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燕;任小华;牟雁东
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许多的研究表明感染在COPD发病及病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感染与COPD急性发作的关系,以及COPD稳定期中的慢性感染进行详细介绍,并简要阐述抗感染的意义,以及对COPD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虹;文富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对痰液中嗜酸细胞(EOS)IL-4和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例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标本,与雷公藤内酯醇(10-7 mol/L)共同培养48小时设为雷公藤组(12例),单独培养48小时设为空白组(12例),健康自愿者痰液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斑点分子杂交检测EOS IL-4、IL-5mRNA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痰液中EOS浸润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雷公藤组与空白组EOS IL-4、IL-5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空白组与正常对照组EOS IL-4、IL-5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雷公藤组与正常对照组EOS IL-4、IL-5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L-4、IL-5mRNA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哮喘嗜酸气道炎症的原因,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IL-4、IL-5mRNA表达,可能为哮喘抗炎治疗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国蓉;黄龙;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WE2102型热疗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8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化疗组92例采用单纯化疗;热化疗组92例采用化疗+热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热化疗组有效率为68.48%,肿瘤缩小程度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化疗组(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热疗所致的烫伤及发热少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WE2102型热疗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不良反应小,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侯进;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9年5月9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72例患有血管相关性疾病,18例无可以证明的基础病变;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痛,部位以脐周及左下腹为多84例(93.33%);病变发生在乙状结肠35例(38.9%),降结肠20例(22.2%),降乙交界处25例(27.8%).结论 缺血性结肠病多数病因为肠血流阻塞性病变,急性发作的腹痛是其临床特点,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小丽;岳光平;蒋永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上颌窦穿刺鼻渊舒灌洗并置管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将368例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68例用鼻渊舒口服液灌洗并置管冲洗,B组100例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有效率94.4%,B组有效率8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上颌窦穿刺鼻渊舒灌洗并置管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有较好疗效,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作者:王国军;李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NSE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起病第1、3天NSE浓度较正常对照组[(7.58±1.40)μg/L]显著升高(P<0.05);发病3、7、14天各时间点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监测血清NSE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作者:唐勇;李和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行显微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12例急性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无光感患者中,2例改善,2例无改善;6例眼前光感患者中1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眼前手动,2例恢复至眼前1米内数指,1例恢复至术前正常视力;2例眼前手动患者基本恢复至术前正常视力.除去1例非手术所能解决的视神经横断患者,11例中无改善2例(占18.18%),有效3例(占27.27%),显效5例(占45.45%),特效1例(占9.10%),总有效率81.82%.结论 视神经减压术的效果取决于视神经受损程度及手术时机的把握,减压有效的时间在伤后5天以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鄢克坤;魏剑波;张汝林;吴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对结膜松弛症泪溢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32例64眼球结膜松弛并有泪溢主诉患者行下方球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随访观察24周.结果 术后2、8、24周分别有33、47、47眼泪溢症状消除,23、11、11眼泪溢明显减少;术后2、8周分别有53、58眼裂隙灯检查结膜松弛完全消除.结论 结膜松弛是泪溢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作者:黎静;陈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对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2例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非双盲法分为同步放化组及单放组各26例,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鼻咽部70~74Gy,颈部淋巴结转移根治量64~70 Gy,颈部预防量50~54 Gy),同步放化组另在放疗开始前、中、后,采用顺铂+5-Fu+亚叶酸钙化疗4周期,21天/周期.结果 放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同步放化组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但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及需暂停放疗的发生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原发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消退率,但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冯细文;彭正平;李强;寻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20岁,未婚,护士.因突发下腹痛1年左右3次入院.既往史:4年前曾患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月经史:月经初潮14岁,经期5~6天,周期35~50天,无痛经.
作者:鄢碧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椎板间微创手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96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腰椎CT扫描定位,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微创髓核摘除术.结果 术后对其中的90例进行随访3月至3年,平均随访9月,观察评定疗效,优78例,良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93.3%.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CT定位下经椎板间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迅速减压,消除症状,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
作者:童剑;刘中平;何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法及常规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单双号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从口腔清洁度、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3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明显改善(P<0.05),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口腔真菌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纱球擦拭加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冲洗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对1例麻风病患者逐年随访中,发现其家庭成员中有4人相继罹患麻风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绍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都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的气道炎症存在异同性.一些炎症细胞和肺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COPD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而哮喘的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细胞(EOS)炎症为特征.二者参与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也有很大区别,在COPD主要是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而哮喘主要是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COPD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决定二者气道炎症的本质,并可能与气流受限的不同有关.
作者:张珍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稳定<牙合>垫对于磨牙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使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记录磨牙症患者戴用<牙合>垫前及2周后的磨牙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稳定<牙合>垫2周后,每小时磨牙事件比治疗前有所较少.结论 稳定牙合垫对于磨牙症的治疗短期内是有效的.
作者:庞春燕;任小华;牟雁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不同的术腔处理时机及频度对疾病恢复与疗效的影响.方法 2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首次术腔清理的时机和频度不同分为常规清理组(简称常规组)和延长清理组(简称延长组),常规组首次术腔清理的时机在术后5~7天,频度为第1月每周1次,第2~3月每两周1次,第4~6月每月1次;延长组首次术腔清理的时机在术后10~14天,频度为第1月2周一次,第2~3月每月1次,第4~6月每2月一次.结果 延长组术后1年息肉复发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3月上皮化高于常规组(P<0.05),而1年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适当延长首次清理时间,减少清理频度有利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德炳;古庆家;马志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4年1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减压及带锁钢板固定和后路减压、侧快螺钉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神经功能评价依照JOA评分法,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常规X射线摄片及MRI检查.前路手术44例,后路手术20例.结果 获得随访55例,随访时间3~48个月.获访患者植骨在3~4月内获得牢固骨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弯曲度得到良好的保持,无钢板和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前路少于后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前路95.45%(42/44),后路95%(19/2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相对于后路手术有较高的植骨融合率,风险小,出血少.
作者:谌宏军;刘仲前;万仑;胡豇;朱建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胰腺外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约占腹部严重外伤的3%~12%[1],因位置较深常伴有临近脏器损伤.早期诊断率低,处理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治带来较多困难.
作者:易勤根;梁献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种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尤其是呼吸系统,这也是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PM/DM呼吸系统受累以吸入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病为常见,肺动脉高压也不少见,自发性纵隔/皮下气肿是一罕见的危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明显增加了这类患者的死亡率,一旦发生,停止经口进食水,及时给予合适的抗生素.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和指/趾端毛细血管环扩大、抗JO-1抗体阳性的PM/DM患者,容易合并间质性肺病(ILD).ILD可发生于PM/DM病程的任何阶段,临床表现上与其他肺间质病变相似,可分为急性或亚急性间质性肺炎型、缓慢进展型和无症状型三个亚型,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本文就PM/DM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作一综述.
作者:黄慧;徐作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发病率高,表现以颅内高压为主,预后差,死亡率高,未经特殊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即使经正规积极治疗,其有效率为75%~90%[1].
作者:彭小岭;曾宪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