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平;黎乐群;肖开银;彭涛;苏智雄;尚丽明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yamex-2000i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等指标.结果:25例患者中移植后IRF恢复的天数为14天,比ANC恢复天数早3天,比RET恢复天数早4天.有75%的患者IRF是早的造血恢复指标.IRF恢复天数分别与ANC、RET恢复天数比较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性差异,而ANC和RET恢复天数间比较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PBSCT组比BMT组移植后IRF,ANC和RET均提前恢复.结论:IRF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较敏感指标,可用于病情观察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黄媛;陈建魁;金欣;郑纳新;杜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应用康莱特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31例康莱特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白细胞计数、KPS评分、治疗间断时间、疗效,并与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水平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康莱特治疗组治疗间断时间为1.43±0.4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1.02天,P<0.05;治疗组的1年、2年生存率为77.4%和53.3%,比对照组的58.1%和35.5%稍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康莱特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耐受性,减少治疗间断时间.
作者:刘苗生;王崇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支架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我院收治61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综合组34例行内支架联合适形放疗,并与同期单纯内支架置入2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综合组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3±20)天和(176±12)天(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0±29)天和(170±17)天(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支架联合适形放疗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太春;王玲;曲磊;李修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Stein于1985年首先报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独立类型[1].新的WHO分类中ALCL被归类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同期NHL的2%~7%[2].研究发现,约有半数患者产生致癌性的异常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na kinase,ALK)融合蛋白[3],从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丽红;浣孝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20例接受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以及联合介入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四周,9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本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半年及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0%及35%.结论:对于无法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王琼瑶;谢其根;杨章庚;华燕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标记物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经手术治疗26例肺癌患者,监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的肿瘤标记物CA50、CEA、AFP、SF、β2-MG的变化.结果:术后CA50、SF、β2-MG和CEA水平较术前减低,而AFP手术前后变化不大.结论:通过监测肿瘤标记物CEA、β2-MG、CA50水平改变可以协助肺癌手术疗效的判断,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育涛;陈丽佳;杜俊峰;朱佳龙;杨世疆;罗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体外探讨缓激肽的作用靶点细胞及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C6细胞在不同剂量缓激肽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 Blot测定3组细胞的缓激肽B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缓激肽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缓激肽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缓激肽均无任何反应;3组细胞缓激肽B2受体的Western Blot IDV(integrated density value)分别为:5000.12±1110.21(n=2),18480.88±4119.86(n=3),63032.13±2802.71(n=4),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缓激肽的直接作用靶点是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两种细胞B2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是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物质基础;缓激肽可能通过某些细胞间信使来起到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丛雪枫;王义宝;刘云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同工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癌细胞信息传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31例乳腺癌组织与1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KC-βI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it检测以上组织中PKC-βI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KC-βImRNA与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KC-βI同工酶过度表达,它可能介导乳腺癌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
作者:李建萍;张小清;齐义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初步研究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全面评价其对机体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前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前后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处理后较处理前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FasLmRNA表达水平随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增加显著上调,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在一定时间内均可上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表达,而且这种上调作用具有功能性,能协助肿瘤细胞反向攻击淋巴细胞.
作者:吴志刚;马庆久;何显力;贺湘;包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白藜芦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并诱导凋亡,IC50为80μmol/L;白藜芦醇使SW480处于S期细胞增多.结论:白藜芦醇能有效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白藜芦醇对结肠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治疗和化学预防药物.
作者:刘敏;孟勇;马清涌;刘衍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41例,开始使用多瑞吉剂量为2.5 mg,72小时更换贴膜1次,已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剂量转换表进行剂量转换.结果:24小时内起效者35例,24~72小时起效者6例,CR 18例,PR 20例,MR3例,NR0例,有效率(CR+PR)92.7%.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恶心、头晕、呕吐、便秘、排尿困难.结论:多瑞吉贴对癌症骨转移疼痛有效,且安全性好,适于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姚俊涛;许建秦;吴敏惠;赵征;袁彬;于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下称放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放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内,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免受或少受不必要的照射[1],因此具有定位准确、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等优点。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15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放疗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苗惠敏;王佳宏;王西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DAR1 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诊断为HCC 41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RNA编辑酶ADAR1 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肝癌组织RNA编辑酶ADAR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340±0.863;所有癌旁组织有RNA编辑酶ADAR1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801±0.209;对照的26例正常肝组织及其他肝脏疾病标本RNA编辑酶ADAR1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226.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0,P<0.001);肝癌组织和对照肝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7.65,P<0.001);将癌旁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检测到的ADAR1mRNA的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 1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53,P<0.001).结论:ADAR1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洪涛;窦科峰;冯全新;李宝定;李军;孔亚林;张福琴;赵青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氟尿嘧啶是时间依赖性抗代谢药的典型,持续静脉点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输注法.草酸铂+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持续静脉点滴是治疗消化道肿瘤比较有效的方案之一,化疗泵的应用[1],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但如何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4年3月~2005年5月我们对35例,89次由化疗泵持续氟尿嘧啶滴入,仅一例发生静脉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桂平;冯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体征与病理改变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对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针吸细胞学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行新辅助化疗CAF或CEF方案2周期,化疗前、后观察肿瘤大小及术后病理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原发灶临床有效率为45.7%,完全缓解(CR)2.2%,部分缓解(PR)43.5%,病理有效率为54.4%,重度组织反应17.4%,中度组织反应37.0%,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健康生存26例,余20例中,其中有2例患者失访,18例中死亡10例,复发8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认为病理有效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高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病理有效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森;蔡四忠;谭雅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30例恶性实体瘤应用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肿瘤消融机分次逐层完全覆盖靶区组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1例,术后出现皮肤灼伤4例,血尿加重1例,发热1例.结论:通过对30例患者的观察,应做好心理、饮食及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治疗.
作者:范晓燕;王琳;邵志坚;范丽丽;王莉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l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ivin的抗体对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标本中32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53.3%.l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肉瘤亚型无明显关系.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Ⅰ~ⅡA期与ⅡB~Ⅲ期之间,肿瘤livin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l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livin可作为预测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勇;杨彤涛;李存孝;范清宇;马保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盖诺[1]又称去甲长春花硷或长春瑞滨,是作用于细胞周期M期的植物类抗肿瘤药,其细胞毒作用明显,发疱性能强,所致的局部皮肤组织反应严重[2],常引起静脉炎.各种资料提示溅入眼睛时可引起角膜溃疡,但未见到相关报道.本例患者在配药时将少量药液喷溅导致右侧角膜损伤,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红;张亚婷;曹兰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表达与细胞增殖调节因子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方法,对49例卵巢癌和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s nuclear antigens,PNCA)、GnRH及其受体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GnRH及其受体均定位于卵巢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GnRH表达阳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为(26.1±15.2)%,显著低于GnRH阴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45.2±28.7)%(P<0.05).GnRHR阳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为(21.1±14.2)%,亦明显低于GnRHR阴性卵巢癌(38.6±29.1)%的PCNA标记指数(P<0.01).结论:GnRH可能参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节.
作者:刘玉;韩良辅;辛晓燕;王德堂;郭惠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Axin基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C6生物学特性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进行了检测.应用末端TdT酶标记技术(TUNEL)观察细胞凋亡及比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CyclinD1、p53的表达.结果:转染Axin基因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Ki67及CyclinD1低表达,p53高表达.结论:转染Axin基因后胶质瘤细胞出现了一定的增殖抑制现象,诱导细胞凋亡,Axin基因可能通过上调p53基因表达和下调Cy-clinD1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张丽英;李青;陈广生;叶菁;张丰;李繁烦;林圣彩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