医院应用康莱注射液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康莱特注射液在杀伤肿瘤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的同时能减轻肿瘤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缓解疼痛、稳定病情、有效地对抗癌症恶液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对治疗消化道肿瘤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吴巧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中的适宜剂量.方法以肿瘤患者104例分为1.5mg和2mg阿托品剂量进行静脉推注,心率>90次/分为阴性,<90次/分为阳性,资料行t和X2检验.结果 2mg组的阴性率为79.6%,1.5mg组的阴性率为70.0%,二组无差异(P>0.05),二组提高均数差分别为39.7(2mg组)和38.7(1.5mg组),2mg组略高,无差别(P>0.05),阳性组26例静脉推注前后的心率配对比较有差异,(t1.5mg=10.45>1.812,t2mg=12.51>1.761).结论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适合剂量以2mg较理想,但对阳性者即不能追求剂量,应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防止假阳性发生,且引起错误的诊断.
作者:曹明芳;陈德芳;李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75年Kohler-Milstein发现单克隆抗体以后,人们为之鼓舞,似乎攻克肿瘤近在咫尺,人们冀望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生物导弹将肿瘤消灭.然而以后的经历证明: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单抗的人源化,终于使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作者:毕锋;焦顺昌;苗继延;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肝癌发病状况及其规律,为中山市肝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肿瘤登记资料中的肝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70~1999年期间,中山市共有新发肝癌患者4,215例,其发病粗率为13.0/105,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2.5/105、16.8/105;其发病在1975~1994年时段相对稳定,1995~1999年时段呈下降趋势.结论期间中山市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中等水平,居国内同期城市试点中高水平,居农村试点较低水平,提示应加强中山市肝癌防治工作.
作者:魏矿荣;梁智恒;林茂合;刘小红;郑婉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27及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胃癌进行p27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27、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9%、83.9%,p27的表达与Borrma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CNA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7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27、PCNA的表达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万美珍;朱友群;史永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早期子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涉及盆腔诸多脏器,术中损伤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我们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应预防护理措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民霄;唐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作者:韦劲松;田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病历摘要患者26岁,农民,住院号(2002035),G1P1,以下腹部包块伴下腹痛3月余之主诉就诊.
作者:郭杏春;赵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病案摘要患者,男,81岁,1995年发现右颊部一溃疡经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Ⅱ级,行放疗一程后病灶消失,无复发.1999年发现尿线变细不畅,B超示:前列腺肥大,呈结节样改变,活检病理为前列腺腺癌,经放疗一程后病灶变小,尿时顺畅.
作者:耿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行病灶彻底切除,所遗骨缺损以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移植腓骨长6cm~26cm,平均14.2cm.术后随访2年~12年,平均6.6年.结果移植的腓骨术后平均4.2个月(3~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双下肢等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可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杏泉;王少东;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CD68阳性细胞在肝结节性病变中分布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 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69名患者的217个肝结节性病变CD68阳性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结节病变内的CD68阳性细胞分布除肝硬化结节,早期肝癌结节外,均比非结节部减少,减少的程度与结节内病变的分化程度有关,以中、低分化肝癌、高分化肝癌顺序变化.结论肝癌,转移癌等不同性质结节内的阳性细胞数均较非结节部减少,减少是按上述顺序变化,且结节内的CD68阳性细胞数与结节大小呈负相关.
作者:王倩;李勤;杨怡萍;周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