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云;李艳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双重栓塞在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1年4月~2003年5月的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患者11例,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出血区域超选择的对远侧血管和近侧供血动脉的双重栓塞.结果 该组病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死亡,9例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无严重的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再次出血.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单,止血准确,不需要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赵志坚;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PBL与剖析病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这一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儿科临床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作者:郑湘榕;尹飞;曹励之;余小河;李清香;宁来忠;杨于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1例,术后1~12个月随访复查患者临床症状及子宫瘤体改变情况.结果 肌瘤及子宫体积均有明显缩小,月经量及周期恢复正常,贫血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伟东;王志平;侯春美;周小明;龚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原发闭经及性发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并协助其临床诊断.方法 常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7例,异常检出率27.4%,全部涉及到性染色体异常.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闭经及性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时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刘红霞;胡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在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医学界的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和频繁.医学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国际接轨.于是,我国的医学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本文旨在探讨临床麻醉学双语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临床麻醉学的专业人才.
作者:徐莉;郭曲练;鄢建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 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5),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是老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李乃静;邱枫;田力;潘作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院经营性资产是从非经营性资产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二者虽同属国有资产,但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经营性资产是国有资产中具活力和增值潜力的部分.当然,风险与收益共存.为加强医院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该文着重阐述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思路、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以求摸索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
作者:刘杏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关节炎疼痛对大鼠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 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0只,150~18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右后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左后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备单发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4周后用屈关节疼痛试验评分法测定关节炎疼痛行为学变化,取腰段脊髓,ELISA法测定脊髓中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实验组屈关节疼痛试验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L-1 β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关节炎疼痛时脊髓IL-1 β和TNF-α水平升高,提示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关节炎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作者:罗云;吕恩;张敏;简道林;王顶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tRNAval-CTE复合核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用RT-PCR法扩增CTE cDNA;合成含tRNAval启动子和HCV 5-NCR区195位的核酶以及内切酶Kpn Ⅰ和EcoRⅤ序列,通过退火连接到pPUR质粒的BamHⅠ和EcoRⅠ的酶切位点之间,构建质粒pPHCV-Rz;用KpnⅠ和EcoRⅤ双酶切后,将CTE 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PHCV-Rz多克隆位点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并用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进行了鉴定.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tRNAval启动子和HCV 5-NCR区195位的核酶基因以及CTE cDNA被正确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PUR.结论 tRNAval-CTE复合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开展利用tR Naval-CTE复合核酶切割HCV RNA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永芳;龚国忠;许允;何艳;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针、直流点送、运动疗法综合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以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52例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例,随机分为电针、直流点送、运动疗法综合综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运动疗法组(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经过治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电针、直流点送、运动疗法综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香云;李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4例(18椎),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填充物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重建伤椎的稳定,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7个月,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高度有明显改变.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纠正后突畸形,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晟;黄象望;刘向阳;张毅;王国平;王靖;刘宏哲;王家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经榆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65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310例,成功率为85.2%;中、下段结石患者为295例,273例成功地取出结石,成功率为92.5%.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中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经输尿管镜配合ESWL、气压弹道及钬激光等多种碎石设备,可明显提高对输尿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作者:樊皓明;段义星;李擎东;高智勇;袁武雄;刘哲;周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皮损、肝脾淋巴结肿大、肺部损害等;其中2例合并于艾滋病.病变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确诊有赖于涂片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其中1例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付反应,自动出院;另2例死亡.结论 在艾滋病流行时期,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应高度警惕,及早诊断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文龙;杨旭;贺兴鄂;许允;陈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保留尿道内括约肌腔内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240例BPH患者采用电汽化或等离子汽化治疗,术前、术后的国际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8.02±4.02)mL/s增加至术后的(17.83±4.78)mL/s,大尿流量术前的(143.33±57.63)mL增加至术后的(245.56±68.73)mL,术前残余尿(PVR)为(87.92±73.47)mL减少至术后的(9.31±8.49)mL,IPSS评分由术前23.44分降至10.73分,剩余分数(RF)由术前的(0.54±0.22)降至术后的(0.03±0.05),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术前的78.41cmH2O下降至术后的38.68 cmH2O,膀胱颈压由术前的36.35 cmH2O下降至术后的8.26 cmH2O,膀胱顺应性由术前的22.76 mL/cmH2O上升至术后的41.22mL/cmH2O.RF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r=-0.253,P<0.01),PRV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r=-0.220,P<0.05).RF与PRV呈正相关(r=0.2870,P<0.05).A-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该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保留尿道内括约肌腔内前列腺切除可切实地解除由BPH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改善膀胱功能.
作者:郑鸣;苏继峰;李树人;黎明;何坚;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U波倒置在高血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广电9320型心电图机六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出现U波倒置,采用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U波倒置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两者U波倒置有不同的时相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波为负正双相且与血压的波动也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U波则呈正负双相.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中心电图偶尔伴有U波倒置,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周静;王明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患者应用带肌肉的颞肌筋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13例患者12例一次成功,1例因感染2次手术成功.结论 带肌肉的颞肌筋膜,抗感染能力强,韧性好,对创面要求低易于成活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作者:段永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早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后续医学课的奠基石.该学科属于形态学科,直观性强,课程内容多,涉及到微观领域.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对微细结构的感性认识,理解和记忆难度大,易产生模糊的概念,学习效果不佳.如果能恰当地将图像和表格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两者有机地结合、相互渗透,将会弥补上述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唐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近3年来确诊的126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用法为0.4 g/d滴注,疗程7~14 d,对其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68%,细菌清除率为90.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结论 加替沙星安全有效,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理想用药.
作者:邵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内镜确诊为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口服,4次/d;治疗组予金双歧4.0 g,灌肠,1次/晚,并予柳氮磺胺吡啶1.0 g,口服,4次/d,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复查肠镜取病理观察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在临床症状、肠镜下表现、组织学进步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3.0%,80.0%和51.9%,76.0%和48.1%).经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金双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满意,较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好.
作者:刘丹;陈维顺;吴达军;罗虹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2001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牙周黏膜病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发现:试卷命题规范,内容分布合理,题目覆盖知识面广,题量适当.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说明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证明实验课以小组讨论为中心的病案分析改革教学是成功的.
作者:米大丽;许春姣;吴颖芳;彭解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