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孟勇;马清涌;刘衍晟
目的:报道1例丘脑生殖细胞肿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丘脑生殖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丘脑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症状因肿瘤生长及浸润范围不同而异,可表现为各种相应的脑功能障碍;镜下肿瘤成分复杂多样,有精原细胞瘤和卵黄囊瘤的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CK、EMA、PLAP、AFP和CEA阳性,而GFAP、NSE和LCA阴性.结论:丘脑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其治疗及预后依其肿瘤成分而定,放射治疗多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旭苗;李艳红;张伟;巩丽;尚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MAGE-1(melanoma antigen 1)与人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GE-1-HSP70,为肿瘤DNA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人HSP70基因,经测序后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再通过PCR方法扩增MAGE-1基因,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了MAGE-1与人HSP70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MAGE-1-HSP70.结果:成功地扩增了人HSP70基因与MAGE-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MAGE-1-HSP70真核表达载体.结论:成功地构建MAGE-1与人HSP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GE-1-HSP70,为进一步DNA肿瘤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陈广生;隋延仿;宋宏萍;叶菁;黄亚渝;马加海;张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肿瘤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21世纪国际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其优势是在给肿瘤区更高治疗剂量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国外临床研究已在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等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国内研究也已起步并初见成效.
作者:石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的失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细胞周期蛋白D1、E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余峰彬;黄建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体外探讨缓激肽的作用靶点细胞及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C6细胞在不同剂量缓激肽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 Blot测定3组细胞的缓激肽B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缓激肽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缓激肽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缓激肽均无任何反应;3组细胞缓激肽B2受体的Western Blot IDV(integrated density value)分别为:5000.12±1110.21(n=2),18480.88±4119.86(n=3),63032.13±2802.71(n=4),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缓激肽的直接作用靶点是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两种细胞B2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是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物质基础;缓激肽可能通过某些细胞间信使来起到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丛雪枫;王义宝;刘云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与c-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RP和c-erbB-2的表达,并进行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果:LRP和c-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和64.8%,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两者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LRP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残留病灶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和残留病灶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LRP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率(44.7%)明显低于LRP表达阴性者(93.7%)(P<0.05);c-erbB-2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率(42.8%)明显低于c-erbB-2表达阴性者(89.4%)(P<0.05).结论:LRP和c-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有较恒定的表达,且阳性表达预示化疗反应率低,可能成为预测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指标.
作者:刘明娟;吴绪峰;陈惠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22例(61.11%)有胆道疾病史,术前诊断胆囊癌26例,占72.22%,B超、CT及MRI术前诊断率分别为:69.44%、76.47%和85.00%.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联合运用BUS、CT等检测手段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加强对高危人群定期监测随访,是预防胆囊癌的关键.
作者:叶新平;黎乐群;肖开银;彭涛;苏智雄;尚丽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乳腺癌、42例乳腺增生DAPK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相应组织中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在乳腺增生组织、乳腺癌中DAP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42.6%;AI为(50±7.0)%,(32.7±6.2)%.DAPK低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移、AI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无关.结论:DAPK作为一种促细胞凋亡基因的增表达产物,其表达下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DAPK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对乳腺癌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西京;闵卫利;苏宝山;刘小旭;康华锋;代志军;薛锋杰;薛兴欢;管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 variants、AFP 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侯刚强;劳明;谢小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3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北京萌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奥施康定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进行镇痛效果的观察,并应用盐酸二氢埃托啡、痛力克、舒尔芬及强痛定30例作了同期及自身对比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或白身对比,结果表明:奥施康定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在75%~100%之间,该药副作用多表为头晕、便秘,但症状轻微,容易耐受,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变.优于目前应用的所有镇痛药.同时还能改善睡眠,减轻焦虑,从糙体上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起效较快,镇痛作用平稳的强效止痛药.
作者:李春燕;孙呈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体外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中腺样囊性癌细胞对由坐骨神经长出的雪旺氏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腺样囊性癌细胞、舌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分别与小鼠坐骨神经共培养;制备腺样囊性癌细胞与坐骨神经共培养细胞玻片,并行S100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中由坐骨神经长出的雪旺氏细胞向腺样囊性癌细胞群落迁移,表现出趋化性;舌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对雪旺氏细胞无诱向作用;经S100免疫组化染色,坐骨神经生长出长梭形的细胞,染色阳性,为雪旺细胞;多边形的细胞染色阴性,为成纤维细胞.结论: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中长出的雪旺氏细胞向腺样囊性癌细胞群落趋化性生长,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重要机理之一,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发生雪旺细胞分化有关.
作者:余立强;孙沫逸;张圃;杨耀武;李建虎;王磊;李谨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平白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平白汤口服,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CR 21例,PR 10例,完全缓解率60.00%,有效率88.57%;对照组CR 8例,PR 3例,安全缓解率36.36%,有效率50.00%.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白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明显高于单用化疗治疗.
作者:张永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本文就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庞作良;于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下称放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放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内,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免受或少受不必要的照射[1],因此具有定位准确、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等优点。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15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放疗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苗惠敏;王佳宏;王西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DAR1 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诊断为HCC 41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RNA编辑酶ADAR1 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肝癌组织RNA编辑酶ADAR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340±0.863;所有癌旁组织有RNA编辑酶ADAR1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801±0.209;对照的26例正常肝组织及其他肝脏疾病标本RNA编辑酶ADAR1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226.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0,P<0.001);肝癌组织和对照肝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7.65,P<0.001);将癌旁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检测到的ADAR1mRNA的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53,P<0.001).结论:ADAR1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洪涛;窦科峰;冯全新;李宝定;李军;孔亚林;张福琴;赵青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survivin基因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uman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人喉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克隆survivin基因启动子与tk基因,双酶切后分别插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喉癌细胞(Hep-2)和正常细胞(7702),RT-PCR法比较两种细胞tk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I-neo/survivin-tk;并通过RT-PCR检测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载体在喉癌细胞中有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无明显表达.结论:survivin启动子具有肿瘤特异性,有可能解决喉癌基因治疗中的特异性杀伤问题.
作者:卞卡;张惠中;高萍;王燕;成诗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观察化疗与得力生联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广泛期SCLC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得力生加化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各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肿瘤缓解率为66.7%,单纯化疗组为43.2%;生活质量改善的患者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联合治疗组中的化疗毒副反应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联合治疗组为18个月,两组两年生存率分别为5.41%和7.69%,联合治疗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化疗能够减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义冰;周志国;张萍;王功良;杨瑞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于常规剂量的2种分割方式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71例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患者,总计93处骨转移灶,根据疼痛程度及行动受限程度,采取2种均低于常规剂量的分割方式进行放射治疗,分别为Dm30Gy/10f/2W,Dm30Gy/6f/2W.观察疼痛缓解情况.结果:2种分割方式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8%、9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国内多数文献报告的结果接近.结论:低于常规剂量的分割方式对转移性骨痛疗效与常规剂量的分割方式的疗效相当,且简便易行.
作者:杨永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42℃温热对化疗药顺铂(DDP)增敏的规律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F)快速比色法测定42℃热疗组、单纯化疗组以及以不同序贯方式结合的热化疗组对人肺癌细胞(PLA-801D)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42℃单独热疗和单独药物均对肺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42℃热疗与药物以不同序贯方式联合,抑制作用均强于单纯化疗组和单纯热疗组(P<0.05),尤以热化疗同时作用组效果佳(P<0.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42℃热疗降低了S期细胞所占比例;单独顺铂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先化疗后热疗组、先热疗后化疗组和热化疗同时组的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其中热化疗同时组增减的幅度大.结论:42℃温热可以明显增强化疗药顺铂的毒性,结合方式上以热化疗同时进行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孙胜杰;焦顺昌;魏秀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为(8.69±2.28)%,35例胃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7.77±8.4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在Ⅲ期、Ⅳ期尤为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升高与胃癌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海红;黄宇烽;周军;郑义同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