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玛依努尔.艾力;忙泥沙;包永星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 化疗, 奥沙利铂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给予L-OHP 135mg/m2静脉滴入,持续4h,d1;CF 150mg/m2静脉滴入,持续2h,d1~d5;5-Fu 500mg/m2静脉滴入,持续4h,d1~d5.每3周重复1次,用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总有效(CR+PR)率35.3%.毒副反应主要是末梢神经毒性、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L-OHP联合CF/5-Fu治疗晚期结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方法:应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原含量测定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放疗中和结束的血清TGF-β1进行测量.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0Gy)、中(28Gy~30Gy)和结束(56Gy~60Gy)时患者血清的TGF-β1为11.56±2.16μg/L、10.46±1.64μg/L、9.32±1.57μg/L,正常组血清的TGF-β1为8.35±1.19μg/L;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LC组病人放射治疗前TGF-β1与放疗中(P<0.05)、放疗结束(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正常人TGF-β1与放疗中(P=0.000)、放疗结束(P=0.02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8.814±0.975μg/L,无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为10.723±0.581μg/L.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调节TGF-β1水平,使患者TGF-β1水平趋向正常;PLC近期有效组放疗结束的TGF-β1水平趋向正常人,无效组趋向PLC放疗前水平.

    作者:李龄;梁新强;黄启芳;杨云莉;刘颖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淋巴结显示液法与透明法检查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淋巴结显示液在恶性肿瘤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标本随机分组采用淋巴结显液法和透明法检查淋巴结.结果:淋巴结显示液法62例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759枚,平均每例28.37枚,3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1.3%;转移淋巴结132枚,转移度7.50%.对照组透明法共检出淋巴结1732枚,平均每例27.94枚,39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9%,128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度7.39%.两方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淋巴结显示液法仅需时1~2天,透明法则需耗时7~14天.结论:淋巴结显示液法是一种快速、简易、价廉的淋巴结检查技术,准确性和彻底性不亚于透明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命文;李理;吴勇军;张洪武;李双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放射治疗配合微波热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资料较全的5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2~N3)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66~70)Gy/6.5W~7W;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期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周1、3、5),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分钟,(2~3)周为一疗程,平均每人7.3次.结果:联合组总显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较大的淋巴结转移癌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减轻放疗反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梅芳;张灿珍;杨丽芳;郎平;郑红霞;张志军;邓省益;王振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56例

    目的:探讨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行姑息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复发和转移率19.64%,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安全和低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凤元;陈晓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门静脉高压为首发症状的贲门癌1例及文献回顾

    1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因腹泻1月、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10天住院.查体:HR 74次/分,BP110/80 mmHg,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周灿;陈武科;刘大鹏;张勇;王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附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诊断周围型肺癌50例,经纤维气管镜观察、活检及刷检明确诊断.结果:肺癌20例、小细胞癌10例、鳞癌5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白桦;侯敏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癌症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翻译的FSI量表及自行编制的疾病及一般情况登记表,对121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计算FSI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病人化疗前不同性别、不同肿瘤分期疲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疲劳评分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后疲劳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化疗后疲劳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肿瘤病人化疗后疲劳评分明显增高.女性、肿瘤分期晚、联合化疗、化疗中有恶心呕吐症状疲劳评分较高,不同的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疲劳程度不同.

    作者:杨守梅;陈磊;潘跃银;郝吉庆;熊福星;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9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39例早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临床分期ⅠA期4例,占10.25%;ⅠB期23例,占58.97%;ⅡA期12例,占30.76%.鳞癌34例,占87.18%,腺癌和腺鳞癌5例,占12.82%.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3.07%.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淋巴囊肿、腹部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12.82%、5.12%.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红;秦云;张娟;王仲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炮姜的药用价值及治疗化疗诱发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炮姜治疗化疗诱发的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加炮姜治疗本病28例.结果:本组28例患者26例CR,1例PR,1例NR,起效时间2~8 d,平均4.8d达到PR,7.2d达到CR.1例无效患者于第12d逐渐自愈.结论:参苓白术散加炮姜可以有效治疗化疗诱发的腹泻,同时显著改善消化道伴随症状.

    作者:雷解宇;张燕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鸡血藤升白汤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鸡血藤升白汤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雌性Bal b/c小鼠32只,全身均匀照射DT550cGy引起小鼠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后4小时内开始服用鸡血藤升白方汤药(简称鸡血藤升白汤),随机分作4组:对照组:8只,灌胃纯净水250 mg/kg体重,低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150mg/kg体重,中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250mg/kg体重,高剂量组:8只,灌胃鸡血藤升白汤350mg/kg体重,每日2次,早晚各1次,中间间隔10小时,连续用药7天.照射前1天、及给药后第7天、13天、19天、25天、31天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结果:骨髓抑制后小鼠白细胞明显下降,照射后1周为明显;服药后2~3周白细胞明显恢复,中剂量组较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第四周基本恢复正常,鸡血藤升白汤明显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恢复.结论:鸡血藤升白方对放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缠过;曹小菊;卫雪贞;郭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和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标本中MT和TopoⅡα的表达.结果:MT和TopoⅡα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8.61%.MT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有否巴结转移有关(P<0.05).TopoⅡα阳性表达率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检测MT和TopoⅡα对提示预后和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宁;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吴迎爽;王发亮;赵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血浆游离EB病毒DNA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及判断预后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优于目前较为普遍的抗体的检测,是新一代的有效检测指标.

    作者:孙文洁;金冶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PTTG、bFGF和endostat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大肠癌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7例大肠癌标本中的PTTG,bFGF和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TTG,bFGF和endosta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TTG表达同bFGF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而endostatin表达与PTTG和bFGF呈负相关.结论:大肠癌的侵袭性可能与PTTG和bFGF表达增高及endostatin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秦先锋;史成章;王红建;黄秋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住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77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7例(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0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放化组于第1第4周予以TP方案化疗1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97.2%,单纯放疗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较单放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传统放疗加TP方案同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其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增加,但不影响放疗进程,患者能耐受.

    作者:杨栓雀;雷磊;王玉珍;赵西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脑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报道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5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MRI检查诊断左小脑占位,于2006年3月31日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小脑非霍奇金淋巴瘤(B免疫母细胞型).术后直线加速器照射DT3660 cGy/19次.2006年6月12日因出现伴左侧肢体乏力半个月入我院.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头部强化CT示:右侧脑室旁、右桥脑多发转移性淋巴瘤.胸部、腹部CT、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为正常骨髓像.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2年,原田氏病史7年.此患者入院后即行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

    作者:穆海玉;胡素萍;王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维甲酸对DENA诱发肝癌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影响

    目的:本文探讨维甲酸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设三个实验组,分别收集30个大鼠外周血样本,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EPICS-X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CD4+细胞数明显减少,CD8+细胞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下降(P<0.01).维甲酸组与健康组比较,CD4+、CD8+和CD56+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子庆;蔡康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腺类癌1例并文献复习

    1 病例患者女,53岁.四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体尾部囊肿,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近三个月来自觉上腹部餐后闷胀不适感伴恶心反酸,近几日来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食欲减退,乏力,为进一步诊治入院.病程中无发热、黄疸,无腹泻、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作者:杜娟;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刺与耳穴贴压在胃窦部肿瘤性病变X线检查中的应用

    胃窦部是胃肠道疾病好发的部位,而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又是其常见病和多发病.良好的检查方法,不但能对疾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而且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针刺和耳穴贴压的方法能满足胃肠道病变的低张双对比检查,特别是对胃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的检查与鉴别,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避免了临床常规应用山莨菪碱进行检查的不利因素,同时扩大了检查范围.是一种检查胃窦部肿瘤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鹏天;王麦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儿童鼻咽癌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鼻咽癌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86年~2000年本院收治的儿童鼻咽癌35例,单纯放疗18例(RT组),诱导化疗+放疗17例(C+RT组);放疗剂量≤60 Gy 13例,>60 Gy 22例.治疗后失败13例,均予以补救性化疗±放疗.结果:儿童鼻咽癌占同期治疗的所有鼻咽癌患者的0.4%,病理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占94.1%,人院时Ⅲ+ⅣV期占88.6%,全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57.1%.C+RT组与RT组相比,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增高,(94.1% vs 44.4%,P=0.003),从而提高OS(76.5% vs 38.9%,P=0.04).肿瘤剂量>60Gy的5年局部无复发率(locally relapse-free survival,LFRS)及OS均优于≤60 Gy的患者,LFRS分别为72.7% vs 30.8%,P=0.02,OS分别为90.9% vs 53.8%,P=0.004.治疗后失败率37.1%,再治疗后平均继续生存32个月.严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4.3%,均发生于>60Gy的患者,而且80%见于C+RT组.结论:儿童鼻咽癌预后较好,尽管人院时多数已属晚期.诱导化疗可以减低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肿瘤剂量以>60Gy为宜,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剂量不宜过高,建议60Gy~65Gy.治疗失败患者经积极补救治疗仍可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建武;潘建基;林少俊;杨凌;陈梅;郑崴;陈传本;张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CRP生物学特性与乳腺癌耐药性的形成与逆转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新近发现的耐药相关蛋白,属于ATP结合盒式(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成员,又名ABCG2.BCRP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二硫键连接形成二聚体发挥转运功能.在体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中BCRP表达明显增强,但在临床样本中表达较不一致.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BCRP可以从胞膜向胞浆内移位.BCRP的底物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一定重叠,低氧和低pH值环境可以影响其转运功能.BCRP介导的耐药与Arg482位点密切相关,如何逆转这种作用也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王金丽;魏敏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