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赵岚;张永庆;魏益群;杨淑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健择, 顺铂, 联合化疗
摘要:目的:评价健择(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NSCLC患者38例给予GP方案化疗,GEM 1000 mg/m2iv d1,8;DDP 80 mg/m2 iv d1,28天为一周期,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有效率46.9%,无CR病例,鳞癌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44.0%和46.1%,初治、复治有效率分别为46.9%、33.3%,Ⅲ、Ⅳ期有效率为47.6%、41.2%.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68.4%,其次为消化道症状为42.1%.结论:GP方案治疗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一)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在日本,由于市民公开讲座的普及及推广,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消化道内视镜的普及及应用,对高危人群及易患人群的定期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45%~55%.日本胃癌的临床外科治疗形成了明显的两大格局:即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因素分析显示,贲门癌发病率增加,小的胃癌以局限型胃癌增加明显;相反,分化型胃癌、年青型胃癌有减少趋势,其年龄构成70岁以上高龄者约占发病率的30%~35%.

    作者:姚德茂;陈武科;Takashi Aikou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及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术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余迅;李树业;赵华;赵继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在临床上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3年收治的26例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乳腺肿块切除术9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16例,2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因囊肿继发性感染而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结论: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以防继发感染.

    作者:孙新平;张立文;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后出现了CT、MRI,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PET/CT,并成功地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确定肿瘤的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指导肿瘤治疗等等.由于放射肿瘤治疗学的不断进步,PET/CT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崔立春;许世成;商子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p63和TT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p63和TTF-1蛋白在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63和TT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基本不表达.TTF-1在肺小细胞癌和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14/15)和93.5%(43/46),而在鳞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63可作为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癌的可靠指标.TTF-1可作为肺小细胞癌、腺癌的特异性标记.联合检测p63和TTF-1对肺癌不同组织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指标.

    作者:顾学文;陈月香;王翠梅;肖芹;朱长仁;田秀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射频透热综合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护理

    肿瘤热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近年来,许多热疗方法开始用于恶性实体瘤的治疗,其中射频透热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1].热疗在肿瘤治疗中有明显增敏效果,热疗联合化疗能明显增加肿瘤的缓解率与治愈率.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18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进行射频透热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颖;刘文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碘油-表阿霉素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在B超、CT引导下定位穿刺,注射碘油-EADM的混悬液,EADM 20mg~40mg,共4次.结果:12例患者完全缓解(CR)41.66%(5/12),部分缓解(PR)41.66%(5/12),稳定(SD)8.33%(1/12),进展(PD)8.33%(1/12),总有效率(CR+PR)83.33%.结论: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不失为临床可选用的治疗手段.

    作者:谢印法;谭学芬;吕晓春;杨波平;刘玉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患者多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纤维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透、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本组患者肿瘤大直径为5.5cm~21cm,平均为11.8cm,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减瘤手术2例,根治性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4例无瘤生存5年以上,姑息性手术2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9例(100%)、CD34阳性7例(77.8%)、Vimentin阳性7例(77.8%)S-100阳性5例(55.6%),Actin阳性4例(44.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胃恶性间质瘤,根治性手术减少手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

    作者:张德巍;高英;杨大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剂量化疗治疗结合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5例实体瘤患者的护理

    对5例实体瘤病人实行大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移植中做好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的护理,移植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使患者很快重建造血与免疫功能.

    作者:廖建鄂;谷小燕;汤艳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体积、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原发肿瘤大截面积、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与放疗50Gy时肿瘤退缩率(V50/V0、S50/S0)的关系.通过对原发肿瘤体积(V0)、50Gy肿瘤退缩率(V50/V0)、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V70)进行均数统计分析,并对以上因素和放疗50Gy残留肿瘤体积(V50)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随T分期渐晚,肿瘤原发体积增大,T4期肿瘤退缩未达PR.肿瘤病理类型中未分化癌原发肿瘤体积大,腺样囊性癌体积小,但V50/V0中高分化鳞癌、腺样囊性癌未达PR,分别为(0.68、0.55),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P=0.000),V50/V0(体积退缩率)与S50/S0(大截面积退缩率)在反映肿瘤近期疗效时,密切相关,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50Gy时肿瘤退缩率是评价近期疗效的较可靠指标,可部分反映肿瘤放射敏感性.肿瘤大体积退缩率与肿瘤大截面积退缩率均可作为评价近期疗效的指标.

    作者:高力英;王小虎;赵林;张秋宁;张春林;任锦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附2例家系报告)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VHL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7例VHLd患者进行CT、MRI、检查和手术治疗,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7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织细胞瘤,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瘤、肾囊肿等.4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显微手术全切除6例,痊愈出院;次全切除1例,术后1月死亡.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VHLd的检查极其敏感,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长期随访,并防止遗漏颅外病变.

    作者:施辉;江伟;周辉;孙维晔;马逵;陈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分析原发于胃粘膜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采用HE光镜诊断结合免疫酶标结果,回顾性分析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分型.结果:本组恶性淋巴瘤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误诊时间为半个月~2年,平均2个月.其中B细胞肿瘤来源为80%(12/15),占同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预后虽较其他类型淋巴瘤好,但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或基因表型分析在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胃粘膜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作者:邓志勇;李海;张阳;陈芳;丁敏;陈金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6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63例97处骨转移灶采用6MV-X线放射治疗.A组DT36~50 GY/18~25次/28~33天;B组DT30~39 GY/10~13次/12~17天;C组DT30~40 GY/6~10次/10~22天.结果:全组总有效率95.8%,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96.9%、100%,各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临床疗效肯定、迅速、安全、经济、方便,采用DT30~39 GY/10~13次/12~17天的放射治疗模式较为理想.

    作者:范向辉;段玉龙;史中州;丁照黎;刘桂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的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分析两例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两例分别随访8月和1年均无复发.1例侵及环状软骨,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关键.

    作者:刘晖;许珉;吴保俊;马伟军;员勇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检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作者:陈建春;董卫平;蒋民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金葡素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胸腔内置管引流胸水后,分次注入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和单用顺铂分次注入,比较两者之疗效区别.结果: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组有效率高于单用顺铂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结果:胸腔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王建;王远东;赵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96例胃癌病人进行分析,对比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①青年组多发于女性,老年多发于男性;②青年人以胃窦部多见,老年贲门部癌比例逐年增高;③青年人病理组织分化差,内镜下分型以Ⅱ、ⅱⅢ型多见老年组Ⅳ女子多于老年组;④病理类型青年组分化差的多于老年组.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预后较差,提高警惕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张全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癌症化放疗病人焦虑的影响

    46例肿瘤放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在入院后和放化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放化疗前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后,焦虑总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系统正确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李文兰;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健择(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NSCLC患者38例给予GP方案化疗,GEM 1000 mg/m2iv d1,8;DDP 80 mg/m2 iv d1,28天为一周期,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有效率46.9%,无CR病例,鳞癌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44.0%和46.1%,初治、复治有效率分别为46.9%、33.3%,Ⅲ、Ⅳ期有效率为47.6%、41.2%.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68.4%,其次为消化道症状为42.1%.结论:GP方案治疗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赵岚;张永庆;魏益群;杨淑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与TP方案化疗联合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力生注射液+TP方案治疗,对照组用TP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有效率为5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增强者占66%,对照组增加者占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消化道反应治疗组Ⅰ、Ⅱ、Ⅲ度占80%(24/30),对照组占50%(15/3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作用.

    作者:巫正伟;李高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