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

李鸿

关键词:吡柔比星, 联合化疗, 乳腺癌
摘要: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THP40mg/m2).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3.1%,部分缓解(PR)率为43.8%,总有效率达46.9%.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一线方案中应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化疗药物是一种强刺激药物,需静脉给药,在给药过程中如不慎漏出血管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不及时处理局部组织坏死,给病人增加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很多,我们对2003年3月至9月的30例化疗药物外渗,从护士、病人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并观察其发生的时间,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林荷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分割放疗结合同期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放化疗同步与放化序贯2种方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60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放化疗同时进行组(治疗组)和放化疗序贯进行组(对照组).治疗组放疗采用超分割方法,每次1.2Gy,2次/天,间隔4~6h,5天/周,总剂量为69.6Cy.化疗采用卡铂100mg+VP-16 100mg,每周1次,共5~6周.对照组放疗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方法,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天,共6周,总剂量为60Gy,化疗於放疗前和(或)放疗后1个月进行,采用MVP方案(MMC10mg第1天,VDS3meg/m2第1~3天,DDP30mg/m2第1~3天)2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其中CR6.7%(2例),PR 56.7%(1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3%(23/29)、72.4%(21/29)、75.9%(22/29),均高于对照组的30.0%(9/30)、46.7%(14/30)、33.3%(10/3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分割放疗结合同期化疗治疗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辉;钟军;熊建萍;徐建华;康恭礼;刘明之;龚小昌;汤轶强;邬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切除胸骨后及前上纵隔肿瘤的体会

    总结分析近年来,采用颈前区低位领式切口切除胸骨后及前上纵隔肿瘤17例的体会.作者认为,大多数胸骨后或前上纵隔的肿物,均可采用颈前区低位领式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切除.只要术者熟悉其局部解剖,术中操作仔细轻柔,比传统的劈开胸骨入路,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侯昌华;徐晓;蔡阳群;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P2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30例正常卵巢、30例良性卵巢肿瘤、108例上皮性卵巢癌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良性肿瘤组、卵巢癌组的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33%、80.00%、64.81%,恶性组阳性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4).P21(-)和P21(+)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8%和47.14%,差异有显著性(P=0.0246).结论P21蛋白表达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道成;梁立治;颜笑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及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例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一天s-VEGF水平,并与同期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结果胃癌患者s-VEGF高于对照组(P<0.05);s-VEGF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升高(P<0.05);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较术前下降(P<0.05);接受姑息手术者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s-VEGF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术后s-VEGF仍显著增高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单一s-VEGF检测不能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刘晓洪;陈怀云;江华;唐小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康赛迪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康赛迪(R)在晚期恶性肿瘤的生存质量疗效研究.方法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有影像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结果近期疗效:对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统计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赛迪(R)能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向华;李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TSGF与AF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PLC患者33例检测血清TSGF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清AFP水平,对两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LC患者血清TSGF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11.40vs.53.47±4.95u/mll,P<0.05);AFP与TSGF呈高度正相关(r=0.644,P<0.05).结论TSGF是一项较AFP更为敏感的PLC血清指标,特别对AFP阴性患者可显著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朱波;万里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一代铂类药物-奈达铂研究进展

    奈达铂名为顺式-乙醇酸-二氨合铂,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铂类注射制剂,1995年6月在日本获准上市.奈达铂的英文名字为Nedaplatin,商品名为Nedaplait、Aqupla,因为其易溶于水(aqua)和铂类(platin)化合物而命名.该药已经由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国产化,商品名为捷佰舒.进入细胞后,甘醇酸脂基上的醇性氧与铂之间的键断裂,水与铂结合,导致离子型物质(活性物质或水合物)的形成.然后,断裂的甘醇酸脂基配基变得不稳定并被释放,产生多种离子型物质,与DNA结合而阻碍DNA复制,而发挥其抗肿瘤效果[1].奈达铂的毒性谱与顺铂不同,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其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血液学毒性较顺铂高,肾毒性和胃肠道副反应较顺铂有所降低[2].现就其药理学等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汾;李树业;孟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C-erbB-2、P16基因蛋白表达与多药耐药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erbB-2、P16与GST-Pi、TOPOⅡ、PgP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即用型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57例乳腺癌C-erbB-2、P16、GST-Pi、TOPOⅡ、Pg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57例乳腺癌中C-erbB-2、P16、GST-Pi、TOPOⅡ、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0%、36.84%、52.63%、24.56%、15.79%.浸润性导管癌对3种耐药基因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较其它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的耐药基因更为广基.乳腺癌C-erbB-2、P16、GST-Pi、TOPOⅡ、PgP阳性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腋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结论乳腺癌产生多药耐药性可能与C-erbB-2、P16异常表达相关.C-erbB-2、P16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产生多药耐药的因素之一.部分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多项耐药基因或癌细胞内原发存在对GST-Pi、TOPOⅡ、pgP介导的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

    作者:耿志坚;童淑兰;费绍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喉癌PCNA、p16表达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喉鳞型细胞癌中PCNA、p16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0例喉鳞型细胞癌中PCNA、p1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喉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与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6%,与喉癌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CNA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结论PCNA、p16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喉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化疗配合平消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附28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配合EMMP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总结1997年到2001年资料共128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70例,两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EMMP化疗同时口服平消胶囊,观察疗效,毒性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7.2%,对照组为42.9%(P<0.05),血液学毒性治疗组轻且恢复快(P<0.05),治疗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消胶囊配合化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提高生存率,是有效的辅助用药.

    作者:惠双;万里新;屈中玉;孙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对Hb-Ⅳ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疗效及毒性情况.方法治疗组34例,康莱特200ml,静滴,第1~20天.其中联合MVP方案化疗24例(MMC 6mg/m2静注,第1天:VDS 3mg/m2静注第1,8天:DDP 30mg/m2,静滴,第2~4天);联合NP方案化疗10例:NVB 35mg/m2,静滴,第1,8天:DDP 30mg/m2,静滴,第2~4天.对照组30例:MVP方案化疗者20例,NP方案化疗者10例,用法同前.两组均以每3周为一周期,重复2个周期.客观疗效与毒性反应按WHO标准来评价,临床受益疗效按行为状态评分及体重变化来评价.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29%和26.67%(P>0.05).行为状态及体重变化(临床受益疗效)阳性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液毒性及消化系统毒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吴萍;方永鹏;王莉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胫骨成骨肉瘤的保肢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成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方法对1992年~2001年收治的胫骨成骨肉瘤75例,采用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辅以手术前、后化疗及术后免疫治疗,并按Enneking标准评价肢体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4.5年,术后6个月~2.2年内因肿瘤转移而死亡者17例,存活58例,存活率77.3%.存活者中,3例因局部复发而截肢,1例复发者行瘤段截除大段异体骨植骨融合.对58例肢体关节功能评价:优39例;良15例;因复发行瘤段截除大段异体骨融合者可;3例截肢者配带假肢功能差.结论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胫骨成骨肉瘤,并辅以化疗、免疫治疗,安全、有效,可望普及推广.

    作者:张杏泉;王少东;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TSG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TSG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放化疗后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106例正常组和食管癌各组患者血清TSGF.结果正常组、治疗前组、化疗后组、放化疗后组和术后组的血清TSGF阳性率分别为10.0%、82.6%、38.9%、36.0%和25.0%.结论对TSGF值持续高水平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可检测血清TSGF,对观察治疗疗效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秀泉;唐昃;丁东申;黎细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3例宫颈癌,其中鳞癌20例,腺癌13例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切片中VEGF及VEGFnMRNA皆有活跃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mRNA呈阴性表达,VEGF蛋白可见弱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织切片中的VEGF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及VEGFmRNA的阳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VEGF的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海琳;张润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例使用HLFP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有效率为65%(13/20),毒副反应以胃髓抑制反应为重,其余均为Ⅰ°~Ⅱ°.对症处理均能耐受化疗.结论HLFP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向东;宋怡兵;董灵;宋小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2002年5月~2003年8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化疗科采用美国ARROW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通过留置细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腹水患者21例,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妹兴;王中吉;陶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弓上胃食管单层吻合术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弓上胃食管单层吻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食管胸中段癌和食管胸下段癌167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154例,姑息性切除13例,切除率100%.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4例,包裹性脓胸2例,返流性食管炎8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15/167),无吻合口狭窄及乳糜胸病例发生.结论该术式操作方便,食管病变能得到较大范围切除,吻合口周围松弛,上下通畅,血运佳,符合生理要求,疗效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何宗战;向佐敏;杨运启;王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生场热疗与胸腔药物灌注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疗与胸腔药物灌注结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病人分为热疗加灌注化疗联合组和单纯灌注化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统计以卡方检验.结果联合组有效率88.2%(15/17),对照组有效率55.6%(10/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热疗结合胸腔内药物灌注,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介.

    作者:张泉;李燕;杨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性别对肺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特征和手术治疗后生存率,性别对肺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0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1242病例,其中女性病例337例(27.1%),对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肿瘤直径、位置、吸咽习惯、术前、术后CEA、Brinkman index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女性病人有如下特征:年龄相对低,女:男=62.5:64.1;腺癌发生率高,女:男=86.0%:48.3%;肿瘤直径小,女:男=32.7mm:38.3mm;周围型更常见,女:男=71.8%:50.6%;有吸咽史686例,女:男=12.8%:91.4%;完全切除相对低,女:男=79.6%:85.2%.相同条件情况下,女性完全切除后的生存率比男性长.女性术后癌胚抗原(CEA)阴性对预后的预测相对男性更有意义.然而女性术后CEA阳性则反之.相同条件下,女性≥60岁生存率比男性长,而<60岁的反之.结论一旦肿瘤完全切除,女性生存率较长,部分可能受预期寿命长影响有关.然而,女性非小细胞肺癌外侵率高,切除率相对男性病人低.

    作者:施民新;许广照;高俊;樊天友;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