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努尔.艾力;忙泥沙;包永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6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其中42例经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阅CT图像,诊断病变的Borrmann类型、T-分期,判定新辅助化疗疗效,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应用MSCT判定进展期大肠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为95.8%(P<0.01);判定T-分期的准确率为82.4%(P<0.05);判定新辅助化疗疗效准确率为88.1%(P<0.05).结论:MSCT影像因反映了进展期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而与病理所见具有一致性.MSCT在诊断进展期大肠癌的Borrmann类型、T-分期、新辅助化疗疗效上具有明显的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李森;邱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认为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与凝血高度相关,其中一个关键蛋白就是组织因子(TF).TF可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介质,改变基因表达形式和细胞行为,明确参与肿瘤相关性血管生成,其表达量与多种肿瘤转移相关.抗血管生成和TF靶向治疗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作者:安志明;王杰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39例早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临床分期ⅠA期4例,占10.25%;ⅠB期23例,占58.97%;ⅡA期12例,占30.76%.鳞癌34例,占87.18%,腺癌和腺鳞癌5例,占12.82%.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3.07%.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淋巴囊肿、腹部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12.82%、5.12%.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红;秦云;张娟;王仲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浅表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6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门诊外科以95%酒精注入治疗小儿血管瘤558例.结果:336例经一个疗程注射治愈,占60.21%;127例经2个疗程注射治愈,占22.76%;60例好转,占10.75%;35例无效,占6.27%;好转及无效病例均转手术切除治愈,占17.03%.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感染、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安全、副作用小、损伤小、治愈率高,容易被患者家属接受,可用于小儿体表点状或片状血管瘤的治疗.
作者:徐建来;赵俊峰;王荣;史松;张道维;白晓斌;刘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住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77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7例(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0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放化组于第1第4周予以TP方案化疗1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97.2%,单纯放疗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较单放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传统放疗加TP方案同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其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增加,但不影响放疗进程,患者能耐受.
作者:杨栓雀;雷磊;王玉珍;赵西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EP方案与PC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93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EP方案组应用足叶乙甙加顺铂静脉滴注,PC方案组应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EP组45例,有效率14/45(31.1%),PC组48例,缓解率17/48(35.4%),中位生存时间(MST)EP组9.1个月,PC组8.9个月,1年生存率EP组34.3%,PC组30.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EP方案与PC方案相比生存率无差异.然而紫杉醇加卡铂组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作者:王慧智;张宇;高源;桑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新近发现的耐药相关蛋白,属于ATP结合盒式(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成员,又名ABCG2.BCRP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二硫键连接形成二聚体发挥转运功能.在体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中BCRP表达明显增强,但在临床样本中表达较不一致.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BCRP可以从胞膜向胞浆内移位.BCRP的底物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一定重叠,低氧和低pH值环境可以影响其转运功能.BCRP介导的耐药与Arg482位点密切相关,如何逆转这种作用也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王金丽;魏敏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阳性表达物质CD44v6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survivin主要在细胞质.60例大肠癌CD44v6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和65.0%.与肿瘤临床Dukes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对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宏伟;胡海霞;黄勇;陈媛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探讨如何应用现代放射治疗机的佳摆位技术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计算机数显辅助摆位技术提高了摆位准确性,能为有效的放射治疗提供了质量保证.
作者:梁增奇;王笃平;刘美社;王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地孕酮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用M-NP方案[MA(甲地孕酮)NVB(长春瑞滨)加PDD(顺铂)联合的化疗方案],和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NP方案[NVB(长春瑞滨)加PDD(顺铂)联合的化疗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每4周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客观疗效(CR+PR)分别为50%及45.5%,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见甲地孕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地孕酮配合NP方案和单纯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疗效无明显差异性,但前者毒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王春凤;周爱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梁晓燕;樊民义;黄范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4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全部采用肝叶切除术,病理检查发现10例癌变(71.42%).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以肝叶切除为佳的治疗方法,并可预防癌变.
作者:赵文新;杨映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47例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盆腔四野(前/后及左/右野)盒式照射,DT46~50Gy,每天一对对穿野照射,每野1Gy,每天2Gy,前后野与左右野剂量权重:1.3~1.5:1.同期后装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照射,DT46~50Gy,每天2野,每野1Gy,两野剂量权重:1:1.同期后装治疗.结果:下消化道、膀胱、腹壁皮肤等急性放射反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近期疗效及血液系统急性放射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小肠、直肠、膀胱剂量低,放射反应小.
作者:王会霞;燕归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支气管软骨瘤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软骨,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软骨瘤呈椭圆形或圆形,可有分叶,质地较硬,软骨瘤在支气管内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当肿瘤增大影响支气管内分泌物引流时可造成阻塞远端肺组织继发性感染[1].我院收治的1例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其根部瘤蒂起源于右上叶支气管,经多次微波电灼后,阻塞气道完全通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开宇;滕琳;甄永强;刘婷;魏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B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术前未予化疗的对照C组,全身静脉给药,A组奥沙利铂(L-OHP)130mg/m2,VD/2h,d1;氟尿嘧啶(5-FU)400mg/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Ⅳ,d1~d2.B组氟尿嘧啶(5-FU)400mg/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Ⅳ,d1~d2.化疗结束后一周内行胃癌根治术.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上述3组患者的胃癌标本进行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检测.结果:A组胃癌细胞凋亡率为15.75±4.29,B组11.79±3.46,C组6.51±3.2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A组为26.04±9.02,B组为39.49±13.58,C组为57.33±15.89.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均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化疗不含奥沙利铂方案.
作者:牛子长;王为忠;张洪伟;李孟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SCL-90)评定经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心身健康的状况,共35例;并与40例经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术后SCL-90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PQ评分中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江;陈楠;宋张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颈前肿物半月伴喘憋症状9天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锁骨上窝触及一直径约2cm肿大淋巴结,质硬,界清,无压痛,不活动,余组未触及.右颈前触及一直径约3cm肿物,质中,界清,无压痛,随吞咽活动.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大小1.6cm×1.1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左叶下极可见0.5cm×0.4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匀,内部点状钙化伴声影,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王海龙;陈立军;洪立立;刘名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抑制人肺腺癌细胞95D生长的作用,同时寻找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健择作用的佳时机.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结果:康莱特单药对人肺腺癌95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联合健择的抑制率高于单药组;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结论:康莱特体外对肺癌细胞有抗肿瘤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健择加入对95D的抑制强.
作者:李瑛;焦顺昌;戴广海;孙胜杰;魏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像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复发性和98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MRI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圆形者(P<0.01);中度和重度水肿组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水肿和轻度水肿组(P<0.05);无钙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钙化肿瘤(P<0.01);骨质溶解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骨质增生肿瘤(P<0.01);有肿瘤内坏死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肿瘤内坏死肿瘤(P<0.01);非均一强化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有均一强化肿瘤(P<0.01).结论:CT、MRI表现为蕈形及结节形者、严重瘤周水肿、无钙化、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及肿瘤非均一强化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复发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围骨质溶解、肿瘤内坏死、蕈形及结节形者、肿瘤非均一强化、无钙化、严重瘤周水肿.其中有周围骨质溶解者复发率远远高于其它(P<0.01).
作者:贾栋;高国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本文探讨维甲酸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设三个实验组,分别收集30个大鼠外周血样本,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EPICS-X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CD4+细胞数明显减少,CD8+细胞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下降(P<0.01).维甲酸组与健康组比较,CD4+、CD8+和CD56+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子庆;蔡康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